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 第93节

  那一战打的李,都想直接传位给长子了。

  曹彬口中所说“血流百里”,虽带了些夸张成分,但实际惨状差不了多远。

  才数年时间,南唐朝臣自是不会忘记数年前“几乎亡国”的悲怆气氛。

  当韩熙载等人脸色大变时,曹彬接着说道:

  “吾为使臣,代天子巡视江南。

  贵国吴王亲迎吾等,是尽人臣之节,非可商榷。

  金陵在望,往返至多一个时辰。

  过时不候!”

  什么叫用礼数备注的语气,说出最冰冷的话,这便是。

  说完后,曹彬一脸肃穆的拂袖转身,丝毫不给韩熙载半分解释机会。

  行为果决,尽显大将风范。

  而曹彬“过时不候”四个大字,让韩熙载色变连连。

  这一次色变,可没那么容易恢复了。

  韩熙载深知,若一旦让大宋使臣真的负气离去,无异等同向大宋宣战。

  先不提在日后的战争中,南唐能不能打的赢。

  但早就畏中原如虎的李,在得知这一消息后,都得先将他剐了。

  事关自身性命,韩熙载眼见着大宋使臣是拉不住了,只能命人回城急忙请来李从嘉。

  李从嘉根本就未生病!

  待回到船上后,曹彬对着一旁的卢多逊言道:

  “吾等一出使,李从嘉就感染风寒,事有蹊跷。

  依我所料,定是李重进遣使者,先吾等一步来到江宁府。

  淮南向来为江南屏障,江南或有朝臣建言李从嘉,可趁此机会夺回淮南。

  故而李从嘉态度暧昧。”

  在分析局势时,曹彬的话倒详细不少。

  曹彬的话得到了卢多逊的认同。

  “若李从嘉一会能前来,就说明南唐国内众臣心向中原者居多。

  若李从嘉一会执意不来,则代表南唐反迹已露。”

  作出第二点判断时,卢多逊面露担忧。

  要是南唐军加入战场,那淮南这一战可就变得棘手了。

  时间过得很快,在一个时辰快到之时,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男子,驾着一匹快马赶到了岸上。

  见岸上的人皆对那位男子行大礼,意识到那位男子就是李从嘉的曹彬,这才领着卢多逊及一众随从朝岸上走去。

  看来南唐国内,不愿与大宋开战的人还是占主流。

  意识到这点后,曹彬的心中渐渐有了一个计较。

  大宋建隆元年八月初。

  大宋东海郡侯赵光义,领着五万禁军一路南下抵达涡口。

  涡口是涡水汇入淮水的入水口。

  领兵到达涡口,意味着再进一步,五万宋军就将进入淮南地界。

  然率军抵达涡口后,赵光义便下令大军在淮水边界上扎营。

  中原一直以来就缺作战用的舟船。

  当年周军取得淮南之战的胜利后,虽缴获了不少南唐的舟船,然那些舟船大多放在淮南诸州中。

  淮南一反叛,宋军等于一夜回到解放前。

  要想成功度过淮水,进入淮南地界平叛,唯有如当年周军一般,在淮水上搭建浮桥。

  趁着民夫搭建浮桥的空挡,赵光义下令召来了一众将率。

  等诸将都来到帅帐中后,赵光义指着背后的地图说道:

  “今我军屯驻涡口,不日就可进入淮南地界。

  据斥候回报,叛军主力大多在扬州一带集结。

  不知诸位以为,我军进入淮南后,当首攻何处?”

