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相对缓缓躬身合什,皆是颂了一声佛号………次日清晨天尚未及亮,慧远便是带上了斗笠推开了白马寺的大门,背上了箱箧,在身后众僧的目视下,转身缓缓一礼,转头决绝离去,向着东方,向着大齐………
“大齐现如今的佛教发展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至少对于朝廷来说,现在的佛教发展,已经超过了朕希望看到的场面。”
尚书省内众位尚书闻言皆是一怔,随后还是王站出来躬身对高肃道:“佛教于我大齐自天保年间便是根深蒂固,至今已经蔚然成风,陛下若是要动的话,恐怕………”
陈季璩也是主动站出来对高肃道:“王尚书所言不错,若是轻了,只恐并没什么作用,可若是重了………”
一众尚书都是叹息摇头,宗教的事情的确是不好处理,轻了的话一点儿用没有,重了的话,北齐不是北周,佛教在北齐扎根的时间太长了,得益于高洋的助推,甚至多少达官贵族对佛教都有几分佞信的意思。
这个东西如果从一开始没控制住的话,后面想要控制,的确可就是难了。
高肃也清楚,现如今的佛教说是佛教,实际上和后世的佛教,没有一丁点儿的关系………或许有,但是关系并不大。
现传的佛教乃是真正从尼泊尔传过来的天竺佛教,而后世的佛教是经过玄奘取经之后,无数代的高僧大能取其菁华去其糟粕,最后与本土的儒道哲学观念相结合,方才是奠定了每个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哲学观念。
这种哲学思想基础经过上千年的刻印,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基因里,无时无刻不体现在任何一件或大或小的事情里,甚至于一举一动,都是这种哲学观念熏陶的结果。
所以彻底的根除佛教,并不是高肃想要看到的,此时的佛教或许是外来的,但是他终究会被儒家同化吸收成为中国的,并且是相当重要的一页文化与哲学基础。
不过这时间未免也太久了些………最起码要到唐龙朔年间的六祖慧能诞生,方才是彻底的将佛教变成禅宗,也终于融入到了中国古典社会架构里。
现如今的佛教实际上还是东南亚那套的小乘佛法,和世界上大多数主流宗教一个德行,极易蛊惑人心,丧失民治,如同西方的主一样,将一切财富身心奉献给主,受苦就算修行………
这不纯纯妖言惑众吗?
钱全都交给主了,老子呢?朝廷呢?我特么还等着钱西征南下呢!
就算是退一万步说,百姓将钱全都花费在了烧香念佛上面,社会的财富也会渐渐的流失,百姓越发困苦,而钱财全部流于僧侣之手,最后连国家都彻底的沦为宗教的附庸,到时候是不是也要搞个“教皇”出来?
所以北齐的情况已经严重到高肃不得不尽快推行宗教改革,否则北齐,就是下一个南梁!
因此高肃十分坚定的对众人道:“朕也清楚这件事难办,然而不管是为了大齐的百姓,还是为了大齐的未来,佛教,一定要整治!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日后萧衍的旧路,就是我大齐的新路!”
一众尚书闻言便是面色一凛,急忙的便是躬身称是,随后高肃方才是命众人议事,究竟该如何限制佛教。
而此时距离邺城不远处的永业寺内,一个身着黑衣人有节奏的敲击了几下门板之后,一个年轻和尚便是打开门黑衣人急忙的钻了进去,随后僧人探着脑袋左右看了看无人,这方才是急忙的关上了门急匆匆的进去了。
黑衣人进门之后,那僧人便是急忙双手合什:“阿弥陀佛,施主们早就已经等候您了,这边请。”
黑衣人点了点头便是跟在僧人身后,急匆匆的穿过了连廊,走到佛殿深处,又进了密道之内走了许久,方才是进了一间密室。
黑衣人一进门,门内众人便是急忙起身,黑衣人并未回应他们,只是伸出手示意他们快坐:“商量的怎么样了?”
其中一个便是难以抑制兴奋的对来者沉声道:“已经串联了将近一百来户人家,都表示如果咱们起事,他们愿意追随!”
旁边的一个也是笑着道:“其余的虽然没有表态,但是也表示了不会插手,有这么些人,大事成矣!”
“好!”
