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203节

  李渊考虑了一会,

  “万安公次子孝安早逝,无子,我看无逸可以过继到孝安名下。”

  过继,成为继嗣之子,那在族谱上,生父也不再是父了。

  李芝以后就跟李逸彻底没关系了。

  李逸家庙祭三庙,

  这次始祖之位祭李崇,这是陇西堂始祖,天水李氏是陇西李氏的一支,而陇西李氏始于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然后昭李圆通、穆李孝安。

  这样就不用再祭他恶心的李景李芝他们了。

  陇西李氏有诸多房支,如范阳房、顿丘房、申公房、丹扬房、安邑房、镇远将军房、平凉房、姑藏房、敦煌房、仆射房、绛郡房、武陵房、武阳房、天水房等等。

  而一般说的五姓七宗十家里的陇西李,专指李宝后人的姑藏房、敦煌房、仆射房,绛郡房源出仆射房,也包括在内。

  其它的陇西诸李,包括皇族李,虽然当今皇族李氏,跟李宝都是出自西凉国君李之后,但五姓七家里的陇西李,却专指后来东迁归附北魏的李宝一系几房,李宝六子后裔,也是后来的禁婚家。

  不过如此一来,

  李逸过继给李圆通次子李孝安名下,那李孝常可就成了他亲叔父。

  “李开府,浅水伯该赔你的两匹良马,我义安王府出了,再送两匹,明天就让人给你送四匹好马过去,以后你们和我们,就再无瓜葛了,

  你们陇西天水房,跟我们陇西长安房的,井水不犯河水!”李孝常对着李芝,居高临下,一脸不屑的道。

  当年,李景祖孙一直压着他们,但如今天水房也彻底中落了,反而是他们这些私生子,如今强多了。

第191章 呸,你也配

  义安郡王李孝常三十多岁,锦裘华服,腰系一块很大的玉佩,手指上戴着一枚碧绿玉扳指,连佩带的剑都是镶金嵌玉的,挺有几分暴发户的感觉。

  他对李逸很热情,热情的好像李逸真是他亲侄儿一样。

  “我和孝安儿时最好,可惜英年早逝,谢圣人降旨让无逸继嗣,二郎有后了。”

  李孝安十来岁少年时就夭折,都没成人,这种情况一般也未必会特意给过继侄儿。

  皇帝有旨,孝安有后,对李孝常和他们家族来说,当然是好事。

  因为李圆通当年不被李景承认,所以他家这一支,其实也没什么家族人丁,虽属籍宗正,但也只算是早出了五服的远支而已。李圆通二子早逝,三子孝本四子孝质原是千牛备身,侍驾杨广左右。

  李孝常献永丰仓归李渊,消息传到江都,杨广便把孝本孝质兄弟俩下狱,准备处决。后来宇文智及他们密谋兵变,有个原因也是当时好多江都随驾勋贵军官们的子弟在关中,都投了李渊或可能投李渊。

  而有当初杨玄感叛乱,洛阳许多贵族子弟相从,后来牵连无数的前车之鉴,这才逼的那些人叛乱弑君。不过李孝本李孝质兄弟,后来又随司马德戡准备反叛宇文化及,事败被杀。

  李孝常直接把腰上那块一看就很珍贵的玉佩解下,递到了李逸手上,“就当是个见面礼!”

  “谢大王。”

  “该叫世父!”李孝常笑呵呵的把玉佩给李逸系上。

  “谢世父!”

  李芝站在旁边,诚惶诚恐,心里极不是滋味,既不安又愤怒,那孽子明明是他儿子,现在却不经他同意,被圣人一句话过继给了李孝常的短命鬼弟弟名下,

  更气的是李孝常对李逸还这么热情,而李逸一口一句世父让他更心中添堵。

  在李芝很年轻的时候,就知晓了李圆通李孝常父子,也知道那房是他们天水李氏的禁忌,不被祖父允许提起。

  是他们李家的耻辱,

  曾经祖父不肯承认他跟杨家女仆私通生下的卑贱私生子,后来谁知这卑贱私生子却因侍奉皇帝成为得宠新贵,反过来不认李景了。

  在前朝,

  李芝是瞧不起李孝常的,他在大业中就已官至陇西太守、苑丘县侯了,而比他年纪小点的李孝常,到大业末也才仅是个华阴县令而已。

  但现在,

  李孝常是义安郡王,他却连爵位都没一个,

  连那个孽子都是浅水伯爵了,

  越想越意难平。

  没有人理会角落里的李芝,

  李孝常拉着李逸的手,极为亲近,甚至当面向皇帝替这侄儿讨赏,

  “圣人,臣弟斗胆向圣人讨封,无逸为朝廷也立过不少功劳,献灵药医秦王,助取长武大捷,随征泾州,献炒米助破薛举父子。又献武德犁、祥瑞金薯,实宗室俊杰

  臣弟为无逸请封。”

  皇帝李渊倒是笑呵呵的道:“义安王想为无逸讨个什么封爵?”

  李孝常笑道:“平寇县公,或是苑丘县侯皆行。”

  一旁的李芝听的嘴都气歪了,

  他祖父李景在隋建国后,参与平定尉迟迥之乱,战后论功封平寇县公。而苑丘侯也曾是李景的爵位,大业朝,炀帝把文帝朝的九等爵,缩减为王、公、侯三等,

  李景封苑丘侯,此后又以功晋滑国公,后来这苑丘侯爵就赐给了李芝。

  李芝心想,李孝常你要给那孽障讨封,你干嘛不讨个新安侯、万安公?那都是李圆通那贱人封过的爵位。

  偏偏要讨封我祖父曾封过的爵号,这是故意要来压我们天水房?