  赵光义话音刚落,帐内诸将就将目光看向地图。

  帐内的一部分将领,早年都参加过世宗征淮南一战,故而赵光义的询问很快就有人答道。

  “濠州或寿州。”

  田重进说出了他的看法。

  濠州与寿州,一左一右挟制在涡口两旁,从表面上来看,若不先攻取这两州,己方的粮道容易受到威胁。

  当年周世宗征淮南时,亦是将这两州,当做优先打击的目标。

  岂料田重进话音刚落,赵光义就开口说道:

  “我军应速取扬州。”

  赵光义这话一出,田重进脸色一变,他正想出言阻止,有一人却公开表示支持。

  “东海郡侯所言正是。”

  出言的这人,正是王全斌。

  王全斌出身将门,早年担任过唐庄宗李存勖的侍卫。

  虽历经数朝,王全斌争战多有胜利,可却一直得不到大的升迁。

  这主要是在于王全斌贪财,喜欢贪墨军队的“救助金”。

  这一点性格缺陷,让很多君主明知王全斌有才却不敢大用。

  显德年间,赵光义发现了王全斌的才干,他数次求请赵匡胤,才致令王全斌有机会进入禁军中高层。

  感念于赵光义的帮助,王全斌才渐渐成为他的人。

  听到王全斌出言附和,田重进劝阻的心迟疑了会。

  就在田重进迟疑的空档,又有一位将率出言支持赵光义的看法。

  “若叛军主力皆在扬州,寿州、濠州的确无关紧要。”

  说这句话的人,是潘美。

  潘美这次出征是赵匡胤的有意安排。

  赵匡胤知晓潘美有帅才,故想让他来淮南征战积累些战功,日后好大力重用。

  听见潘美支持起赵光义,田重进就默默不再言语。

  因田重进曾听过赵匡胤夸赞潘美,他是不会妄言的。

  至于潘美会认同赵光义,不是在于他是赵光义的人,是他根据自身军略做出的判断。

  当然这一判断有前提:“叛军主力皆在扬州。”

  潘美抬头看向赵光义询问道:

  “郡侯的情报可准确?”

  赵光义自然亦知道,赵匡胤对潘美的看重。

  有心拉拢潘美的他,笑道:

  “仲询请放心,吾的情报不会有错。”

  说这句话时,赵光义充满了自信。

  赵光义有理由自信,因为这一则情报,是翟守递送来的。

  翟守是李重进的谋臣。

  早在年初时,李重进就想与李筠南北夹击赵匡胤,故派翟守北上。

  李重进没想到的是,翟守并未前往潞州,反而径直前往开封城投靠赵匡胤。

  而在赵匡胤的安排下,翟守重新回到李重进诋毁李筠,致使李重进错过了南北夹击的最佳时机。

  这一桩隐秘,极少人知道。

  在赵光义出征前,为保证这次战事万无一失,赵匡胤便将与翟守的联络方式告知给了赵光义。

  见赵光义出言保证后,潘美就信服的点了点头。

  在大军出征前,由于赵光义之前的急切,让赵光义在禁军心中的印象算不上好。

  然至少现在看来,潘美觉得赵光义并不差劲。

  王全斌与潘美的支持,让众将都无异议,这让赵光义体会到了满足的快感。

  赵光义性格有个显著的特征爱表现。

  而这一性格特征,在取得某些“成就”后就会表现的更加明显。

  见搭建浮桥还要一段时间,赵光义下令让其他将率先离去,只留下王全斌、潘美等重要人物。

  等其他人都走后,赵光义一脸期待的从怀中掏出一物放在身前书案上。

  察觉到这一幕,田重进兴致满满。

  田重进想起当初在壶关城内,赵德秀以手中一图指点战场的场景,如饮美酒。

  往日记忆,让田重进兴致满满的凑了过去。

  可一凑近,田重进看着书案上的那张图,整个人都有些傻了。

  只见那张图上,密密麻麻的画着八个阵型,分别是:

  天阵,地阵,风阵,云阵,龙阵,虎阵,鸟阵,蛇阵。

  那八个阵型层层相叠,混乱无序,看的人眼花缭乱,六神无主。

  如饮馊水的感觉,出现在田重进心中。

  而有这一感觉的,又何止田重进?

  王全斌与潘美,这两位名将之资,亦看的呆了。

  这是?

  见“震惊”住三位大将后,赵光义脸带笑意地说道:

  “吾自幼熟读兵书,曾观前唐《太白阴经》之阵图,颇有所感。

首节上一节93/1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