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师 第484节

  山梁上老鼠的声音很快小了。李雪建拍拍盲狗的头,悄悄朝梁上摸过去。走到梁道边上时,他看见不时有十只、二十只掉队的老鼠尖叫着沿路朝南行。原来板结如铁的路面,这时有了指厚的一层灰,老鼠的爪印一个压一个,路面被踩得没有可插针的空地方。

  看着满地的老鼠脚印,李雪建喃喃地道:“老鼠除了怕没水,有木板、草席都不会饿死。现在连老鼠都举家搬迁了,这场大旱怕是要无休无止下去了!”

  李雪建在山梁山坐了几分钟,天边开始泛白,东方有绚红透金的太阳。李雪建准备转身回去,又隐隐约约听到了北边有淅淅沥沥的老鼠叫。他身上紧缩一下,借着亮色朝远处一望,浑身的血顿时凝住了。

  银幕前的观众也都只觉头发发炸,寒毛直竖,甚至有人捂住了自己的嘴巴。山坡上一大片黑乎乎的老鼠像洪水似的,向这边翻滚而来,可能有几万只,甚至更多。在队伍的最前面的几只老鼠硕大无比,浑身都是灰亮亮的毛,个头像小猫或是黄鼠狼,眼睛泛着微红的光,看起来十分恐怖。老鼠们吱吱叫着,爪子踩在地面发出咔咔的响声,合成了一曲可怕的音乐,简直让人魂飞魄散。

  李雪建闪了一下身,躲在一棵槐树后。他知道这些老鼠已经饿疯了,它们什么都敢吃。这队伍只要一转头,他和盲狗、还有那颗玉米就谁也别想再活在这个世界上。

  卢米埃尔厅坐了3300多观众,但此刻整个放映厅却是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生怕惊动了这群饿疯了的老鼠。

第1030章 狼

  太阳出来了,阳光里飞舞着一根根灰黑的老鼠毛,如阳春三月的柳絮。李雪建喉头发痒想咳嗽,但他知道不能咳,用手掐着喉咙,让自己不咳出来。

  现场不少观众也觉得喉头发痒,但都紧紧捂住了自己的嘴,生怕发出声音来。

  老鼠群像海浪一样从山梁上滚过,咆哮着向远方去了。

  李雪建一屁股坐在地上,不住喘着气。现场观众悬着的心也落了地。

  好一阵后,李雪建回到窝棚,发现盲狗头上满是冷汗。他安慰了盲狗几句,然后去看玉米,这一看之下就怔住了。

  玉米叶上有许多白斑点,像芝麻一样,看上去像是得了干斑症。李雪建蹲着扒开土,土是湿的,怎么会有旱斑?他很快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那干斑不是旱的,而是因为这漫山遍野的鼠臊味。老鼠屎是最热最壮的肥,这鼠臊气息也一样热。李雪建对盲狗道:“你守着,我得回村挑水,不然这棵玉蜀黍会被烧死!”

  村里静得可怕,地上布满密密麻麻一层老鼠屎。李雪建顾不上别的,径直走到井台上。他把棉絮绞上的时候发现仅剩下一层干疮百孔的布,那布上有一层死后被水泡胀的老鼠,到井口时扑扑嗒嗒掉进井里十几只。

  李雪建回村找棉絮,发现整个村子被老鼠洗劫了。各家的箱子、桌子、柜子、床腿等,凡装过衣物粮食的,都被咬得像吃过籽的向日葵盘,到处是洞。

  从村里出来,李雪建手里提着三根长竹竿,他将三根竹竿捆接在一起,把一个掏粪用小木碗捆在竹竿的最头上。他三次伸到井下去舀水,但舀上来都是死老鼠。借着头顶的太阳光,李雪建往井里望了望,井里没水了,半井都是死老鼠,如同烂红薯堆积在井底。还有几只活老鼠在死鼠身上跑动着,往井壁上边爬出几尺高,又啪的一声掉下去,发出尖细哀伤的叫声。

