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7节

  实际上

  他格外腻烦这种好为人师的做派,但为了迎合上官,也不得不做足功夫。

  江南提督福珠洪阿是典型的八旗宗室子弟,他的老爹福珠寿山是固山贝子,官至礼部尚书,清贵不可言。

  加上八旗宗室剪不断、理还乱的联姻,在京师内织就了一个庞大复杂的关系网,妥妥的大粗腿。

  这也是郑国辉选择投靠江南提督福珠隆阿的主要原因,这个关系够硬扎。

  次要原因很简单

  江南提督福珠隆阿是个典型的宗室纨绔子弟,虽然年近四十依然提笼驾鹰,斗蛐蛐,熬鹰放狗打秋围,这些玩意儿几乎没有不喜欢的,实际上一肚子草包。

  只要糊弄好了,不敢说江南地区,起码金陵地区及其周围包括苏北和淮北,郑国辉都有很大的发言权,能够横着走。

  湘军毕竟要撤走的,而且时日无多。

  郑国辉知道京师已经接连发来了二份六百里加急,要求湘军撤出金陵,全面交接防务,调重兵前往淮北剿杀捻军。

  姑苏府肯定不能去了,因为那是李鸿章的淮军重兵云集的地方,正围剿盘踞在常州城内的数万太平军乱匪,绝不可能让湘军横插一杠子。

  当初围攻天京城,湘军首领曾国荃虽然打的很艰难,但依然拒绝了淮军的增援,就是怕分薄“首先攻破天京城”这泼天大的军功。

  反过来,淮军也不会让湘军去分薄自己的军功。

  搞个不好,自己就先火并起来了。

  这在清军中可不稀奇,尤其是调动客军剿匪,川军,湘军,陕军,闽军之类联合作战,若没有位高权重的大将坐镇,内部很容易就先火并起来。

  理由千奇百怪,互相看不过眼,好勇斗狠,争抢驻地粮袜,争抢军功,挑肥拣瘦等等,各种奇葩事发生在朝廷军队中都不稀奇。

  综合来说

  湘军继续留在金陵城的时间已经不长了,很快就得打包滚蛋。

  郑国辉送上了一万两白银,还有挑选来的四车玩意儿,果然博得了江南提督福珠隆阿的欢心。

  这四车玩意儿不要求价值多高,关键是新奇有趣,比如其中的两个象牙制作的鸟笼子,就让福珠隆阿爱不释手。

  出生于宗室的福珠隆阿什么重宝没见过?

  再加上西洋钟表,墨镜这些进口玩意儿,还有外国工匠制作的精美牛皮臂护,肩护足足有八套。

  这玩意儿可是熬鹰的好家伙,用双层的北美牛皮制作,打上精美的花体外文标志,锋利的鹰爪都抓不透。

  价格不高,却足够新奇。

  至于郑国辉要的增加两千人的编制,福珠隆阿大手一挥直接翻番,增加4000人。

  反正崽卖爷田不心疼,福珠隆阿可不管郑国辉吃多少空额?喝多少兵血?

  福珠隆阿是懂规矩的,是个讲究人。

  跟着自己的将领若是喝西北风,他这个上官也没有体面,反而会被人嚼舌头说不体恤下属,薄情寡义。

  这如何能使得?

  宗室子弟把脸面看的比天大,至于朝廷国事艰难,那个……咳咳,谁现在不踏马的往自己怀里拼命的捞银子啊?

  心中有数即可,不可宣著于口。

  从头到尾

  江南提督福珠洪阿也没有过问郑国辉麾下的督标营,什么时候接管金陵城防务?

  这可是正事儿,金陵城守尉不就是干这个事儿的吗?

