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第802节

  又是一阵掌声加欢笑,鬼子记者走掉以后,采访现场就比较和谐了。

  中国媒体的助攻型发问,汉克斯和摩尔的口径一致,还有刘伊妃的驾轻就熟。

  也许是觉得实在挖不出什么大新闻,采访后期的问题几乎都给到了小刘。

  香江《文汇报》:“伊妃你好,在电影拍摄过程中,为贴近张纯如的形象,你不仅研读大量史料,甚至因沉浸角色产生心理压力,发生了一些小状况。”

  “这种忘我的表演方式是否的常态?如何平衡投入与自我保护?”

  因为准备报考人艺,出国前很是研究了一番表演理论的小刘拿起话筒:“其实路宽导演、汉克斯、摩尔都在拍摄过程中一直提醒我这个问题。”

  “我自己后来也反思了很多,最后的小波折差点就让电影如期上映和展映成了问题。”

  “从斯坦尼的角度讲,是要演员成为角色,就像张纯如女士的愤怒与悲伤,我必须先理解它,才能让观众相信它。”

  “而布莱希特则要演员观察角色,演员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就像站在镜子前,既能投入,又能随时抽离。”

  “但也许是我对表演的理解还比较片面,我只能像格洛托夫斯基训练法里要求的一样”

  “像剥洋葱一样去表演,一层一层地撕开自己,自然而然地流泪,即抒发情绪。”

  一位德国记者举手:“Crystal,你是学习格洛托夫斯基流派的吗,那应该知道德国的梅尔辛。”

  “是的,我知道。电影中福田永助的扮演者冯远争先生,就是梅尔辛的弟子。”

  小刘笑道:“这次来德国,冯特意请我给他的老师带了礼物,我会去专程拜访、学习。”

  露特梅尔辛是20世纪后期格洛托夫斯基表演学派的重要传承人,以身体训练与心理挖掘的结合著称。

  她崇尚的表演教学方法是去技术化,专注于演员身体与情感的极限探索。

  小刘这种演员的身体条件和基础,会是她欣赏的那一卦。

  《好莱坞报道》记者提问:“我们关注到柏林影展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后,是1992年27岁的张漫玉小姐。”

  “Crystal今年20岁,对自己的获奖有预期吗,觉得自己能否竞争一下柏林影后,像92年的张漫玉和95年的萧芳芳两位华人女演员一样?”

  小刘姣好的面容带着一丝恬淡,自然将垂落的发丝别到耳后:

  “三年前漫玉姐凭借《清洁》在戛纳拿到影后桂冠,当时我就坐在台下,说实话我心里羡慕极了。”

  “对于演员来讲,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认可,是最值得开心的事情。”

  “至于能否在这样的年龄斩获桂冠,那是评委的事,我负责演戏,他们负责惊喜。”

  这话讲得坦诚也谦逊,可谓用演员最本真的热情做了回应,博得了很多西方记者的好感。

  时间过得很快,世界公认的两家专业媒体之一的《电影手册》获得了最后一个发问的机会:

  “请问路导,我们从影展官方得到的消息,您这一次带来的拷贝有几个不同时长的版本,请问是有什么考虑?”

  法国的《电影手册》、英国的《视与听》是全球公认的两个权威电影媒体,后者从柏林官方拿到这样的消息不奇怪。

  “《历史的天空》目前我剪了三个版本。”

  “一个是五个小时的加长版,很多历史镜头、拉贝和魏特琳在金陵的事迹都会详细展开,而不是像这一版提纲挈领,选取精华和人物矛盾焦点。”

  “一版是导演剪辑版,时长在3个半小时左右,主要是我自己的实验电影,用了很多拍摄中奇思妙想的探索镜头,用来跟同行们交流,马丁斯科塞斯、斯皮尔伯格、昆汀在北美都提前看过。”

  “还有一部就是大家看到的公映版,缩减到了2个半小时,其实也相当考验观众的耐性了。”

  电影的剪辑是赋予电影二次生命的过程,不同的使用目的和不同美学观点的人来剪,带来的效果大相径庭。

  加长版和标准版、缩减版的取舍,很考验导演个人对市场的研判能力。

  电影史上不乏一些公映的时候惨淡收场的烂片,但是在加长版中复活的例子,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往事》。

