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联合了法国和德国,迫使扶桑国占领军退出东三省。
扶桑国眼看着无法与三国抗衡,只能收了三千万银元的赎辽费,满心不甘的退出了东三省。
这笔钱,大清国是借的法德两国的贷款,补偿给了扶桑人。
同样的事件,在7年后又发生了,只不过这一次的主角是沙俄。
侵略成性的俄国人在1900年八国联军时期,派遣17万大军南下,制造了许多惨案。一举全面侵占了东三省,就是为了实施沙俄“东进策略”的入侵举动。
与此同时
沙俄还大举向东三省移民,十几万俄国人携家带口而来,老实不客气的就在黑土地上定居下来,俨然将这里当成自己的地盘了。
这简直把扶桑人鼻子都气歪了,好嘛,可恶的沙俄老毛子将我赶走了,自己却把这块地盘霸占了,简直欺人太甚。
正因为这样,扶桑人始终耿耿于怀,东三省是扶桑殖民大陆政策无法回避的必由之径,无论如何也不能看着被沙俄占据。
从时间线上看
1900年沙俄占据东北三省,1902年2月12日签订《英日同盟》条约,到了4月份,英、日以及德国,楚国等列强,联合向沙俄施压,要求沙俄从东北撤军。
沙俄做梦也没想到,七年前的三国干涉还辽,这会儿被用在自己身上。
诡异的是,沙俄唯一的盟友法国也表示支持!
在一众列强的强大压力下,1902年4月,沙俄跟清政府签订《交收东三省条约》,约定分三个阶段从东北撤军,每个阶段间隔六个月。
可到第二年,沙俄就不愿意了,反悔了,耍赖了。
沙俄在哈尔滨建设的标准非常高,投入了巨资,完全是仿照圣彼得堡的规格去建造,意图将其打造成为双头鹰的东方首都。
而且还花大力气移民,建造工厂,学校和城市建筑,修建道路桥梁,怎么能说不要就不要呢?
沙俄固然打不过一众列强,可对付软弱的大清那有一千种办法。
于是1903年4月18日,沙俄向清政府提交了一份《七项撤军新条件》。
大意就是
撤军可以,但清国得保证列强不能进入东北,其次,沙俄索要参与东北的行政管理。
不仅如此,沙俄还迫不及待的成立了“亚东大都督”,臭不要脸的开始在东北搞总督治理。
沙俄做梦也没想到,大清那也不是省油的灯,神操作简直惊呆了众人。
在接到沙俄照会的第二天,大清转手就把沙俄的这份《七项撤军新条件》,秘密递交给了扶桑国。
意思很清楚
二位,声明一下我躺平了先,你们两个我谁都得罪不起,就直接沟通吧!
不得不佩服,大清这“以夷制夷”之计玩的可真溜。
大楚皇帝郑国辉从前到后捋了一遍,从时间线上来看一脉相承,他自己都不由得失声笑了。
这五千年的智慧,不服不行啊。
自从1902年2月12日签订了《英日联盟》条约后,有了英国撑腰的扶桑也不再畏畏缩缩,态度变得极其强硬起来。
既然大清国送上了介入东三省问题的充分借口,哪有白白放弃的道理?
于是,扶桑马上派人跟沙俄开始了谈判,双方前后谈了快一年,最终在1904年成功谈崩,然后就这么昏天黑地的打了起来。
如今战争打完了,日俄两国都退回去互相舔舐着身上的伤口,暂时无力再战。
而东三省的主权,依然完好的在大清手中。
也就是说
这两个强盗打了个寂寞,仔细琢磨一下,是不是这个事儿?
经了这一遭
日、俄两国现在都明白了,东三省不是谁想占就能占的,周围一圈的列强都在虎视眈眈,不容许哪一方独占?
谁若是跨过了红线,那么就是众矢之敌。
大楚皇帝郑国辉知道
所谓的《英日联盟》,原本就是为了对付沙俄势力大举南侵的产物,属于特别定制版,条约限制非常多。
英日同盟条约的内容主要有两条,首先,这个条约不是针对全世界,而是专门针对北方神州大陆和朝鲜半岛。
地理范围有特别指定限制,不适用于该区域范围以外的地方。
英日两国中任何一方,如果对大清和朝鲜发动战争,那另一方需保持中立。
英国要的是市场,扶桑人也不用担心大英帝国跑东北抢地盘,在第一条上就达成了默契。
重要的是第二条:
英日两国,任何一国跟其他国家发生战争,另一方都应该给与军事,资金,后勤及其他一切支持!
这份同盟条约针对的目标,就是近在咫尺的沙俄。
那为什么不会是针对大楚帝国呢?
在1902年那阵子
扶桑国六六舰队还完全没影子呢,总共只有两艘战列舰,其海上力量完全无法与大楚帝国皇家海军相抗衡,强弱非常明显。
不战胜并消灭大楚帝国皇家海军舰队,扶桑国就不可能对南方的大楚帝国产生威胁。
总不能让扶桑国陆军自己游泳,跨越四千多公里的距离南下与大楚帝国争锋,这完全不现实,也不可能。
在签署军事同盟条约之前,英方曾经特意与楚国沟通,并保证不适用于共同针对楚国,双方有秘密备忘录见证此事。
大楚皇帝郑国辉也表示谅解,放行了,这等于解开了建立《英日同盟》的最后一道障碍。
若大楚帝国对此存有疑虑,考虑到大楚帝国在西太平洋地区举足轻重的地位,强大的国力和军事能力,那这一份《英日同盟》条约还真签不了。
在英国人的全球战略中
大楚帝国拥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无论是牵制美国的北美战略,还是牵制法国与德国的非洲战略,都少不了大楚帝国的密切配合,双方拥有很多合作成功的美好记忆。
而扶桑国,其作用仅适合于东北亚地区。
一个是全球性密切合作伙伴,一个是区域性军事同盟,这就是两者战略价值的根本不同。
那么既然《英日同盟》规定了
英日两国跟任何一国发生战争,另外一个都应该参战,并给予军事,后勤资金以及其他一切可能的帮助。
当然了,这范围局限于北方神洲和朝鲜半岛。
那么在日俄战争中,为什么英国人没出兵?
