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穿:这个三国有龙气 第194节

  其一,陶谦攻打季秋,自然就要麾下的世家大族们出兵出粮,这对陈登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

  其二,他并不认为陶谦真能从季秋手中讨得什么好处。

  虽然他对季秋并无好感,但却颇为认可季秋的能力。

  季秋自崛起以来,可谓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从泰山郡三大四家,到青州四郡,哪一个都不是普通敌人。

  但在季秋手中,却如土鸡瓦狗一般,不堪一击。

  如此强敌,纵然是以陶谦的能力,也不可能轻易战胜。

  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局面。

  其三,即便是陶谦真的打败了季秋,对下邳陈氏而言,也没有太多的好处。

  下邳陈氏的根基在下邳郡,在徐州,并不在青州。

  所以即便是陶谦得到了大量青州土地,下邳陈氏也无法从中攥取太多利益。

  如此需要自身付出代价,还胜而无利,败则大亏的事情,陈登当然是无太大兴趣。

  只是陈登有陈登的态度,其他人自然也有其他人的立场。

  如徐州别架糜竺,与他的立场和态度就截然不同。

  “元龙此言差矣,虽说袁氏兄弟并未直言举荐使君的代价,是使君必须去攻打青州,但这却是心照不宣的事情,使君岂可行那言而无信的小人之举?

  况且,攻打青州于使君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其一,使君成为左将军,统领青徐两州军事,占领青州乃是大义所在,理所应当之事,岂可放弃?

  其二,青州自古便是商贸繁华之地,有鱼盐之利。

  若能拿下青州,对主公而言,则是大有裨益。

  其三,如今天下已是诸侯割据的局面,如此大争之世中,乃是人人奋勇争先,不进则退。

  若主公能够拿下青州,则掌握青徐两州之地,成为当今天下最强大的诸侯之一。

  此等天赐良机,岂可放弃?!”糜竺沉声道。

  糜竺是东海豪族出身。

  而豪族这个身份,在财力兵力上可以比肩同等级的世家。

  但在家族底蕴上,却有可能比寒门还要低上一些。

  自古以来,钱权勾结,有钱就有权。

  不过从有钱到有权,总是要有一个过程的。

  通常来说,东汉帝国的底层百姓崛起,都是先成为豪族,然后再从豪族变成世家。

  世家衰落,就变成了寒门。

  而豪族也是分等级的。

  同样分为城内城外初中高六个等级,刚好对应着同等级的世家。

  当豪族出现了对应等级的官员后,便可直接晋升为同等级的世家了。

  豪族的进取心,要远强于同等级的世家大族。

  毕竟是世家大族往往是数百年传承,对他们来说,稳定是最重要的。

  只要能老老实实的将家业传承下去,不衰落就好了。

  但豪族则需要更加努力的奋发向上。

  一方面是他们上面还有路,还没有封顶。

  另一方面则是,他们没有世家大族的底蕴,如果他们不能时刻往上走,那往往就要开始向下走了。

  有鉴于此,糜竺支持陶谦攻打季秋,也就可以理解了。

  虽然因为豪族身份,季秋的治下政策,对他们的伤害并不是很大。

  糜竺自身对季秋也颇有好感,觉得他应该能在乱世中成就一番霸业。

  但一方面,糜竺如今是陶谦的别架,为了自身的上进心,他必须鼓动陶谦进取。

  毕竟只有陶谦的权势越大,他们糜家的权势,才能跟着越大。

  另一方面,糜家的根基在东海郡,靠近青州,且糜家精通商贸,若是陶谦能够拿下青州,对糜家的商业版图来说,可是有着极大好处的。

  在陈登和糜竺之后,赵昱和王朗也先后发表了看法。

  而这两人的看法,皆与糜竺一致。

  当然,原因各有不同。

  其中,赵昱出身琅琊赵氏,这是琅琊郡的城外初级世家之一。

  琅琊郡也是徐州的北部边郡。

  这个郡西接泰山郡,北连北海郡。

  对赵昱而言,他倒并不看重陶谦拿下青州后的利益。

  只是对于如今的琅琊郡世家大族来说,实在是太没有安全感了。

  泰山郡和北海郡都已经落到了季秋的手中。

  天知道季秋什么时候会打过来。

  一旦季秋打过来,就凭他对治下世家大族的狠辣手段,那他们可是绝对讨不了好去的。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不忍言之事,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先发制人,先让陶谦消灭掉季秋为好!