  “上帝啊,这下水井彻底废了,喝水成大问题了!”有男观众发出一声轻呼。

  “这画面太恶心了,我有点想吐!”有女观众捂住了眼睛,但更多的女观众捂住了嘴巴。一个外国老太太喉头翻滚,起身跑到洗手间呕吐去了。

  导演们显得非常兴奋,他们发现自己对这部电影的预测是错误的。张然在电影开篇用了很多大全景和远景,他们以为电影会像黑泽明的《乱》,或者陈凯歌的《黄土地》那样,以中远景为主,保持冷静客观。但看到现在他们发现,中远景在逐渐减少,近景特写在增多,而且主观镜头越来越多。尤其这场回村的戏,镜头在主观和客观间来回切换,镜头摇曳不定,将先爷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完美的展现了出来,营造出压抑惊悚让人无法呼吸的气氛和节奏感。他们意识到电影越往后恐怕主观镜头会越多,到最后可能会完全变成主观镜头。

  索菲亚·科波拉轻叹一声:“也只有张然敢这么拍,这家伙真是个疯子!”

  戈达尔对电影的视听语言非常满意:“2D电影的语言和3D电影的语言不同,现在很多导演拍3D电影都是用2D电影语言拍,出来的效果很差。张然说要拍真正的3D电影,他做到了!”他转头对自己的制片人道:“等电影结束,你去跟张然说,我要跟他聊聊!”

  玉米叶上的旱斑越来越严重了。李雪建从棚架上取下鞭子,对着太阳连抽十几鞭,然后挑起水桶出去找水。他认定鼠群逃来的那个方向有水,没有水它们怎么能从大旱一直熬到今天呢?老鼠们之所以大迁徙,是因为没粮食了,否则它们也不会把村落里凡有粮味、衣味的木器都吃得净光。

  李雪建走过三个村庄,又翻过了不知道多少道山梁,一直到太阳快落山,终于在一条窄细沟口看到了带绿色的茅草。他沿着山沟往里走了好一阵,终于在山崖下看到了半张席子大的水池。水池掩盖在那一张草席大的绿草间,仿佛那些草是从一面镜下绿到镜面上。李雪建想丢下水桶快步跑到水池边畅饮,却猛然立住了。

  主观镜头,草丛后边站着一只狼,一只和盲狗一样大小的黄狼。黄狼看到李雪建,前腿微微弓起来,似乎准备一下扑过来。

  李雪建双眼紧紧盯那只狼,把水桶放在地上,猛然将扁担在半空一横,对准了黄狼的头。李雪建的目光往旁边扫了扫,水草边上还有许多毛,有的是兽毛,有的是鸟毛;在旁边的石头上有暗红血迹,地上有吃剩的老鼠头,以及各种长长短短的骨头。

  现场观众都明白过来,这只狼专门蹲在这里,吃那些到这里来喝水的鸟兽。

  对峙了几秒钟,黄狼终于发动进攻了。它四肢加跑,嗖地猛扑过来,快如闪电。李雪建见狼冲过来,一扁担扫过去,重重砸在狼头上。黄狼嗷呜哀嚎,还没有反应过来,扁担又重重在它头上砸了一下。黄狼在地上翻滚一圈,退了回去。

  黄狼头被磕破了,有殷红的鲜血往外冒,它闪着绿光的双眼仇恨的盯着在李雪建双眼上。李雪建也盯在黄狼双眼上。双道目光撞在一起,仿佛有噼啪声响起。李雪建双手紧握着扁担,恶狠狠地道:“有种你来啊!先爷我七十二了,不知道打了多少狼,今天正好打了你吃肉!”

