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住所看似高档,各种设施却常损坏。空调频繁罢工,他在书房处理工作的期间不时有水滴到头上。
整条街道自早上九点半起准时断水,到晚上八点半恢复供水。
夏天连同雨季在内皆是如此,窗外大雨瓢泼,室内的奢华浴室却滴水欠奉。
就这还是富人区,普通人家更不敢想象。他们会在龙头下摆了一溜色彩鲜艳的水桶,等着晚上恢复供水后将它们一一装满,第二天清早起来便有水可用,且能提前做好分配和存贮。
更残酷的是在孟买,水龙头即便工作,放出来的水也不能直接饮用。
孟买的水以最原始的形态呈现,必须对其进行复杂的加工。
富人可以指挥仆人干活,普通人只能自己动手。
首先要用一层细纱布过滤肉眼可见的沙土,再将水装进一只大大的白色器皿,插入烛形过滤器进一步过滤。
然后人们会把水烧开,尤其是在雨季的时候。最后则要把水灌进空的威士忌酒瓶,放入冰箱冷藏。
或者像老一辈人会做的那样,把水装进陶壶冷却,再喝的时候就有淡淡的甜味。
从放水到喝水,至少要花费二十四小时,孟买的大多数人是喝着隔夜水长大的。
孟买用水,完全依赖内地。它是印度唯一一个,要从百公里外的湖泊将水输送进来的城市。
以前孟买还有井水和蓄水池可用,自从爆发过霍乱后,市政府不得不就此停止从被污染的井水和蓄水池取水。
现今,孟买市政公司日处理及供水三十亿升,而这仅能满足市民七成的用水需求。
无水可用的贫民窟居民不得不从流经他们所在地的、为合法用户输送水源的管道偷水。
自来水公司近三分之一的供水就这样被偷走,最后导致马拉巴尔山的富人区都缺水。
某些诸如巴扬达、米拉路等中产阶级地区,也不时因为严重缺水爆发骚乱。
当然最最让昌达尼受不了的是孟买的公厕问题,每天早晨他从书房的窗户往外看,总见人们在海边的礁石上方便。
一天两次,潮涨潮落,可怕的气味便从礁石升起,向东弥漫在整个高档公寓楼群。
据说孟买有一半的人口无公厕可上,所以只能在野外就地解决。
假定有五百万这样的人,如果每人每天拉一斤粪便,就有五百万斤屎堆在野外。
哪里是人们最常去的方便之地?当然是海滩。
浪潮一起,直接把所有的作案工具清洗的干干净净。
然而大海再无垠,也禁不住每天上百万斤的粪便污染。
即使是昌达尼所居住的富人区,依旧摆脱不了这一梦魇。
曾经,世界银行派来一批专家,试图解决孟买的卫生问题。
银行的解决方案是建议在孟买多造十万个公厕,这实在是条荒谬的建议。
昌达尼见过贫民窟的公厕是什么样的:它们无一能正常使用,因为粪坑经年累月堵塞,人们只得随地方便。
多造十万公厕,就是把这一问题放大百倍。
印度人和诸如北欧国家的人对公民意识的理解很不同。
在这里,你应当保持清洁的地方就是你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仅此而已。
楼里的每户人家,家里一尘不染,因为佣人每天扫地、拖地,可达两次之多。
但是公共空间,如走廊、楼梯、大堂、天井则满是槟榔渍,地上沾着湿垃圾、塑料袋、人类以及动物的唾液、尿液、粪便。
整个孟买,即便是有钱人的住处也是如此。
不过有一个地方例外,那就是马拉巴尔山的山顶。
那里大多数的生活用品,都是特供,基础设施也有专人保养。
罗恩就住在那儿,昌达尼准备去拜访一番。
没有政客的支持,反垄断案搞不好要拖几年时间。
那时候Onida在不在还两说,如果谈判能解决问题,那最好不过。
第283章 无能的司法
罗恩在自己的别墅里接待了昌达尼,他四十多岁,看起来温文尔雅,很有殖民时期的精英风范。
对方登门拜访,让他很意外,现在Onida和苏尔电器可是正在对垒。
不过罗恩并不以为意,这点小事不值得在乎。
“请坐。”他伸手示意,接着让仆人上茶。
“谢谢。”昌达尼双手合十,然后四下打量别墅的光景。
这里很大,光是头顶的枝形吊灯就足以和他家的客厅相媲美。
地板由大理石铺设而成,雕有繁复的花纹,极具艺术感。
华丽上等的家具,虽不像其他富人家贴有金箔,但看起来就知道是专门定制。
它们和整个客厅的装饰风格相统一,且融合的恰到好处。
更让昌达尼印象深刻的是仆人泡茶根本无需火烧,有一台摆在偏厅的机器直接可以放出热水。
看那上面的桶装水标签,似乎原产地还在国外。
难不成这家伙吃穿用度所需的水,都是这样空运过来的?
