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归齐 第73节

  只见对面凭风的后面坐着几道倩影,即使是只有一道剪影,那少女却也兴奋的认出了其中一个:“还有我阿姊!他们都在那边!”

  少年有些抱怨的抱着胳膊趴在地上道:“我就该跟我阿姊一块儿去,都怪你非要拉着我!”

  少女挥了挥拳头:“小盼子!你脑袋痒了是罢?敢抱怨我?”

  少年急忙的便是抱着脑袋道:“别打别打!阿兄说我的脑袋是宝贝,打坏了,阿兄要跟你急的!”

  少女这方才是鼓了鼓小嘴儿又是趴在了屏风上:“我看你那榆木脑袋算什么宝贝!安静点,开始了!”

  只见那坐在正中的少年生的唇红齿白,此时双眼微阖的轻轻用纤纤玉指拂动着琴弦,四年的时间过去了,时光不仅没有毁掉他的容貌,相反更为他增添了几分男子的英气和蓬勃的少年气。

  微微有些棱角的轮廓让此时的他终于看起来不像………不那么像一个美女了,但是依旧是一个让人惊艳的美人儿。

  此时台下的宾客其实也就只有寥寥数人,却都是聚精会神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他。

  终于他轻轻的睁开了眼睛,随后轻声的开口:“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在后宫中春日的夜晚,莺鸟换了新的羽毛如此的美丽,在百花下挖空心思的斗百草,只有成斗的金银珠宝才有资格玩这种游戏。

  少年的吟唱苍仆动听,一时间仿佛置身空幽的山谷,一时间又仿佛清脆的溪流,一瞬间又是奔腾的江河。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到了夜晚就退却剩下的妆容,整理一下化好妆后,在皇帝面前随意的跳着霓裳羽衣舞,谁料只凭借窈窕的身姿,便能够轻而易举的将君王引的发笑。

  李白的《清平乐》,虽然还有个一百五十多年李白才出生,但是他的这首诗却是标准的宫体诗,所以自然是将此时在做的萧绎萧方等等人听的是如痴如醉,余音绕梁之下,众人居然仍在失神。

  高肃缓缓的睁开双眼,随后便是将怀中的琵琶缓缓放下,随后对坐在主座上的萧绎躬身行礼。

  “啪啪啪!”

  萧绎笑着鼓掌之下,在座的众人自然也都是跟着急忙的鼓掌喝彩,其实都是萧家人,萧家人过来搞联欢,非要拉着也正在王府内读书的高肃来唱首歌,高肃无奈,只能是过来唱一首“新作”了。

  萧绎鼓掌笑道:“比起那篇春江花月夜,反倒是这一篇清平乐,更引人入胜啊。”

  众人也都是点头称是,高肃点头微笑,能不入胜吗,春江花月夜那是描述底层游人的,你们这帮王公贵族怎么能理解?

  反倒是这篇《清平乐禁庭春昼》描述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宫廷生活的,岂不是更符合这个时代的文学背景?

  萧纲掀起了宫体诗潮流之后,就流行现在这个味儿的这种诗,而高肃抄的李白这首既带着浓浓的宫廷生活绮靡气息,却又超凡脱俗,完全的摒弃了宫体诗的通病那就是堆砌华丽辞藻外加描写过于露骨香艳这些一直为主流诟病的问题。

  这样一个堪称划时代的作品,对这个时代的诗文来说,不是降级碾压,也绝对是当代顶尖人物了,所以就算是萧绎,都是忍不住鼓掌叫绝。

  “真不愧是小高郎,当真是令人折服啊………”

  “就光是闻这等仙乐,便是叫人耳鸣三日,绕梁不绝,真是不虚此行,不虚此行!”

  听着四周的称赞声,凭风后面传出了一声少女的轻笑,坐在正中间的徐昭佩嘴角微挑,没回头却也是带着几分揶揄的笑意。

第114章 江陵双绝

  就在徐昭佩的身后坐着的是萧家的女眷们,而坐在最前面的两个,其中一个生的身形高挑,即使是坐在那里,依旧能看到一双被裙子紧紧绷住的大长腿,仿佛两支玉柱一样,笔直匀称,美的不可方物。