  但现在想要接管金陵防务,就不可避免的会与驻扎在城中的湘军发生冲突。

  这可是郑国辉极力避免的事儿,他准备这段时间紧守着玄武门那一块地盘,做藏头乌龟。

  什么时候等湘军撤走了,什么时候再出来接管全城防务,现在这个时机可不成,那是真要死人的。

  好在江南提督福珠洪阿也不催促,更没有定下什么期限,这就是背靠大树好乘凉了。

  一旦朝廷责问下来,自然有江南提督福珠洪阿去转缓。

  在江宁将军祥厚、江南提督福珠洪阿、布政使遏隆三人中,投靠江南提督福珠洪阿最省心,背景实力也最雄厚。

  如果可能的话

  郑国辉也想做孤臣,但那玩意儿实在不现实,分分钟要被这些满汉大臣玩死的节奏,这可没有虚言。

  若不投靠江南提督福珠洪阿,江浙巡抚曾国荃就有权提调通州团练,随同大军一起前往淮北绞杀捻军,这绝对是有死无生的结局。

  通州团练全军覆没,死在战场上不是很合理吗?

  如今通州团练摇身一变,成为了督标营,那就是驻守金陵城的绿营兵,肩负着金陵城防的重责。

  想要调遣,那就得通过兵部直接下发军令了。

第8章 抖起来了

  拜见了江南提督福珠洪阿后,由幕僚师爷方为善一路送了出来。

  郑国辉不动声色的给方为善塞了500两银票,方为善熟捻的收进衣袖里,态度热情的说道;

  “郑大人尽管放心好了,督台大人那里我一定会多说好话,有什么风吹草动的事儿,定会提前派人告知大人,这都是应当应份的事儿。”

  “拜托方先生了,唉……你知道我们这些做属下的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生怕一个做的不好,为长官所不喜。”

  “郑大人过谦了,郑大人如今为皇上和督台大人所看重,年轻有为,行事更是稳健有余,条理分明,将来不可限量啊!”

  “承先生谬赞之言,郑某愧受了。”

  “哪里……哪里……看好郑大人的可不仅是我们督台大人,那两位大人亦同样如此。在与督台大人闲话的时候,语气中多有羡慕之词。”幕僚师爷方为善说到那两位,使了个“你懂得”的眼神。

  郑国辉知道那两位是江宁将军祥厚、布政使遏隆,是与江南提督福珠洪阿差不多前后来金陵赴任的满族大臣,亦是江南省今后举足轻重的方面大员。

  以前的朝廷大臣,全都被太平军一扫而空了。

  这两位也都是出身于宗室子弟,能力不谈有多强,起码背景也都相当深厚,京师里至少能牵扯到黄带子宗族。

  可惜呀!

  妾身只得一人,怎可托付两位相公?

  站队最忌得是左摇右摆,两面讨好,结果两面都不讨好,让人家怎么敢重用你?

  投到江南提督福珠洪阿门下,郑国辉做的诚意十足,这也是他能够连升四级的最大底气,压根儿没有给那两位机会。

  凡事有因皆有果

  若不是礼部尚书福珠寿山在两宫皇太后那儿说尽了好话,怎么会“赏给黄马褂”?

  若非京师的关系网发力,郑国辉也得不到金陵城守尉的美差。

  一个从三品的游击将军很难安排吗?

  这里可是江南烟云繁华之地,用不了两年就会恢复创伤,重现昔日繁华。

  随便在城里哪个角落扫一扫,那可都是大把大把的银子,妥妥的美差呀!

  郑国辉听到师爷方为善的刻意示好,心领神会的笑了笑,没有直接回应,只抱拳作礼说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方先生留步。”

  “郑大人请了。”

