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归齐 第334节

  “一统四海!天下归齐!”

  此时的高肃站在人群之中,不管是大齐还是大周的官员百姓,都在看着他,看着这位不一样的君王,意气风发!

  而就在这人群之中,一道倩影躲在阴影下,帏帽将姣好的身形全部隐藏于纱帐之下,一双眼睛却仿佛能发出光一般,刺透帷帐,看着人群之中那道昂然的身影,四周顿时爆发出山呼海啸一般的万岁声,震天动地!

  杨坚在拥护宇文离开长安之后很快便向四周发放檄文,宣布了宇文邕的死讯的同时,表示自己已经在蓝田县登基称帝,现在正在向着成都开进,号召北周境内的忠直臣子追随自己一同前往成都建国。

  效果还是十分拔群的,很快杨坚的队伍就从区区的一万人迅速成长为了五万人的庞大军队,并且还有不少的臣子宗室向着宇文的行进方向聚集。

  此时高肃才刚刚进入长安,虽然派出了高突骑追击,但是北周境内此时本身就十分混乱,高突骑的行进速度也并不快,再加上不清楚宇文的位置,很快便是无功而返了。

  而宇文则是在文武官员们的护送下,暂时的驻扎在了利州附近。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杨坚知道了原来并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抱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心思的……

  大将军尉迟迥下令在利州建设行在,并且正在护送皇后李娥姿全速向着利州前进,前来与太子宇文汇合。

  这种人还没到,却已经开始指挥起行在事务的行为,让杨坚心中警铃大作,若是尉迟迥来了,自己可就老老实实的只能甘居其后了,更何况川蜀之地乃是尉迟迥的自留地,倘或自己跟着尉迟迥一起回了川蜀,那宇文的面前,自己还能有一席之地吗?

  杨坚要做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显然他并不愿意与人共享这种荣光。

  因此在尉迟迥尚未赶到利州的这段时间内,杨坚开始大肆收敛蚕食北周境内的残兵,并且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掌控力,将整个行在牢牢的掌握在手中,游走在前来会合的北周各个势力之间,很快赢得了不少人的支持。

  这些人要么是宇文氏的死忠,要么是一些小势力,杨坚现在的形象在他们的眼中就是扶大厦之将倾的治世能臣,在尉迟迥尚未赶到之前,自然是对杨坚俯首帖耳。

  杨坚很快掌握了整个行在,并且将自己的势力扩大到了七万大军,成为了此时宇文麾下最具影响力的将领。

  而就在这种情况下,尉迟迥方才是带着皇后李娥姿姗姗来迟的来到了利州与宇文汇合。

  母子二人一见面便是抱头痛哭,既伤感于家国破灭,当然更多的李娥姿还是想到了宇文邕,难免悲伤过度。

  与因为悲伤失去敏锐的李娥姿不同,尉迟迥则是迅速的发觉到了行在这边的不对劲。

  看着紧紧跟在宇文身后的杨坚,尉迟迥不由得缓缓眯上了双眼……

  “什么?驻扎利州伺机反攻?”

  尉迟迥身边的弟弟尉迟纲站起身来:“陛下不可啊!”

  宇文有些奇怪的看了一眼尉迟纲,又看了一眼站在一旁沉默不语的尉迟迥,有些好笑道:“这有何不可?本宫……朕虎踞利州,背靠川蜀天险,进可攻退可守,号召天下兵马,与突厥结盟,南北呼应,则必能克服江山,还师长安,光复我大周天下!”

  口号喊得震天响,然而帐内一时间只有诡异的安静,宇文不免有些奇怪的转头看了看四周围在身边的文武群臣:“怎么了?你们怎么都不说话?”

  还能说什么?

