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 第478节

  农家都如此,况于别家。

  原本墨子死后,墨家也是三分的,但随着组织建设总还是维持着一个学派内争论的团结。

  儒家六分,别家也差不多。

  楚道家和齐道家、齐道家和晋道家,彼此之间那都是有矛盾的,单单一本《老子》,就有诸多不同的理解。

  甚至大到了“故大道废,安有仁义。六亲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乱,安有正臣”;还是“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的地步。

  这一次的大争辩,并非只是百家之间的争辩,更是一场内部正统的争辩。

  不管百家是否认同墨家的观点,泗上如今已经成为天下的学术中心,有些事必须要在那里才能解决。

  随着禽滑厘重病,适被选为第三人巨子,墨家和百家许多年的争论和恩怨情仇,这一次要一起爆发出来。就是要趁着适刚成为巨子立足未稳之际,彻底地来一场大争辩、大争鸣,使得墨家信念混乱,信仰崩塌。

  中年人怀疑,可能盖地说的新体系可能早就弄出来了,就是在等着禽滑厘重病、墨家新巨子刚刚被推选出来的时候再爆出来,气势汹汹而来,定要墨家彻底心服。

  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墨家内部有人想要借外部之力,来诘难巨子,而巨子则借力打力,带着十二分的自信,不但同意了此事,似乎还大有借此巩固自身的意思。

  他虽远在高柳,可是对你墨家内部的一些隐藏在表现之下的争斗也是有所了解的。

  至于胜败,唯看结果,中年人一直接受的都是墨家的那一套世界观,他自然觉得对方可笑螳臂当车;却不知道对方也一样觉得他们可笑螳臂当车。

  这一次此时天下间最有名气的“嘴炮”高手都要齐聚泗上,墨家各个方向主管宣义、教育、道义的那些人自然也都是嘴炮强者。

  不过这一次的调动,并不是让中年人回到泗上去打嘴炮的,中年人倒是也清楚,以自己的手段还不足以在那种场合出面争论,泗上专攻嘴炮的人不少,还排不上他。

  这一次墨家做了一个大调整,范围之大,可谓是前所未有。

  中年人看着桌子上的那几本书,想着这几日内部高层秘密会议上的内容,许多事渐渐明白过来。

第二百八十九章 时代波澜(二)

  这一次整个墨家泗上之外的地方全部进行了大换血。

  屈将调回泗上,学习后将去前往楚国,主持楚国那边墨家的工作。

  孟胜以悟害的身份来到泗上,不只是和胡非子搭班子,而是还有四名泗上新选出的委员。

  南郑的造篾启岁也携蜀国公主,以归乡的名义返回泗上,一名新选出的悟害前往南郑,主持南郑和对秦工作。

  他自己也是先行前往泗上学习,观摩预计在明年夏日的那场百家嘴炮的辩论,随后好像是要被调往巴蜀,因为给他配了一个讲解巴蜀地区局势和风俗的专职书秘。

  泗上中央作出的判断是五年之内,中原稳定,各国在这一次牵扯到魏、韩、楚、越、齐、赵和墨家的混乱战争中都耗尽了精力,互相牵扯,暂时谁也无力再战。

  于是大量的政工干部派往赵地,北方的重点就是在这五年之内,全力经营云中、九原等地。

  这不算是奇怪,这只是墨家规矩之下的正常轮换。

  但中年人却从另一项决定中听出了另外的意思。

  整个高柳前往泗上进入校官军校学习的名额,整整六十个,等同于将大半高柳的连队骨干抽走。

  在五年之内不会有大战的战略考虑下,抽走也可以理解,但是一下子抽走六十个,却可以看出许多问题。

  更为可怖的,便是泗上派来了一个小型的军校基干,要在高柳直接培训校官,在高柳培训的是那六十名调走的连级干部之外的人。

  高柳短期之内不太可能扩军,也就是说两三年后,可能高柳地区将是一堆下校担任连长。

  为了镇得住这里的人,在高柳开办的校官军校的校长,是泗上义师第五师的师长,原本和六指搭班子的师代表主持军校的讲义。

  十余名旅级军官进驻高柳,同时高柳也抽走了半数以上的旅级军官,都是去泗上进行学习的。

  调到高柳的这批干部,基本都是泗上出身,父母兄弟基本都在泗上。抽调回泗上深造的,除了一批特别优秀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是高柳本地人。

