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来,虽然独立支队驻地防御强大,但是只要彻底击破该山体要塞,就可以同时摧毁八路军的兵工基地,极大消解八路军武器供给能力,那平原八路军如今赖以生存的挤压和拔点战略就无以为继。
没有重型迫击炮炮弹和山炮炮弹,仅仅凭借着82毫米迫击炮和手榴弹,平原八路军是撕不破蝗军的囚笼的。
虽然不喜欢上任司令多田骏,但是冈村宁次却不觉得其发明的“囚笼战略”是错误的,相反这是解决融入群众的八路军部队的极佳战略。只不过,蝗军编织的网绳太细了,困不住拥有大量重型迫击炮和山炮的八路军部队。
破局之关键,就在于消解八路军的重火力,在于击破独立支队掩护下的八路军兵工基地。
作为帝国长大的军人,他太明白一个兵工基地对军队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太了解一个工业基地搬迁的困难程度了。
新的攻势正在酝酿中,一场震惊华北的山地攻防战,即将拉开序幕。
………………
鬼子正在暗中谋划阴谋,张云也在部署应对鬼子的新攻势,而昔阳、和顺、榆东等广大根据地乡村地区里,群众们正在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1940年,对华北大部分地区来说,已经是年景较差的一年了,鬼子频繁扫荡抢粮,广大区域粮食干旱歉收,大家生活已经普遍出现了一些困难。
但是对于正太军分区的老百姓来说,今年年景却是不错的。
今年入春以来,在独立支队、386旅及各县游击队、民兵部队的持续巩固下,除去靠近平原的部分山区外,昔阳、和顺甚至部分榆东、寿阳等山区根据地已经一年没有鬼子入侵了。
局面稳定下,昔阳、和顺等地抗日民主政府组织群众兴修水利、开垦荒田,再加上张云的专家工作站也在不断放出部分阶段性优化的良种,派出农业专家指导民众使用新型种植技术等,因此整体上几县的粮食是增收的。
另外,当地兵工厂、民用厂还大量雇佣农闲的村民或者闲在家里的妇女等,以钱粮酬劳她们开展军服军鞋制造、雨衣缝制、弹药分拣等工作,也同样为群众增收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而军分区奖酬力度最大的,自然是动员支前工作了。每次部队回转,军分区后勤部都会为支前群众发放大量的粮食、白糖、布匹等物资作为报酬。
此次独立支队“出其不意出太行”作战,在14天的奋战中,前来支援的10万群众同样甘冒风险、风雨兼程的参加了本次战役,甚至冒着鬼子的炮火和子弹开展火线运输,给予张云独立支队无私且巨大的支持。
可以说,此次东出战役的大获全胜,与昔阳、和顺的支前群众奋力向前是密不可分的。
更让大家动容的是,本次战役发生在秋收时节,本就是农村群众最繁忙、最辛苦的时候。秋收,对于这个时代的每一个农民来说,其重要意义大过天。老百姓们在秋收中得到一年耕种的收获,补给来年的粮仓,关系到一家老小一年的生计存亡。
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在鬼子制造的惨无人道杀戮面前,根据地内的这些群众们仍然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支援前线。他们跟着部队踏上征程,离开了家中田地。这意味家里的主心骨和中流砥柱走了,只留下妻儿老小们贪早摸黑的跟老天爷抢收这一眼望不到头的田地。
这也是张云在战争结束盘点的时候,为什么要求后勤部要加大力度酬谢犒劳支前群众的原因。关键时候人民群众支援了部队,给了部队宝贵的人力和运力补充,那获得胜利的时候,部队自然也不能忘了群众。
如今,经过20多天的盘点,分配,运输,这些酬劳给群众的海量白面、白糖、布匹、烟酒、银元等等物资,已经陆陆续续通过民兵和抗日政府发放到群众家里。
一时间,整个根据地里,都再次弥漫着收获的喜悦。
…………
“发支前的钱粮了,大家集合,集合了。”
和顺县小王垴韩家庄里,民兵队长和民兵们吆喝起来,旁边镇里的干部们也在旁边忙活。
按照张云的安排,虽然支援前线的人员达到了10万人之多,但是军分区后勤部还是按落实到人的政策,以人头和工种为基础,以现实表现和战场表现为参考,由带队支前的民兵队员配合,为每一个支前群众都核定了奖酬。
“咳咳,咳咳,”民兵队的队长拿着铁喇叭在那里喊着:
“军分区的老总们考虑到咱们这次去的远,还和鬼子干了仗,直接将咱们的酬劳翻倍了!”
