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202节

  怎么绕来绕去都听不明白了,

  李芝是他爹,但他不是李芝家族的人?

  “义安王李孝常本来也是天水李家的人,但李圆通不认李景这个父亲,也就一直没认祖归宗,可天下谁不知道他是李景儿子?

  而如今李孝常有功社稷,特封郡王,属籍宗正,就是不再是天水李氏,而是皇族李氏一员了。

  你的情况跟他一样,”

  李逸似懂非似,“意思就是我现在不是天水李家人,”

  “对,你立私庙祭祀高祖、曾祖、祖父,只是你认祖了,但没归宗。”

  “我可以不认李芝吗?”

  “那不行,李芝还是你父亲,但是你是私生子,认祖不归宗。以后你不是天水李氏家族一员,但你对李芝还是得客气,毕竟父子。”

  李逸点头,“明白了,表面得客气,但实际上他是他我是我。”

  “当然,你们又不是一家人,当然他是他你是你。”

第190章 断指偿恩

  雪后的奉正塬,

  犹如一条巨蟒伏在渭河北岸。

  皇帝重新回到自己出生的老宅,很是感慨。

  这座历经李家三代人的老宅,经过重新扩建修整,成为了一座皇家离宫奉义宫。

  “当年太祖景皇帝在此开府建衙,我也是在此出生。”

  李渊出生时,他的祖父李虎已经去世十二年。

  在他出生两年前,他父亲李继承唐国公爵位,出任安州刺史。后来李渊也随母来到父亲所在的安陆,

  李在安陆做了四年刺史,还升任安州总管,节制八州军事。

  李渊两岁的时候,他父亲被北周武帝宇文邕调回了长安,备受宠信,驻兵咸阳,保卫长安。李渊六岁时,父亲病故,也就在这年,宇文邕诛杀了权臣宇文护。

  七岁的李渊从安陆回到长安,继承了唐国公爵位,因为母亲独孤夫人身体不好,被小姨接到夫家抚养。

  父亲死的早,哥哥们也死的早,

  母亲身体又不好,李渊那时日子很不好过,嫂子们都不愿意照顾母亲。

  小姨虽好,但姨夫杨坚家的孩子对李渊并不算好,尤其小名叫阿摩的表弟杨广,对他最看不顺眼,直到几十年后杨广都还对李渊很看不顺眼。

  那些年,

  李渊家八柱国家的荣光不在,唐国公府家道中落,门前车马稀。

  相反,原本仅是十二大将军之一的杨家,却在小姨夫杨坚的手里一步步的走向权力巅峰,

  特别是随着表姐杨丽华成为了皇后、皇太后,杨坚家的地位,和李渊家的地位,彻底反转。

  当小姨夫趁周宣帝病危,控制皇宫、控制皇城,矫诏成为大权在握的大丞相时,

  那年李渊虚龄十六岁了,他亲眼把一切都看在眼中,记在心里。

  姨夫登基后,给了李渊一个千牛备身的侍卫官职,六品。

  十六岁的李渊,被任为行军总管,开始率兵征战,

  后来李渊娶了周武帝宇文邕的外甥女窦氏,窦氏父亲是北周大司马、幽州都督窦毅,母亲是宇文泰的姐姐襄阳长公主。

  站在门前的大树下,

  李渊回忆往昔,恍如一梦。

  他少年时的这座旧宅,门前车马稀,越来越衰败,他童年在安陆,在那里结识了同学许绍、樊方等人。

  后来回长安,被接到小姨夫家抚养,跟杨丽华、杨勇、杨广、杨秀等一群表姐表弟们一起长大,也算是寄人篱下,

  那个时候,杨坚家奴仆的李圆通,比他们都要大不少,这个被父亲不承认的私生子,虽在杨家地位低下,可对李渊不错。

  每次李渊被阿摩他们欺负,李圆通会出面帮他。

  很多人都说李渊曾认李圆通为叔,是因为李圆通后来在文帝朝很得宠,是天子信任的近臣,李渊是因此才攀附李圆通,称之为叔。

  其实完全错了。

  李渊认识李圆通时,他是杨坚的家奴,原本是杨忠的女仆所生,自幼孤苦贫贱,但很努力。后来跟着来到杨坚府上做管事,虽然年轻,却威严整肃,人人皆服。

  杨坚长子杨勇的乳母自恃受宠,看不起李圆通,也看不起寄住杨府的李渊,有次杨坚宴请,李圆通负责监厨,本该供给李渊的食物,被乳母擅自拿去,

  李圆通怒斥乳母,还打了她十几耳光,叫喊声响彻房内,连杨坚都惊动了。

  杨坚和独孤氏事后知晓此事,不仅没责怪李圆通,反而觉得他足堪大任,让他就座,给他和李渊又特意上了一份食物。

  从那次事件后,李渊对这个比他大上不少的李圆通就很感激和信任,两人也从此结下友情,当李圆通还是杨氏奴仆时,李渊就喊他叔了。

  李渊是年少丧父,被迫寄养于杨家,而李圆通父亲是杨忠的亲卫,母亲是杨忠的女仆,两人私通生下他后,李景却不肯承认,李圆通只能在杨家做奴仆。

  差不多一样的不好身世,反让两人走的很近。

  杨坚登基后,李圆通早就为杨坚屡立功勋,授为内史侍郎、新安伯爵,虚龄十六的李渊也被授为千牛备身,步入仕途。

  “义安王。”