  从长安领兵逃出来的庸国公王谦见众人都不说话,便是清了清嗓子上前对宇文恭敬行礼道:“陛下言之有理,确为光复天下之良策……”

  宇文听到这话脸上便洋溢起了阳光的笑意,然而王谦接下来的话却叫他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然,齐军,虎狼之师也,我大周将士恐非其敌手,更何况其携大胜之威,一些叛徒难免投靠到了齐军的阵营当中,臣离开长安的时候,沿途便有不少军队为齐军招安收买……”

  王谦若是之前,虽然是个国公,然而在北周的勋贵行列之中却是正儿八经排不上号的。

  光看他年轻的面容就知道了,再加上庸这个封号,就知道在北周朝堂之上,实际上他是属于没什么话语权的选手。

  只因他的庸国公封号并不是他自己的,或者说是他的,只是却是他继承来的。

  他爹,叫王雄。

  没错,就是那个高肃大放异彩的金镛之战中明明有机会直接捅死斛律光提前结束齐周乱局,结果却非要生擒最后被斛律光一箭反杀,硬生生扛着箭伤跑回北周中军大帐中,大叫一声气绝身亡的那个狠人王雄……

  他死了以后,因为他作战十分勇猛的缘故,再加上人死为大,宇文邕也惦念着他之前未北周立下的汗马功劳,于是还是赏了个庸国公,由其子王谦嗣爵。

  说白了,就是可怜王雄一家给的个安慰奖,所以王谦虽然身份地位高,实际上在朝堂上的现状却是人微言轻……在今天之前。

  天晓得好好的那么一个大周直接就地崩溃了,弄得王谦这个没什么含金量的国公,现如今在这个军帐之中,竟也成了大人物了!

  王谦从长安逃出来之后选择了截然相反的方向向北走,一路招兵买马,收揽北面的残兵败将和六神无主的镇戍军们。

  原本王谦是准备以北上寻找宇文为借口拥兵自重,接下来不管是什么格局,终究是手头有一份力量才是真的,这样就算是北齐真的来招安,自己也能谋个不错的位置不是……

  然而没想到屁股还没坐热乎,就收到了宇文的檄文,他要拥兵自重只是以为没皇帝了,现在皇帝回来了,有一说一,宇文氏对他们王家父子算得上是仁至义尽的,所以王谦是真的忠心于北周的。

  如果不是情况特殊,他当然也不会想造反,所以王谦接到消息之后便立刻带领人马南下来投奔宇文了。

  所以虽然王谦只带来了两万多的人马,但是在此时这个行在立也算得上位高权重的大人物了,即使是宇文也不得不考虑他的影响,因此有些沉默。

  而一旁的宇文震见状也是上前对宇文拱手道:“请陛下三思,如今周祚已经经不起折腾了,利州无险可守,文武群臣惊魂未定恍若惊鹜奔走,大周此次元气大伤,而齐军士气正盛,应当避齐军之锋芒啊……”

  见有这么多人出言反对了,文武百官便是也都站出来表达意见,请宇文三思而后行,实际上就是婉转的说法,皇上您就别闹了,咱们尽快跑路去成都缓口气才是正经,还凭依利州想打回去……打回去送菜吗?

  宇文见状大怒:“避避避!逃逃逃!诸公难道只顾自己的性命,就这样拱手将朕祖宗的江山让给人家吗!”

  “臣等惶恐!”

  一众臣子们皆是跪了下来请罪,而这个时候一直沉默的尉迟迥方才开口:“既然陛下由如此雄心,诸位臣工当然支持陛下。”

  宇文闻言一喜,而在场众人无不是面色剧变,看了看尉迟迥,又面面相觑。

  “蜀国公都这样说了!就证明朕的战略是正确的!你们谁还敢多言?”

  说着得意的冷哼两声:“明明如今我军数量远胜贼军,诸公反倒是贪生怕死,不敢与贼军决一死战!你们怕,朕可不怕!朕明日便提兵北上,夺回我大周的江山社稷!”

  尉迟迥深深的看着站在得意洋洋的宇文身后的杨坚,只是随大流的躬身,帐内只有一片:“陛下圣明!”的无奈声……

  “绝对不行!”

  李娥姿面色严肃的看着宇文:“你父皇临终前的旨意,是要你无论如何尽快前往成都称帝,你怎么敢……”

  宇文不耐烦的道:“去成都去成都,去成都了之后,大周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看着父皇的尸身落到贼军的手中吗!”

  李娥姿面色一变,随后便是低头哭了起来,宇文也有些后悔自己说话重了,便是也哭了起来。

  母子二人相对而哭,宇文哭着道:“家仇国恨,难道就这样让儿子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吗?父皇的尸身现在可还在长安啊!”