“冒着敌人炮火帮助抬担架、送弹药的,军区直接给每人发200斤精粮,10斤罐头,2斤白糖、1丈布匹。”
“以上物资,都可以以市价折成银元,前往咱们的镇上的交换所换钱。”
老队长的话一出口,聚集起来的群众都惊呆了。很多有些阅历的老人问了几次周围的人,用来核实自己听到的消息是否属实,因为他们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此次军分区实在是给的太多了!
老百姓经过了这么多年,从大清到北洋混战再到民国政府,只听说收军粮、收税、收东西,哪见过一届政府,一支军队,不仅给老百姓发东西,还翻着倍的发呢。
村里的老人们不仅发出啧啧之声,感叹果然八路军是咱们人民的军队,果然不一般。没去的青年都忍不住拍腿惋惜。
14天就赚这么多钱粮物资,这样的好事,为什么当时自己就就没去呢!
“李大有家的,王满缸家的,曹有粮家的,过来领物资了。”
“别挤,参加支前的,都有,都有!”
……等老百姓们晕乎乎的签完字,领着粮食从会场回家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白皙的面粉、红色的罐头,大块的布匹装满了独轮车和扁担,老百姓们的心情与这丰收的季节交相呼应。
无声无息间,百姓们的心更加坚定起来。
跟着党走,跟着张司令走,有奔头!
第425章 鬼子的异动
“呜呜~~”、“呜呜~~”
“哐哐~哐哐~哐哐~”
深邃险峻的太行山间里,正太铁路的铁轨上,一列火车正在轰鸣行驶着,穿梭在这山脉中。伴随着车头不时发出的呜呜声中,大片大片的水雾从车头蒸汽烟囱冒出,又随着山风飘散无踪,显得美丽异常,如梦如幻。
而火车头后面,则是很常见的数十节窄轨封闭式车厢,又额外有几个敞开式的车厢,里面隐约放置着粮食袋和货物的样子。
远处的山头上,一处隐蔽设置的观察哨里,哨兵们持着高倍的炮队镜,细致的观察着穿梭的火车。
“没有发现异常,正常火车一辆,车厢32节!其中封闭26节,敞开式6节,应该是运载的粮食。”观察的哨兵观看片刻,未发现异常,口里就报告道。
此时,旁边的士兵闻言后,拿着铅笔认真的在本子上记录着,准备夜间汇总后以电报报给连部。
………………
这里是正太军分区设置的正太铁路前线观察哨,是张云专门安排侦察正太铁路的秘密侦察哨所,专门观察鬼子通过正太铁路运输物资情况。虽然很多情况下,哨兵看不真切车厢内的情况,但是有时候车辆数量、频次等,本身也会说明很多问题。
至于为什么独立支队可以在铁路边不远处设置哨所,那原因可就复杂了。
虽然不论是正太军分区还是鬼子,都对外宣传上说正太铁路是由鬼子控制,且鬼子还定时发车往来太原、石门,以运输物资和人员,但是敌我双方其实心里都明白,正太铁路乱不乱,独立支队说了算。
昔日鬼子独立混成第4旅团镇守正太铁路,不仅截断了太行山晋察冀根据地与晋冀豫根据地的联系,还能直接出兵参与对两侧根据地的扫荡,可谓风光无限。
可惜,独立支队崛起之后,为了“占领”正太铁路沿线,获得大量的钢铁、粮食以及煤矿资源等,并贯通两个根据地,正太铁路就成为了张云与鬼子反复争夺的焦点。
经过了数个月的拉锯后,直到鬼子青山一郎少将成为独立混成第4旅团的旅团长后,第4旅团才终于摆脱了半年补充3次兵员,换了两茬士兵、玉碎3位旅团长的厄运,可以轻松的“驻守”在正太铁路沿线上了。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每到夜里,这些驻守的蝗军都要将驻地直接扔给皇协军,回归阳泉、寿阳城市休整。而皇协军们,则会“勤勤恳恳”的防守在据点里,一边负责车站的维护,一边等待着独立支队的破袭,然后熟练的缴枪投降,随后全部被放回了继续工作。
后面,旅团长青山一郎觉得这些皇协军“丢失”武器太频繁,不太好补充,干脆给每个据点的皇协军长官们只配了一两把破手枪,用来恐吓劳工维持纪律等,其他的皇协军就拿着警棍,负责维持铁路秩序。
以至于到了现在,不论独立支队开展破袭与否,都有群众和游击队队员在夜间大摇大摆的穿过铁路线,往来根据地甚至是赶集走亲戚。
当然了,白天时大家还是保持了应有的克制,毕竟驻守的鬼子有很多枪炮,大家不会将安全放在所谓的默契上。
鬼子需要正太铁路维持石门、太原的交流,毕竟同蒲铁路周转运输费用太高;张云则是需要通过反复“占领”正太铁路沿线来获得大量的钢铁、矿石、粮食,以维持庞大的兵工厂运转。
双方各取所需的默契配合,就这样相安无事了一年多了,直到现在,才突然有所改变。
………………
“青山君!”