  “臣在。”

  李孝常上前,

  李渊看着他,自当年李圆通掌掴杨勇乳母事件后,李渊跟李圆通就结下深厚友谊了,关系很好。

  李孝常献永丰仓投唐,固然有大功,但也还不足以封王,

  这更多的是李圆通留下的旧情谊,

  当年李圆通最愤愤不平之事,便是李景对他的抛弃,一生都难以释怀,也从不曾原谅过李景,一辈子都没认李景这个爹。

  让李孝常属籍宗正,也算是了李圆通一个心愿,给他一点安慰。

  “义安王最近可听说了一桩故事,你多了个侄儿。”李渊看着远处的李逸,对他招手。

  李孝常自然也听闻了这个新闻,

  毕竟跟他也有些关系,

  李孝常受他爹影响,其实也很恨天水李氏,恨李景。

  这些日子突然听说李景的孙子李芝,当年悔婚张氏,张氏还曾给他生了个儿子,正是如今的浅水伯李逸,刚听到这事的时候他还是有些惊讶的。

  后来又觉得很正常了,毕竟李景、李芝虽然骁勇善战,可私德不好名声不佳。更别说这个李芝,儿子十五个,女儿十三个,外面还有私生子十几个。

  李逸看到皇帝对他招手,便大步过来。

  “陛下有何吩咐?”

  李渊笑着招他过去,“这位是义安王孝常,朕的族弟,也是你的从叔,他父亲是李景私生子,你是李景孙子李芝的私生子,都是不被天水李氏所承认的,但却也都干出了一番事业,”

  李渊说着又招来李芝。

  君臣四人,关系还挺复杂。

  李芝娶了杨素女为妻,李渊也纳了李芝妻妹为嫔,

  李渊又早拜李孝常父亲李圆通为族叔,

  李逸论辈份又是李孝常的族侄,

  如今李孝常、李逸这两个水李氏的私生子,都属籍宗正,

  李逸现在也是李渊的族侄了,

  跟太子建成、秦王世民,还有李道宗、李道玄、李孝恭都算是宗族同辈了。

  “无逸,这是义安王孝恭,你族叔。”

  “左卫翊府中郎将李芝,你生父。”

  “你给他们两个正式行个礼,”李渊笑呵呵道。

  “陛下,民间有句老话,生而不养,断指可偿。臣今日请陛下赐刀一把,愿断一指偿还。”李逸面对着李芝,丝毫没有好脸色。

  “哈哈哈,好小子,看到你,我仿佛又看到了万安公,你们可知万安公就是九指?”

  李孝常点头,“臣先父确实残缺一指。”

  “那义安王可知万安公那一指怎么残的?”李渊指着李逸,“三十八年前,万安公被赐封为怀昌男爵,李景找到万安公,想让他认祖归宗,

  当年万安公就是如刚才李逸一般对生父李景说的,

  生而不养,断指可偿,然后拔刀,当李景面切掉一指,扔给了李景,扭头走了。

  万安公终身没有再跟生父李景往来过,更没有叫他一句耶。”

  李渊叹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万安公,李圆通后来爵封万安郡公。

  “李景后来参与平尉迟迥之乱,战后论功封为平寇县公,李景找到隋文帝,想将平寇县公爵转赐给李圆通,只是想让他认祖归宗。

  可万安公不稀罕,说我虽曾困于贫贱,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他根本不稀罕李景的这个县公爵位,甚至又拔刀要再削一指还给李景,隋文帝出面斥止,并斥责了李景,不许李景以后再扰李圆通,他们也彻底恩断义绝。”

  “无逸啊,

  我知道你对李芝有怨,你刚才要断指偿恩,让我想到了万安公。

  我不想看你切掉一指,

  你的心意,我也明了。

  李芝,听到没有,生而不养,断指可偿,但李逸是我的奉义宫监,是朝廷有功之臣,这指头就不切了,我让李逸给你一笔钱财偿了这生恩,

  你要多少钱财?”

  李芝没料到皇帝会这么替李逸说话,

  站在那哑口无言。

  “你不说,那我来说,”李渊对李逸道,“你上次杀了李芝一匹马,那就赔一匹,另外再赔一匹,就当替代断指偿恩。

  你需赔李芝两匹好马,从此恩断义绝。”

  “臣谢陛下!”

  李逸这句感谢发自肺腑,他是真恶心李芝,甚至连天水李氏都觉得恶心。

  现在能够彻底甩掉李芝,李逸很高兴。

  不过他还是提了个请求,

  “陛下为臣敕修家庙,臣能不能请求,不要祭祀天水李氏?”

  这个要求倒挺特别,

  但李逸这边已跟李芝恩断义绝,那边也已经入了宗正属籍,确实也不一样。

首节上一节202/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