  而这个少女则是生的鹅蛋脸细柳眉,樱桃口总是微微的温柔笑着,颊边两个小梨涡让她看起来更为的温柔可亲。

  似乎是听到了笑声,少女虽然也微微的低着头,却是笑容更盛了几分。

  而就在她身边的一个看起来有几分文弱,眉尖总是带着几分愁绪一般的少女,则是涨红了一张小脸儿。

  似乎是知道自己发出的笑声被大家听到了,便是微微的低着头双手紧紧的攥着膝上裙角,然而却是忍不住隔着屏风看着那道身影………

  一旁的长腿少女见状便是对她轻声道:“萧溧阳,小高郎,江陵双绝,名不虚传。”

  少女这下连看都不敢看了,急忙的便是低下头低声的娇嗔:“阿姊~”

  长腿少女笑着看着少女娇羞的模样,便是缓缓的收回了视线也是看向了那道身影,只是心中似有几分怅然,掩饰好到她自己也没发觉。

  “大王,居士陆法和求见。”

  萧绎闻言便是惊喜的道:“哦?居士回来了?速速请进来!”

  正在众人还在为高肃的才华所折服时,却听见外面突然传来了一声传唤,而萧绎却是急忙的叫停了宴会,居然亲自起身笑着道:“肃郎不要走,也一起见一见这位神僧。”

  高肃闻言便是微微点头称是,随后便是退到了一旁酒席上,这个时候萧方等便是冲他挤眉弄眼的举起了酒杯。

  高肃自然是来者不拒的也举杯两人共饮着,旁若无人的低声交谈着饮酒,似乎全然不在乎进来的这位“神僧”。

  “厉害呀小高郎。”

  高肃白了萧方等一眼,两人的关系这几年打得火热,已经是一个床上睡觉,一个盆儿里洗澡的交情了。

  毕竟朝夕相处,不是白天在一块儿练武就是下午一块儿看书,晚上一块儿睡觉,这样相处下来,只要是个性取向正常的男的也混成生死兄弟了。

  “萧溧阳的琴,小高郎的曲,江陵双绝,名不虚传。”

  萧方等啧啧称奇:“你说你这舌头怎么长得?居然能唱出这么好听的歌来。”

  高肃嘴角微微有些抽搐道:“还有金楼子的文呢,怎么这个你给忘了?”

  原本只是传高肃是小周郎,因为“曲有误,周郎顾”的典故,而高肃在发觉自己有这个艺术细菌的时候也没有掩饰,靠着自己声音好听再加上能自己“作词作曲”的先天条件,高肃很快就是把“小周郎”变成了“小高郎”。

  而当时原本出名的是三绝,即“金楼子的文章,萧溧阳的琴声,小高郎的歌喉”,称之为江陵三绝。

  结果或许是萧绎毕竟是君主不想抛头露面,再加上人们的确不好将两个小辈跟他一起评头论足。

  便成了萧妙和高肃的绝代双骄了,这种男女搭配,还是俩年龄相仿的年轻男女很显然更符合老百姓八卦的条件。

  萧方等此时提出来也是为了调侃高肃,萧方等听高肃这样说,便是对高肃笑道:“子不言父嘛………哈哈。”

  萧方等的笑容微微有些苦涩,而高肃只是默默的端起酒杯,萧方等便是洒然一笑的和高肃对饮了一杯。

  萧方等这几年的日子的确有些不好过,因为萧绎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废了萧方等的世子位,将世子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另外一个宠妃王氏的儿子萧方略。

  说实话,高肃都不知道萧绎是怎么想的,那个在江夏被抓然后被侯景当众砍了的萧方诸难道还不足以证明王氏生的这几个儿子不行吗?

  放着明摆着最起码是有军事才能的嫡长子萧方等不用,偏偏非要立王氏的儿子,难道就因为王氏受宠?

  高肃完全想不明白,儿子是儿子,母亲是母亲,总不能因为宠爱母亲,就用无能的儿子,因为母亲无才能,就忽略能干的儿子吧?

  萧绎这些年越来越无法忍受徐昭佩了,两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彻底的降到了冰点。

  或许这也是萧绎一定要废掉萧方等的原因之一吧,然而他要立的那个儿子萧方略,才刚刚六岁………

  真当人人都是高肃这样的神童啊?上次高肃见他,他还躲在奶妈的怀里叫着要吃奶呢!一看就是个跟萧方诸差不多的选手,就这样的,反正要是换做高肃,实在是想不明白究竟有什么理由换上他。

  似乎是不想聊这些糟心事,于是萧方等便是转变话题对高肃道:“听说这位神僧陆法和很不一般,等一会儿要是能求他给你算一卦,最好是算算和儿的婚姻,就更好了。”

  萧方等冲高肃挤眉弄眼,而高肃则是嘴角微微抽搐,似乎所有人都觉得萧妙应该跟高肃能走到最后,毕竟俩人金童玉女一般,更是曾经一起经历过那么多事情。

  但是高肃却始终对流言无动于衷,只是淡然相对,此时听到萧方等这样说,也是不动声色的转开话题:“有什么不一般的?这些神棍还不都是这样?”

