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1939 第197节

  试飞的过程也验证了他的想法,有着良好低空性能的新机向地面的人们展示了他的最大特性,有着接近于直升机的低空低速近距离支援功能,又有着比直升机强大的空载和作战能力,不挑机场,只要有一块平整土地就能起降,起降距离短,只有300米左右。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强大的火力了,连续不断的火箭弹将目标阵地打成一片火海,那种从天而降、来自于头顶的打击效果,让地面的人们集体失声,这是比鬼子飞机的轰炸还要强大的多的密集火力,更不必说它的准确性。

  哪怕不使用精确制导弹药,他的打击能力也是超群的。

  这正是我军最需要的“舔地”机,当然与歼一相比,增加了雷达、航电、计算机总线等系统的新机造价要昂贵得多,但是与海航现役的飞豹、歼-11等主力战机相比,他又便宜得不像话,这算是新形势下的高低搭配吧。

第四百二十一章改装航母

  三亚榆林军港,于2010年开始建设的第二航母基地,到2018年底已经建成了拥有双向系泊大型舰船能力的深水码头,同时建成的还有可供大型航母维修和保养的10万吨级干船坞。

  从纳土纳大岛返回的“辽宁”号此刻就静静地躺在里头,170多名部队工程师和专家在脚手架上辛勤工作,对船体和内部设备做日常保养。

  常规动力,没有复杂的蒸汽弹射器,穿越之后,“辽宁”号易维护易保养的优点凸显无疑,就算动力系统有什么正常磨损,备件也是十分充足的,除非发生了不可逆转的重大事故,把整个轮机舱给炸飞了,否则真不需要太过紧张,至于日常的船体除锈、附着物的清理,那就纯属是个体力活了,最不济咱也有足够的人手用,否则光是把直径十多米的螺旋桨叶清理干净,都不是个轻省的活儿。

  相比动力系统的繁重工作,舰载机的维护工作就称得上繁琐了,战斗群飞管许城上校从到港的那一刻就没休息过,带着基地的地勤和工程师一架一架地检测,特别是发动机部门,每一台都要拆下来做地面检修,对于耐高温部件的金属内部探伤更是需要细致入微,而发动机是战机的核心部件,相比可以使用很多年的机体,发动机的大翻小时只有几千小时,哪怕是平时的正常飞行,空中停车、意外报废也屡见不鲜,往往一个小小的疏忽就能酿成大祸,一点也轻忽不得。

  “陆工,你们不是搞民航的吗,怎么也关心军机了?”

  “现在不分军民了,军民融合明白不?老许呀,你这观念可得改改,新时代了喔。”

  南航海南后勤站主任、高级工程师陆鸣是从海口赶过来的,这种近距离接近被拆下来的军用主力发动机的机会可不多,如果不是保密条例的限制,他恨不得拿出手机每个部位都拍上一遍,好在时代真不同了,他现在可以明正言顺地提出来。

  “哎,有没有需要上大修线的,我去向上面申请参观许可,你也知道,现在发动机部门在搞攻关,搞个老掉牙的涡桨5都费老鼻子劲了,你们的使用环境高盐高湿,对发动机的抗腐蚀有着无可取代的研究意义,你们这批歼15还是毛发吧,怎么做到的?”

  许城有些意外:“你们在搞这个?那可不容易,这批AL-31F是跟着上一批零备件一块进来的,并没有考虑到舰载机的使用环境,人家也没义务给你改啊,只能咱们自己攻关,边使用边琢磨,最终搞出了自己的一套维护方案,你可以看到,经过保养后的发动机指标,有没有明显下降,虽然我无权向你解释,其实具体该怎么做,那是地勤部门的事,你问我也问不着。”

  “瞧把你得瑟的,反正我给你打过招呼了,至少在发动机这一块儿,对我没有秘密可言,老许,你们部门的人也要参加研发工作,再好的保养也是一锤子买卖,别到时候没有飞机可用了,你这个飞管就成了空头司令,好玩吗?”

  “切,我的机队我能没点数,以咱们的出勤率,再撑上几年完全没有问题,到时候就算是歼15弄不出来,你砍上一半,歼七、歼八总可以吧,实在不行,你扔一堆电风扇过来我也不嫌弃,谁让你们无能呢。”

  “激将法对我没用,搞不好你还真得先用上电风扇,把先进战机先封存起来,不管怎么说,“辽宁”号得出动,得有飞机可用,降低点要求,先凑和着使吧。”

  两人愉快地斗着嘴,许城听着他的话,半真半假,至少有一点是对的,先进战机没有补充,不说战损,就算是平时失个事啥的也不是不可能,舰载航空兵就是在平时也有高风险的行当,大老美哪年不摔个七架八架的,咱们事故率没那么高,哪怕损失个一两架也心疼不是,所以,换机队是个大概率事件,许城并不是没有心理准备的。

  “多好的飞机呀,还有我手下那些小伙子,我认识他们每一个人,知道他们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你知道,国家为了培养他们,花了多大代价吗?”