  一人一狼就这么对峙着,山崖上的阳光渐渐下去,夜幕开始上升。

  好一阵之后,李雪建腿开始发酸发困,而黄狼也熬不住了。它掉头从水池边上绕过去,有气无力地往沟口走去,最终消失在了狭长的沟壑中。李雪建一直望到黄狼走过几十步外的拐弯处,扁担从手里滑落在地上,他一下瘫在地上。

  李雪建喘了一阵气,然后爬到水池边,咕咚咕咚喝起泉水来。他喝了一肚子凉水,将水桶装满,又在水池边洗了个澡,然后挑着水往回走。只是当他快走到沟口的时候,浑身轰然一声炸鸣。

  镜头切换,主观镜头,一群狼堵在沟口,共有九只,三只大的,四只和盲狗一样大小,还有两只狼崽。那只刚才额头被扁担砸破的黄狼在最前引路,看见李雪建从沟里出来,回头看了眼,领着狼群大胆地朝李雪建靠过来。

  现场观众都惊呆了,心蹦到了嗓子眼,先爷怎么可能斗得过九只狼!

  李雪建佯装镇定,不慌不忙把水桶挑到一块平地放下来,从从容容把扁担取下来,像没有把狼群放在眼里那样迎着狼群走过去。狼群迎着李雪建走,他也迎着狼群走。二十几步的距离迅速缩短,至十几步远近时,他依旧从从容容往前大步地走,仿佛要一口气走至狼群中间去。

  狼群被李雪建的镇静吓住了,站在沟口不动,最前面的两只黄狼甚至往后退了退。这下李雪建心里有底了,更大步地走起来,脚步声震得细碎沙石从崖上掉下来。不过他走到瓶口似的一段狭窄处不走了,这个地方只有两步宽,这群黄狼无法绕到他身后把他围起来。

  狼群这才明白被李雪建抢占了有利地形,发出愤怒的咆哮,随后,狼群朝他走过来。李雪建把提在手里的扁担猛的一抖,铁钩撞在扁担上咔的一声脆响:“来啊!来啊!先爷还怕你们不成!”

  狼群停住了。双方僵持了一会儿,领头的狼王发出了低哑的嘶吼,狼群又开始朝李雪建走过来。走到距离五六步时,李雪建把扁担在空中一挥,扁担上的铁钩撞在崖壁上,发出一声脆响,狼群停住了,又往后退了退。

  李雪建握着扁担和狼群对峙,只要狼往前移动,他就把扁担摇出一些声音来,把狼群逼回去。在僵持中,月亮出来了,时间慢慢走向后半夜。小狼站立不住,卧了下来,并很快睡着了。过了一阵,有一只半大的狼也卧了下来,闭上了眼睛。很快其他的狼也卧下了。狼王愤怒的叫了声,也没有能阻止住狼们卧下。又过了一阵,连狼王也闭上了眼睛。

  李雪建累了一天,早就困得不行了。他活动活动身子,从身边拔下一根长长的藤草,解下自己的红布腰带,又把扁担的两个铁杆解下来,接成一根长绳子。他小心翼翼的把那绳子绷紧拴在山谷两侧的地面上,后退几步,把绳头系在自己的手腕上,最后他拄着扁担,靠着崖壁合上了眼睛。

  李雪建睡得正香,突然感到手腕被扯了一下,他猛然开眼睛,操起扁担,砰的对准了狼群的方向。最前面的黄狼见李雪建醒来,怔了一下,还是向李雪建猛扑过来。李雪建挥起扁担猛然砸在狼头上,将狼砸在了地上。那狼惨嚎一声,退了回去。

  李雪建看了看狼群,发现狼王和另外三只狼不见了。

  现场观众心都揪紧了,那四只狼只消有一只从后面扑过来,先爷就死定了!