昌达尼只觉得太过荒谬,应该不能吧。
不过想想自家的水龙头,还要人工过滤,他就一阵阵发酸。
“苏尔先生,请恕我直言,你的做法完全是在扼杀本土家电制造业。”
“哇,这个指控可相当严重。”罗恩挑眉。
“以印度当前的技术实力,根本不可能独立生产电视机,更别说定价如此之低。
苏尔电器做价格屠夫,那只会把国内的同行赶尽杀绝,却分毫伤不了进口品牌。”
现在印度的电器厂商大多定位低端,他们的定价区间和苏尔电器重合。
国外的进口品牌则瞄准的是高端市场,它们的消费群体,绝不会转移到低端市场。
说到底打价格战,最后伤的是本土企业。
昌达尼就是以此为大义,鼓动舆论,把矛头对准苏尔电器。
“首先苏尔电器的定价不是盲目的,我们有利润可赚,否则不会大批量出货。
其次,低价倾销的指控毫无根据,这一点我们大可以在法庭上见真章。
最后,扼杀本土企业的说法完全是诽谤,小心我告你哦。”罗恩慢悠悠的品着茶。
嗯,从芬兰进口的矿泉水泡茶确实不错。
孟买的水源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总有一股味。
钱包鼓起来之后,在生活上,罗恩从不委屈自己。
昌达尼见他这副闲适的模样,心里愈加的不痛快。
“作为同行,你我都深知,光是进口零件的成本,就不允许我们把价格定的太低。”
“谁说需要进口的,苏尔电器所有的零件都是本土化生产。”
“所有?每一个零件?”
“这有什么奇怪的吗?Onida不也是在筹建全套生产线?”
昌达尼语塞,他没想到苏尔电器的动作这么快,前面一点消息也没有。
另外Onida虽然也在本土化改造,但他们和JVC签了一大堆不平等协议,前两年基本都是在被割韭菜。
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把价格降低到和苏尔电器同一水平线。
这就是一场慢性绞杀,国内的中小型同行,最后都会被踢出局。
“苏尔先生,作为商人追求的不仅仅是利润,我们还肩负着振兴印度制造的大任。”
“印度制造?”罗恩差点笑出声。
这玩意儿三哥往后几十年都没搞明白,还指望现在?
老老实实和自己一样当个买办不好吗?尽想着大国梦。
当然他嘴上不会这么说的,大义的制高点他也会站。
“印度制造如果真想取得成果,那现在就是最后的机会。”
“为什么这么说?”昌达尼一愣。
“印度加入WTO了,没错吧。”
“这是好事,我们可以和更多的国家做生意。”
“昌达尼先生,你太自信了。如果没有关税壁垒的保护,我们拿什么和别人竞争?
你们说我低价倾销,等过渡期结束,外资直接在印度建厂,那时候进口货还会是现在这样的高价吗?
没可能的,他们只会疯狂的追逐利润,没什么道义可言。到那时候,才会有真正残酷的竞争。”
国外品牌有技术,还能利用印度的低成本优势。为了争夺市场,价格战是必然的一幕。
昌达尼不懂吗?未必,他只是不愿意想那么远。
“既然要代表印度和进口货竞争,难道我们现在不更应该联合起来,一致对外吗?”
“你想说什么?”罗恩看他。
“我们可以签订价格同盟协议,保证大家的利润,这样以后才有余力和进口货竞争。”
“你的意思是让苏尔电视机涨价?”
“这样你也会赚得更多不是吗?”
“这得问问消费者答不答应。”罗恩古怪一笑。
“苏尔先生.”
“反垄断的指控,苏尔电器并不接受。孟买法院要调查,那随便,如果他们忙的过来的话。”罗恩端茶送客。
笑话,罗恩虚谁,都不会虚印度的司法。商业竞争中,最无能的手段就是走司法程序。
提交指控后首先要等地方法院受理,这种案件通常他们搞不定,要转给高等法院。
基于同样的道理,反垄断案最后大多会层层上诉到最高法院。
这个过程少说要几年时光,罗恩对印度效率信心十足。
以上是诉讼处理的正常流程,也是最理想的情况。
但是,这里是印度()。
没有一个地方的司法系统像当代印度那样,因为案件积压和延期审理而病入膏肓。
据说印度法院积压的案件总量至少有二千五百万件,也就是每四十人当中,不论男女老少,就有一起案件有待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