  意大利导演莱昂当初推掉了《教父》的拍摄准备这部恢宏巨作,因为没有终剪权,最后229分钟被制片方华纳兄弟剪掉了一半。

  资本家们把后世观众很喜欢的闪回画面,如“中国剧院”鸦片馆场景、黛博拉与面条的情感线细节大量删减,最后大扑。

  很跌宕起伏的是2004年,英国的《视与听》杂志把把莱昂生前251分钟的导演剪辑版重新拿到戛纳首映,宣传“让电影回归初衷”。

  最后口碑逆转,在全球艺术影院上映,彻底扭转了影片的评价。

  但导演莱昂在1984年面对《教父》的大爆和《美国往事》的大扑,抑郁成疾后在当年就去世,真真地属于被资本坑杀了。

  从这个角度看,加长版对于完整地阐述导演理念是有好处的,不过路宽还是选择了最贴近市场的标准版,没有一意孤行去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

  永远不要挑战观众。

  因为电影的场景和主题太过严肃、压抑,即便是利用三线叙事、不断地给观众解压、商业化改编来推动观影的持续性,但加长版显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最为反面的例子,是洗衣机的狐朋狗友哈维曾经反其道而行之,帮助多纳多尼的《天堂电影院》起死回生

  《天堂电影院》最初版本长达175分钟,内容冗长、节奏缓慢,其中几段主人公的感情戏不仅多余还特别狗血。

  被犹太安禄山独断专行地剪成了124分钟的公映版上映,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成为一代影史经典。

  从这个角度看,哈维在酒色财气之外,是很有几把刷子的。

  准备了五年的剧本,拍摄了一年半的电影,在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新年第一天,算是迎来了一场开门红。

  无数的影迷、嘉宾、记者们开始为《历史的天空》感到疯狂。

  没有人想到这位中国导演在《返老还童》之后,依然能在叙事手法、镜头语言、场面调度上有这么大的进步和提高。

  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疯狂的结果很明显全世界的媒体记者们要求采访加场,德国和欧洲云集的观众们要求电影节加场。

  路老板带着剧组每天马不停蹄地奔忙在宣传、采访,以及和当地和平组织沟通交流的路上。

  既是为欧洲票房做好前置性宣传,也是为十几天后的奥斯卡开始造势。

  与此同时,哈维和北美问界的团队迅速行动起来,开始同北美院线进行最后的确认沟通,将在2500块屏幕同时开画!

  这个数字对于这样的题材来讲不可谓不高,很显然柏林前方传来的重大利好是推动因素之一。

  首映后第二天,本届柏林影展的第一部电影场刊评分,以及欧美主流电影媒体的官方评论密集出炉。

  《历史的天空》也如期开始了对柏林金熊的展望。

第404章 场刊出炉,关门放赛博妲己

  大年初二,结束了上午加场的采访后,《历史的天空》剧组众人聚集在下榻的凯宾斯基酒店用餐。

  郭帆和陆洋在门口等着大部队,他们上个月全程跟完了电影在北美的宣传和奥斯卡公关,又被带着到了柏林。

  可以说是重点培养对象了。

  等到明年一毕业,好莱坞工业化条件下的电影生产过程自不必提,已经熟稔掌握;

  连电影公关、评奖这一类的行业潜规则也能门清,这也是成事的关键。

  特别是“天赋异禀”的赛博妲己,在北美混这几个月,手机通讯录都快塞满了。

  从柯达剧院门口的女保安,到漫威后台部门的人物设计师,从数字王国聘用来的特效人员,到公关期间在洛杉矶红灯区的夜场小妹。。。

  都化作一个个名字和职位的简写,躺在他的通讯簿里,随时准备承担起自己的使命。

  “路导!我给你汇报一下啊,今天上午。。。”

  路老板抬手打断他:“你们俩也太敬业了吧?吃完饭再说。”

  “诶!好!好!”郭帆回头冲稍内向些的陆洋道:“还是路导人好啊,不差饿兵啊!”