  就在此时,头顶崖上有土粒哗啦啦地滚下来。李雪建和狼群同时朝崖上抬了头,他看见狼王领着一只小狼从山崖的顶上往沟口走过来。

  现场观众都反应过来,那四只狼分两队朝先爷身后山崖摸过去,可惜这条沟太过狭隘了,崖壁陡如墙,它们不得不从原路返回来。

  狼王在山崖上发出有气无力的叫声,谷口的五只黄狼,听到叫声,都抬头看了眼李雪建和他手中的扁担,掉头往沟口走去。狼群撤退了。

  李雪建依旧握着扁担,目光灼灼地盯着退去的狼群。直看到九只狼在沟口汇在一起,朝沟外走过去,并最终彻底消失,他才彻底放松下,直接瘫在了地上。

  李雪建生怕狼群折回来,稍作休息便担着水快速往前走。他爬上山坡歇气的时候,看见那九只黄狼在远处的山坡上,朝山脉深处走。他扯着嗓子对着黄狼大吼:“凭你们还想斗过我。我是谁?我是先爷!别说你们是九只黄狼,就是九只虎豹,又能把我先爷怎样?有种你们别走!”又放低嗓子道:“你们走了,这眼泉水就是我的了,就是我和瞎子和玉蜀黍的了!”

  这话一出口,他忽然想起玉米的干斑,心里冷噤一下,趴在桶上喝了一肚子水,赶忙挑起水桶往坡地方向走。

第1031章 绝境

  李雪建挑着水走到坡地所在的山梁已经正午,寻水和狼僵持,使他好像老到了几十岁,枯干稀疏的胡子在一夜间伸长了许多。他实在走不动了,就搁下水桶在梁上歇气。

  盲狗听到脚步声,摇摇晃晃地朝梁上走来。走到距李雪建还有三五步时,它猛地往地上一瘫,就再也不能走动了。李雪建对盲狗道:“爬过来吧,我一步也走不动了。”盲狗爬了两步,也爬不动了,眼眶里满是泪。李雪建安慰道:“我知道你又渴又饿,但活着就好。”盲狗不出声,对着太阳看了看。李雪建身子一颤,赶忙问道:“玉蜀黍死了?”

  盲狗把头低下,眼泪哗哗往下流。李雪建坐不住了,拄着扁担一步一趔地向着窝棚走去。镜头在主观和客观间来回切换。此时的主观镜头采用了浅景深,带有轻微的虚焦,使画面有些模糊,将先爷的劳累与紧张完美的呈现出现。

  李雪建走到棚架边,镜头切了个大特写,他神情清晰地在变化着,惊恐和绝望好像宣纸上晕开的墨水,让他整张脸镀上了一层绝望的黑灰色。现场观众清楚地感受到了他内心的绝望,所有人都瞪大眼睛,想知道那颗玉米怎么了。

  主观镜头,酷烈的阳光里,玉米叶没有半点绿色,连青白的叶筋也成了枯干的焦黄。

  中景镜头,李雪建瘫坐在地上,整个人完全垮了。近景镜头,李雪建似乎想说话,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主观镜头,枯黄的玉米叶随风摇摆,却没有丝毫声音,仿佛整个世界都已经死去。特写镜头,李雪建眼神空洞无比,完全看不到任何光彩。大全景,李雪建坐在地里看着玉米,孤零零的。镜头摇向空中,烈日如刀。

  现场观众不少观众眼睛湿润了,感觉希望就像泡泡一般被戳破了,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执着,现在都失去了意义。有观众喃喃地道:“怎么会这样?”

  中景镜头,李雪建慢慢抬起头,往玉米看去,干枯的玉米叶在风中摇曳。特写镜头,李雪建的眼睛突然有了亮光。主观镜头,顶端一片玉米叶的背部有一抹绿色。中景镜头,李雪建猛然爬起来,翻开玉米叶。特写镜头,叶背的许多地方还有绸一样薄的绿色,麻麻点点如星星样布在干斑的缝隙里。那弯弓般的一条叶筋,也还有一丝水气在筋里迟迟缓缓地流动着。再看其他叶子的背面,也都能看到或多或少的绿色。

  现场观众重重呼出一口气,喜悦的情绪在心间荡漾,玉米叶还没有干透,还有救!

