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62节

  将军大人如此的亲和态度,令这些年轻基层军官们热血沸腾,士气高涨。

  三天后

  从金陵出发的第一支部队,是由徐州府防守尉何汝霖率领的北上船队,各种船舶计有80多艘,运载着1600余官兵和大量物资顺大运河北上,直抵徐州府。

  另有一营马队500余精骑,由陆路北上,经淮安府直抵徐州,仅用5天时间便顺利抵达。

  该部不足的兵力,由徐州府当地征募的900余名新兵补足,在驻地展开同步训练。

  江南招讨使郑国辉大人私下里给何汝霖交了底;“此次出征一两银子也没有,既然给徐州府卖命,那么肯定要吃他的,用他的,有本事还要捞些回来。”

  驻扎各府军队吃用及一因供给,全部由当地官府负责,包括士兵饷银,开拨银及粮草等等。

  好在江南各府素来富庶,官府钱不够,找一些地方大户士绅捐献些银子,不是什么大事儿。

  换个穷地方,压榨不出油水来,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

  受苦的总归是士卒,而不是上面的将军。

  郑国辉也吃不到这些空饷,如今他虽然投靠了恭亲王奕这个大粗腿,官面上的支持肯定有,但朝廷的银子是真没有。

  恭亲王奕没有提扩编绿营兵的薪饷从何处来,朝廷的兵部也装痴作傻,反正你自己想办法。

  郑国辉的办法就是把私盐卖到苏北各府去,维扬府和淮安府就别指望了,这两个地方本来就是盐业重地,自家的盐都堆成了山。

  唯一的去处就是徐州府,而开拓私盐销售渠道就交给了一众幕僚们,派了一些年轻有胆识的人去做。

  增兵徐州府是第一步,在以后的数天内,增兵淮安府,增兵镇江府,增兵维扬府,增兵通州府陆续发出,一支支军队沿水陆开进。

  能坐船的就坐船,不能坐船的就步行。

  与此同时

  一封封军报发往京师,恭亲王奕交代的事儿,不折不扣的就完成了,在上峰心中留下好印象。

  忙完了这些,李鹤章率领着随从也乘船抵达金陵城,比预期时间晚了许多。

  他带来一个好消息

  熔炼铜矿和铸币同时进行,在6月底,即可铸出八千~一万贯铜钱,这相当于1万两白银。

  下个月速度将猛增,预计可以铸出五~六万贯铜钱,相当于五、六万两白银。

  紫铜钱品质优异,一千钱(即一贯)可以换一两白银。

  若是换做朝廷铸造的铜钱,那得一千二三百钱,才能换得一两白银。

  若是一些品质更差的私铸铜钱,必须得一千七八百钱,才能换得一两白银。

  若是增加人手,铸造的铜钱还能更多些。

  此次海船从旅顺群岛带回的紫铜矿石品味很高,约达到34%,也就是清除2/3的杂质,能够铸炼出1/3的紫铜锭。

  这批紫铜矿石最终约能熔铸出价值十三、四万两白银的铜钱,这已经相当不易了。

  这一日

  郑国辉摆下了接风宴,为风尘仆仆归来的李鹤章接风洗尘,几位心腹坐在酒桌下首相陪,场面极为融洽。

  计有江宁府防守尉郑守业(四叔),郑国泰,郑家良,郑鑫,还有原江南提督福珠洪阿的幕僚师爷方为善,李经会,李经济几人。

  郑守业(四叔)这个江宁府防守尉,实质上就是代郑国辉坐镇大本营,作用相当于电话机,忠实的执行将军大人的命令。

  郑国泰等一众幕僚,如今都归属于李鹤章手下,当然要多亲近亲近。

  如今的幕僚队伍愈发扩大,李氏一族下一代李经会,李经济等人也加入了进来,共为筹谋大事,这暂且不提。

  原江南提督福珠洪阿的幕僚师爷方为善,自从主子丧命于捻匪之手,他便一心想跟着郑国辉将军。

  所以,卷了江南提督府现存的田产房契,都是金陵城内几座富丽堂皇的大宅子,通通呈送给将军大人做“投名状”。

  这些位置极好的商铺也好,几进的大宅子也罢,

  郑国辉将军可以拿,江南提督福珠洪阿可以拿,但放在方为善的手中,那就是烫手山芋,绝对是要命的玩意儿。

  方为善区区一个文弱书生,既无兵权,又无官职在身,拿什么护住这些金贵的东西?

