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归齐 第72节

  王伟和侯子鉴大气都不敢喘的隔着士兵们对视着,随后王伟便是缓缓的向后爬去………

  侯子鉴大急,只是看着源源不断从自己身边跑过的士兵,却又不能做些什么,只能是摸了摸身后的包袱,只剩下一个玉玺了………

  哎!一个就一个!一个也够用了!

  当下侯子鉴便是也不想那么多了,便是也缓缓的向后退去,渐渐的消失在了草丛深处。

  没了王伟这么一个拖后腿的,侯子鉴很快便是跑到了广陵城下,而早就在广陵城头上日思夜想的盼着的郭元建急忙的便是亲自迎了下来:“怎么样?东西到手了没有?”

  侯子鉴将自己面前的包袱打开,郭元建大喜之后却又是面色一变:“怎么就只有一个?”

  侯子鉴便是有些沮丧的将事情的经过跟郭元建说了,郭元建随后便是沉吟了片刻之后,沉声道:“这件事谁都不要跟谁说,传国玉玺,就只有这一枚!知道了吗?”

  侯子鉴急忙的便是点头称是:“那是自然,只是王伟………”

  郭元建缓缓的摇摇头:“生死有命,如今也顾不上他许多了。”

  随后郭元建便是将目光投向了北方,那自己等人日思夜想的故乡:“咱们,回家!”

  陈霸先走了,或许是眼不见为净,也或许更多的是陈霸先想要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思索一下,在完成了他自以为的人生最终的目标之后,他究竟该做些什么。

  又或许,他到底该怎么样,才能真正的实现,他梦想中的那个世界。

  王僧辩很感动,他以为陈霸先这是不想跟自己争功,还有就是避嫌,毕竟陈霸先不是萧绎的嫡系部队,萧绎肯定是对陈霸先有所防范的。

  然而就算是如此,王僧辩还是很喜欢陈霸先这个人的,识大体顾大局,而且最后还能不贪功,这种人当队友简直是太爽了,所以此时王僧辩已经将陈霸先当作自己的亲密战友了。

  于是正好郭元建叛逃北齐的消息传来,王僧辩便是直接让陈霸先去攻打广陵,之后便是直接屯兵京口,陈霸先倒也是乐的如此,远离建康这个伤心地,或许能对他稍微好一点。

  王伟一步三回头的跑着,然而他已经不要命的跑太久了,身上的伤口也早就崩裂开来,只是为了活命,王伟只能是拼命的跑着。

  傍晚时分,他路过了一家寺庙,正好这家寺庙能够吃斋饭,跑路了这么久的王伟实在是没忍住,便是进去胡吃海喝了一番。

  期间一个小和尚有些古怪的看着王伟,王伟也没在意,反而是拍了拍桌子上用自己下摆包裹住的包袱,对那小和尚笑道:“知道这里面是什么吗?”

  小和尚摇了摇头,王伟便是神秘兮兮的对那小和尚笑着:“天下!”

  似乎是苦逼的逃命生活让王伟有些太紧绷了,于是王伟便是眼神闪烁着不可名状的光芒,双眼微眯的看着眼前之物,轻声的对那小和尚道:“没有哪个英雄豪杰,能拒绝这份礼物………”

  王伟看着小和尚有些好奇的目光,便是突然笑了起来:“想看看吗?”

  小和尚便是有些犹豫,却又强壮着胆子的道:“可以吗?”

  王伟大方的将手中的包裹打开,露出了里面的传国玉玺!

  小和尚确实疑惑的眨巴着眼睛:“这,就是一块很大的玉啊,就是上面这一点,好像被碰掉了,却是用金子装饰的耶!这么大的玉,应该能卖好多钱吧?”

  王伟双眼闪烁着不一样的光芒,随后便是用一种痴迷的目光看着玉玺,用一种莫名的语气轻声地对小和尚道:“你是出家人,哪里懂得这些,这东西,确实很值钱。”

  小和尚便是对王伟低声道:“多少钱啊?”

