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江东从此无鼠辈 第95节

  他再清楚不过这则消息隐藏的含义了,既然刺客不是严毅派去的,那么会是谁呢?

  说的不就是他吴景嘛,除此之外,还能有谁,难道是孙贲、孙策?

  吴景精神恍惚地坐倒在榻席上,心中涌起大祸临头之感。

  难怪这份军报会如此轻易地送到这里,肯定是严毅小儿的诡计!

  君理啊君理,你为何就不能理解我的苦衷呢,你为何要公开澄清此事,你为什么不去死!

  吴景心中大恨,突然听到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正朝帅帐逼近,连忙摇摇晃晃地站起。

  呼!

  一股夜风刮来,帐篷猛地被人掀开!

  黄盖、徐琨、秦然、王海等十多名孙氏战将鱼贯而入,用一种既悲痛又让人毛骨悚然的眼神,冷冷地盯着他。

  孙贲一脸担忧地行在最后。

  “吴景,你老实说,谋害君理的刺客,是不是你派去的!?”

  黄盖冷冰冰地开口,语气前所未有的陌生,隐含无尽的愤怒和一丝杀意。

  平日里,他与吴景相处时,有时称呼对方表字,有时以府君敬呼,此时盛怒之下,竟是直呼其名。

  早在刺客是吴景所派的谣言满天飞时,他与吴景之间的关系就有些僵化了,如今更是临近破裂的边缘。

  站在黄盖身旁的众将虽然没有说话,但也都是满脸愤怒地瞪着吴景。

  朱治跟随孙坚南征北战,立功无数,早年就已担任荆州都尉,在孙氏内部地位崇高,声望卓著,人脉广泛,这样的人,你居然也敢杀!

  若是有一天,我们做了俘虏,是不是也随时会被抛弃?

  刺杀朱治,究竟是你吴景的主意,还是孙氏的主意?

  众将想到深处,心中都是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寒意。

  吴景脸色略有些苍白,面对黄盖的大声质问,他沉默了一会,用一种连自己都觉得有些可笑的语气说道:“刺客不是我派去的,我不知道这件事。”

  大战在即,他只能极力否认,稍有迟疑,全军就要大乱!

  孙贲见状,脸上挤出一丝笑容,过来打圆场:“府君一直在设法搭救都尉,又怎会派人刺杀他呢?诸位切勿听信谣言,听则中敌离间之计。”

  众人听罢,又将怀疑的目光投向孙贲。

  你和吴景向来形影不离,这件事莫非你也有份?

  孙贲脸上的笑容僵住了,面容渐渐沉下来,凝声道:“我相信府君绝不会做出这样的事!”

  他和吴景在军中的官职、地位最高,两人一个矢口否认,另一个坚决力挺,人数虽处于绝对劣势,但气势非同小可。

  吴景大声呵斥道:“大战在即,尔等聚众喧闹,冲撞帅帐,成何体统!速速退去,整顿兵马,以备来日大战。敢扰乱军心者,休怪我不念袍泽之情!朱君理之事,待伯符到后,我自会给尔等一个满意的交待!”

第195章 中计

  吴景靠着全军统帅的身份和长期积累的威势,在孙贲帮助下,总算将众将的质疑声压了下来,但怀疑和不满的种子已在众人心中生根发芽,犹如一堆干柴,只待一点火星,便会彻底点燃,再难扑灭。

  “待伯符来了,且看他怎么说!”

  黄盖狠狠瞪了吴景一眼,转身大步离去,众将紧随其后。

  吴景望着众将离去的背影,长长叹了口气,仿佛瞬间苍老了几岁,眼神中尽是疲惫。

  他知道,军中很难再有他的立足之地了。故鄣之战,或许就是他的终点。届时,他将背着一身的骂名,黯然退场,消失于世人眼中,在孤独中慢慢死去。

  以严毅的手段,又岂会不在朱治之事上大做文章?这件事彻底暴露,只是早晚之事。

  吴景现在唯一的心愿,是将手中这支历经千辛万苦才保留下来的孙氏部曲,完完整整地交到孙策手上,协助孙策击败严毅。

  如此,他便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于心无愧,于孙氏无愧。

  孙贲在走出帐门时,满心忧虑地回头,看了一眼神情木然的吴景,微微一叹,放下帷帐,

  他不敢在这里多待,唯恐众人将他也视为刺杀朱治之事的参与者。

  直到深夜,孙贲才偷偷来到吴景帅帐。

  吴景端坐在榻席上,目光紧盯案几上的一张舆图,仍未入睡。

  “阿舅。”孙贲轻步走到吴景身旁。

  吴景瞪了他一眼,不满道:“你来这里做什么!”

  孙贲嗫嚅道:“侄儿放心不下阿舅,特来看看。”

  “有什么不放心的。”吴景淡淡一笑:“等伯符一到,自然诸事顺遂。”

  他的目光再次转回舆图,凝声道:“我刚收到军报,两个时辰前,严毅麾下一支部曲,大约三千人,已向东移动。看来是要对我军展开拦截,为攻克故鄣争取时间。”

  孙贲的眉头先是一皱,继而舒展开来,击掌道:“来得好!我军如今众将疑心,军心不稳。正好借着歼灭这支敌军,来提振全军士气。”

  吴景抚须而笑:“我也正有此意,众将猜疑又如何,一场大胜就是最好的良药,可解决一切问题。待我全歼这股敌军,以安将士之心,届时既可与严毅小儿决战,也可牵制敌军,等伯符率军赶到,再做计议。”

  孙贲深以为然,暗道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传闻严毅如何如何了得,如今看来,不过尔尔。