  这样说李娥姿果然动摇了起来,其实宇文和宇文邕的关系哪有这么好,他只是单纯的想要杀回长安,不甘心就这样将长安拱手让人而已,至于为宇文邕收尸,顺手的事儿罢了。

  对宇文邕,宇文的内心虽然不说是恨,但是最起码也是没有那么身后的父子亲情的,更多的还是畏惧的心理,不过只要能说服母后,不管是什么借口当然都要试一试了。

  李娥姿犹豫道:“可是齐军凶猛,恐怕你不是对手。”

  宇文当即冷笑道:“母后太小看我高看他齐军了!你们不过是一时间经历了这些被齐军给吓到了而已,所以才会觉得他们似乎强大到不可战胜,如今我在利州站稳脚跟,手下这几日源源不断有人来投,至今已经有将近十数万人,还有十万左右的兵马虽未直接来投,却也已经派人来送上称臣效忠文书,儿臣将他们全都串联在一起,比整个北齐的所有兵马都要多,难道还打不过北齐区区二十万兵马?”

第435章 打回长安去

  李娥姿担忧的叹息了一声:“你那十数万兵马,就算是把所有人整合起来有百万大军,也不过是镇戍军,而人家齐军那二十万人可是实打实的野战部队,这如何能比的?”

  宇文当即摆手道:“如何比不得?我大周精锐就算是镇戍军,士气高昂的情况下,一路高歌猛进杀回长安,更有家乡父老援助,大军一到,他齐军必定夹着尾巴灰溜溜的离开!”

  宇文想到这里似乎已经近在眼前了一般,哈哈大笑着起身:“到时候,儿臣就接母后回宫里去住,封您做太后,光复我大周的天下!为父皇报仇!”

  李娥姿是个聪明的女人,如果面前这个人不是她儿子的话,她能轻松的辨别出宇文话语中的可笑之处,以及不切实际的想法有多么荒谬。

  如果面前这个不是她的儿子,而是宇文邕其他的儿子的话,李娥姿只会发挥太后应有的态度,直接掐灭了他幼稚的想法,尽快带他南下成都称帝。

  北周败局已定,元气大伤,这时候垂死挣扎,远不如保存实力尽快返回成都,如此方才能够尽快安定局势,也能尽快的挽回大周境内一些动摇势力的心。

  毕竟确定了皇帝已经安全,和皇帝还身处险地,甚至于皇帝是不是有这么个人都是未知数的情况相比,肯定是前者更能让人效忠。

  宇文天真幼稚的提出一些太守刺史并未亲自前来,而只是派人送来文书就是这个原因。

  他们不能确定宇文是不是真的,甚至不能确定宇文是不是还活着,所以只能给自己留一线,这样就算最后还来得及跳反。

  而宇文却傻乎乎的觉得那些人是真的要防御齐军所以走不开……

  但如果宇文尽快返回成都的话,那么这种情况就会迅速逆转,知道皇帝已经成功的抵达安全的地方并且顺利登基了,或许远的地方如华州凉州这种地方或许因为太远了难以联系最后投降北齐,但是最起码川蜀附近的州郡肯定会向宇文效忠,甚至于一些死忠未必不会硬扛着北齐的压力继续向他称臣。

  因此尽快返回成都才是最佳的选择,李娥姿心里清楚,但是面对宇文的坚决,她又做不到完全否决宇文,毕竟他也是一片孝心……

  这样想着,李娥姿也只能是叹息一声,犹豫了许久方才对宇文道:“你若要打回长安去,阿娘也不拦着你,只是……”

  宇文刚准备欢呼,闻言便是急忙严肃道:“母后只管说,不管是什么条件,儿臣一定答应您!”

  李娥姿叹息了一声:“智者不会做不明智的事情,更不会一脑袋扎进前路而不给自己留条退路,你要打,可以尝试,但是最起码要先派人去成都,安排好这一路的防务以及你回成都之后的登基事宜。”

  宇文满不在乎的笑道:“多麻烦啊,等到我打回长安了还要派人去取销……”

  然而看着李娥姿坚定的眼神,宇文也只能是同样做出退步了。

  “太后虽然同意了下来,但是太后不许我亲自临阵,还要朕派人去成都先构建防务……”

  宇文在前面走着,而身后杨坚则是恭敬的躬身跟在一旁,宇文喜欢杨坚,只有杨坚不会把他当小孩子,只有杨坚才会对自己如此一丝不苟的恭敬。

  杨坚闻言便是波澜不惊的回道:“太后也是为了陛下您的安危着想。”

  宇文笑了笑:“是啊,所以朕同意了,你觉得派尉迟迥这个老东西去怎么样?”

