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归齐 第299节

  本身南陈之中有很多人或是家里亲人在淮左一带或是本身就是淮左人却被迫背井离乡,高肃这样做的确是很大程度上既加强了两国的交流,又带动了北齐的经济。

  只是这样很显然也是有坏处的,比如是各路别有用心的人,或是南陈趁机做什么………

  因此陈不敢赌,高肃敢赌那是因为幽州甚至是邺城都距离淮左很远,所以他并不担心,而陈距离北齐可就只有一个长江啊………

  所以陈并未响应高肃的示好,只是允许了陈国百姓自行前往齐国和返回,但是不许齐国人除了商人之外随意出入南陈!

  这样一来陈国许多富商和学者都从建康慕名前往北齐各地游学经商,大齐这一年以来,竟然迅速的恢复到了战前的繁荣状态。

  尤其是南陈的一些学者儒生们,对高肃的一系列政策相当感兴趣甚至是推崇。

  高肃宣布将在各县设置县学,并且强制要求各县必须开设县学,当地百姓六岁入学,学龄两年,这两年内的学费书本费由朝廷承担。

  并且大力推行儒学,将国子学改称国子监,大力吸纳底层寒门子弟入学,甚至鼓励平民入学!

  这一举动让很多南陈来的学者儒生们十分感兴趣,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留在国子监内深造和帮忙,大大的加大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学习。

  如果高肃能见到陈面的话,真的想紧紧的握住陈的手:“好人啊!”

  北齐肆意的吸收着南陈的财富和知识分子,许多商人和学者都因为忍受不了腐朽不堪的南陈宗族制度,而选择来到北齐,这大大的缩短了北齐的发育时间,短短一年的时间,北齐便已经迅速从战乱状态中恢复了过来。

  而此时的陈,依旧陷在改革的泥沼里无法自拔………

  陈不失为英主人杰,他接手的南陈是一个千疮百孔行将就木的王朝,湘州王琳、东阳留异、建安陈宝应、临川周迪、豫章熊昙朗,到处都是叛乱,到处都是军阀,几乎可以说南陈就是建立在一个废墟之上,行差踏错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于是王琳被赶走了,造反的周迪也已经被自己击败成为一丧家之犬,熊昙朗兵败投了王琳,陈又将目光投向了响应周迪起兵的陈宝应和留异,仅仅一年的时间,陈宝应留异伏诛传首京师!

  刺头被全都拔掉了,剩下的虽然也都拥兵自重,然而陈一番怀柔政策之下,勉强也能笼络的住。

  陈国的仗已经打完了,陈用了一年的时间,终于将这个被南梁撕得粉碎的破烂缝缝补补山河重聚。

  自陈登基以来,就不断的在改革,废除货币施行新的货币,整顿吏治发布禁奢丽诏,注重农桑颁布种麦诏,兴修水利,在陈的努力之下,江南渐渐恢复了生机,百姓的生活也终于重归了正轨。

  然而这一切都已经耗尽了陈的心血,他几乎所有的心力都放在了和顽固不化的宗族势力的斗争之中,尽量的强拉着陈国向上走!

  他已经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走到了极限,他的努力,丝毫不比高肃和宇文邕少,然而这个腐朽的世界已经容不下这样一位英明之主了。

  陈的改革阻力越来越大甚至于停滞不前,这让陈心急如火,却又无可奈何。

  与此同时的高肃和宇文邕却都在尽可能的在文治武功等各个方面赶超对方,陈国,已经成为被淘汰的那个了。

  “陛下,春耕大典已经准备好了,请陛下更衣。”

  高肃对面前的尉相愿道:“那就先这样,这些全部留中,朕先去更衣。”

  尉相愿应了一声,元可儿便是急忙上前将高肃搀扶了起来:“奴婢服侍陛下更衣衮服。”

第391章 论法

  高肃起身点了点头之后方才是想起来什么的对尉相愿道:“你先去替朕看看陈国的使团到了没有,一会儿春耕大典之后朕还要送他们,朕估计他们应该也要回陈国了。”

  尉相愿急忙的应了一声之后便是去了,而高肃则是在元可儿的侍奉下更换了衮服。

  北齐新的一年的春耕大典,也是高肃作为皇帝第一次举行的春耕大典,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高肃亲自挥舞长鞭驱赶牛车耕耘了一片土地,并且在礼仪官员的指导下播种了五谷,最后向登坛祭天,祷告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在高肃的祷告声与观礼的文武百官百姓们山呼万岁之中,新的一年劳作开始了,而这一年也注定将是不平凡的一年,注定是一个革新的一年,大齐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变化,属于高肃的………

  绍武元年!

