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第158节

  有了胤的不雅示范,张廷玉把心一横,索性有样学样,也跟着猛灌了半壶温茶。

  终于解了燃眉之急的张廷玉,拱手说:“王爷,皇上盼您早日回京,帮着主持大局。卑职还有差事待办,这便告辞了。”

  张廷玉这话,乍一听,没有任何惹人疑心的地方。

  但是,胤和张廷玉曾经长期同处于一室,他自然很清楚,张廷玉这是在变相提醒他,康熙已经急眼了,继续磨下去,很可能情况生变!

  从来都是闷嘴葫芦一般的张廷玉,史无前例的提点了胤。

  胤马上意识到,八爷党的势大,令康熙坐卧不宁,如同芒刺在背!

  太子的最终被放弃,不就是过于势大,严重威胁到了皇权么?

  “衡臣,出庄子的路途过于遥远,还是先更衣,再回去吧?”

  胤的脾气,一向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只要投桃,至少报李。

  三日后,胤又带着两个亲闺女和老十八,一起回了京城。

  嚯,还没进胡同口呢,回府的道上,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了。

  管帽子的实权阿哥,还捏着步军统领衙门,这权势用滔天来形容,犹未足也!

  老十八放下窗帘,叹息道:“趋炎附势之徒,才是主流!”

  胤微微一笑,老十八渐渐懂事了!

  整个大清的基本逻辑就是,谁有权,就捧谁的臭脚。

  多尔衮活着的时候,硬逼着宫里下旨,将他从皇叔父摄政王,晋为皇父摄政王。

  这么多旗主王爷们,谁敢说半个不字?

  可是,多尔衮摔死之后,号称第一心腹的苏克萨哈,当即反了水,主动投靠了顺治。

  所以说啊,忠诚二字,绝不是键盘侠们所YY的,自带神性,小弟们纳头便拜。

  不把肚皮挖开,谁知道心黑心红?

  “乌林,你去告诉他们,凡是堵路的,京察之时,一律升去奉天。”管帽子的王爷,见官大五级都少说了。

  一般人不知道的是,清军入关之后,因为畏惧汉人过亿的缘故,总有抢一票,就退回关外的想法。

  所以,大清仿效前明的制度,首先设立了内务府这个小朝廷,又在奉天府另设五部衙门。

  除了吏部之外,奉天府的中枢机构,可谓是五脏俱全。

  当时,只要鞑清败退出关,奉天的五部衙门,立即就可以无缝的接管政务。

  结果,南明太不争气了,宁可把江山拱手送给鞑虏,也要和自己人死磕到底!

  三藩之乱时,鞑清的旗主诸王,大多支持退回关外,过自己的小日子。

  可是,计划没有变化快。

  耿精忠和郑经商量好了,共同反清。

  等耿精忠带着主力部队去抗清后,郑经却背信弃义的带兵偷袭了他的后路,这就导致耿精忠再次降清。

  虎父犬子,鼠目寸光,莫此为甚!

  胤一发话,郡王府门前堵死道路的官员们,如同惊弓之鸟,四散溜走。

  管帽子的王爷,就是如此之牛叉,不服不行!

  官本位的社会,官越大,利益也越大。所以,管官的大佬,才是真大佬!

  次日早上,胤坐着八抬大轿,摇摇晃晃的去了吏部衙门。

  吏部的北边是宗人府,南边紧挨着户部。

  知道胤今天要到衙视事,吏部尚书富宁安,早早的就领着吏部的堂官和司员们,等候在了大门外的台阶上。

  富宁安,隶于镶蓝旗满洲,姓富察氏,其父是大学士阿兰泰。

  话说,富宁安尚未出仕,运气就大爆炸了。只因,他的叔祖父死后无嗣,就由他袭了骑都尉的世职。

  在大清,因为吏部太过重要了,所以,历任吏部尚书都是皇帝的心腹重臣。

  富宁安也不例外!

  自从康熙四十八年,富宁安由礼部尚书,转任吏部尚书之后,就一直待着不走了。

  按照惯例,吏部尚书三年一任,任满即走。

  可是,富宁安已经待了三年多,却看不出要被调任的丝毫迹象。

  见胤的大轿来了,富宁安赶紧带着同僚们,走下台阶,一起到路边相迎。

  胤刚钻出大轿,富宁安便主动扎下深千,毕恭毕敬的说:“吏部尚书,奴才富宁安,请愉王爷大安。”

  六部尚书和侍郎之中,只要是满臣和蒙臣,都必须在胤的面前,老老实实的自称奴才。

  如今的胤,已是手握六个牛录的领主,算是大清真正的主子之一。

  套句现代话语,大清的董事会之中,有胤的一席之地!

