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神探1546 第229节

  霍韬默默计数。

  一个晚上,已经有了四五十名大小官员被关了进来。

  似乎不算太多。

  但要知道,左顺门哭谏的处罚规模是,被捕下狱一百三十四人,廷杖一百八十余人,其中十七人被当场杖毙,后续流放和革职的约两百人。

  而李福达之案,被处理的中央官员有四十余人,其中谪戍边疆,终生不赦的五人,谪戍边境卫所的七人,削职为民的十一人,革职赋闲的十七人。

  从规模上看,左顺门哭谏的范围影响也要大得多,但事实上,李福达之案也给中枢各部造成了沉重的打击,那四十余人可都是身居要位的中央官员,不可轻视。

  现在是同样的道理。

  四五十名官员看似不多,却已经超过了李福达之案的规模。

  而这仅仅是半个晚上。

  显然并未结束。

  甚至只是一个开始。

  严嵩不动手则已,一动手当真是雷霆万钧之势。

  至于这样的动静,是不是会妨碍朝政……

  完全不用担心。

  左顺门哭谏倒霉了两百多位官员,也没见到朝堂运转失灵么?

  反倒结束了礼议之争,朝廷开始新政,国家治理起来相比起以前更好了。

  这个世道,或许有不少怀才不遇之辈,但从来不缺当官的。

  “严嵩……”

  “严介溪!严介溪!”

  霍韬在窗前伫立至三更,寒意已浸透骨髓。

  他忽然惨笑。

  若论借势铲除异己的手段,自己提拔刘淑相为顺天府尹,此后多有暗示的那些把戏,与严嵩相比,简直如同儿戏。

  或许……

  张公的衣钵,当真该由这位来继承?

  新政的重重阻挠,也唯有严嵩能够打破,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

  那自己的争斗又算什么?

  正有些心灰意冷的自嘲,一道熟悉的身影踏入院中。

  那人未被镣铐加身,反倒目光游移,似在搜寻什么。

  霍韬瞳孔骤缩,枯瘦的手指猛地扣紧窗棂。

  对方的名字,从齿缝迸出,带着腥气

  “黄绾?”

  “是你背叛了我?”

第290章 论对于圣心的揣摩

  黄绾确实挺虚的。

  严嵩动手太快了。

  也太狠了。

  五更鼓未歇,锦衣卫的缇骑已如黑潮般涌过长街。

  专门缉人的驾帖在晨光中明灭,所过之处,朱门大户纷纷紧闭,却终究挡不住从天而降的灾厄。

  一个个平日里威风八面的权贵子弟,只能哭爹喊娘,眼睁睁看着自家大人被押出府邸。

  稍有反抗,便是看得见残影的棍棒和鞭子疯狂落下,最后将遍体鳞伤的人拖出去,在青石板上拖出累累血痕。

  京师震怖,人心惶惶。

  在这种情况下,黄绾恨不得躲在家中,静候风暴过去。

  可惜不行。

  严嵩与他的约定很清楚。

  霍党名录由他呈递,待锦衣卫收押霍党众人后,还需他亲自出面求情

  如此既保全大礼议旧臣体面,又能示群臣以怀柔之态,方为接掌权柄的正途。

  黄绾对此既担心,又安心。

  担心的是,如今的场面,有他的一份“功劳”。

  出卖霍韬,换取阁位,这般卖友求荣的勾当,真的能瞒过世人耳目么?

  安心的是,严嵩如此安排,看来是真的准备让他接替霍韬,成为大礼议集团的首脑了。

  付出终究是有回报的。

  带着忐忑不安的心绪,黄绾一路深入北镇抚司,终于寻到了严嵩的身影。

  “惟中兄!”

  他快步疾行,来到身后,拱手行礼。

  姿态放得很低。

  “黄侍郎……”

  黄绾本以为,严嵩转过身来,称呼的也该是表字,犹如多年好友,语气亲近。

  然而没想到就短短一日没到,宗贤兄就变成黄侍郎了。

  不过听得对方公事公办的语调,黄绾想了想,又明白了。

  自己此来是为被捕的霍韬求情的。

  当然不能称呼得太亲热。

  不愧是首辅啊,左右无人都要把戏做足!

  有鉴于此,他也来戏了,先是怒目圆瞪:“严惟中,尔安敢以诏狱辱没阁臣……”

  一番引经据典,慷慨激昂的话语后,他又不禁声泪俱下:“霍公年事已高,岂堪诏狱之苦……”

  这边表演完毕。

  严嵩却默然后退,官袍在穿堂风中微微鼓荡。

  黄绾僵住。

  你退半步的动作认真的么?

  与事先约定的不同啊?

  不得已间,他急趋上前,压低声音:“惟中兄,词,说词!”

  严嵩又退半步,眼神里带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不好……’

  黄绾终于察觉异样。

  可不待他转身。

  一声暴喝已然从后面传来。

  如惊雷炸响。

  “黄!宗!贤!”

  霍韬年近五十的人了,此时狂扑过来,须发戟张,竟如一头狂狮。

  黄绾尚未反应过来,下颌已挨了重重一拳,乌纱帽都被打歪,啪的一声掉在地上。

  他嗷的一声痛叫。

  痛苦之际,还欲解释。

  “兀崖且慢!这是离间……”

  “去你娘的离间!”

  霍韬一个肘击,再度重击在黄绾的胸膛。

  虽然都是文臣,但霍韬比起对方还年轻七岁,此时含怒之下,顿时将其肘得七荤八素,再也保持不住平衡,直接摔倒在地。

  霍韬还不肯放过对方,直接扑过去,要掐住黄绾的脖子:“当年礼议,我就该看出你首鼠两端,可恨怎么没早早想到,你竟是如此卑劣的小人!”

  “唔唔!唔唔!”

  生死关头,黄绾也迸发出了老臣的极限,开始扯对方的头发。

  这一招近身技确实凌厉。

  很快。

  两位朝堂大员就如市井泼皮般扭打在一起。

  “怎么回事?”

  “呦!”

  听到动静赶来的锦衣卫先是愣在原地,然后也露出看好戏的表情。

  官员互殴,也算是本朝的传统了。

  土木堡之变后,百官怒斥宦官王振祸国,其党羽锦衣卫指挥马顺当朝呵斥群臣。

  户科给事中王率先扑咬马顺面部,“啮其肉”,引发群殴。

  最终结果是,马顺及王振两名党羽被当场打死,尸体悬挂东安门示众。

  这原本没有问题,王振的党羽确实该死,是相当正义的举动。

  但有了这个先例,殴打奸臣似乎就成为了潜规则,打死了也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于是乎。

  性质变了。

  大礼议事件中,杨慎率三十余名翰林伏击张璁,洒黄豆设陷阱,就想要将张璁活生生打死,一如马顺故事。

  未遂。

  而今斗殴戏又上演了。

  体面尽失啊!

  “严阁老!严阁老!”

首节上一节229/24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