  王伟用一种让小和尚不寒而栗的目光看着他:“不要钱,要人命………”

  “尸山血海的人命!”

  郭元建站在烈烈寒风之中,而在他的对面,则是站着一个身着北齐军装的人,北齐东南道行台辛术!

  “回来就好了,因为你们挟广陵投奔的缘故,陛下决定,赦免你们的罪。”

  辛术只是淡淡的对跪在地上的郭元建等人说着:“对了,陛下还特意问了一嘴,你们知不知道侯景的去向?”

第113章 清平乐

  郭元建没有说话,而身后的侯子鉴这方才是开口道:“回使君,在下当时正在石头城内,只见侯景带一百人马,向东而去了,估摸着既然没有来广陵或是京口,那么应该便是南下去投了谢答仁了。”

  辛术点了点头,随后便是没话了,刚准备翻身上马,却见郭元建却是双手捧着一个盒子对辛术大声的道:“属下有宝物,要敬奉给陛下!”

  辛术闻言便是有些好笑的道:“你们能有什么宝物?”

  郭元建却是依旧的高举着大喊道:“还请您近前一观!”

  辛术倒是也没有拒绝,心里却寻思着,他们费尽心思地讨好陛下,却只不过是给自己罢了,就算是往上送,陛下又怎么会因为这些而高兴呢?反倒是不如给自己留下………

  辛术想着,便是百无聊赖的随手将郭元建手中的盒子掀开,然而就是只一眼,原本满不在乎的辛术突然便是一怔,随后双眼缓缓的睁大,甚至能看到瞳孔在微微颤抖………

  “使君,天色晚了,咱们还是在前面佛寺借住一宿吧。”

  广陵已经失守了,所以陈霸先决定先去京口,于是将大军屯扎在京口附近之后,陈霸先便是向着广陵城的方向只带了侯安都等人去查探一番情况。

  然而走到长江附近时天色已经晚了,晚上渡江又有些危险,当下一行几十人便是敲响了佛寺的大门求宿。

  夜半睡的本就不踏实的王伟听到有动静,急忙的便是轻手轻脚的翻身下床,扒开门缝一看,登时三魂去了七魄。

  王伟见满院子的都是西军,于是便心中暗道:“莫不是这佛寺的道人们识得我,早就暗中通与他们了?我得赶紧快走,不然恐叫这些道人们赚了!”

  于是当下便是悄悄的掀开窗户小心翼翼的跳了出去,紧接着也顾不上脚崴了,连蹦带跳的便是翻身越过围墙,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只是走了几步,方才是一模身后,登时冷汗直冒,坏了!却是不小心将那传国玉玺丢在佛寺里了!

  王伟浑身冷汗直冒,想要回头,然而却又怕后面有追兵,当下只能是一咬牙连传国玉玺也不要了,便是向着西魏的方向逃去。

  而这边寺庙内陈霸先等一行人方才落座,便是舍了些钱财,叫和尚们给他们做些饭来,侯安都拍着肚子上的盔甲笑道:“若是有鸡则杀几只鸡来,没有其余什么禽兽牲口也使得!钱一并与你们就是。”

  听的一种和尚们皆是缩脖吐舌不语,而领头的老和尚则是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居士玩笑了,出家之人不造杀孽只求清修,寺庙内只有斋戒,并无酒肉。”

  侯安都当即便是瞪大了眼睛:“哎!莫不是觉得我们没钱不成?什么狗屁寺庙荤腥也没有?”

  陈霸先当即便是叫住了侯安都:“成师,不可造次!”

  一旁的陈昙便是笑着解释道:“这边的寺庙早在大通年间就已经禁荤腥禁女色了,你要来这儿找肉吃可找不到。”

  岭南寺庙不多,战乱之时寺庙也不好传道,所以侯安都等人还是抱着老观念,而在梁武帝萧衍之前,和尚是不禁荤腥不禁婚丧嫁娶的。

  直到萧衍在大通年间下旨,方才是延续这个传统一直至今。

  侯安都咂咂舌,大通年间,那岂不是有四五十年了?