阳泉城里,华北方面军特使丰岛太郎带着两名高级宪兵通过封闭的火车车辆,隐蔽的通过正太铁路赶到了这里,然后气势汹汹的走进了如同碉堡般的指挥部里,对着里面脸色木然的旅团长青山一郎厉声说道:“你知罪么?”
“情报部门确认,你长期怕死避战,私通敌人,造成帝国严重损失。按照帝国战时纪律,你当剖腹以谢罪天蝗!”
“不过,新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将军履新,不愿意看你白白死去,愿意给你一次赎罪的机会!”
身穿一身将军服,安静的坐在椅子上的青山一郎脸色有些苍白,他苦笑道:“没想到我已经到了罪大恶极的地步了么?”
“也许,我确实怕死,也害怕我这第4旅团的近万蝗军白白消耗在茫茫太行中。”青山一郎抬头望着丰岛太郎,有些幽幽的说道:“不过,宪兵部门说我私通敌人,造成帝国严重损失,我不认!”
“我从未跟八路军联系过,也未曾通过中间人与帝国的敌人会商,谈何私通敌人。至于造成帝严重损失?”
“要不是我的策略,帝国是否还能保住正太铁路还在两说,第一军的大动脉恐怕是早已经被独立支队截断了。”
“而丰岛君,你恐怕只能站在石门跟我的墓碑说话了!”
丰岛太郎顿时语塞。
其实出发前,冈村宁次专门向他交代过,此次要平和的与青山一郎沟通,借助其花了一年多时间在阳泉构建的防御阵地和工事,暗中隐藏一个旅团的部队,以作为攻袭独立支队的奇兵。同时,也依靠他对阳泉周边地形以及独立支队的熟悉,寻找到破开其军事要塞的办法。
奈何,满脑子武士道精神和忠君思想的丰岛太郎在了解到正太铁路发生的事情后,对这个“怕死畏战,逃避敌人”的青山一郎及独立混成第4旅团充满了蔑视,才发生这样的一幕。
“独立支队有这么强大么?”丰岛太郎有些冷声的问道。
“相比帝国,确实不算什么?”青山一郎站了前来,走到了碉堡口式的窗户前,望着前方的狮脑山,有些沉重的说道:“但是,结合太行山这险峻的群山,结合正太铁路沿线及阳泉的不利地形,再加上他们海量的火炮和炮弹,这里就是蝗军的坟墓!”
“你能想象么,数百名大炮架在周边的山上,在夜间朝着这里进行了长时间精准的炮击。”
“军营、弹药库、宪兵队、警察局,我们控制的所有地面建设都被摧毁,大量的将士被炸死炸伤,活着的人都只能分散躲在阳泉的居民区里,靠居民为人质才能存活。”
说到这里,青山一郎忍不住悲意,他有些绝望的说道:“你能想象这里曾经被八路军攻占过吗?”
“当时驻守这里的5000余人,包括我在内,仅有84人存活!”
“而现在,独立支队更加强大了,他们随时可以再次开始对第四旅团的屠杀!”
“而我,只是在尽力避免这一切罢了!”