  “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是故孝子也,敬奉父母,问衣燠寒,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

  北周皇帝宇文邕,这位被称之为“武帝”的皇帝,此时却高坐龙床,为台下一众文武百官沙门道士们宣讲礼记。

  然而等到宇文邕讲完,便见人群之中走出来一个道士,对宇文邕近前跪拜道:“臣闻陛下所言,心有所感,然亦有惑于心,既言孝顺父母,便为人之大义,今有沙门子弟者,自诩出家无家,亦无父母,以此只敬佛祖,不敬父母亲人,可是为大逆乎?”

  此言一出,在场沙门子弟无不是大惊失色,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场面一时间嘈杂不已。

  然而宇文邕的一句话则是直接叫场面瞬间安静,甚至可以说死寂了下来!

  “僧徒不敬父母,确为大逆不道!”

  那道士名叫卫元嵩,闻言便是急忙的对宇文邕道:“陛下圣明!臣以为,国治不在浮屠!唐虞无佛屠而国安,萧梁有寺舍而祚失!大周启运,远慕唐虞之化,宜遗萧梁之末法!远僧佛,正儒学!”

  “阿弥陀佛!”

  卫元嵩此言一出,在场的僧人无不是双手合什诵念了一声佛号,而宇文邕则是缓缓点头道:“此言甚合朕心!”

  僧人们低着头低声的诵念着佛经,而在场的文武权贵无不是震惊的看着宇文邕。

  其实他们也多少有所预料,只是没料到宇文邕会这么直白………

  自从宇文邕登基以来便是大力的推行儒学,并且曾七次召集百官及沙门、道士等辩论儒释道三教先后,期间若不是甄鸾、道安等高僧屡屡上书驳斥道教言论的话,可能宇文邕早就已经成事了。

  所以有今天这样一个举动其实也是大家心里早就已经有了预兆的事情了。

  三国皆是佛教盛行,现如今南陈因为战乱频繁,反倒是不如当初萧梁之时佞佛盛况了,而北周和北齐其实一直都是继承了北魏的特点,佛教盛行不止。

  尤其是北齐,因为高洋本人笃信佛教,因此北齐此时的佛风其实甚至是要比北周还要盛大到不少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北齐的国力下滑才会如此严重。

  宇文邕深刻意识到了此时的佛教对国家的危害,萧衍因此丢了江山,而北齐也差点儿将大好江山拱手让人。

  佛寺的盛行导致了兵员的减少,民风的改变,同时钱财大量流入佛寺,国库也会因此锐减,因此宇文邕绝不允许佛教在北周继续如此发展下去了!

  宇文邕缓缓起身道:“佛曰‘真佛无像’,而现在天下处处寺院,殿殿佛像,劳民耗财,有悖佛经,无益国家,不应保留,朕受天命,养育兆民!百姓因此食不果腹,只一心笃信佛法,敬佛烧香不思劳作,岂非亡国之象!”

  宇文邕双眼微眯:“因此,朕命你们将天下经像统统废除!同时,僧徒不敬父母,为大逆不道,国法难容!自今之后,僧人全部还俗,回归本家,以就孝道!”

  “朕意已决!尔等有何话说?”

  僧众闻言,无不是面如土色,震惊恐惧的抬头看向宇文邕,如此,岂非………

  灭佛!

  “陛下万万不可!”

  宇文邕眉头微跳,随后便见一年轻僧人走出人群之中,众人见到此人,便是皆是眼神一亮,满脸希冀。

  宇文邕也是脸色缓缓的沉了下来,概因此人非凡人,泽州青莲寺僧人,法号慧远!

  这位慧远禅师并非等闲之辈,传闻他未及出生之前,父母途径佛寺居住,高僧昙始便曾对两人说腹中胎儿乃是佛子,与佛有缘,日后必为佛门高人。

  夫妻二人听了既高兴又担忧,过了没多久慧远便是出生了,据说出生之时天上祥云密布,屋里香气缭绕,人们无不称奇,而且居然有九斤多重。

  后来过了没多久年仅四岁的慧远便嚷嚷着要出家,而且只要是家中来了僧人化缘,便是必恭必敬的要和尚们带他走,引得僧人们也颇为惊奇。

  无奈之下虽然不舍,慧远的母亲还是将他送到了藏阴寺,说来也怪,原本呆呆傻傻的慧远一进寺庙便是精神焕发,并且在见到昙始之后的第一面便是纳头便拜口称师父。

  如此一来,自然也就只能是将慧远留在藏阴寺内学习,一直到了六岁在慧远的强烈要求下,方才剃度出家,然而此时的慧远已然是小有名气的佛门高僧了!