  侯安都颇为同情的看着那些个和尚,都快一辈子没尝过肉味儿了,也确实是可怜………

  当下便是也不找肉了,任由那些和尚们为众人煮了些莼菜汤饼,众人正吃着,一旁的杜却是有些奇怪的伸手将一旁的包裹拿了过来:“这是谁人忘在这里的?”

  众人都没有搭话的,杜便是将手中的包裹扬了扬:“喂!老道人,这可是你们这边的道人忘在这儿的?”

  那老和尚合什施礼道:“观内的僧人们都是久居于此的,并无出远门的,哪里用的上这些?”

  见没人认领,杜便是好笑道:“那倒是真怪了,还找不到是谁的了不成?”

  侯安都在一旁怂恿他笑道:“打开看看,打开看看,这里面硬邦邦的,莫不是金子不成?那你老杜可是发了!”

  杜苦笑着摇摇头:“看份量不像,不过确实有些硬………”

  说着两人对视一眼,便是居然真的打开了,一旁的陈霸先见状也是笑了笑,并没有阻止二人。

  然而就在两人将包袱缓缓打开露出里面的东西的同时,在座的所有人却都是震惊的站起了身!

  “传,传传传,传国………”

  杜急忙的便是捂住了侯安都的嘴巴,其后看了看四周之后,方才是看向同样是震惊起身的陈霸先:“大哥,这东西………怎么处置?”

  陈霸先也是看了看四周随后便是上前急忙的将包袱给捆扎上了,随后装做不在意的对一众因为自己等人起身的和尚道:“这几日庙内来过什么人?”

  那老和尚似乎是看出了什么,便是在一个小和尚犹犹豫豫准备站出来的时候突然开口道:“阿弥陀佛,今天只来了几个孩子,想必应当是那些孩子玩耍时,不小心丢在这里的。”

  小和尚缩着脖子躲进了人群中不敢言语了,而陈昙则是看了看四周之后走到陈霸先身边低声道:“侯景有几个儿子,岁数应该差不多,不会是他们丢在这儿的吧?”

  陈霸先沉吟着不语,随后陈昙似乎是感受到了什么,便是摆摆手道:“没什么事儿了,没事儿了,都继续吃饭,吃完饭赶紧去休息。”

  陈霸先将手中的玉玺缓缓的抱紧在怀中,随后在众人若有似无的视线中坐了下来,顿了顿,方才是提起筷子重新吃起了东西。

  等到了晚间,众人睡得正香甜,怀中抱着玉玺的陈霸先却是怎么都睡不着,虽然怀里的这个东西又冷又硬,然而陈霸先却觉得怀中好像抱着一团火一样的炽热!甚至灼烧的他心脏都砰砰直跳!

  于是陈霸先抬起头看了看两边,见大家都在熟睡,便是起身趁着月色,缓缓的将那布包揭开,随后便是呼吸一滞,月光下的玉玺闪烁着光芒,陈霸先只感觉浑身上下的血都沸腾了一般!

  陈霸先痴迷的看着手中的玉玺,轻轻的伸出手抚摸着,感受着他的质感,甚至让他浑身都在止不住的颤抖着………

  次日一早,众人都有些古怪的时不时看一眼陈霸先,而陈霸先则是面无表情的穿戴着盔甲:“吃完早饭咱们就出发回京口,都动作快一点。”

  说完陈霸先便是率先带着陈昙出了门,而剩下的侯安都杜等人则是互相对视一眼,却又都默契的将昨天的事情咽回了肚子里面,就好像昨日什么都没发生一般………

  高洋闭着双眼躺在龙床上,看起来面无表情似乎是十分平静,然而他手中不断把玩玉如意的动作很显然彰显了他内心的并不平静。

  而就在他的身前,郑述祖卢阳乌魏收邢邵等一众堪称当代学者典范,人形百度一般的智囊们此时正在激烈的讨论着什么,甚至居然连老道持重的郑述祖此时都是老脸争得通红。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们方才似乎是统一了意见,便是由最德高望重的郑述祖上前躬身道:“启奏陛下,臣等一致认为,虽然有些疏漏之处,然此物应当便是昔日祖龙所刻汉传之玉玺!传国玉玺!”