  两人在提督府门口作别,郑国辉自带着亲兵护卫们离去。

  方为善站在台阶上,目送着官兵浩浩荡荡的离去。用手摸了摸袖口里厚厚的一叠银票,神情满意的笑了。

  郑国辉年纪轻轻就骤登高位,却并不浮夸,为人举止谨慎有度,面面俱到,真的非常难得。

  这样的人不出头,就没有天理了。

  方为善暗自下了交好郑国辉的念头,哪怕适当的出卖一下恩主福珠洪阿,亦不是不可。

  他算是看透了福珠洪阿这个草包,这位一心只想在江南省镀下金,尽快返回京师重享荣华富贵才是正经,压根没什么心思放在提督衙门的事务上。

  跟着这位主儿,没什么前途可言。

  此后十余日

  返回营中的郑国辉开始调派人手,按部就班的接手金陵城的刑狱,其他城门及外围防务,并且派出千余人的精锐兵力围剿长毛余孽。

  从始至终,都不与湘军发生冲突。

  都是等着湘军驻地撤走了,督标营这才姗姗来迟,帮着收尾和接管城门防务,厘清一些狗屁倒灶的事情。

  湘军也不愿意走,可是朝廷催促的紧,在不情不愿的最后疯狂一把后,湘军吉字营各部这才陆续撤兵。

  湘军“吉字营”可不是一个营头,以400~500人为一营,撤离金陵城时,约有四十余营,总兵力接近两万。

  遥想当初

  曾国荃率领吉字营8000余人,加上水师4000余人及其他湘军营头,总计约1.5万,联合各地民团武装力量,总计3万余朝廷兵马攻打天京城。

  太平军守军接近30万,兵力几乎十倍于己。在历时两年的血腥战斗后,湘军终于攻破天京城。

  郑国辉知道湘军总计伤亡约3.1万,各地民团伤亡约四千余,可是湘军“吉字营”兵力越打越多,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

  这些伤亡的和增加的兵力不可能都是湖湘子弟,有些事儿大家都知道,都在做,可都不说。

  随着湘军的全面撤军,转而北上前往淮北地区。

  湘军走后,郑国辉的督标营那是真正抖起来了,派遣二三百人不等的兵马,分头前往江宁府下各县镇,接手当地的防务。

  顺便收拢溃兵流匪,安抚民众,重新恢复朝廷统治秩序,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八月初三

  提督衙门通令全城重新登记房屋田契,为时三个月,错过时间不予承认,当做放弃论处。

  另行发布公告,所有居民百姓需清理自家门前街道废墟,务求道路整洁干净,另组织劳役清理战争废墟,清理遗弃的尸体及杂物,相当于大扫除。

  随后提督府再发布公告,沿街每隔500~600米,设立公厕一座,由劳役利用清理出来的砖石木材等建造,不允许随地便溺,违者重罚。

  轰轰烈烈的全城大扫除由此开始,历时接近一个月,残留的战争痕迹很快被扫除,城市上下焕然一新。

  至9月11日,忙碌不停的郑国辉这才歇下手来,皮肤比两个月前又黑了许多。

  现如今

  经过这两个月张罗,郑国辉手下的督标营迅猛扩张到近8000人,全都是优中选优的百战余生精锐,除了通州老家来的700余人外,其他的来处自不用多说。

  督标营全面接管了金陵各城门,以及江宁府辖下的8个县城,稳定了当地局势,政绩显然。

  这期间,朝廷新任命的江宁知府及知县陆续到任,无一例外的得到郑国辉这里点一遍卯,送上多少不一的礼物。

  花花轿子众人抬嘛,这是不会错的。

  这两个月来

  江南省及皖北的战争形势又发生了巨大变化,李鸿章的淮军历时六个多月,终于攻破了太平军在江南省的最后堡垒常州城,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这也预示着

  长毛乱匪在江南省最后一个重兵汇聚的城池被拔除,朝廷兵马勘乱剿匪进入尾声,正在扫除流窜余孽。

  作为江南鱼米之乡,江南省境内经历战火涂炭,终于看到了恢复昔日安稳日子的曙光,真是殊为不易。

  挺进皖北的湘军却又是另外一副模样,进剿捻军连遭败绩,折了多位湘军大将,江浙巡抚曾国荃遭到多位朝臣弹劾,不得不黯然去职。

首节上一节7/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