这里面有个悖论,如果英国联合扶桑组成英日联军,正面攻击沙俄军队。
那么,就触动了法俄军事同盟的共同防御条款,法国必须要出兵参战,那么这场战争就不仅仅局限于东北亚,还可能燃烧到欧洲。
在英国,法国和俄打起来的时候,欧洲大陆的另外一个军事集团德奥意同盟会放过这个捡便宜的机会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德国不是可能,而是一定会在这个时候出兵,联合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一起围殴法兰西,并且开辟针对沙俄的东线战场。
那么一来,全世界主要列强都会卷入战火中,可不就是妥妥的世界大战嘛。
所以,英日两国已经有了默契,就是将战争范围限制在东北亚地区,而不是进一步蔓延到其他地区,产生不可控的连锁效应。
英国负责提供充足的军事保障,资金和充沛的作战物资,并利用自身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制止域外国家插手东北亚战争。
剩下的,就由扶桑人自己应付。
这个所谓的“域外国家”,指的就是南洋的大楚帝国,扶桑人对实力雄厚的大楚帝国一直非常忌惮。
在日俄战争爆发前
不但俄国人过高的估计了自身实力,扶桑人同样过高的估计了自身实力,同意英国人不用派军队参与战争,自己就能解决俄国人。
这一点,是扶桑人深为后悔的地方,也是感觉被欺骗的主要原因。
在1895年的战争中,扶桑军队曾经很轻松的就攻克了旅顺港,难免狂妄自大起来。
如今换成俄国人防守,顶了天多费一些手脚罢了。
残酷的现实狠狠的打脸了扶桑陆军,在前后长达一年多的旅顺战役中,扶桑人在这里伤亡超过十万之数,民间有一种说法是二十余万。
在那片黑土地上
到处都浸满了扶桑官兵流淌的鲜血,尸体铺满山谷和一座又一座的山头,战争打的空前血腥惨烈,是不忍回顾的黑暗记忆。
扶桑人真心想不到,北方的老毛子如此的难打。
只能打碎牙齿和血吞,吃了这个大亏默默忍了。
第584章 “昆仑山”号战列舰
1906年3月20日
空前盛大的“昆仑山”号舰下水仪式上,大楚皇帝郑国辉亲自出席,引来了到场的数万观礼嘉宾响天彻地的欢呼声,氛围空前热烈。
自从去年七月开始建造以来,这艘排水量达到25720吨的海上巨舰日夜加紧施工,耗时8个月零11天,终于建成下水。
这样的速度,创造了大楚帝国主力战舰新纪录,代表着船舶工业发展的最新水准,足以值得全体国民自豪。
虽然不足以超越当今世界最高水准的英国皇家海军船厂,依然是世界一流的工业水准。
英国皇家海军无畏号战列舰,于1905年10月2日在英国普茨茅斯海军船厂开工建造,1906年2月10日就下水了,这艘满载排水量2.2万吨的巨舰,整个建造过程只耗时4个月零8天,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仅仅相隔了一个多月
大楚帝国的新锐战舰“昆仑山”号便下水了,紧追世界海军发展技术潮流前沿,采用的是全重炮配置,代表了20世纪初海上兵器的尖端科技,乃是集大成之作。
在典礼现场
大楚皇帝郑国辉率领着皇家海军一众高级将领们祷告上苍,焚香祭拜天地龙神,现场斩了6名死刑犯,为战舰洗煞开封。
取自“利剑出鞘,必见血光”之意,现场的几百名和尚,道士各施其能,卖力的念经做法,很有一些互别苗头的意味。
然后由主教大人做现场洗礼弥撒,在年仅4岁半的皇家99公主撞碎了香槟酒瓶后。
典礼现场漫天彩条飘舞,恢弘的军乐奏响,鞭炮齐鸣,舞龙舞狮的喜庆节目随之上场。
观礼民众奋力的挥舞国旗欢声高呼。形成了极为独特的中西合璧典礼现场。
之所以这么做
讲究的是面面俱到,不管是华夏的神佛还是西洋神明圣人,情绪价值全部给到位,不会冷落哪一个?
大楚帝国本土位于南洋,东达中美洲,西至西非刚果河,南至火地岛最南端的合恩角,与南极洲隔着麦哲伦海峡遥相对望,领土广袤无边。
在几十年的殖民扩张历史中
流散于世界各地的华裔移民与当地土著深深的融合,吸纳了充分的异域营养,形成独特的中西合璧帝国文化,展现出丰富多采的一面。
地方大了,中外的神灵也就多了,当然个个都要照顾到位。
主打的一个谁都不得罪,圆滑!
“陛下,99公主玩的累了,已经睡着了。微臣遣人已经送回皇宫,安置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