  单单一个高柳,就抽调走六十名优秀的连级军官、二十名校官、一百八十多名优秀的骑兵基层骨干,中年人不敢想整个墨家控制的地区,进入军校学习的一共有多少人。

  现在墨家在泗上的正规军,只有七个师,校官一般担任的都是旅一级的军官了,再加上参谋部之类的职能,如今泗上的校官可能也就二三百人。高柳地区直接抽调了几十,加上泗上本地,军官团的数量要直接扩充三四倍。

  联想到前几日高柳高层的秘密会议上,孟胜做的名为“关于利天下新阶段的任务”的报告,中年人觉得,墨家这是准备彻底和旧天下撕破脸了。

  不管是这一次会盟,还是即将到来的百家争论,任何一件都将让天下震动。

  会盟不消说,一个不是诸侯身份的人或组织,要审判诸侯公子、要调和诸侯争斗、要立新的以国为主体的“义”,无论哪一个都将引来天下翻覆。

  百家争论,既要辩出结果,那肯定会有输赢,有输赢便有对错。

  各家显学,要么于世不争。

  要争于世,就要开始站队了。

  各个学派的嘴炮高手齐聚,原本可能只是一场辩论,可现在看来,要出大事。

  中年人心说,以巨子的性子,恐怕这是准备要告诉天下,墨家更换了巨子之后到底要干什么。

  如果子墨子时代做的是“非攻”、禽子时代做的是“节用”、“富国”,那么新的巨子自然要有自己做事的主题。

  想到这,中年人忽然明白过来泗上中央“五年之内各国将维持和平”的话。

  这不是一句好话,言外之意……五年之后,这是要打起来的,而且就现在看来的各项准备,这不是要小打,而是要打个大的。

  而且,很明显,泗上那边认为这五年之内,不可能还像原来那样,墨家可以自由发展不受控制,很明显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即便不打,各国也都要开始使绊子了,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在巨城大邑随意讲学了。

  换血之后,高柳五脏俱全,甚至于货殖部门仅次于市贾豚的第二人也来到了高柳,据说开春还会有一批高级工匠、夫妻教师先生到来。

  原本在高柳威望极高的一批人都被调走,赵地的负责人直接更换为墨家内部排名前五的孟胜,这是准备万一各国开始翻脸,要自给自足发展,同时提前清理了内部的山头,做好翻脸前的最后调整。

  组织部那边更是第一次下达管到闺房和夫妻生活这样的极端命令,凡是接到调令的,那肯定短期之内不会再回高柳,否则也不用把妻子孩子都带走。

  他们宣义部门之间这一次没有通气,新来主管高柳宣传的,是适亲自带大最早的那批学生中的一个。

  各个部门都进行了通气,唯独宣义部的命令只是回到泗上进行学习,那只有一个可能:整个宣传口径都要变,不是间接传达能够讲清楚的,要通过一次系统的学习。

  至于庶俘芈,他只是个连长,只是这一次时代波涛之下被影响了命运的年轻人。中年人心想,在墨家,命令下达的调动,那就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足以影响许多人的家庭乃至一生。

  ……

  庶俘芈何曾想过,自己就是结个婚,还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好在不管怎么样,婚期总算是定下来了。

