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第157节

  大奸似忠的明珠,逃过了今上的双眼么?

  哭出来了,才是真性情,才是真把康熙当阿玛看。

  不哭出来,还装作没事人一般,不是王莽,就是霍光!

  魏珠记得很清楚,康熙曾经在独处的时候,点评过老八:妄蓄大志!

  真性情,贵在真!

  康熙把手一举,魏珠赶紧掏出袖内的白帕子,双手递到了万岁爷的手边。

  “阿玛替你擦干。”康熙接过白帕子,轻柔的替胤擦拭干净,已经哭花了脸。

  胤小时候,其实也出过天花。

  不过,由于宫里有经验了,胤脸上仅有的一颗白麻子,藏在下巴的后端。

  实话说,不是特定的角度,根本看不见这颗白麻子。

  康熙拉着胤的手,走到椅子旁边,将他硬按进了椅内,并且,和他坐了个并排。

  “想出气,其实挺简单的,你只要管了吏部,就可以把他们都打发得远远的!”康熙依旧拉着胤的手,语重心长的说,“我大清能顺利入关,定鼎中原,就是有不打内战的高超智慧。当年,代善若不退让,八旗就要火并。豪格和多尔衮,差一点就拔了刀,最后还是妥协之后,便宜了你的皇祖考。”

  “你皇祖考,驾崩之前,曾经拉着我的手,一再说,我满洲人太少,完全没有火并的本钱。”康熙重重的叹息道,“旗主诸王们,只能徐徐图之,而不能操之过急。”

  “唉,真把他们逼急了,自相残杀之后,就和南明拱手把江山让给了我大清一样,必成笑柄!”康熙慈爱的望着胤,“以你的见识,应该明白阿玛的心思吧?”

  胤当然知道康熙的心思,老皇帝不就是想告诉他,暂时还需要隐忍么?

  而且,胤还知道,老皇帝又何尝没有借机敲打他的意思?

  只是,原本是一箭双雕之策,却被老九的无心之举,搞的帝党要分裂!

  胤确实是从不结党,但是,帝党的人,惊讶的发觉,连如此忠诚的胤都被放弃了,那他们又算个球?

  “汗阿玛,臣儿有些累了,想请假数月,暂时歇一歇!”胤并没有被康熙丢出来的胡萝卜,迷住了双眼,而是主动申请退出舞台,干脆不玩了。

  康熙紧盯着胤的双眼,仔细的看了一阵子,发觉胤确实是心累了!

  老八那帮人,磨刀霍霍的把康熙当傻子骗,胤忽然撤了,帝党之中,谁还压得住阵脚?

  “给你半个月假,好好的歇上一歇,等歇够了,再帮我管着吏部。”康熙拉住胤的手,轻轻的拍在他的手背上,柔声道,“没有你,他们都镇不住局面!”

  以至尊的身份,康熙把话说到这个程度,已经算是罪己诏了。

  “汗阿玛,臣儿……”胤还想推辞,康熙却把脸一板,厉声道,“就这么定了!”

  “内阁奉上谕,皇十五子、郡王胤,著管理吏部及步军统领衙门……钦此。”

  旨意明发天下后,当即在京城内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吏部,那可是管着帽子的天下第一部!

  在官本位的大清,吏部正好是管官的权威衙门,无论怎么强调其重要性,都不算过分。

  一时间,八爷党的人,个个惶恐不安,生怕被胤盯上了。

  这年头,上边想用你,即使你再无能,也有借口可以重用。

  若是不想提拔你,哪怕你是世间少有的能吏,也要回家种红薯。

  也就是说,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此时此刻的胤,已经领着两个格格,去了郊外的皇庄度假。

  这些年来,康熙前前后后赏的皇庄,足有三万亩之多。

  清军入关之初,大清皇室,原本没有皇庄。

  等多尔衮搞出跑马圈地之后,皇庄就多了不少。

  再到顺治清算了多尔衮,光是从摄政王府里抄来的皇庄,就达五十万亩之多。

  多尔衮也真是猖狂,他居然把王府建在了南宫的地界上。

  南宫,就是前明堡宗被关的地方。

  三万亩的成片皇庄,一眼望不到头,哪哪都是胤的地。

  硕大的凉棚之下,胤的两腿上,各坐着一个小格格,在他的对面是啃西瓜的老十八。

  胤刚到皇庄不久,康熙就派魏珠,把老十八送来了。

  康熙的意思,胤肯定门儿清,这是怕他躲着不回去当牛做马了,特意安排老十八过来盯着他。

  这才是康熙五十一年的初秋呢,距离山陵崩还早得很,胤不可能把康熙得罪死!

  说句心里话,胤还真想歇一阵子,确实是心累了!

  但是,像胤这么好用的拐杖,康熙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

  既忠诚,又能干,还是真性情,更不结党。

  按照这四个标准,康熙举目望去,只有胤最合适!