  “起吧。”

  “谢愉王爷。”

  行礼如仪后,在富宁安等吏部堂官们的簇拥下,胤迈着四方步,缓缓走进了吏部衙门。

  “愉王爷,您的签押公事房,奴才琢磨了两处,一为藤花厅内,一为水镜堂内……”

  胤一听就知道,富宁安确实对他很尊重。

  藤花厅,其实就是吏部满尚书的办公之所。

  富宁安把他自己的地方,腾出来给胤使用,已经很有诚意了。

  “君子不夺人之所好,就去水镜堂吧。”胤也很给富宁安面子,并没有抢占他的地盘。

  就大清的体制而言,大家都是流官,办公地点的好坏,勿须过于计较。

  就算是酷暑难当的盛夏之时,以胤的地位,让下边人在门窗前,搭一座遮阳棚,也就是发句话的事情罢了。

  实在太热了,就多带几名仆婢,让他们帮着打扇子。

  若还是不行,干脆叫木匠师傅,仿造电风扇的样子,做一架手摇风扇。

  再说了,以胤的地位,吏部冰窖里的大冰块,还不是随他取用么?

  反正吧,地位到了一定程度,个人享受的问题,完全不需要自己操心。

  自有明眼人,把你伺候的舒舒服服,妥妥贴贴,每根寒毛都叫爽!

  过了几天,富宁安拿来一份文选司的札子,双手捧到胤的面前,恭顺的说:“请王爷过目。”

  胤接过札子,大致浏览了一下,便提笔在手,在札子上的管部王爷那一栏,签下了胤二字。

  全天下的数万官员,胤不可能个个都认识。

  但是,既然富宁安对他很尊重,对于富宁安递来的第一个札子,胤也索性成全了他的面子。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就和以前的图里琛一样,只丢了一群牛羊,就被贬回去,种了七年的红薯。

  没有靠山的图里琛,肯定想过就此躺平算了!

  可是,胤将他骤然拔擢到红顶大员的位置上,图里琛再也不乐意躺平了。

  只因为,当官真好,利益大大滴!

  富宁安见胤如此的爽快,心里也很舒坦,临走前,他故意小声说:“王爷,吏部是您的吏部。”

  胤一听就懂,只要他乐意配合富宁安的人事安排,富宁安也乐意私下里帮他安插私人。

  礼尚往来,都是相互的!

  PS:四更兑现了。今天超过11200票,继续三更。今天的第一更,预计在18点左右。

第194章 罢黜鄂伦岱

  就在大家都在等着看胤,会从哪里下手之时,胤忽然动了手。

  八爷党的高官一个没动,但是,各部院衙门的五品郎中、员外郎和主事,被胤一口气拿下了三十几人。

  照朝廷的惯例,四品以上的京卿,只有康熙才拥有决定权。

  而七品到五品京官的调配权力,虽然也是康熙下旨,实际决定权却掌握在胤的手心里。

  接到了胤的题本之后,不到半个时辰,康熙就作出了批示:照准。

  但是,上次弹劾胤的主力军,都察院的那十几个言官,胤却一个未动!

  权力斗争,不是儿戏,必须讲究策略。

  言官们,就只一张嘴而已,只要康熙不听信谗言,胤怕个卵?

  胤的策略是,清扫六部的中下层实权司员。

  在朝廷的六部之中,真正掌握庶政的人,就是司员和师爷。

  司员,又称司官,大约相当于厅局级。

  赶走一个司员,就等于是赶走了一个师爷,及一大帮胥吏。

  还没等八爷党商量出对策,胤又对鄂伦岱下手了。

  鄂伦岱早就是劣迹斑斑了,他犯的大罪,罄竹难书。

  “奏为领侍卫内大臣鄂伦岱不法诸事折……臣儿胤谨奏。”

  鄂伦岱虽然是康熙的表弟,但是,胤的弹章上奏之日,康熙毫不含糊的表明了态度。

  “上谕,罢黜鄂伦岱一切官职,罚闭门读书一年,钦此!”

  胤的目标,一直锁定着萧永藻。

  但是,萧永藻毕竟是内阁大学士,胤若想扳倒他,必须先从清扫外围开始。

  胤把隆科多叫到了吏部,淡淡的问他:“萧永藻和爷,你选哪个?”

  这也太过简单粗暴了,隆科多一下子懵了,当即瞠目结舌。

  对付隆科多这种三心二意的二五仔,胤也懒得和他兜圈子。

  要么得罪我,要么得罪的萧永藻,你自己看着办吧?

  隆科多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赶紧哈着腰说:“奴才听爷的吩咐!”

  “那好,我听说萧永藻家的大阿哥,很喜欢他人之妻?”胤这么一问,隆科多马上想到平郡王福晋曹佳氏的身上。

  但是,曹佳氏和胤的那点事儿,有康熙的庇护,也就根本不叫个事儿了!

  在大清,所有事情的评判标准,都是双标的。

  胤偷曹佳氏,那是权贵的风流韵事罢了,根本不值一提。

  萧家大阿哥偷别人老婆,那就是无耻之尤!

首节上一节158/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