  对黄盖与徐琨的态度,他并不担心。

  这两人皆是孙策心腹,即便对吴景再不满,也绝不会在此时发作,置大局于不顾。

  只要黄、徐二人不闹事,其余诸将,自有吴景镇压安抚,生不出什么乱子。

  “大战在即,你马上去见黄盖、徐琨,将最新军情告知他二人。同时告诉他们,只要伯符一到,我就立刻把军权交予伯符。”吴景取出一份军报,递给孙贲。

  孙贲接过军报,欲言又止,终是没有再说什么,转身离去。

  清晨,吴景走出帅帐,抬眼望去,只见昨日那场小雨已经止住,天空重新放晴,一缕缕霞光从天际倾洒过来,处处皆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吴景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随即下令全军列队,准备出发。

  行了七八里,忽见斥候来报,敌军一支三千人的部曲已进驻长乐亭,正在加紧修筑防御工事。

  吴景大喜,唯恐生出什么变故,导致战机错失,遂下令全军急行,朝长乐亭加速前进。

  全军浩浩荡荡地向长乐亭进发,黄盖亲自担任先锋官,率领两千五百精锐步卒走在最前。

  两翼是徐琨率领的八百骑军,身后是吴景坐镇的中军,中军又分为三部,分别由孙贲、吴景、秦然统领。

  伤兵和辎重营行在最后,而且数量不少,足足有两千五百人。

  整支军队犹如蜿蜒而行的长蛇,充斥数条官道,声势浩大,绵延数里。

  而在长乐亭东面五里的一片树林旁,严毅率领七千精锐,如同蛰伏的猛兽,紧紧盯住了正逐渐靠近长乐亭的吴景军。

  当吴景军距离长乐亭十五里时,他便加派了游骑,开始驱逐方圆十里内的敌军斥候,以免己军行动暴露。

  “禀少君,敌军距离长乐亭已不足十四里。”

  “已不足十三里。”

  “已不足十一里。”

  一名名骑卒不断驰来,报上敌军最新动态。

  相比蛰伏不动的严毅军,吴景军的情况就太容易打探了,吴景即便有通天之能,也无法遮掩一支行进中的万人大军踪迹。

  当听到吴景军距离长乐亭已不足十一里时,严毅果断下达了全军出发的军令。

  侦骑传递信息是有时间差的,此时吴景军距离长乐亭部,实际已不足八里,正是他预期中的理想距离。

  七千军闻讯而动,偃旗息鼓地向长乐亭行进。

  大半个时辰后

  “什么!敌军主力突然出现在长乐亭部西侧里许?”

  吴景听到斥候来报,整个人都麻了。

  玛德,中计了!

  吴景心中暗骂,大脑飞速运转,思索应对之策。

  如果马上撤退,中军、后军和骑军都能保住,只是黄盖率领的前军,恐怕就要全军覆没了。

  那可是整整两千五百精锐!

  黄公覆若是能逃出生天,新仇旧恨,非得拔刀找他拼命不可。

  吴景心中举棋不定,左右为难,恨不得仰天大吼一声:严毅小儿,你这个王八蛋,又特么玩阴谋诡计!

  在孙贲等人的劝说下,他咬了咬牙,终是下定了决心,狠声道:“传令全军,加速前进,与敌决战!”

  撤退,黄盖部必亡,不退,两军人数相当,鹿死谁手,犹未可知,谁特么就敢说我吴景干不过他严毅?

  吴景骑在马上,向长乐亭部眺望,目光锐利如刀。

  他的判断十分正确,黄盖部此时已经与周昂、陈敢率领的三千军列阵而对,若是撤退,黄盖部将遭受一万敌军围堵追击,十死无生。

  “黄盖匹夫,还记得我周义休否!”

  周昂全身着甲,骑在一匹枣红马上,手中蛇矛直指黄盖,大声喝骂。

  黄盖骑在一匹黑色战马上,距离周昂仅有三四百步,脸色铁青,须发皆张。

  此貉子,他怎么可能不记得。阳城之战时,正是此人两次挫败孙坚,令孙坚颜面扫地。孙坚麾下诸将,恨不得将其扒皮抽筋。

  “周昂,当初你好歹也是袁绍麾下大将,不想今日竟如此狼狈,跟随一豚犬小儿!”

  黄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放声大骂。

第196章 八辈祖宗

  主忧臣劳,主辱臣死!

  周昂脸色一沉,眼底骤然凝起一层杀意。

  他强自按捺,心知现在并非出击的最佳时机。因为严毅军虽已临近长乐亭,顷刻即至,但行军过后,士卒尚需一些时间整队列阵。

  若是提前出击,引动整支大军仓促跟进,可能会搅乱全军阵势。

  然而,黄盖当众辱骂严毅,他若不做出回应,事后恐惹来非议。

  周昂略一沉吟,下令道:“重装步卒在前,轻装步卒在后,前进一百步,以箭矢覆盖敌军!”

  一千重装步卒和两千轻装步卒随令而动,阵势严密地前行一百步,随即取下后背弓弩,拉弓搭箭。

  黄盖部也做出了同样的举动。

  嗖嗖!

  密如飞蝗的箭矢在天空交错而过,朝双方军阵倾泻而下。

  一轮箭雨过后,周昂、黄盖同时望向对方军阵,脸上都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抹凝重。

  箭矢虽锐,却未给敌军造成多少伤害。

  周昂军抵御箭矢,靠的是严密的盾阵和层层的铠甲。

  黄盖军的装备虽比周昂军稍弱,但他们的盾牌更大,防护的范围更广,伤亡甚至比周昂军还小。

  在密集的箭雨笼罩下,两支军队徐徐靠近。

首节上一节95/1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