  李雪建快步地朝山梁走去,走了几步,又折回身子拿了只碗。到山坡的时候,盲狗还瘫在地上。他舀出一碗水,放在盲狗的嘴前道:“玉蜀黍还活着,喝完了把碗捎回来。”

  镜头切换,李雪建提着水来到玉米前,趴在桶上灌了口水,拉过玉米叶,将水喷出去。一片焦黄中漫生出水润的绿色。他一连喷了七口水,如同下了七天七夜的暴雨,把那片叶子洗透了。待叶子泛出了闪灼的嫩绿色后,李雪建把水桶提在玉米旁边,用碗舀水一片片去洗玉米叶。洗到第四片叶子时,盲狗衔着碗从梁上回来了。它把碗放在棚架下,过来立在李雪建的腿边上。李雪建问道:“还渴吗?有泉了,你尽管喝。”

  盲狗摇了下头,用前爪去玉米叶上摸了摸。李雪建安慰道:“叶子还活着,你放宽心。”盲狗在李雪建腿边舒口长气卧下了,脸上的表情柔和而舒展。

  李雪建去舀水时,看见在盲狗身后不远处有坏茄子样一团黑东西,仔细一看,是只死老鼠。抬头再看,他发现围席圈里还有几只躺在那儿。再到席外看,竟看见乱乱麻麻死了七八只,每只上都有枣皮似的红和被牙咬的洞。李雪建把盲狗叫起来,问道:“老鼠是你咬的?”

  盲狗衔着李雪建的手,把那手扯到玉米的根部上。玉米根部有被老鼠咬伤的口,汁水从那口中流出来,被阳光一晒,凝成一滴蓝黄色的胶团。

  李雪建用手抚去那胶团,又在盲狗头上摸了摸,柔声道:“瞎子,多亏了你,下辈子让我脱生成畜牲时我就脱生成你,让你脱生成人时你就脱生成我孩娃,我让你平平安安一辈子。”

  盲狗就哭了,流泪不住流。李雪建在它的眼眶上擦了擦,又端了一碗清水放到它嘴前,柔声道:“喝吧,喝个够,以后我去挑水你就得守着玉蜀黍。”

  干枯的玉米终于活过来了,每片叶子上的绿色在扩大。不过粮食问题却又重新摆在了李雪建和盲狗面前,布袋彻底空了,他们没吃的了。

  镜头切到坡地上,李雪建用铁揪在地里挖坑。挖好坑后,他把残留的玉米末用水搅拌,盛进碗里,放入土坑中,引老鼠过来。这一夜,他捉了十三只老鼠,借着月光将老鼠剥皮,煮着吃了。

  第二天,李雪建在山坡上挖了几十个瓮罐形的坑,口小肚大,坑壁悬着,只要老鼠跳将去,就再也不能跳爬上来。到了晚上,他把从田地中找来的十几粒玉米粒捣碎煮了,煮到香味在四野漫散,把玉米汤放进坑里,然后放心地在棚架上睡去。到了早上去看,每个坑里都有几只、甚至十几只老鼠在叽叽地哀叫。

  大半个月过去了,玉米腰杆突然鼓胀起来,冒出了拇指样一颗玉米棒。李雪建站在玉米面前,手舞足蹈地道:“瞎子,你说明天这穗儿会不会长得和面杖一样?”盲狗看他高兴,就用舌头在他腿上舔痒。李雪建抚着狗背,笑呵呵地道:“玉蜀黍从结穗到秋熟得一个月半月,哪能在一夜之间长成呢。”

  镜头切换,李雪建挑着水走到玉米旁边。他给玉米浇水的时候,忽然发现玉米棒吐出了缨子,奶白色的缨子从玉米棒顶端冒出来,像小孩的胎毛。他站在穗前呆了片刻,喜笑颜开地道:“秋快熟了,瞎子,你看见没有?秋快熟了。”

  镜头切给盲狗,它在沟边吃昨天剥下的鼠皮。李雪建就道:“不脏呀?瞎子。”盲狗不语,朝鼠坑那边走去。李雪建跟着过去一看,脸色顿时变了。镜头切到鼠坑,几十个鼠坑只有一只小鼠。镜头回来,李雪建的近景镜头,他喃喃地道:“前天五只,昨天四只,今天只有一只了。这片山梁的老鼠都捉光了!”