  赛博妲己又瞥见小刘:“刘小姐,你现在在柏林人气很旺啊,刚刚我们贴海报摆展台的时候很多华人和留学生都来问,你下一场采访是什么时候,准备来要签名、合照呢!”

  “我把时间安排告诉他们了,估计你下次得签的手发酸了!”

  小刘好笑地看着这个旅游卫视出来的郭导演,从见面开始陆洋就问了个好,剩余的好话、歹话都叫他给讲了。

  当然,想从他嘴里听到什么歹话不大现实。

  “叫我伊妃就行啦,别这么客气,你们辛苦啦,从好莱坞一直跑到柏林。”

  陆洋一句“不辛苦”还没出口,郭帆已经叫苦连天了:“辛苦是辛苦啊,不过我跟老陆这心里舒坦那!”

  “你不知道在美国我们跑宣传,很多白人、黑人都在问,你们拍的电影是虚构的吧?日苯人有这么坏吗?”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张纯如先生,知道这段历史,到哪里都有华人同胞来声援,这感觉太好了!”

  郭帆从善如流地喊得更亲切了些:“伊妃啊,你不知道啊。。。”

  小刘面上有些讪讪,她就是客气那么一句,怎么还被强行拉入聊天框里出不来了。

  有些尴尬地抬头看了眼充耳不闻的路宽,感觉这个郭导演像电话占线时的机器人口播。

  不过路老板已经习惯了,在去年金陵的《天空》剧组耳朵都要被磨出茧子来了。

  感觉胳膊被轻轻掐了一记,他这才后知后觉地看了眼赛博妲己。

  “郭帆。”

  “路导!”

  “打个电话给哈维,问问他票房有没有出来。”

  “好嘞!”郭帆拿着电话走到一边,连续拨了几个都拨通没人接。

  刘伊妃知道男友在搞鬼,挑了挑眉拿眼神相询。

  小情侣间现在已经有相当的默契,路老板侧头过来附耳:“哈维晚上公关喝多了。”

  这是托辞,其实犹太白皮猪在刚刚才跟路宽聊完事情挂掉,现在估计在比弗利山庄搞淫趴没空接电话。

  今天是北美上画第一天,也是为了在两周后的奥斯卡提前预热,只能在主创团队不在的情况下直接开画。

  不过此前才跑过一个月的公关宣传,观众和主要的意见领袖对电影是有认知的。

  加上北美的Mytube、脸书、推特的互联网大营销模式的推进,柏林影展大爆的消息和今天的场刊出炉后,《历史的天空》声势一时无两。

  下面就是静待首日和午夜场的数字了。

  刚走到餐厅门口,正好碰上了国内剧组《左右》一行人。

  张嘉译这会儿走路还略微正常些,眼尖鼻子灵地第一个凑上来:“路导!吃了没!”

  小刘被吓了一跳,神色呆萌地看着这个微微猫着腰的男演员,她有点PTSD了。

  又一个,大龄版郭帆?

  张嘉译是西影厂的嫡系,西影厂因为张一谋和吴天民的关系,和路宽又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特别是范兵兵在去年上半年做了西影厂演员团的副团长,眼明心亮的张嘉译不难揣测个中端倪。

  “正准备去呢。”路老板笑着同他握手,戴眼镜的王小帅也心态复杂地上前:“路导。”

  “小帅导演,《左右》首映的票给我们几张,到时候去学习交流。”

  “不敢!不敢!”王小帅有些惊异于对面这个年轻人的谦恭做派,前年在北电把他们七君子喷得狗血淋头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我一会儿就叫人给你送过去,多谢捧场了!”

  人家举止有度,气度慨然,王小帅也就不纠结一些不愉快的前尘往事了。

  其他人都互相打着招呼,张嘉译暗暗观察着眼前的刘伊妃,同他在西影厂演员团会议上见到的范兵兵暗中比较。

  一个媚,一个仙,各有千秋。

  王小帅拉着路宽在门口叙话:“路导,这几年电影节华语电影气势蛮足的,希望这一届也能有好结果。”

首节上一节802/10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