  “无逸上次献祥瑞金薯,确实封个县公县侯都不为过。”

  李渊是从不吝惜赏赐的,哪怕被不少大臣劝说封赏过滥,他也是我行我素,就在昨日,李渊还赐封宫中跳舞胡人安比奴为五品的散骑侍郎。

  礼部尚书、太子詹事李纲进谏,说古来乐工和士人不能并列,虽贤如子野、师襄,皆终身继世不易其业。只有北齐末年封曹妙达为王,安马驹为开府,有国家者,以此为殷鉴,

  今天下新定,建义功臣,都还没全部论功行赏,高才硕学,仍有很多在民间没得到任用,

  却先提拔跳舞的胡人当五品官,让他作官佩印,行走庙堂之上,这不是为后世立规矩的作为。

  但李渊只回了李纲一句话,吾业已授之,不可追也。

  李渊就是这么任性,就是这么大方。

  人家杨广当年在雁门被突厥始毕可汗二十万大军围城,不得以颁下封赏令,可事后三万多兵将,他也只封赏了三千余人。

  李渊太原一起兵,三万人马,就全都先授了个正七、从七的散职。

  从去年五月起兵,到如今,一年多的时间,李渊封赏出去的官爵都不知道多少,隋文帝朝的十一等散实官,他改成十二等,早封滥了。把杨广朝的十七等散职,也是重新启用,并封滥。

  可李渊不在乎,

  就好比李孝常本不是皇族宗室,原仅是个县令,虽献了座永丰仓功不小,但却列属籍,赐郡王。

  对于五服以内的宗室,那更是遍封王公。

  李渊笑问李逸,“平寇县公和苑丘县侯,你想要哪个?”

  “臣立有些微末之功,陛下皆以厚赏过了,无功岂敢再受封。”李逸回答。

  李孝常在旁边道:“你是不是嫌弃那两个爵号,曾经是那房的人用过的?”

  这简直是杀人诛心,李芝在旁边气的面如猪肝。

  “你祖父曾任过的新安、万安两个爵号,如今是你兄弟义宗义立所袭,你就别嫌弃那房用过了。”李孝常继续给李芝心头添堵。

  李孝常长子李义宗,比李逸大一些,爵封万安郡公,次子李义立,爵封新安县侯。

  李逸余光注意到皇帝李渊一直笑呵呵的在看着他,

  “若金薯明年收获,能兑现臣之所言,亩产能有两三千斤,陛下再按功赏赐不迟,”

  对于李逸这个回答,李渊脸上笑容更灿烂,这满脸褶子堆起来,真像是个婆婆面。

  皇帝一高兴,

  便恢复了李逸的职务,不用再继续停职反省了。

  而李孝常,也得到了皇帝的任命。

  “拜义安王李孝常为利州总管,刺史。”

  利州,控制着剑门、葭萌等要地,是益中通往汉中、关中的主要通道,这里也是大唐掌控蜀地的门户重镇。

  先前李渊借赤排羌关中哗变叛走汉中之机,令庞玉率兵追入汉中,趁机宣旨,以庞玉接替先后被杀的陈茂、陈政父子,接任梁州总管,在汉中要地驻兵。

  而宗室李孝恭驻于信州,招抚山南。

  此前又派出了窦出任益州总管,现在又选李孝常出任利州总管,

  皇帝一步一步的下子,逐步对整个巴蜀加强掌控。

  “无逸,你可知利州之名由来?”

  皇帝笑问李逸。

  这个李逸还真知道,他以前在广元旅游过,而无逸也是跟李老道从蜀陇回关中的。

  “回圣上,利州之名,据说源于西魏大将军尉迟迥袭取西益州,西克成都,取顺利之意而命名为利州。”

  “没错,利州是由西益州改名而来,利州一边接汉中梁州,一边接蜀中剑州,位置紧要,义安王替吾镇守好此处。”

  午后,

  李渊在奉义宫转了一圈,便打道回宫。

  如今的奉义宫,经过扩建后,已经跟原来李渊祖孙三代住过的旧宅没什么相似之处了,

  行宫虽营建的不错,李渊却找不到什么儿时的印象,心里反有些不喜。

  李孝常得授利州总管之职,倒是挺高兴的,

  拉着李逸的手,说这还是借他的光呢。

  李逸恢复了奉义宫总监之职,倒是无所谓,他甚至还挺喜欢没有职事的状态。

  李芝恨恨的望着他们。

  往地上狠狠吐了口唾沫,扭头便走。

  “等一下,”

  李孝常叫住了李芝。

  “刚才我说了,替无逸赔你四匹好马,我李孝常说话算话,现在就把马赔你。”

  他招手,便有手下家将,牵来四匹河西好马。

  李芝脸上阴晴不定,

  “大王客气了,区区几匹马不足挂齿,不用给。”

  李孝常却是神情冷漠,“咱们桥归桥路归路,你天水李氏,我们皇族李氏,本也没什么关系,用不着套近乎,说赔你四匹马就赔四匹,本王可不想欠你们天水李家什么人情,

  呸,你们也配!”

  李孝常吐了口痰,直接就吐到了李芝的鞋子上。

  “不好意思,最近有些上火,痰多,吐到你靴子上了?那我赔你四双!”

  李芝肺都要气炸了,

首节上一节203/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