  他不知道中年人考虑的是泗上墨家今后可能要做什么,他只知道自己要考虑的就是三件事:和马上新来的连长交接工作、准备结婚……以及需要在新婚燕尔憋着。

  两日后,果然从南边又来了一批人,这批人走的不是赵国线,而是从现在仿佛墨家后院的齐国坐船,沿着海岸线先到的燕国,从燕国折到的高柳。

  新来的连长姓马,这时候马服君赵奢还未出生,马这个姓氏一般还都是养马的官职如“马质”、“巫马”等化来的,以职业为姓氏也是分封建制下子承父业的特点。

  过来新来的这个马连长的马,却是抓阄抓出来的,既是抓阄抓出来的,肯定是泗上平民。

  略微一问,庶俘芈便知道了这新来的连长原本是越地的人,越王翳被击败之后墨家和越国之间通过邗沟、淮水、泗水的贸易往来逐渐增加。

  茶、糖、焚烧草木灰煮碱的行业日渐得利,一些越国的贵族索性利用自己控制的封地上的农夫从事这些行当,这日子过得比当年在土地上当农奴还惨。

  趁着一次机会,举家逃亡到了海阳,那是在墨越战争后被墨家要走,受到了庇护。

  本来海阳算是甘蔗和茶行业的发起点,但是随着越国贵族的介入,墨家在那里的成本越来越高,逐渐便不盈利了——论成本,也讲仁义的墨家是拼不过那些直接用封地农奴的贵族的,种植园不是技术可以垄断的。

  好在墨家垄断者北方糖和茶的市场,自己经营的海阳地区也就是起个点火的作用,并不是为了盈利,保持着最基本的盈利之下,尽可能使得逃亡到当地的人接受教育。

  等到海阳逐渐发展起来,墨家已经不需要自己去种茶、种甘蔗熬糖了,而是完成了转型:拓展了市场、做海草灰行业的下线璆琳、大型煤铁作坊基本完成。于是六年前海阳开始了自负盈亏:由原本在那做工的逃亡农奴自行结社,组织合作社,墨家正式放弃对海阳的全面官方经营。

  新来的连长家里那时候在海阳,和原来一起劳作的四十多家一起分了一个近千亩地的甘蔗田以及配套了压榨作坊,需要十年还清。墨家说,这就是个没有封主的封地庄园,你们自己结社来做自己的封主,为自己做事好好做。

  四年前一场大雨,邗沟阻塞,整个海阳和附近沿海地区的熬糖、制海藻灰碱等行业全靠着邗沟运送的彭城煤,墨家组织各个村社出义务工去重新开掘邗沟,这新连长的哥哥死在了一场事故中:火药意外爆炸。

  这也算是因公事而死,加上六年前泗上教育改革,使得学校招生按照人口比例分配以尽量让各个中等以上的学堂学生不全是沛邑等老区的人,这连长因此考上了军校。

  由此这才从一个越地的家庭奴隶,变成了一个墨家的军官,刚刚毕业就被调往高柳。这要是以往那是要至少做一年司马长才行的,但是仗刚打完,又赶上泗上墨家判断五年之内没有大战,于是直接从连长做起。

  连长老家是云阳的,在江南,恰好是泗上南下贸易经邗沟运河一线重要的中转站,当初逃亡的时候是被好心人……或者叫伪装为商人的、墨家煽动农奴逃亡的、专职人口转运人员送过长江的。

  本来那时候墨家缺铜,在江南陵阳开铜矿,但也是赶得巧,那一年越地部分吴人叛乱,墨家和当地的越国封君合作,用火药和铁器换了一批人,陵阳当时暂时不缺人,这才被送去了海阳。

  海阳初建的时候泗上人不少,那里的教师先生老家是留邑的,所以也说一口泗上话,和庶俘芈交流起来问题不大,最多也就是一些东西的叫法有着浓浓的越地特色,这是因为海阳地区来人逃亡的越人太多的缘故,泗上的人逐渐被稀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这连长身材不高,身上还有小时候留下的纹身,也是越人的特色。别的都还好,就是一口牙不好,因为小时候逃亡到了海阳在甘蔗园里做事,整日偷吃甘蔗和糖,牙齿黑乎乎的。

  他来先只是做假连长,这个假,不是真假的假,而是后世韩信那个假齐王的假,也就是代理。

  上级给庶俘芈的任务是让他在过年之年让这个假连长可以胜任真连长。

第二百九十章 时代波澜(三)