  高洋猛地便是睁开双眼,随后便是像是一头猛虎一样前探着身子,许久方才是缓缓的收敛了眼中精光:“疏漏?”

  郑述祖沉声道:“是,若按照迄今为止的史书记载,那枚传国玉玺上应当是有四个特征,第一个,就是玉的材料,应当是为蓝田玉,第二个,传国玉玺的印文应当是阴文所刻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小篆,第三个,当初王莽篡汉之时,太后曾以玉玺击贼不中,螭角断裂后以金补,第四个,便是昔日曹魏建立之时,曹丕曾于玉玺侧面书魏受汉传玉玺,第五个,便是昔日石勒得玉玺之时,曾于玉玺侧面刻天命石氏。”

  郑述祖眉头紧皱的道:“然而这枚由侯景部将奉上的玉玺上,虽然满足了是蓝田玉,并且的确阴文也正确,正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连螭角上的黄金也清晰可见,然而………”

  郑述祖有些发噎得道:“然而臣等并未于玉玺侧面见所谓曹丕和石勒的刻文,故而………”

  高洋深吸了口气:“除此之外呢?除了刻文之外,全都符合玉玺的条件是吗?”

  郑述祖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称:“是。”

  高洋便是一拍桌案:“那就好了,谁能说准曹丕和石勒是不是真的刻过字?”

  高洋说着便是起身,缓缓的走到桌案前,看着拜在上面熠熠生辉的玉玺,他低声道:“就算朕现在看了,也未必愿意在上面刻字不是吗。”

  郑述祖犹豫了一下:“是。”

  高洋继续道:“况且,昔日魏主元修的那一枚,上面也不见什么天命石氏啊?”

  众人沉默以对,当初北魏的那枚传国玉玺上,的确是没有天命石氏这四个字的。

  高洋缓缓躬身,平视着玉玺,双眼中闪烁着光芒,低声的道:“那它就是传国玉玺,朕的,传国玉玺!”

  北齐没有传国玉玺,北魏有,当初高欢将元修给逼的离家出走之后,元修自然是裹挟着传国玉玺一块儿跑路了。

  也就是说,北魏的那块传国玉玺,如今是在西魏宇文泰的手上。

  那块玉玺也是蓝田玉的,并且阴文刻的也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顶上有金螭角,侧面却只有一行“魏受汉传玉玺”却并没有“天命石氏”。

  至于这枚是怎么来的,则是当初孝武帝灭佛的时候,砸一个汉代的古寺的时候,从佛像的身体里面刨出来的。

  当时被鉴定为传国玉玺,于是便是一直被带在北魏皇帝的身边,随着元修一块儿去了西魏。

  所以三个国家之中,就只有北齐是没有传国玉玺的,因此高洋的确是需要一枚传国玉玺,不管这枚玉玺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

  “哎呀,你让开一点,挤死我了!”

  “明明就是我先来的,你!你不讲道理!”

  两个看起来八九岁模样的少年少女此时正趴在屏风上,两只灵动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从缝隙中往外面看去,两个人低声的争吵着斗着嘴。

  宫娥们低着头端着一道道佳肴缓缓的行着宫步微笑着连裙角都没有半分飘扬的走了进来。

  “看清楚了没有呀?”

  少年有些焦躁的低声问着,而少女的大眼睛则是闪过几丝笑意,随后便是惊喜的道:“开始了开始了!”

  少年于是急忙的便是从少女身下穿过去也是趴在屏风前:“让我也看看!”

  一阵阵丝竹之声缓缓升起,紧接着是编钟清脆的声音,鼓点的跳动,而少女则是微笑着瞪着眼睛,一眨不眨的看向宴席的最中间。

  只见一个少年坐在那里,他穿着白底水墨竹纹的文士袍,头上戴着小冠,此时正抱着琵琶轻轻的拨动着,和着音乐的律动。

  “看!你阿姊他们在对面!”

首节上一节72/34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