  他倒是想的明白,索性卷包全送给了将军大人,总价值超过八万余两白银,当真是一笔横财。

  自然而然的,也就被接纳为心腹。

  酒桌上

  郑国辉端起酒杯笑着说道;“这第一杯酒,为仙侪兄洗尘,庆幸能够得到仙侪兄襄助,从此高枕无忧矣。”

  “将军大人,您这是想要把我当成牛马来使啊。万请不能高枕无忧,诸事先拿出条陈来,我等方好照葫芦画瓢。”李鹤章也开了个玩笑,活跃酒桌上的气氛。

  这话也只有他敢说,别人断断不行。

  李鹤章毕竟曾是正四品的甘肃道台,担任此品衔的职务长达三年,只不过被曾国藩借调到湖南剿匪而已,未赴原任。

  剿匪期间,总管数万湘军粮草后勤调度,这份官场的浩然气质是假不了的,言谈举止尽显贵重。

  这一点上,其他人都远远弗如。

  郑国辉洒然一笑,说道;“仙侪兄着实冤枉本官了,一旦本官率军南下数月之久,这里一切都依赖仙侪兄居中调度,妥为应付,本官是想早早进入状态呀!”

  “将军大人总要划下章程来,我等方知行事。”

  “这个不急,且待闲暇时再叙。”

  “那么今日就承蒙将军大人厚爱,我等尽情吃喝就是,这第二杯酒我敬诸位同僚,务请戮力同心,不负将军大人重托,仙侪先干为敬。”

  说着,李鹤章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微笑着环视众人。

  其他人不敢怠慢,纷纷端起酒杯仰头喝下,相继说道;

  “李先生但有吩咐,我等无有不遵。”

  “李先生请了,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方为善由衷钦佩。”

  “能与先生共事,我等荣幸之至也,尚请不吝赐教!”

第77章 筹备二下南洋

  从7月到8月,金陵城进入了酷暑季节,连续的高温天气让靠力气吃饭的贫苦百姓叫苦不迭。

  这两个月时间

  李鹤章居中筹划,各归其类,将郑国辉旗下的庞大产业运作的井井有条,展示了非同一般的能力。

  其主要施政措施,就是参考朝廷六部设置,略做变通,以幕僚团各司其职。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幕僚长通签书施行,呈报将军大人”。

  实际上;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以江南副将郑国辉如今的官位,远达不到开府建衙的程度,而旗下涉及庞大的产业,门类多且杂,加强管理势在必行。