  所以说,胤闹过脾气之后,康熙反而更看重他了。

  会哭的孩子,才有更多的奶吃,胤早就领悟了其中的真谛。

  动物世界里,有些强壮的雏鹰,甚至为了争食,故意把瘦弱的兄弟,从高高的巢穴之中,推了下去。

  作为亲父子,康熙现在又有求于胤,那么,胤适当的哭一哭,闹一闹,处境反而更好。

  三国演义里,许攸抛弃了袁本初,主动投靠曹阿瞒的时候,阿瞒正在洗脚。

  光脚出迎的阿瞒,给足了许攸面子。

  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了诸葛亮,这并不仅仅是装模作样,其中隐藏的内涵是:言听计从。

  言不听,计不从,随时被拿出去献祭,再有下次,胤真敢撂挑子,从此学习老十三算了。

  “大哥,汗阿玛说,你不回去,我就不许回去。”老十八啃完了西瓜,一边擦手,一边转达了康熙的意思。

  胤点点头,说:“且不急呢,你就在这里慢慢的玩耍。”

  老十八擦干净嘴后,笑道:“还是大哥您懂我,这里可比尚书房,强出何止百倍?照您说过的话,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银子数到手抽筋,真乃人生两大快事!”

  虚岁十三的老十八,可开十一力弓,骑射的技术也很厉害了,十箭之中,总可以三中靶心,比胤强不少。

  胤望着英俊的老十八,心想,幸有天佑,当年把即将长歪的老十八,硬掰了过来。

  不然的话,老十八迟早和废太子一样,变成狗也嫌的小霸王。

  在人情社会,为人处事确实是一门大学问。

  废太子,若不是被太过溺爱了,也不至于二次被废。

  胤在二格格的脸上,亲了一口,故意逗她说:“叫阿玛!”

  二格格咿咿呀呀的,也不知道叫的是个啥?

  老十八有些眼馋,就凑过来,想抱二格格。

  谁料,“阿……妈……”二格格竟然张嘴叫爹了。

  可把胤乐坏了,赶紧教亲闺女叫爹。

  见胤的心情极好,二格格的乳娘抿唇一笑,她每天教小主子叫阿玛,果然没有白教。

  “阿妈,阿妈……”

  在胤的引导下,二格格的发音虽然很不标准,但是,胤已经心满意足了。

  “来呀,赏二格格身边的下人们,每人五两银子。”胤现在有的是银子,趁着高兴,索性散一点给底下人。

  老话说的好,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话糙理不糙!

  就在其乐融融之时,乌林来报,“爷,张廷玉来了,说是皇上有旨。”

  PS:第三更送上,第四更大约中午了。

第193章 持续推恩

  “上谕,愉王之长女、次女,均晋和硕格格,各赐银三千两,赏食和硕公主俸,钦此!”

  照大清会典的规矩,亲王之嫡女,封和硕格格,汉名:郡主。

  胤一听就明白,康熙肯定知道,他视两个亲闺女如珍宝,所以,干脆一起加恩,让嫡庶再无区别。

  只因有个好爹,胤这两个还在吃奶的亲闺女,就已经享受到了公主级别的铁杆庄稼。

  不过,就算是公主,在未去抚蒙之前,年俸仅三百两,禄米也仅三百斛而已。

  在大清,皇帝赤果果的重男轻女,即使是皇后所出的固伦公主,其待遇也远不如固山贝子。

  “臣儿胤,领旨谢恩。”

  胤起身后,温和的说:“衡臣,请转告汗阿玛,我三日后回京理事!”

  张廷玉原本酝酿了一肚子的劝说之词,谁曾想,胤心情一爽,竟然不需要他劝了。

  离开畅春园之前,康熙一再叮嘱张廷玉,务必劝说胤,早日回京理事。

  张廷玉也明白今上没有明说的潜台词,老八展示了惊人的实力,到了非削弱不可的地步。

  但是,康熙若是亲自上阵,很容易刺激旗主诸王的反弹。

  若是胤在前挑大梁,康熙自可于幕后从容应对。

  当然了,若是康熙把密妃抬了旗,胤就有资格竞争皇位了。

  那么,胤和老四的关系,只会渐行渐远,终至全面破裂。

  胤被老四视若亲弟,其基础是,胤没资格染指皇位。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赵老大的这句名言,深刻的揭示了皇权的奥秘。

  张廷玉一大早就进了畅春园,不仅未用早膳,而且口干舌躁。

  偏偏,胤却说:“衡臣,我身上不大干净,就不留你用茶了。”根本没心思和张廷玉套近乎。

  可是,胤的皇庄实在太大了,一眼望不到头。

  张廷玉坐轿进来的时候,轿夫们至少走了半个多时辰。

  “王爷,可否赏盏茶水?”张廷玉实在渴坏了,嘴唇都干的开了裂,必须马上补充水份。

  胤深深的看了眼张廷玉,发觉他的嘴唇上,裂开了几道小口,随即恍然大悟。

  “来人,上茶!”

  胤不想拉拢张廷玉,是因为,他知道,一切拉拢措施,都毫无用处。

  但是,胤和张廷玉之间,并无私怨,只是没有交往而已。

  张廷玉确实口渴之极,一连喝了三盏温茶,却又眼巴巴的望着胤。

  胤随即会意,索性吩咐说:“把我爱喝的温茶,给衡臣来两壶!”

  等两只大肚茶壶被端来之后,胤抓起壶柄,嘴巴对着壶嘴,不顾风度的灌了一大口!

首节上一节157/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