  要论起来,调走庶俘芈那也不只是因为功勋,更是时代之下墨家对于北方局面的战略考虑的一个缩影,他只是时代波涛之下翻覆的浮萍。

  他所在的步骑士连队,原本是用来做巡查用的,原来在高柳刚立足的时候还需要这样的机动力量深入北方。

  伴随着邯郸谈判的顺利,当初赵侯章为了继承权之战借的战争债换成了对北方贸易的专营权,新的商会正在组建,各种查办走私的事,便需要商会出面出钱训练。

  墨家掺沙子控制,但不是直接管辖,既可以拉着邯郸和赵国的商人在一条战线上,也能够使得商人的力量逐渐发展起来。

  再者,高柳地区从泗上调过去一些师长级别的军官那就是要组建正规野战军团的。

  随着边堡的开拓、人口的增加,以及高柳北边的一些贸易和附庸部落,使得高柳地区暂时不太需要考虑和胡人小规模的作战,现在边堡那里持枪的退役垦殖农夫就足够应付一些小规模的冲突。

  云中、九原等地那是要打大仗的,那里是农耕区,是墨家不可能放弃的发展方向,也是断绝火药时代来临后北方草原出现一个农耕游牧混合大部落的一招杀棋。

  既要打大仗,庶俘芈这种轻便机动的、以连队为行动单位的、骚扰和小规模作战的步骑士存在的意义就不大了。

  更换军官、组建适合将来野战的军团,就是赵地墨家以后的发展方向。

  大量的习惯了小规模作战、边境冲突的连级干部都要撤回泗上重新学习,而大量刚刚毕业的年轻军官来到高柳,也正是为了实现赵地墨家义师的泗上化——要能打大规模野战,而不是小规模的武装冲突。

  步骑士在野战中的任务,就是利用自身的机动性,配合炮兵和冲击骑兵突袭对方的侧翼,利用火枪打开方阵缺口,制造混乱,从而为武骑士创造冲击的机会。

  赵国多马,如果赵侯章有改革的雄心,新的马镫骑兵很快就会组建起来,将来冲突的时候,靠的就不是个人的勇武、马术,而是依靠纪律、阵型、配合。

  赵国的优势是代地城邑的人马术都还不错,仅靠马术墨家占不到便宜。

  而反过来,楚越的骑兵都很差,淮北泗上算是楚越地区最好的样马地了,越国基本没骑兵、楚国的骑兵也差的很,墨家考虑的是将来和楚越的冲突需要大量的有小规模骚扰作战的轻骑兵军官。

  因为楚国的地域太广,一旦和楚国发生战争,会战之外的绕后、偷袭、断粮、切后路等,都是轻骑兵最为擅长的行动。

  高柳地区的骑兵军官调往泗上,那也是在马耕在苏北和泗上推广之后大量的马术相较楚越尚可,但是相较代、赵不如的自耕农良家子可以组建新的轻骑兵,以此取得对楚越更大的骑兵优势。

  冲击骑兵太贵了,训练起来太麻烦,泗上维持不了太多。这些非冲击骑兵欺负下越国楚国的骑兵应该还是绰绰有余。

  这也是墨家整个战略重心南移的背景之下,时代波澜于普通人的影响。

  人的命运啊,固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他性子跳脱,喜欢出风头,又有一身极好的马术,下手又狠,在边堡和巡逻的时候他有决定权。

  若他一直在泗上,泗上义师打的几场大战,都是战略行军形成机会后主动决战,唱主力的是炮兵、步兵。围城战、攻城战、对垒野战,并没有小规模的战斗,连级干部的任务就是组织宿营、训练、听旅帅的命令。

  所以他可能会是个听话的连长,但却不会是个能够抓住战机立下战功的连长。

  然而在高柳,在墨家刚刚经营才有成效;边堡出击小规模战斗;商队胡人巡查;带着非正规的一群善于控马的边民和一群拿着石头骨头的部落打仗;领着巡逻队在边境巡查,他便脱颖而出。

  如今高柳的战略布局改变,他也已经算是混出来名头,又要调往泗上继续学习。

  很快,庶俘芈所在的步骑士连队就被编入了新组建的一个步骑士旅,旅长是原来泗上的一个旅代表。

  干涉赵国继承权战争而特别征召的大部分人都复原回家,秋收之后新的一轮征兵工作也会展开,大量的新强制服役的年轻人会被编入新的步骑士旅中。

  他和新连长的交接,也就是熟悉一下人员、传授一下宿营、清点、操练之类的技巧。

首节上一节478/691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