  李鹤章由此入手,组建了人数高达百余人的幕僚团,各划分职能,清晰职责权限,行“诸曹官”之事。

  主要分为四类

  仿宋制,即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法参军与司户参军,职责大体相同,但称呼不同。

  称之为录事幕僚、司理幕僚、司法幕僚与司户幕僚,各统一摊子事儿,皆隶属于将军府下。

  另立三位副幕僚长,分别是郑国泰与郑家良,李经会。

  副幕僚长郑国泰掌外事,负责外联外购,交际应酬,采购物资,与洋商洋行打交道,以及舟船行马之类事务。

  副幕僚长郑家良掌内事,负责掌控金陵城内新成立的三个帮派,私盐,砖窑,炭窑,木材厂,铸币炼铁,酒坊醋库,碾米磨油,房产店铺收租,慈善学校,修造之类事务。

  副幕僚长李经会掌刑名,因其与原有的郑氏势力瓜葛不多,兼之性格耿直,嫉恶如仇。主掌各职司人员贪贿枉法,私相授受,中饱私囊的刑狱案件,形成权力制衡。

  这是历史上宋朝特有的“鞫谳分司”制度,李鹤章进行了改制后,拿来应用到将军府下事宜,效果非常显著。

  最明显的是处事效率高了,有困难下面知道找谁,出了问题也有人负责,无法推脱诿过,更不会矛盾上交。

  郑国辉原来要抽出大量时间处理琐事,如今十之八九都在幕僚团体制下解决,除非极为重大事宜,让他轻省了不少。

  金陵城新崛起三大帮派,第一是幕府帮,第二是江海帮,第三是忠义社。

  幕府帮是以城北的尧化门周边砖窑,炭窑,木材厂及十几个乡村为根据地的帮派,还有大量的骡马车行小业主加入其中,势力膨胀极快。

  这个帮会发展了金陵城内的车脚店,三轮车夫,码头行会及货郎,行脚苦力等等,帮会成员数量多达二万数千人。

  以尧化门附近的幕府山为名,迅速崛起为金陵城内第一大帮派。

  第二个帮会是忠义社,以金陵城修房建屋的建筑工人为骨干,联合酒坊食肆,铁匠铺,豆腐坊,纱厂等工人小业主,开设赌档烟馆,发高利贷收保护费。

  第三个帮会是江海帮,是以行船走马的汉子为主,势力主要在金陵城的下关,水西门等处,逐渐向城里发展渗透。

  这三大帮会的背后,其实都是郑国辉的势力,暗中通过幕僚遥控掌握罢了。

  这也是李鹤章推动的转变之一,让这些原本附从于郑国辉的势力半独立起来。

  不需要再继续投入银两扶持,而且可以持续的收取孝敬银子,让他们自己去发展。

  发展不起来,或者孝敬银子少了,那就换一个领头的帮主就是,很简单。

  鼓楼附近的大宅

  高大的树木遮天蔽日,挡住了酷热的阳光直射,在这炎炎夏日带来难得的清凉。

  树荫下

  丫鬟从水井里拉上吊桶,浸在井水中的是一个花皮大西瓜,切开后,红瓤黑子煞是好看,引的人垂涎欲滴。

  西瓜切开后,放在托盘上,端到正在树荫下对弈的石桌边放下。

  石桌两边各一人,郑国辉与李鹤章对面而坐,也没有叫其他的丫鬟摇扇服侍,而是一人拿个大蒲扇子轻摇扇风,一边下棋一边聊天。

  丫鬟奉上西瓜后,便悄然退去。

  “静海贤侄,你可真能跟我出难题,下南洋一万人还不够,还要多带一万人,你知道多带一万人,需准备多少物资?”李鹤章穿着薄纱大褂,轻摇蒲扇,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三叔吃瓜,这可是顶好的雨花村沙瓤西瓜,脆甜可口。”

  郑国辉连忙拿起一块大的西瓜递过去,见李鹤章接了。这才自己拿起一块大口吃了起来,嚼的口中汁水四溢。

  几口吃完了一片西瓜,拿起毛巾擦了一下嘴。

  郑国辉这才说道;

  “也不需准备太多东西,三宝颜那里已经屯了粮,达沃虽然费了些手脚,但也打下来了。

  现在所需的就是巩固占领,更要大量的人口打基础,推广殖民政策。

  先遣团传来的消息就是人手太少,地方一大就捉襟见肘了。

  我这一次率军南下,就是要建立长期有往返两地的稳定航线,开始源源不断的向南洋输送人口,这关乎今后百年大计。

  上个月,已经向澎湖输送了1700余人,建立了稳定中转基地。

  此次南下,我计划对人员实施极限装载,每艘千石福船,载员300人上下。

  路途上受些罪,也只得七八天左右,忍忍就过去了。”

  李鹤章轻叹一声,吃完了手中的这片瓜,擦了擦手说道;

  “将军大人的计划是可行的,这两个月先后涌入崇明岛上的难民4万多人,极大的消耗存粮,确实要疏散走一部分。

首节上一节62/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