那黑衣人大喝了一声,随后便是沉声道:“伪帝窃据大宝,天怒人怨,如今有这么多义士愿与我等一同起兵,可见是天要亡高孝!”
众人也是脸色阴沉:“自打伪帝登基以来,各家各户谁没有被莫名其妙的罚过,我等世家,何曾遭受过这等屈辱!”
“若是只为些许金银也就罢了,不过是个贪财小人,只是又要杀人,又要严刑厉法!正所谓刑不上大夫!诸位何曾遭受过这样的羞辱!”
“说的没错!早就该反了!”
那黑衣人沉声道:“伪帝倒行逆施,天怒人怨,更何况这皇位本就不是他的!孤王手下尚有一百亲兵,尔等各家家臣家将凑一凑,算起来能有多少?”
“八百!”
“好!八百人足够取他狗命了!事成之后,孤王愿奉皇兄回朝,以正朝朔!届时必为诸位上奏表功,与诸位………”
那人缓缓的上前,微微的俯身在桌案上双手按着桌案,抬起头来幽幽灯光晃荡着照耀着他年轻英俊的面庞………琅王,高俨!
“共富贵!”
自从高肃登基以来,高俨身上他爹高湛因为宠爱而加封的一大长条头衔:开府、侍中、中书监、京畿大都督、领军大将军、领御史中丞、司徒、尚书令、大将军、录尚书事,大司马………
就彻底全部宣告废除了,高肃将其改封为琅琊郡王,废除其一切头衔,只给了个闲职送他回家提前荣养了。
不仅如此,再加上之前高肃驳斥朝廷上请求为高俨册封长广王的请求,转而册封高俨不满两岁的侄子,高纬的亲儿子高恒为长广王,反倒是将他从之前的平阳王降封为郡王!
这些都加重了高俨对高肃的不满,当然最主要的原因,高俨根本就不是人臣之象!
这一点从高肃第一眼见到高俨的时候就知道了,不然的话朝廷中任职的高氏子弟多了,怎么高肃偏偏容不下高俨,让他卸掉所有职务回家养老了?
高俨此人被高湛和胡太后宠坏了,甚至于当初高纬登上皇位的时候,高俨居然十分不满的对身边人说:“大兄性格懦弱无能,哪里担得起这样的大位!”
就这种不臣之心都不能说是不加掩饰了,几乎都快写到脸上了!
这也就是高纬在位时间短,高纬在位时间长一点,高俨迟早死在他这个亲兄弟手里………
然而高肃当上皇帝了,高俨也依旧没有消停,这段时间暗地里串联对高肃不满的世家们,很快便是暗中勾结了一大批世家,准备将高肃从皇位上踹下去!
高俨说是要请高纬回来,然而都走到这一步了,高俨就是个二比,显然也不可能请自己的好大哥回来了。
在座的这些世家的家主们心中也都清楚,因此也都是当高俨是放了个屁了,是想用此给自己的谋反提供一个合理的理由,并且或许还能拉拢更多的世家。
高俨和众人商量定下之后,便是急匆匆的各自散去了,只等动手那天,再作计较………
“听说陛下准备………准备驱赶僧人?”
高肃笑着看向一脸纠结的郑元儿,心下一阵好笑,纠结了半天,终究还是问出口来了。
郑元儿信佛,其实说实话,大多数贵族世家子弟基本上都信佛,从魏晋到南北朝,佛风盛行,也是北魏流传下来的老传统了。
郑元儿的父母就信佛,所以郑元儿从小熏陶下来,也信佛,在幽州的时候郑元儿就经常造访四周的佛寺,这一点高肃是清楚的。
这也是尚书们觉得难办的原因之一,连荥阳郑氏这样的家族都这样多信佛的,邺城的世家子弟信的只会更多………
不过高肃也并不准备因此呵斥郑元儿,相反故意装作不明白的点头:“是啊,朕最近是在和尚书们商量这件事,梓潼怎么提起来这个了?”