  年仅六岁的高僧………

  后来昙始劝慧远外出游历多多学习各地佛法,昙始这方才是离开了藏阴寺四处游学感悟佛法,结果没用多长时间便成为了北齐最年轻的玄统,声名远播。

  乃至于前几年高句丽百济新罗的国王都特地邀请慧远前往本国讲法传教,慧远应邀而去,一直到去年年末方才是返回了中原,前往长安会见旧友。

  这位年纪轻轻的高僧大德在长安还是有不少“粉丝”的,甚至于就连宇文邕本人都认识他。

  所以此时见慧远站出来公然反对自己,宇文邕不免的便是眼神之中闪过了几分杀意!

  慧远却是淡然的看着宇文邕,义正言辞的辩论倒:“陛下驾临天下,九五之尊,为何却行暴举,欲毁佛灭法?行此不义?”

  “上谓‘真佛无像’,确合经意,然世间僧俗,须依据诵咏经典,方知佛法,凭可识佛像,方可表崇敬之意!今若以陛下言,经像全废,人尚不知我佛面貌,又岂会信仰?”

  宇文邕沉着脸道:“真佛众人自然知道,不需要借助于佛经和佛像。”

  此言分明就是说佛教是邪法非正神,因此慧远越发的不给宇文邕留面子了,便是继续道:“汉明帝之前是没有佛经佛像的,众人为什么不知道虚空中的真佛呢?”

  宇文邕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便是沉默了下来,于是慧远越发的步步紧逼:“如果不借助于佛教,人们就能知道佛法,那么上古没有文字的时候,人们就应该知三纲五常的道理!但那时的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岂不和禽兽一样?”

  宇文邕缓缓的攥紧了拳头,眼神喷射着要杀人的目光,死死的盯着慧远,而慧远则是毫无畏惧的直视着宇文邕:“如果因为佛像无情,就要废佛教,那么大周宗庙之内前朝天子的画像,难道就有真情,而必须加以尊敬吗?”

  宇文邕沉默了一会儿之后,沉声回应道:“佛经是外国的法,本国不用,前朝上代所立的像,朕亦不以为是,也可一齐废除!”

  宇文邕此言一出,更为的叫在场众人惊的目瞪口呆,而那些僧人自然也是彻底的绝望了………宇文邕这话的意思,分明就是就算自己祖宗都可以不供了,也要和你佛教同归于尽!

  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然而慧远却依旧是不肯放弃,对宇文邕双手合什道:“陛下此言缪矣!如外国经典便可废弃不用,便如儒祖仲尼之说出自鲁国,秦、晋之国,怎能学习布化?再说七庙,无益而废,废则不尊祖考,不尊祖考,则人伦失序,人伦失序,则儒经无用,又怎谈得上独存儒教?如儒经无用,三教同废,国家又靠什么来治理?”

  不愧是耍嘴皮子的,直接把宇文邕给怼回来了,首先是宇文邕说的佛法是外国之法,那你儒学当初对秦晋等国不也是外国之法?怎么秦晋等国却也行儒学了?

  而宇文邕决议与佛法同归于尽的废除前代天子的画像与七庙自然也是违背儒学的理论的,也算不行儒学!儒学不行,佛法要废,还能用什么治理国家?

  宇文邕沉默了许久,方才是继续开口道:“鲁与秦晋虽然是不同的封地,但都是周王的国土,所以儒教和佛教不同,当为一国之法。”

  慧远双手合什行了一礼:“陛下认为秦晋与鲁皆为周天子下属,便是一国,那么大周与天竺又何尝不是都于佛法浮屠界内呢?又怎么算不上一国呢?”

  宇文邕再次沉默了,而慧远便是转变另外一个论点:“您说退僧还俗,崇孝道,养父母,但献身于佛道,以使父母显贵,也是行孝道,何必还家才是孝呢?”

  宇文邕沉声道:“父母恩情深重,以投空作为资养,是背弃父母,是大不孝。”

  慧远闻言微笑:“如果像陛下所说,陛下左右的人皆有父母,您为什么不放他们回家呢?”

  宇文邕被辩驳的有些急了,便是沉声道:“朕依你所说,让手下回去事奉父母!那么你们是不是也该各回各家了?”