  陆鸣拍拍他的肩膀,他虽然是民航的人,也是部队出来的,非常了解他的心理。

  “别担心,你的人都是飞行精英,每一个都可以当成教官用,现在我们需要大量培养飞行员,初级、中级、高级每个层次都需要,他们不会没有事做,相反,可能会比出任务更累。”

  “上级要开始培养舰载机飞行员?”

  “不然呢,“辽宁”号一维护,海面上就没有咱们的航母可用了,多可怕的现实啊。”

  许城不敢相信他的话:“感情你们真打算上电风扇上船啊。”

  陆鸣说得是事实,二战是航母大放异彩的时刻,特别是在太平洋战场,美日两国的海上对决成为后世军迷津津乐道的经典战例。

  “辽宁”号虽强,毕竟不能无限出勤,总有入港的一天,如今只是华夏领海,将来为了控制西太平洋,需要多少艘航母?

  日本人穷成那样,也造了几十艘呢。

  因此,其实在新机设计之前,类似的工作已经展开,海南船舶重工业集团的成立,所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论证货船改装二战水平航母的可能性。

  “来到这个时代前,我公司接到了两条3万吨级散装货船的订单,当时已经完成了80%的分段建造,订购的船机也运到了仓库,只要再晚上三个月,就能下水,结果呢,你也看到了,没有客户一切都得停下来,这两条船我们是垫资开工,至今只收到了50%的前期款,要是没人要,真得赔得底掉。”

  集团老总是原凯鸿船舶工程公司的总经理林凯,他们刚刚完成了二期建设,正打算大展拳脚,却被穿越给打断了。

  如今转为国家接手,自然也不用担心订单的问题了,在海军三亚修理部门的帮助下,新公司开始了改造工作,当然这么大吨位的船体,拿来造普通军舰有点浪费,干脆一狠心一咬牙,直接往航母上头靠了。

第四百二十二章下饺子

  咱们的航母建造历史是从“辽宁”号的前身,“瓦良格”号被买回国开始的,当时其实已经差不多建成了,我们至少有了一个了解船体结构的途径,这才有了后来的“002”、“003”。

  跃升加斜甲板,还是平甲板加斜甲板加弹射?这是个问题。

  货船改航母的难点并不在于飞行甲板的选择,而是动力系统的不足,一般的远洋货船,从经济性的实际考虑,最高航速大都低于20节,这个速度先不说符不符合甲板起飞的要求,首先,他很难跟着上高速行驶的舰队,其次,这么慢的航速,多影响行动啊。

  因此,趁着分段还在构件工厂里,首先要改造的就是动力舱段。

  “按船主的要求,订购的船机产自奥地利的SGP公司,符合欧盟排放标准,总马力1.1万匹,最大设计航速18节,经济航速14节,满油续航力算,那个没准,现在军方要求改造成航母,要达到30节的最高航速,至少得15万匹轴马力,参照一下大老美的埃塞克斯大馅饺子,2万7的标排就能达到33节的最高航速,咱们要改标排就得过3万,满排4万来算,15万到17万匹是必须的,那就不能上柴油机了,蒸汽轮机是个比较现实的选择,就是“辽宁”号现在用的那种,咱们有使用经验,制造嘛,有难度,但并不是完全实现不了,大老美现在就能造的东西,没啥了不起的,假如动力没问题,咱们可以再精工细造一下,争取拿出一个接近“中途岛”级的方案,为将来直接上喷气机做准备。”

  林凯想得很美,现实却很残酷,霍振东一棒子把他打醒。

  “你说的这个方案,要多久我能看到真东西?”

  “那......得看发动机部门的进度了,我估计,有个两三年,应该造得出来吧。”

  “两三年,我答应读者也不答应啊,别扯犊子了,就照最快的速度给我改,埃塞克斯那么落后的造船法,一年几条地下饺子,你这都分段总段了,一年三条不过分吧。”

  “不过份,你说几条就几条。”

  林凯摸不准他的脾气,霍振东不乐意了,横了他一眼:“造不出来上军事法庭?”

