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85节

  杜三郎从没想过这个侄儿居然如此有压迫感,

  他嗫嚅着道:“没,只是,”

  “三叔啊,你可想清楚了,你是要听已经老糊涂了的老夫人话,还是要听我的。”

  杜三郎为难死了。

  他从没想到,这个侄子如今居然这般强势。

  他站在那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乔兄,谁敢挡我,你就打断谁的腿。”

  秦王府车骑将军乔轨身长八尺,站在那如铁塔一般,他拍了拍腰间的长剑,“杜兵曹放心,今天我既然来了,就一定帮你把事办好。”

  杜如晦对杜三郎道:“这位是秦王府车骑将军乔将军,跟秦王从小玩到大的好友,最善于击剑,还能左右驰射,书也读的好,

  你想不想试试乔将军的剑?”

  杜三郎恍然回过神来,赶紧退到一边。

  杜家的那些管事、家丁、仆妇们,更是纷纷后退,没有一个人敢上前。

  一个杜如晦,已经让他们很为难了,毕竟这位可是朝廷正五品官,这府里他官职地位最高,

  现在又来个秦王殿下的伙伴,还是王府车骑将军,谁敢阻拦。

  杜如晦带着乔轨来到西厢房前,

  “让开,”

  把守在门口的两个健妇犹豫了下,老实的让开。

  门被锁了,

  乔轨刷的拔剑,

  大剑挥斩,

  铜锁应声斩落,

  杜如晦推开门,

  杜十娘正在屋里写字,临李逸的瘦筋千字文。

  “十娘,”

  外面吵吵嚷嚷,早传进屋里,但杜十娘仍没停笔,

  门被打开,她也只是抬了下头,叫了声二哥,又继续写。

  “二哥接你去长安,”

  “谢二哥好意,我要是走了,阿祖会难过的,我还是留下吧。”

  杜如晦走到他面前,“你留下,她可就要把你送去洛阳了。”

  杜十娘停下笔,在那发怔。

  “有个事告诉你,李逸要随军去泾州了。”

  杜十娘眼睛转了转,“什么,李郎要随军,什么时候?”

  “本来三天前就该出发了,因为洛阳突然生变,秦王暂缓出京,李逸估计要过几天才随殿下出发,”

  “他还好吗?”杜十娘声音低沉。

  “你直接跟他见一面,当面问他不就行了。”杜如晦笑道。

  “可是阿祖,”杜十娘这些天关在这里,也想了许多,“阿兄,李郎的作坊可还好,上次的事,”

  “都是小事,李逸根本不在意,那小子,后来还又敲了你阿祖一次,让我们杜家出了五十两黄金买他的方子呢,

  真是胆大包天,居然敢敲到杜家头上,不过我还真是挺佩服这小子的,就没有他干不出来的事。”

  听说李逸没事,杜十娘长松口气,眼睛变的明亮起来。

  杜如晦看在眼里,却并没有说什么,甚至心里反而有种很舒爽的感觉,郭老夫人向来把杜淹这个女儿当成掌上明珠般宝贝,

  假如她真的为情所迷,爱上了李逸那毫无家世的小子,这还真是能把郭氏气死,

  虽然这也会让杜家蒙羞,

  可杜如晦觉得也无所谓,或许自己应当帮一把这堂妹。

  他讨厌郭氏,也讨厌杜淹,要是郭氏和杜淹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最后嫁给了个还俗的小道士,想想就很爽啊。

  他们父子两代人这些年憋的这些气,受的这些委屈,压抑的太久了。

  “十娘,你真看上无逸那小子了?”

  杜十娘脸迅速红了,一直红到耳根,可她却并没有否认。

  或者说,这些天她也一直在问自己,自己真的喜欢上李郎了吗,她自己也没有答案,懵懵懂懂,

  可经老夫人这么一插手,杜十娘倒反而被提醒了,

  她也不懂什么叫喜欢什么叫情,

  但从初见时相处的愉快,到后来慢慢的变的熟悉,变的一日不见就十分想念,变的跟他交谈时的愉悦、心动,

  确实很特别。

  说不出来的感觉,

  无法琢磨,难以把握。

  杜如晦很惊讶,本以为郭氏只是为十娘名声考虑,才这般小题大作,现在看来十娘还真的对那小子动了情。

  这可真是让人意外,

  “走吧,跟我回长安,明天我叫李逸来长安府上做客,你跟他好久不见,好好聊聊。”

  杜十娘发出蚊子般的低声,“嗯。”

  杜如晦带走了杜十娘,杜十娘只带上了贴身婢女疏影,郭氏听闻消息,气的晕了过去。

  好半天才醒来,

  双目失去了光彩,一直怔怔出神。

  许久,郭氏让杜三郎取来纸笔,她口述杜三郎笔录,给洛阳的杜淹去信,询问洛阳兵变后他们兄弟俩的情况,

  同时也告之了今日发生的事。

  “杜家出了个不孝忤逆之人,我八十岁的老妇人,要被这逆孙欺侮”

  杜三郎提着笔半天没敢记录,“夫人,这些真的要告诉四郎吗,”

  “写,他杜如晦攀上了大唐秦王,当了个秦王府属就以为自己了不得了?我儿还是从三品御史大夫呢,他只是绯袍通贵,我儿却是紫袍亲贵!”