第426章 捷报频传
匆匆之间,又是二十多天过去,时间来到了1940年11月份。
此时已经到了深秋时节,随着秋风袭来,群山之中开始泛着一片金黄,而平原大地之上更是一片萧瑟。刚刚完成秋收收割的大地一片空空荡荡,田地之中只剩下到翻松的泥土,以及到处耸立的柴垛。
不过,此时的华北平原上另有一番热闹。
按照华北方面军、汪伪政府的部署,为了掠夺华北粮食补给鬼子本土,华北各地的鬼子、伪军们开始成群结队频繁下乡,开展扫荡和征粮活动。
可惜,鬼子的行动已经晚了一些,在平原根据地各抗日政府和八路军部队指导下,平原根据地的民众早早就组织了起来,广泛开展了反征粮、反纳粮、反抢粮的保粮运动。老百姓们在八路军部队和地方干部指导下,纷纷开动脑筋,深挖地窖、寻找地洞,甚至直接将粮食运往根据地深处妥善保管。
在发动群众的同时,已经获得充足补给的平原八路军部队也开始化整为零,脱下军装,拿着子弹充足的手枪、步枪和各种自制手榴弹,针对下乡的小股伪军和鬼子,持续开展着游击斗争,麻雀战、地雷战等经典战例不断涌现,让鬼子伪军们防不胜防,风声鹤唳。
而部分平原根据地的精锐部队则是发挥出昔日红军的铁脚板功夫,白天回到核心根据地的地道休整,晚上则是拉着重型迫击炮、山炮以及机枪等,连续出击几十公里,频繁出没根据地外围,攻袭敌人的据点、县城,扩展巩固根据地。
过去的两三年里,华北大地的老百姓受到了鬼子太多的侵害和掠夺,早就积蓄了滔天的怒火和刻骨的仇恨,只不过是大家手里的家伙不硬,拼不过鬼子,大家敢怒不敢言罢了。如今在八路军云烟兵工厂、总部兵工厂以及各个小作坊兵工厂的产能支持下,在总部和张云不断向平原根据地补给下,华北平原根据地部队装备极大改善,弹药数量大幅提高,不仅拥有数量庞大的步枪、机枪,还拥有着攻坚利器重型迫击炮及足够的炮弹。
于是,1940年的这个深秋里,广阔的华北平原上枪声阵阵、炮火隆隆,到处是枪声和重型迫击炮爆炸的声音,鬼子外围据守的据点一个个被拔出,攻克。
…………
面对这样的攻势作战,华北的日伪军们不得不放弃征粮,回归防守,且防御起来也异常困难。
其实从鬼子全面侵华开始,兵力不足就一直是鬼子征服中国的最大困扰。而大本营决议降低对中国战场的投入后,兵力不足问题更是已经成为了驻防中国日军的最大难题。
当平原八路军攻袭据点时,据点附近的鬼子自然会从县城派出援兵。但是,当八路军部队的装备提升后,鬼子的援兵战斗力就会相对下降,支援部队相比于平原八路军有预谋的攻击力量来说显得杯水车薪。更有甚者,部分根据地的八路军团营长们干脆采取经典的围城打援战略,专门伏击援兵部队,以期取得更大的战果和缴获。
毕竟,相比守在炮楼和战壕里的鬼子,急急忙忙行驶在路上的鬼子,无疑更好对付一些。
说这话,其实有些凡尔赛了。之前的八路军部队,哪里是拥有装甲汽车、装甲车的鬼子支援部队的对手,一个营三四百人,经常会被三辆装甲汽车和装甲车压着打。有时候几十个上百个战士拿着集束手榴弹自杀式攻击,都不一定能在十多挺机枪封锁下干掉鬼子一辆车。
但现在么,鬼子的装甲车,挡不住电爆地雷、九四式山炮和步兵炮;鬼子的步兵炮迫击炮,挡不住八路军迫击炮、山炮和步兵炮;鬼子的机枪,挡不住82毫米迫击炮;鬼子的三八式步枪射击精准,也挡不住数倍的步枪和机枪齐射。
八路军武器越好,鬼子需要的援兵就越多,损失也越大;而鬼子损失的越大,鬼子大本营对中国战场的投入就越小。
这是一个难解的循环。
无奈之下,求援电报再次一封封的飞向了北平。
而捷报,也一封封的飞向了军分区、军区、总部甚至是老家。
………………
不过,让大家都觉得蹊跷的是,尽管分散各地的鬼子们已经如此狼狈,但是驻守大城市,拥有不少重炮、坦克、装甲车的鬼子并未再次出动救援。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仅仅是允许地方鬼子再次收缩,先行守住铁路线和关键城市。
这些地方鬼子已经经营了数年,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防御工事,可以抵消八路军的炮火优势,再加上兵力集中后力量变强了,一时间八路军部队也很难拿下这些地区。
“八嘎,司令部到底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