  “那就......过份了。”

  林凯掰着指头给他算:“我就是想下饺子,你也得给我配套啊,就说这船机,甭管什么轮,首先得能造出来吧,造不出船机,我拿什么上装,军方要求航速不能少于25节,那总功率就得过8万匹了,按四机四轴,单台马力也得上2万匹,一年三条,您给我12台船机,我还您三条饺子,怎么样?”

  “办不到呢。”

  “您说的,军事法庭。”

  二钢投产之后,船用钢材的来源有了保障,林凯的底气也足了不少,但是只有钢材是不行的,船又不是只有个壳子,动力舱、人员舱、油库、弹药库、机库、升降机、弹射器、舰岛,每一样都需要他们去设计去攻关,涉及到的行业五花八门,算是个系统工程。

  霍振东扭头就走,林凯怎么也不知道他要到哪里去找合适的船机,事实上他太小看集体的力量了,第二天,一批批人员前来报到,有民科,有教育系统的,有研究所的,也有其他企业的相关人员,最奇特的是,还有一群女军人。

  “林总,你好,我叫花夷然,负责信息子系统的开发,请给我和我的人安排食宿,然后,我需要一间办公室,大一点,还有主机房,离得近一点,别的没了。”

  “辽宁”号信息中心主任的到来,让林凯诚惶诚恐,军方这是要玩真格的啊。

  与此同时,省军区工程兵营开来了一百多辆工程车,在公司二期主体项目的边上开始施工,建造三号船坞,计划中还有更多的船坞列入计划当中,将在不长的时间里一一实现,打造大型造船基地,实现年产百万吨级船舶制造能力,就是海重船舶工业集团的远期目标。

  如今的海南不缺民船,南海戒严之后,捕捉、扣留、滞留的各种民用船只已经达到了300多条,加上省内自有的,总数上千条,总吨位超过两千万吨,就吨位而言,已经名列前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需要为货运船队而担心。

  因此,海船的生产目标只能是军舰,要控制西太平洋甚至是更广阔的地区,区区半只南海舰队是远远不够的,至少也要达到大老美在二战时期的造船量,没有一个庞大的造船基地怎么可能。

  短短的几天之内,人材来了,原材料也来了,各种设备一车车地往基地送,彩钢结构的宿舍区成片地开始搭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让林凯想起了小时候看到的那些伟光正的电影。

  曾经以为是宣传造势,原来是真的。

  等到平板大货车驮着一个个小房子似的发动机开进基地,林凯的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2万匹的船机,有瓦锡兰公司的,也有德国MAN公司的,有外国进口的,也有中外合资的,大小不一结构各异一共四台,凑和着用吧。”

  送来机器的海军后勤部余主任把交接单拍到他手上,林凯好奇地问道。

  “怎么弄来的?”

  “还能怎么弄,拆别的船上的呗,反正那些船一时半会儿也用不上,先紧着你好了,把第一条搞出来,定型定样,时间要紧,优先考虑。”

  得,林凯明白了,这是不下也得下了啊,为了赶时间,连拆东墙补西墙的法子都用上了,他还能说什么呢。

  军事法庭可不是闹着玩的。

第四百二十三章大黑鱼

  三亚亚龙湾,华夏第二核潜艇基地。

  冯光明院士带领的团队已经在基地忙碌了半年,要说国家队的待遇就是不一样,如果江凯知道来到他这里的都是人家挑剩下的和专业不对口的,不知道会不会崩溃。

  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核潜艇出击母港,这里本来就有完善的保障团队,冯院士的加入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成为最合适不过的科研带头人。

  “咱们以前是保障,大修都干不了,现在不仅要能修,还得能造,所有的部件包括反应堆,具体有多难我就不说了,现在是从消耗品开始,从易损件着手,涉及到的上到核物理,下到基础的材料学,举个例子,它们外壳上敷设的消声瓦,老毛子用橡胶,大老美用塑料,咱们用玻璃纤维,在水下几百个大气压,怎么让它们牢牢附着在壳体,不致于轻易脱落,里头就有很大的学问,术业有专攻,哪一个学科都少不了,核潜艇是咱们的水下长城,是国防线最深的一厘米,也是当前我们最重要的一道杀手锏,别说半年了,十年之内能恢复到穿越前的保障水平,就算是开了大挂,粗略地统计一下,需要克服的技术难关不下十万道,当年咱们举全国之力才搞出来的东西,就凭现在的人手,我说的十年,是人材培养的阶段,半年的功夫,能把这些课题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划出重点,分配好项目组,指出研究方向,拿出统筹大纲,看看我们有哪些缺失的资源,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努力,就是最大的成就了,总共就这点人手,你瞧瞧,每个人的平均日睡眠时间只有5个小时,这还是强制的结果。”