  慧远笑了起来:“非也非也,佛祖很早就规定僧人冬夏两季随缘行道,春秋两季可回家奉养双亲,故而有目连乞食为母,如来担棺临葬之说,可见我佛亦是推崇孝行,儒佛既然都尊孝行,为何却独废佛教?”

  宇文邕沉默不语,然而宇文邕的脸色却是越发的难看了起来,显然被慧远在这么多人面前怼的说不出话这件事让宇文邕颇为的恼怒。

  慧远也知道宇文邕心下无比愤怒,然而慧远反倒是先一步发怒起来,对宇文邕厉声呵斥道:“陛下现依王权而灭佛法,是邪恶之举!地狱是不择贵贱的,天子与庶民,谁又能躲得过上天审判!陛下难道就不怕下地狱吗?”

  “哗!”

  此言一出方才算是捅了马蜂窝了,一众僧人们都是吓的冷汗淋漓,面露惊恐之色的看着慧远。

  而宇文邕身边的宇文宪,尉迟纲,达奚震等人皆是怒目而起,手握腰间剑柄怒视着慧远,似乎只要宇文邕一道命令就能冲上去将慧远给剁成肉酱!

  而宇文邕反倒是伸手制止了众人,随后怒目瞪着慧远,大声呵斥道:“只要能使我大周百姓富乐,朕又何昔死后堕入阿鼻地狱!”

  慧远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自然是更不怕说些什么了,于是干脆直接挑明了对宇文邕大喝道:“陛下用邪法教化民众,上天得知,则大周百姓必将会与陛下同受各种苦难,哪里会有什么富乐!陛下此时若是还不回头,恐怕悔之晚矣!”

  宇文邕闻言便是怒而起身,众人皆是为慧远捏了一把冷汗,然而宇文邕和慧远对视了许久,慧远毫无畏惧的与宇文邕对视着………

  久久,宇文邕居然什么也没做,冷哼一声拂袖而去:“众僧先回去,以后再集会讨论此事,有司记下方才那个狡辩者的姓名!朕日后还要召见他!”

  旁边的官员急忙应了一声,随后宇文邕便是沉着脸的去了,宇文邕一走,文武群臣自然也都是起身离去,只是临走之前无不是用看死人的眼神看着始终淡然站在那里的慧远,或是冷笑不止,或是摇头叹息………

  “阿弥陀佛!”

  长安如今佛教执牛耳者乃是昭玄大统法上法师与衍法师,两人早就担心的不行了,此时见宇文邕已经走了,两人方才是上前先是对慧远行了一礼。

第392章 法难

  慧远见状便是急忙的双手合什回礼,此时一众僧众们也都是如丧考妣的围上前来,虽是看英雄一样看着慧远,却是一个个提不起来气。

  法上法师上前对慧远老泪纵横的哭道:“天子的威势难以犯触,你能穷经理而护佛法,的确是菩萨心肠,光凭此一举,便可证得果位了!”

  慧远闻言只是义正言辞的双手合什看着法上法师:“护法本就为我辈职责,哪里是为了什么果位呢?”

  法上法师只是无比哀伤的摇头叹息:“已经尽到了你的职责,皇帝如果仍怙恶不悛一错再错,那是他在劫难逃,你的责任尽到了,恐怕也只有如此而已了………”

  慧远闻言便是断然道:“为申正佛理,哪里顾得上什么身家性命!”

  一旁的衍法师闻言则是对慧远道:“我等已经决意留下保存佛根,为大周境内的佛法再做最后的努力,只是却不能这样让我关内佛法就此断绝,我们希望您能以大局为重,为我教的未来考量,现如今并不是为道义而死的时候,还要为了我法,尽量的保全自己。”

  法上法师也是点头:“如今大周已经容不下我们了,而大齐此时佛风正盛,我们希望你能将我关内的经义佛法传出去,不使其断绝,佛法不绝,便是我教不灭!”

  一众僧人皆是做好了赴死的准备,说完便是对着慧远双手合什深深鞠躬行礼:“阿弥陀佛!佛法世间,不生不灭!”

  慧远张了张口,然而见一众僧人们皆是垂眸坦然赴死模样,也知道自己多说什么都是无益了,因此沉默片刻之后,也只能是双手合什缓缓躬身:“阿弥陀佛!时运乖戾,无力回天,看来我不能再奉侍诸位,为终生憾事。”

  慧远说着,便是眼中闪烁着坚定光芒的缓缓抬起头,看着众人坚定的道:“然而我坚信佛法永不会毁灭,愿各位大德高瞻前途光明,不久………就会到来,千万不能以一时的灾难而悲伤。”

首节上一节299/34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