郑元儿一脸的纠结难受,她想开口劝高肃不要这样做,然而她自己也清楚没有她插嘴的道理,后宫岂能随意干政?更何况郑元儿不想违逆高肃的意思。
高肃见郑元儿一脸便秘的样子,便是笑着道:“你还有事吗?没有的话朕下午准备四处绕绕,就先走了。”
郑元儿从愣神中回过神来,强笑着应了两声:“啊………啊!那,那陛下就请去吧,臣妾,臣妾还有宫务,就,就不奉陪了………”
说着,依旧是难过的忧心忡忡,高肃抬脚装作要走的样子,却见郑元儿一脸憋屈心事重重的低着头,依旧是没有要开口的意思。
因此高肃便是站住脚,心中更多了几分柔情,转身牵住了郑元儿的两只柔荑。
郑元儿一怔,随后便是抬起头来看向高肃,高肃笑了笑,于是郑元儿便是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这件事是一定要推进的,不过朕也的确没准备做的多么激进,先用半年的时间,整个大齐的所有和尚道士都要登记造册,只有由朝廷和衙门颁布的度牒者,才是真正的道人,除此之外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家或度人,这样削减僧人道士的数量,也是为了他们好,免得一些良莠不齐企图借此牟利的人混进修士们的队伍中。”
郑元儿缓缓点头,高肃便是笑着捧着她的小脸儿:“朕很开心,你没有因为自己的喜恶开口,反而是站在朕这边,把你的想法全都给强压了下去,你能为了朕这样做,朕很高兴,朕又怎么舍得让你伤心呢?”
第393章 白莲
宇文邕的做法,虽然一了百了,干净利索,然而太激进,太粗糙了。
直接杀,是爽快了,也立竿见影了,可是却要同时承担相应的反噬。
高肃也并不认为根除掉佛教是一种合适的解决办法,更何况北齐的信众本身就比北周的要多且更信仰坚定。
所以高肃更多的还是采用刚柔并济的策略,更为文明的方式驱赶一些僧人离开大齐。
“其实这也不光是宗教的问题,更多的也是涉及国政,不管是大齐还是西面的周国,还是南面的南陈,实则都是承袭了大魏以及梁国的制度,认为僧人不事生产故而对僧人并不征收赋税,这本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
高肃邀请郑元儿一同散步,一面走着一面的便是对郑元儿解释道:“只是如此一来,许多受倍田者便假慕沙门,投身佛门以逃避赋税,久而久之,朝廷的赋税越来越少,乃至于最后天下土地尽皆落入僧人之手,倘或这些僧人当真是潜心修行的修士反倒罢了,偏偏大多都是想要借此敛财,那便坏了事,更有甚者大肆收揽土地到自己名下,渐渐的百姓手中的倍田沦落到了僧人寺庙的手中,这天下………”
高肃叹息了一声:“就要成为僧人的天下了!”
郑元儿没想到这其中还有这么多弯弯绕绕,闻言便是一阵后怕,缓缓点头到:“陛下深思熟虑,臣妾愧然………”
高肃笑了笑,随后便是站住脚牵住郑元儿的手笑道:“朕清楚,佛法高深,其中未必没有一些高僧大能,然而事实上大多数人还是被利欲熏心的,所以像是这样的人,就要坚决的予以清扫!将这样的僧人全部从沙门之中清除出去!”
高肃双手负后的转身站在昭阳殿前,看着自己脚下的芸芸众生万家灯火,不由得便是轻轻的吸了口气:“朕不能只为一家一户或是一宗一教考虑,若是天下百姓都只念佛参经,靠谁供养?佛经可是吃不饱饭的!”
“信佛可以,但绝不能走梁国的老路,更不能将佛教置于两教之上!”
“如果人人都信佛甚于信朕,那么这天下究竟是和尚道士的,还是朕的?”