  长安,

  李逸在师兄孙伏伽府上做客,

  本来在家过完中元,三天前要随军出发,结果传来洛阳王世充兵变的消息,长安朝堂震动,皇帝召开紧急宫廷会议,李世民出京的时间也就推后了。

  “中原又要大战了,听闻李密将入朝,行至温县,见到洛阳民部尚书韦津,得知洛阳兵变,元文都等皆已死,于是率部返回金庸城,

  如今王世充李密剑拔弩张形势紧张,战事一触即发。

  东都大饥,私钱滥恶,米石直钱八九万。”

  孙伏伽落下一粒棋子一边道。

  “那王世充必须得进攻李密了,否则就要崩溃了,斗米八九千,这可何等疯狂绝望的境地了,”李逸看着棋盘感叹。

  “是啊,杨广当年耗费无数民力财力而营建的东都洛阳,曾让无数外国蕃邦使节惊叹,如今却熬战多年,快成地狱了。洛阳国子监祭酒徐文远这等有名的大儒,而且还是从三品的高官,结果也只能亲自出城去打樵砍柴,还被李密的兵抓了。”

  “原来的东都留守,皇泰主的兵部尚书、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到长安了,陛下赐封他为刑部尚书、滑国公。”说到他,孙伏伽很感慨,皇甫无逸是名臣之后,当年他爹是并州总管府司马,杨谅造反,他不从,被杀。

  皇甫无逸任阳太守时,政绩天下优等,后来升右武卫将军,留守江都,他和段达、元文都等人拥立了越王杨侗,

  王世充那晚兵变时,皇甫无逸准备领兵出玄武门,背后袭击王世充,可长秋监早被王世充收买,故意称找不到宫门钥匙延误时间,皇甫无逸最后也只得出奔长安。

  “王世充的追兵半路追上了皇甫无逸,可他回头说我宁愿死,也不会跟你们一同反叛,最后解下自己的金带扔下,追兵们争抢金带,他因此骑马逃脱。”

  李逸对那个跟自己一样名字的皇甫老哥没啥好感,居然抛妻弃子独自逃跑,既不能忠君殉国,又不能留下来守护妻儿,实在没啥可说的。

  “中原将有大变,现在朝廷在考虑是先兵出潼关,以应对中原之变,还是发兵泾豳,先平陇右。”孙伏伽问李逸,“你觉得先打哪边?”

  “自然是先解决薛仁杲,眼下正是最好的时间,若错失此良机,只怕陇右糜烂,又不知何时才能解决这后顾之忧。

  至于洛阳,暂时不急。”

  李逸又落一子,围棋有句术语,金边银角草肚皮。

  棋盘四个角,是围空效率最高的。

  下棋通常都是先抢四角,然后进驻四边,最后争夺中腹。

  争霸天下也是如此,占据边角,就能有稳固的根据地从容发展,而中原做为四战之地,容易受到四面八方的攻击,

  王世充和李密历史上最后被淘汰,也是因为河南四战之地,互相斗的死去活来,根本无法安心发展,稳固根据。

  但李渊起兵太原,却迅速进军关中,一举抢占长安,有了这块四塞之地做根据,然后稳河东,图巴蜀,再取陇右、河西,然后出兵山南,等实力扩张到足够强大时,才去逐鹿中原,

  若是李渊当年太原起兵后,就直奔洛阳,来个群雄争霸,让薛举先占了关中,则可能李渊早败了。

  现在就得趁薛举新逝,陇右军主力深陷泾州时,一举将他们歼灭,不能给他们喘息恢复的机会,否则要拿下陇右可就很难了。

  而且对于李世民来说,伪秦国这个颗子已经熟透了,轻轻伸手就能摘取,这可是灭国之功,也是大唐入关中后的第一场大战,要是错过了,可就太可惜了。

  “现在长安宅院价格还比较低,没打算买一套吗?”孙伏伽笑问。

  “嗯,我打算趁出征前把这事办了,先入手一套再说。”

  抄底的好时候,不入手太可惜了,正好手里还有很多钱绢,也暂时没地方投。

第86章 公主宅

  一大早,

  李逸便在看房。

  牙人先带他去了东城平康坊,李逸决心在长安买宅子,手里头有很多现钱,又恰好长安房价很低,正是抄底的好时候。

  李逸还特地带上了姬氏和王大郎一起来看房,姬氏名门千金,王大郎捉钱令史,都比他有经验。

  “在平康坊买宅绝不会错,这里可是长安最热闹之地了,地势高敞,景色也好。”

  长安城很大,但并不是一马平川的,当年隋朝营建大兴城的时候,六条东西向的黄土梁高地并没铲平,而是按卦辞六爻布局,组成一个乾卦,

  以阳爻为九,从初九到九五、上九。

  最北面龙首原,初九,潜龙勿用,做了御苑。

  九二,见龙在田,皇宫就建在此。九三,君子乾乾,此地建为皇城,京城百司衙门都在此地。

  九五,飞龙在天,位置尊崇,非一般人能用,所以就建成了大兴善寺和玄都观。

  “咱平康坊啊,就是在这九四高地之上,而且是九四高地最好的一坊,

首节上一节85/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