  榆林基地司令员邓啸林马上表示反对:“这怎么行,科研人员的睡眠时间一定要保证,不能让他们猝死在岗位上,咱们本来人手就不足了,这样吧,你看哪里还缺实验人员,我给你想办法调。”

  冯光明摇摇头:“算了吧,如今哪里不缺人,就是普通实验室汪,那也是一等一的人材,不能浪费了,等以后大学生不如狗了,再牵出来遛吧。”

  邓啸林笑道:“那有得等了,比你那个十年规划还不靠谱。”

  “我知道,所以没指望过,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吧,谁也不可能把所有事都做完了。”

  “技术上我不懂,给你们做好后勤保障,保证身体健康,情绪乐观,工作有激情,就算完成任务了。”

  冯光明嘴里说着:“那你可以放心,我们现在就剩工作了。”

  眼睛却看着前面的水道,邓啸林与他的视线保持一致,一条黑直长的艇身正破浪而来,入港之后在引水员的带领下缓缓靠上栈桥。

  “419”艇回来了。

  “司令员,冯工。”

  程大洋、潘春华下来之后双双向他们敬礼。

  冯光明带人上艇检查,邓啸林来到亚龙湾,不完全是为了关心科研人员的身体健康,接艇也是其中之一。

  “任务还顺利吗?”

  “还行,那次战斗之后,荷兰人再也没有出过港,我们用无人机侦查发现,他们在主要水道布设了防雷网,两艘印尼现代军舰上的雷达也一直保持开机,时刻监视海空,荷兰人的水上飞机从几个方向上做扇形搜索,好几次掠过我艇的头顶,不过显然他们的目视法有些落后,从来没有真正发现过我们。”

  程大洋向他汇报了三个多月以来的战斗值班过程,详细情况会以值班日志的方式上交,现在不过是了解一下大概情况。

  虽然核潜艇有着近乎无限的续航,但是即使不考虑武器和食物的补充,水兵的心理素质也是需要关注的,一般而言,三个月的出海经历足够让人的心理到达承受极限,水面船只都是如此,更何况是长时间在暗无天日的狭窄空间里生活的潜艇兵,定时的上浮放松很重要,定期的靠岸休整更是必需,所以,无论“419”艇还缺乏不缺乏作战能力,都到了回港休整的时间。

  “这次你们有半个月的假期,基地安排了一系列活动,联谊、野营、登山,不喜欢集体活动的也可以单独出行,不过要报备,你们艇的宿舍楼安排在靠里边,出海太久的人都不愿意一睁眼就看到海,我知道。”

  “感谢组织上的关心,艇员们的精神头还行,半个月的时间足够了。”

  潘春华回答,程大洋却听出了些东西。

  “司令员,是不是有新任务?”

  “有悟性,可以给你们俩先透个底,419可能会出趟远门,考虑到你们团队经验丰富,组织决定把任务交给你们。”

  程大洋与潘春华交换了一个眼神:“有多远?”

  “美国人的家门口,够远吧。”

  “要搞大动作?”

  “具体任务,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我其实也只是了解个皮毛,反正有个心理准备吧,当前的水文、地质条件都不一样,走一趟才知道怎么回事。”

  “明白。”

  邓啸林也只能告诉他们这么多,任务是保密性质的,核潜艇的作用本来就是远洋打击,放到近海都是浪费,三个月的战斗值班只不过是检验一下该艇的战斗力,算是热身,现在开始才是发挥他们实力的时候。

  “419”艇的艇员们陆续上岸,从长时期的海上任务归来,多少总要适应几天,吃吃可口的新鲜饭菜、逛逛街都是为了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如果是在后世,这个假期还要更长,不过眼下潜艇数量不够使用,空窗期自然也不能太长,半个月已经是极限。

  实际上,艇上的技术岗位只休息了三天就重新投入到研究工作当中,到了第五天,大部分人都自觉地回到基地,参与各项研究当中,因为有些事情,只有工作才能缓解,人一闲下来反而更难受。

  就这样,亚龙湾基地虽然没有别的地方看上去那么轰轰烈烈,紧张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再加上他本身的保密特点,使得整个基地看起来更加地。

  神秘。

第四百二十四章神经大条的荷兰人

  “419”艇离开爪哇岛外海的消息,当然不可能被荷兰人获取,从纳土纳基地出发的海警船,以更加明目张胆的方式出现在外海海面,这一下就连荷兰人的水上飞机也不敢随便乱飞了。

首节上一节197/3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