  萧方等当下便是对高肃道:“这位据传闻没人知道他是从哪儿来的,好像突然凭空出现了一样,他自己对别人说他几百年前曾在赤沙湖的一个叫做百里洲的地方修行,除此之外没人知道他到底是从何而来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说完见高肃依旧是表情淡淡兴趣缺缺的样子,萧方等便是继续道:“当初侯景刚刚到江南的时候,他就对身边的弟子说,跟我一块儿去攻打侯景,弟子奇怪的问他侯景是来投奔我们的,怎么能攻打他呢?陆法和就说侯景迟早会为祸江南的,果然过了没多久,侯景的事儿就闹出来了!”

  萧方等兴奋的看着高肃:“还有那最著名的那一战………”

  高肃静静的等着萧方等说完,方才是对萧方等道:“侯景为人阴狠毒辣性情暴虐且又忘恩负义,当初在高王手底下的时候就是最桀骜不驯的那一个,等到高王不在了,又是第一个蹦出来造反的,这样的人物,我说句不敬的话,恐怕并非太祖皇帝这等宅心仁厚的长者能够掌握住的。”

  萧方等若有所思,高肃便是微笑着继续低声道:“侯景就是一柄双刃剑,用的好的人,如臂使指攻无不克,而用不好的人,就会给自己带来灾祸,此人脑后生有反骨,造反是肯定的事情,这点只要对世情了解颇深的人,基本上都能分析出来,侯景早晚必反。”

  萧方等暗暗点头,高肃便是继续道:“至于所谓的望气成龙,我觉得应该是旗帜吧。”

  萧方等奇怪的看着高肃:“旗帜?”

  高肃笑着道:“所谓彼方之龙,我方之龙,应该指的是旗帜,当我方的旗帜开始飘动的时候,就是顺风之时,敌方的旗帜飘动就是逆风,陆法和所谓的我方之龙跳跃升腾之时进攻,应该就是等顺风吧,江面之上作战,靠的就是风向,风向对我有利,自然战无不胜。”

  “至于手挥白羽扇就改变风向………我听闻有些能人异士………其实也不是奇人异士,江面上比较有经验的渔父你去问他,基本上他都能告诉你明日有没有雨天气如何风向如何,这都是经验之谈,提前一天玩上去查看敌方敌情,估计应该也是在预测明日的天气,只要在合适的时机做出这样的动作,自然就成了一挥羽扇,召唤出旋风的假象。”

  “至于任约被抓住这件事………”

  高肃突然便是笑道:“你告诉我,大江之上一望无际,一个建筑立在那里简直不要太显眼,任约除了躲在建筑下面,哪里还有藏身之地?当时正值冬日,连芦苇荡都没有,除了躲在建筑下面,还能去哪儿?”

  萧方等听完高肃的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而看着萧方等一脸怀疑人生的表情,高肃则是无奈的摇头笑了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书看着跟神话小说一样好笑,神神鬼鬼魔魔怔怔的,但其实只要细细思索,就能发现都是这帮嗑药磕出幻觉的史官夹的私货,一想就能想明白其中的奥妙。

  高肃对神棍没什么好感,虽然这也是人家在这个乱世赖以生存的本领,而且这样看起来其实陆法和还是比较有本领的。

  但是高肃对于宗教没什么兴趣,他猜测陆法和弄这一死出的目的,大概率还是为了传教。

  此时正是佛教蓬勃发展的时期,北魏北周大家伙儿齐上阵的灭佛都弄不死,长期的困苦和朝不保夕的生活让民间到处都充斥着佛教生长的土壤。

  而对于门槛比较高的儒道二教来说,佛教的门槛可以说是灵活多变且很多时候低的令人发指………

  比起哲学理论相当复杂,甚至于很多大儒高道皓首穷经都研究不明白的儒道两家来说,佛教高深起来其实和他们俩差不多,然而他有一个堪称杀手锏的操作,那就是听不懂没关系,我换成你听得懂的就是了。