这年头流行的本土化佛教宗派是两种,一种是萧衍在位期间大力推行的三论宗,另一种就是十分有“群众基础”的净土宗。
净土宗是由东晋的慧远禅师创立的,没错,和那个慧远同名,但是并不是一个人,现在净土宗的势力范围实际上是最大的,其次就是三论宗,其余的各个宗派虽然有所流传,但是信奉的并不多。
后面的慧能创办的禅宗其实就是吸收了三论宗净土宗等等各个本土化的大乘佛法的精髓而创立,也就是一直从唐朝传承到现在信众最多最广为人知的我们现代人所认为的佛教。
而这个净土宗作为禅宗之前大众信奉最多的宗教,他的宗旨大概也就这么几条:“念诵佛名,回想佛像,赞叹供养正行”只要你做到了这一点,便可以造访弥勒净土,等到未来佛弥勒降世之后,便可使人间极乐………
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
没错,慧远在庐山结社,社名“白莲社”创立净土宗,这个白莲社,就是后世那个造反专业户白莲教………
或许应该说是白莲教就是窃取篡改了白莲社的教义,将其改成了只要全身心的信奉白莲圣母和佛子金刚,等到弥勒降世,世界毁灭的时候,白莲教的教徒们便可以和圣母佛子一起被弥勒拯救进入极乐净土。
这你叫高肃如何不警惕?这个教义未免有点儿太具有引导性了,不怪高肃会不认可,虽然在北齐境内实则三论宗的教徒也不少,然而高肃是绝对不会允许这样可能产生极端鞋教的东西出现在自己的王朝的。
郑元儿缓缓的上前从身后抱住了高肃:“陛下所言不错,只是,臣妾也是不想让陛下随意造下杀孽,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罪不至死啊。”
高肃闻言便是笑了笑,随后转过身抱住郑元儿道:“你放心,不该杀的,朕一个也不会多杀。”
郑元儿安心的依附在高肃怀中,然而高肃接下来便是语气冷冽道:“然而该死的,朕也一个都不会放过!”
高肃双眼微眯着,郑元儿似乎是感受到了什么,便是抬起头看向高肃:“是不是,发生了什么?”
高肃看着郑元儿笑着摇了摇头:“没什么,别担心………”
高俨脚步匆匆的穿行在宫格楼宇之中,没多时便是猛地顿住了脚步,而转角处没多久也是走出了一个侍女,她左右探头看了看,这方才是急忙的上前迎接高俨。
“怎么样?”
侍女犹豫了一下还是对高俨道:“奴婢已经按照殿下的安排,尽量的让人跟皇后娘娘提起永业寺,娘娘昨日已经吩咐下来了,让有司准备一下明日要前往永业寺为陛下祈福。”
“太好了!”
高俨挥拳振奋:“这正是天要亡此国贼!哈哈!”
那侍女依旧是忧心忡忡:“只是殿下,咱们这样擅自行动,不提前与太后说一声,真的………”
高俨闻言便是缓步上前,伸出手缓缓抚摸着她的小脸:“你难道不想做皇妃吗?只要朕成了事,立马就册封你做皇妃!朕不会忘记你的功劳的,到时候咱们就能光明正大的双宿双飞………”
侍女眼神之中闪过几分憧憬,随后方才是犹豫了一下之后,神色重新坚定了下来。
高俨上前抱住了那胡太后身边的侍女,轻声在她耳边道:“只要你做好你该做的事情,帮我坐上那个位置,你要什么,我都给你!只要你听话………”
那侍女眼神一阵动情,同样是缓缓的伸出手抱住了高俨轻声道:“奴婢一定会听您的话的,奴婢什么都听您的,只求您能怜惜奴婢………”
高俨抱着那侍女眼神却渐渐的冰冷了起来,高肃啊高肃,这回我看你还不死!
次日清晨,就在皇宫中正在忙着为皇后准备外出鸾驾的同时,皇后准备要去的永业寺内,此时庭院之内却是跪满了白衣白甲的士兵!
这些士兵皆是单膝跪地手持无鞘的环首刀,以白巾蒙面,此时无不是抬头看着站在最前面的那道身影。
高俨身着亲王衮服,外面罩着一层裆甲,看着满庭院的死士,虽然只有区区的三百人,然而此时的高俨却是内心急剧的膨胀,人生之中第一次有了一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
掌握兵权的感觉是任何一种权利都无法给与快感,此时的高俨已经感受到了当初高肃站在幽州城上看着自己二十万大军时的慷慨激昂!
这是一众挥手之间,便有无数儿郎为你丧命的掌握欲,是任何欲望都无法比拟的存在。
高俨心情激荡了许久,一张嫩白的小脸儿涨得通红,脑海中闪过无数个人影,随后定格在了自己的面孔上………
身着龙袍衮服,头戴十二冕旒的自己!
高俨猛地吐出一口气,随后他从腰间猛地拔出剑来,因为太过激动,第一下甚至有些手滑,于是他迅速的抓住剑柄,又是猛地用力一拉:“起兵!!!”
“愿追随殿下!建功立业!”
鼓乐悠扬宁静之中,两三声清脆的声音响起,一队队宫人迈着小碎步铺设红毯,熏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