  而王朗则是单纯看季秋不爽,想为天下人除害了。

  王朗出身东海王氏,出身也是城外初级世家,不过他却是海内大儒。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看法与崔琰有些类似,都是认为季秋乃是天下大敌。

  但凡有机会,必欲除之而后快!

  不过他比崔琰还是好一些,至少做不出崔琰那种,安排别人去送死,自己逃命的行为。

  多少要点脸!

  如此,四位文职重臣全都发表了看法,三比一。

  不过因为下邳陈氏的实力极强,乃是城外高级世家,所以陈登一人的意见,便可抵得上其余三人。

  所以文官体系的情况,应该是处于微妙的平衡之中。

  随后陶谦又询问武将这边的意见。

  而徐州武将第一人臧霸的意见,自然是极其明确的:“打!一定要打,属下愿为使君统领大军,若是不能消灭季秋,占领青州,愿提头来见!”

  臧霸是昔日泰山臧氏的家主,不过如今泰山臧氏已经不存在了。

  早在季秋初到泰山郡,清除的第一波世家里,便有泰山臧氏!

  宗族被灭,臧霸对季秋的态度,自然是不共戴天!

  他这两年来,心心念念的就是找季秋报仇雪恨!

  可惜季秋根本就没给他机会。

  泰山郡的徐州通道从内部一封,臧霸根本就打不进去。

  后来季秋走出泰山郡,挑选的出兵方向又是青州。

  这导致臧霸只能是看着干着急。

  如今总算是找到攻打季秋的机会了,他自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而在臧霸同意以后,孙观也跟着发表了同意意见。

  孙观本是臧霸的部将。

  但他作战勇猛,屡立战功,然后被陶谦任命为骑都尉,获得了与臧霸同等的地位。

  不过其在诸多事务上,依然是唯臧霸马首是瞻,与臧霸共进共退。

  最后仅剩曹豹了,不过他并没有发表意见。

  因为他是陶谦部将,是陶谦上任徐州刺史时,带来的丹阳兵主将。

  所以在徐州众文武中,其实他才是陶谦的嫡系家将。

  一般来说,在徐州高层议事的时候,如果陶谦在,他就不发表意见。

  如果陶谦不在,那他的意见,可以从某种程度上,代表陶谦的意见!

  陶谦在听取了麾下文武的意见后,不由笑道:“看来大家的意见还是比较统一的,大多倾向于发兵攻打青州。

  既然如此,那就以臧霸为将,统领三万丹阳军,七万私军,出兵攻打北海郡,诸位以为如何?”

  就陶谦的个人想法来说,其实他也是倾向于去攻打季秋的。

  其一,陶谦也是一位豪杰,本身也有雄心,尤其是身处大争之世,自然是也想要争一争。

  如今既有大义在手,又有稳定的外部环境,实乃攻打青州的天赐良机,自然是不想放过。

  其二,季秋的威胁不可小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季秋展现出来的潜力看,他的未来不会局限在青州一地。

  等他占领了青州全境,很可能会向徐州开战。

  所以他提前攻打青州,也是在给未来消除隐患。

  其三,可以借助青州之战,消耗境内世家大族的势力!

  对任何一位诸侯来说,如何控制境内世家大族的势力,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毕竟资源就那些,世家大族吃的多了,诸侯自然就吃的少了。

  季秋是以无上武力,直接在肉体上消灭了境内的世家大族阵营。

  其他诸侯显然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用其他手段,来削弱境内的世家大族。

  比如这才出兵青州,陶谦便是以本部三万丹阳兵为核心,调动徐州境内七万世家私军为辅助,合计十万大军攻打青州。

  如此不论胜败,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世家大族力量的。

  当然,世家大族也不傻,他们愿意出兵的理由先前已经说过了。

  都是各有各的利益考量。

  为了他们各自的利益,拿出一些兵马来支持这次战争,也是理所应当的!

  反正,只要打赢了,这里失去的利益,自然是能够从其他地方补回来的。

  若是打输了,嗯,陶谦不也出了三万丹阳兵吗?

  至少就内部力量来说,依然是可以维持平衡的。

  陶谦做出了攻打青州的决策,整个徐州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战争准备阶段。

  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很短的时间。

  也别把季秋那种通过时空门,可以随时拉出军队,随时打仗的状态,当成是所有诸侯的常备状态。

首节上一节194/2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