  你只要记住四个字“诸恶莫作,诸善必行”然后你死了就能上极乐世界,没了。

  这就浅显易懂多了,也能让老百姓有个心里寄托,比起什么玄之又玄的“道可道非常道”“吾善养吾浩然正气”这些老百姓没准儿连字都认不全的东西来说,他们更相信能让他们听得懂的东西。

  佛教真正开始崛起是要到唐朝龙朔年间,一位堪称划时代的人物的出现,六祖慧能的诞生,他可以说是彻底的将佛教从底翻了个遍,真真正正的让佛教成为了中国的本土宗教。

  在六祖慧能融合了儒道两家的哲学理论,对佛教进行新的阐述和总结之后,中国佛教已经完全脱胎印传佛教成为大乘佛法的中国本土宗教,并成为日后遍传东亚的佛教。

  所以中日韩的现传佛教并非印度来的,而是中国本土结合了中国文化后诞生的产物,印传佛教,早在释迦摩尼没了之后,就翘辫子了………

  而在此之前,正是无数个像陆法和这样的“神棍”靠着自己手段将处在失控和被屠杀边缘的佛教一次又一次的救回来的。

  想到这里高肃便是摩挲着下巴,他那个叔父高洋,好像也是个相当虔诚的佛教徒………

  高肃看着微笑着走进来白须白发的陆法和,双眼微微眯了起来………

  “其实贫道此来的目的主要也是为了向君王辞行。”

  萧绎有些奇怪的看着陆法和道:“可是哪里招待不周?神僧为何不多住几日?”

  陆法和微笑着摇了摇头:“君王对我的招待已经十分尊崇了,只是已经是时候离去了。”

  陆法和紧接着便是说道:“贫道预计,如今侯景已经败亡,而益州的武陵王却已经称帝,那么他必定难以容下大王您,如果要出兵的话,势必要顺长江而下,直袭江陵。”

  萧绎闻言也是表情严肃了起来,随后陆法和便是对萧绎道:“所以贫道自请前往巫峡驻扎,巫峡乃是蜀中东来必经之地,于巫峡设防,千军万马难过。”

  萧绎闻言便是对陆法和笑道:“那就有劳居士了。”

  陆法和微笑着行礼:“居士与大王有前世之缘法,今生便来相助,乃是天意,大王无需挂怀。”

  佛教这个时候也玩六道轮回这理论了,而萧绎则是了然的点点头,便是想起什么一样,对陆法和笑道:“正好居士您在此,不如再为我看看,孤常闻居士擅望气之术,不知能否为孤看看………”

  萧绎说着,便是神秘兮兮的上前笑着低声道:“孤能成大业否?”

  陆法和微微一笑点头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随后陆法和看了看萧绎,又环视了一周之后,方才是对萧绎开口道:“大王之气,仿若雷霆旭日,紫气东来,乃是人主之相,大王日后必能成事,只是………”

  萧绎本来一听陆法和这样说还很高兴,然而听到陆法和这样说,便是急忙笑着道:“只是如何?”

  陆法和笑着瞥了一眼别处,便是对萧绎笑着道:“只是东厢墙角所坐举杯者方为真龙!大王之气,铺营遍室,而此人之气,气贯斗星,紫气绵延万里不绝,其间雷霆涌动,似乎隐隐可见九龙只爪片尾,只需一段时间,便可成型,到时候只怕真龙出世,草莽间龙蛇臣服啊。”

  萧绎闻言大惊失色,转头看去,只见东厢墙角之下,萧方等正与高肃举杯谈笑,当下便是面色又是一变。

  陆法和说完,便是笑着起身告辞了,而萧绎显然也没心情招待他了,当下便是草草的勉强笑着送走了陆法和,却是怎么也提不起兴致来了,心事重重的坐在那里,没多久便是散了酒宴。

  回去之后躺在床上,萧绎心中五味杂陈,说实话,他心里是高兴的。

  毕竟这也同样意味着,或许他们父子真的能够统一华夏再造强汉,然而偏偏为什么是这个儿子………

  如果今天陆法和说的换做是萧方诸,萧绎只怕是会笑的合不拢嘴,可为什么偏偏是萧方等。

  萧绎这个时候正在考虑废了萧方等,结果偏偏是萧方等最有可能继承他的衣钵。

  直到这个时候萧绎冷静下来思索,才发现其实他所有儿子当中萧方等的确是最有才能的那一个。

首节上一节73/34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