  镜头切换,另一座山的山梁,李雪建挥着锄头挖坑。他挖了十几个鼠坑,在每个坑里都放了几颗玉米粒,引诱老鼠来吃。第二天早上,他去坑里捉老鼠,有一半鼠坑都是空的,有老鼠的坑也仅一两只。

  老鼠越来越难捉,到最后再也捉不到了。李雪建和盲狗吃得越来越少,越来越瘦,到最后都瘦得脱形了,一阵大风都可以把他们吹跑似的。有中国记者忍不住道:“李老师瘦成这样,我都不忍心看了!”

  在鼠坑里的老鼠还剩最后一只的时候,李雪建决定趁身上还有力气,去挑最后一担水。这担水可供他和盲狗多挨些日子。他不指望下雨,可他指望能熬到秋熟,把那穗玉米棒掰了。

  李雪建半夜去担水,回来是第二天午后了。他挑着水走到山梁,一直歇到暮黑。他没有力气把这水挑到棚下缸边了,决定把最后一只老鼠煮来吃,然后再回来挑水。可他到了鼠坑,却发现老鼠不知哪里去了,坑里有盲狗的脚印,还有零乱的鼠毛和血渍。

  观众知道那只老鼠应该是被盲狗吃了,都微微叹了口气。

  李雪建在坑边蹲到月亮出来,站将起来,望着月亮中移动的烟影,轻声道:“吃了也好,吃了我就可以对你说,以后的日子不是你把我当饭,陪着玉蜀黍活;就是我把你当饭,陪着玉蜀黍活了。”李雪建回到山梁,艰难地把那担水挑了回去。

  盲狗卧在棚下,听见李雪建的脚步声,站了起来,似乎想朝他走去,却又默默地往后退了几步,卧在了玉蜀黍的围席口上。

  李雪建把桶放在缸边,揭开席子看看缸里的满水,轻轻慢慢地道:“瞎子,你过来。”

  月光中,盲狗费力地站起来,怯怯地朝前挪了一步,对着李雪建坐的方向坐了下来,背上稀疏的毛微微哆嗦着,像犯了错等待父母责罚的孩子。

  李雪建把目光转到远处,轻声道:“瞎子,你不用害怕,吃了就吃了,我不怪你。”他转过头看着盲狗,道:“有句话该给你说了,这方圆百里再没有一粒粮食,没有一只老鼠了,三天后,你我都饿得连说话的力气也没了,那时候你要想活着,就把我当饭吃掉,守着这棵玉蜀黍,等村里人回来,把他们引来将这棒穗儿掰了;你要感念我养活你这四五个月,想让我活在世上,就让我把你当饭吃了,熬活到秋熟时候。”

  他叹了口气道:“瞎子,事情由你定,你想活着今夜就离开这儿,随便躲到哪儿,三五日后回来,我就饿死了。”说完这句话,他老泪纵横,用手在脸上抹了一下。

  盲狗一动不动地站着,待李雪建把话说完,慢慢将前腿弯下来,后腿依然直着,而它那瘦削的长头,高高地抬了起来,望着李雪建不语。它给李雪建跪下了。

  跪过之后,盲狗起身,慢缓缓走到灶边,用嘴拱开锅盖,从锅里捞出一样东西,朝李雪建走来,把那东西放在了李雪建脚下。那是一只褪了皮的老鼠,浑身青紫,淤血都在肉里,不像李雪建杀老鼠那样开肠破肚,血都流将出来。李雪建拿起那团紫肉看了,盲狗的牙痕在肉上蜂窝一样密集。

  李雪建知道自己错怪盲狗了,叹了口气道:“说吃了就吃了,用不着给我留的。”

  盲狗卧在先爷腿边,把头枕在先爷的脚上,嘴里呜呜叫着。

  现场无数观众瞬间泪崩,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盲狗击中了,它真的太懂事了。不过大家都知道现在粮食吃完,老鼠也吃光了,没有任何吃的了,先爷和盲狗恐怕只有吃掉对方才能活下去,而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绝望恶狠狠地啃食着观众的心。