  宇文双眼微眯:“这个老东西在这儿也只会妨碍我,我怀疑就是他给太后通风报信的!”

  杨坚沉默了一阵,之后对宇文道:“蜀国公于蜀地备受尊崇,当地百姓多有为其立生祠日夜祭祀,甚至蜀国公离开成都之时,成都军民夹道哭送,鲜花瓜果遍地……”

  宇文双眼闪烁着伸手制止了杨坚接下来的话:“别说了,朕明白你的意思了。”

  派尉迟迥去成都?这和直接送窦建德回河北,送拿破仑回巴黎有什么区别?

  别这边刚赶走齐军,那边又转头蹦出来个蜀军!

  没有宇文辖制的情况下,再加上川蜀之地对尉迟迥的崇拜之情,此时这种局势之下,的确难保会不会发生什么难绷的事情。

  于是宇文又有些发起愁来了:“那该派谁去呢……”

  宇文才刚登基,身边只有这么点儿人可用,而谁忠于他他完全不清楚,谁又是尉迟迥的人他同样两眼一抹黑!

  这种情况下他的确想不出来第二个更合适的人选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杨坚却上前躬身道:“兹事体大,请陛下准许臣先带兵南下,为陛下平路探险!”

  宇文闻言一惊:“这……你怎么能……”

  毕竟在宇文看来,接下来自己和北齐的“决一死战”才是重头戏,而杨坚作为自己十分信重的大臣,甚至于隐隐有几分心腹的大臣,这个时候应该和自己一起北上光复朝廷!

  这份荣光应当共属于你我君臣啊!现在你却要为了朕的安危,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这个大功……他真的,我哭死!

  宇文十分感动的双手握着杨坚的手:“爱卿,当真是我大周的柱石啊!”

  杨坚则是正色回道:“为陛下赴汤蹈火,尚且不辞,更何况此时南下并没有什么危险,臣可以在成都,等候陛下攻克长安,还师旧都的好消息。”

  宇文大为感动,之后同样是大手一挥,就命令杨坚率军南下成都,一路可便宜行事,沿途诸郡县需为其提供帮助,并听从杨坚的命令。

  杨坚只带走了自己的本部一万骑兵,剩下的全都留给了宇文,然而这一次的杨坚却走的十分轻松……

  骑在马上的杨坚看着远隔重山的成都方向,不由得精光爆闪!

  自己迟早会回来的!到时候,将再也没有人敢阻拦自己!

  远处利州城上的尉迟迥看着杨坚的背影,眼神晦暗难明,尉迟迥身后的尉迟纲叹息了一声:“未料陛下竟对此人如此信任……”

  尉迟迥收回了视线对尉迟纲沉声道:“看来陛下当初与太史王轨所言非虚,此人只可为一将,绝非池中之物,假以时日必成大患。”

  尉迟纲双眼一闪:“要不要……”

  说着便是做了个斩击的动作,尉迟迥也同样是眼神闪烁了许久,方才是缓缓的摇了摇头:“如此恐怕会引起陛下的反感和敌视,陛下对咱们并不是那么信任,看来要另想办法了,日后只能慢慢压制此人了。”

  杨坚的心思尉迟迥大概能想的明白,不外乎是趁自己尚未返回成都之前提前在成都布局,在成都构建属于杨坚自己的势力。

  毕竟整个川蜀都是尉迟迥的势力范围,杨坚如果毫无准备的进入成都,只怕会直接为尉迟迥架空,或者干脆为尉迟迥压制。

  所以杨坚方才如此设计,提前一步返回成都提前布局,尉迟迥和杨坚都清楚,双方未来将是彼此最大的敌人!

  在此之前尉迟迥完全没有预料到会半路杀出个杨坚来,但是杨坚的出现未免有些太诡异了,这也就是现在事急从权,不然尉迟迥一定会将这件事先查个水落石出再说。

  不过就算是不用查尉迟迥都能猜出个大概来,万万没想到杨坚看起来老实巴交,实则心下居然有这样的野心!

  尉迟迥只是被迫推上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位置上,而杨坚却是完全抱着这样的心思来的!

首节上一节334/34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