第1032章 漫天飞扬的希望

  快速剪辑镜头,一只手将青紫的老鼠剖开,掏出内脏,放进锅里。镜头切换,鼠肉煮好,李雪建给了盲狗一半。盲狗不吃,他就掰开它的嘴,往里塞了个鼠头,三条鼠腿骨。剩余的熟肉,李雪建拿在手里,站在玉米穗前细嚼。

  李雪建对盲狗道:“我七十二了,是山脉的高寿。天下大旱,炊粮净尽,不仅又活了半年,还养了一棵玉蜀黍,值了!”

  就这个时候,有雪花一样的东西飘打在了李雪建脸上。他抬起头,看见玉米须从原来的黄白色在一夜间变成了红黑色,顶上谷壳似的小片毛开始飞落。玉米在授粉了,要开始结子了。李雪建脸上有了难得的笑容,兴奋地道:“瞎子,秋熟期到了,玉蜀黍结子了!”

  盲狗呜呜叫着,显得格外高兴。

  李雪建躺在地上,望着头顶碧蓝的天空,笑容满面地道:“我熬到时候了,秋要熟啦!”

  醒来后再细看那玉米穗儿,李雪建脸上的兴奋就没了。他发现玉蜀黍叶上的墨绿不如先前浓重,透了一层薄薄的黄色。这黄色不仅下面的叶子有,就是顶端刚生不久的叶子也有。他种了一辈子庄稼,知道这是缺少肥料了。现在是玉米结子的关键时期,肥料充足才能结满。最好的肥料是人的粪尿。可村里的茅厕全都干得生烟,粪便晒得没有肥力了。他和盲狗又一直没吃东西,没有便粪的意思。

  李雪建想起了吃剩的鼠皮,到沟下找了一遍,却连一张也没有,应该是被盲狗吃尽了。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回村去找肥料。可找了一圈,什么也没有找到。

  李雪建回来的时候拄了一根竹棍,每走三步都要停下歇一阵,他彻底没有力气了。到回棚下,他看到盲狗依旧卧在那儿,锅里的一碗煮肉水还是原样,十一点油花仍是十一点。李雪建问盲狗:“你没喝?”盲狗微弱地动弹一下,没有说话。他用勺子舀着喝了少半碗,十一点油花喝了五点儿,对盲狗道:“剩下的是你的了。”

  第二天醒来,李雪建发现有几片玉米叶的绿色几乎退尽了,黄色像纸样布在叶子上,甚至连穗儿上的红缨也有两丝干枯了。问题严重了,没有足够的肥料,玉米不但结不了子,恐怕还会死掉。他喃喃地道:“这可怎么办啊?”

  观众的心弦再次绷紧了。这部电影真的太折磨人了,先爷和盲狗一次次陷入绝境,又一次次化险为夷,这次他们还能化险为夷吗?很多观众在心里安慰自己,有办法的,一定有什么办法的!

  镜头切换,夜景,李雪建用铁锨挖地。他挖了个长条形的坑,尺五宽,三尺深,五尺长,能躺下一个人。这是墓坑。墓坑紧临着玉米,有几根玉米的根须从坑壁钻了出来。

  现场观众惊呆了,有人拼命捂住自己的嘴不让自己叫出声来,泪水模糊无数人的眼眶。他们知道先爷想做什么,他想把自己埋在玉米的旁边,让自己做玉米的肥料。

  待墓坑挖成,李雪建取出一把剪刀,在缸底钻出了一个洞。待水渗出时,他用一把土将那小洞糊上了。镜头切换到主观镜头,李雪建躺在地上,看着头顶的天空,慢慢合上眼,画面一片漆黑。

  过来几秒钟,银幕重新亮起来,画面虚幻、朦胧、摇摆,甚至有些失焦,给人以恍惚、眩晕的感觉。观众知道这个镜头依然是主观镜头,是在模拟先爷刚刚睡醒,有些迷糊的状态。

首节上一节484/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