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432节

  从目前情况来看

  在3~4年内追赶并且超越法国总体经济规模,应该有相当大的把握,毕竟楚国占据着明显的人口优势。

  人均收入赶不上法国的水平,但总量超越还是有把握的。

  追赶德国的经济总量有些困难,自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后,50亿法郎的巨额战争赔款注入德国经济体系内,直接促成了德国经济的原地起飞。

  工业化进程陡然加速,德国每年数千上万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政治影响力极大扩展的同时,工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文化同样迎来了腾飞。

  楚王郑国辉估摸着

  楚国相对于德国的最大优势就是陡峭的人口上涨曲线,用上十来年的时间,大概其能够追平德国经济总量。

  具体十几年,那可就不好说了。

  德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势头相当迅猛,在过去的10个年份中,有6个年份超越楚国的工业发展增速,而且后劲十足。

  在欧洲出现以化工和电力发明为主的新工业浪潮中,德国科学家的发明全面开花,这与长期在理工领域的深入探索分不开。

  其研究水平,达到世界前列。

  在楚国的手扶拖拉机和汽车问世之后,德国相应企业的发明也紧随而至,只不过大多数是民间企业和个人发明家所为,在规模化生产和工厂化大力投资方面,略逊于楚国一步而已。

  假以时日,必然能够在欧洲占据一块重要市场。

  相比较而言

  美、英、法等传统工业强国就慢了一拍,如今也是楚国手扶拖拉机和汽车出口的重要市场,尤其是前者。

  手扶拖拉机在美国市场已经处于爆发性增长的边缘,在1884年第一季度,各种品牌的出口北美手扶拖拉机达到7600余台,以质优价格合适赢得市场。

  一台手扶拖拉机的价格根据配置不同,平均在2100美元左右。

  工厂化的大量生产,极大的降低了手扶拖拉机的成本,这样的价格出口北美,企业还能获得三成以上的纯利润,利润空间相当之可观。

  只需要一个种植季,那么这7600台手扶拖拉机就是7600个燃烧荒原的星星之火,必然会点燃北美市场。

  楚王郑国辉对于这一点,非常的有信心。

  楚国本土市场已经很好的验证了这一判断,当销售达到一定量的时候,覆盖的面足够广,市场需求就会出现爆发性的增长。

第467章 亚齐行宫

  一天后

  1888年6月6日下午,四时许

  亚齐港

  当体型庞大的“大西洋穿梭者”号皇家邮轮缓缓接近码头,码头上迎候的上万人群就爆发出响天彻地的欢呼声。

  鞭炮声鸣响,舞龙舞狮卖力的展现身姿,当地驻军长官和官府一众官员们分列红毯左右,礼炮声不断传来。

  楚王陛下莅临亚齐港,见到了隆重而热烈的欢迎仪式,这也是默许的事。

  此次万里出访欧洲,乃是正式的对欧陆诸国的国事访问,不是平日里的楚王巡视,礼仪一切从简。

  本土各港口迎来送往的礼节隆重些。才能彰显皇家威严与遵崇的地位,也是楚国的体面,有助于教化百姓,实乃必要之举。

  当楚王郑国辉身着白色的元帅服出现在舷边,欢迎仪式上的欢呼达到了最高潮,一浪又一浪的响彻云霄,很多得以觐见圣颜的当地华人居民情不自禁的跪伏在地,激动的满脸通红。

  能看见陛下真人,那可是莫大的荣幸啊!

  在楚国民间的报纸和传说中,国王陛下已然被神话,而一次次对外开拓殖民的巨大胜利,强化了华人民众固有的印象。

  从传说中走入现实,能够觐见陛下圣颜,这对始终生活在浓厚封建传统氛围中的华人来说,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这份荣耀,够吹嘘一辈子。

  接受当地官员的拜见,又举行简短的祭拜天地仪式,在迎候香案上了三炷香,楚王一行就相继坐上了皇家定制的专属汽车,迅速向着行宫方向而去。

  沿途的民众夹道欢迎,看见皇家禁卫军骑兵沿途开道,便纷纷的跪了下来迎候圣驾,这还是在北方神洲时期的传统观念。

  一人跪下,周围一大片人相继跪下。

  楚国虽然早就废除了跪拜礼,可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这些年来源源不断的北方华人移民抵达,致使一些旧的传统禁而不绝。

  比如这见到官员的跪拜礼,就是一项,越是偏僻的地方越盛行。

  在马尼拉和八打雁这些大都市,由于经常见到大贵族马车和王室御驾出行,当地民众习以为常,跪拜的情况反而少的多。

  无形中,就给了马尼拉当地居民一览众山小的傲气,自认为比其他地方的华人高上一等。

  这种事儿没法说,也没法管,只能任由其自行演变,只要不过分就好。

  亚齐的行宫就是原来的苏丹王宫,非但占地面积大,而且建筑规格高。贴金镶玉的宫廷建筑极具伊斯兰风格,又揉和了浓郁的柔佛地方特色,显得别树一帜。

  大部分随员也入驻了行宫,船队中的二千皇家禁卫军官兵则被允许分批上岸,前往亚齐市区逛一逛,品尝当地美食,度过一个短暂而美好的假日。

  只不过,在每天下午5点之前必须返回销假,夜晚住宿在移民船上,不得在外留宿,否则军法伺候。

  抵达亚齐的当天晚上,楚王郑国辉就在行宫大殿里接见当地军政高官,听取了关于亚齐殖民安置的相关情况汇报,对这片区域的了解更清晰了。

  楚国始于1880年9月因占碑事件引发的冲突,派遣军队一举覆灭了亚齐苏丹王国及其附属土著王国政权,将超过32平方公里的土地收入囊中。

  掐指算一下

  至今不到4年时间,由于距离北方神州较近,海陆运输极为方便,大型移民船往来于两地之间。依据始发港位置的不同,一周至十来天时间就可以跑一个来回。

  即便最遥远的威海港,半个月也可以跑一个来回。

  在殖民地部重点安置的政策下,年均输入上岛华人移民在50万至60万规模,4年时间就超过了230万,基本将占领区开发成熟的城镇及乡村土地瓜分殆尽。

  且有十几万华人移民,越界进入了东南部巨港一线的荷占区,大摇大摆的安顿下来。

  这让荷兰人如芒在背,如梗在喉,满肚子的不满可是又交涉不清,也不敢打压,欺凌这些华人新移民,强忍着恶气竟然忍了。

  不忍怎么办呢?

  在与楚国外交部的频繁交涉中,那些东方人的态度非常强硬,认为自古以来,苏门答腊岛就是东方人传统的祖居地,在这里留下了灿烂的文明之光。

  华人移民有权自由迁徙,根据双边的外交协议,荷方必须要给予不歧视的平等国民待遇,也就是和白人一样的待遇。

  否则,别逼的老子发飙。

  大概其就是这么样的意思,列强的外交政策和逻辑肯定与普通国家不一样,盛气凌人仅仅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别让我找到揍你的借口。

  荷兰人读懂了潜台词,于是沉默了,变得放任自流了。

  他们当初与楚国签订给予对方移民经商,置业,留学及双边往来平等待遇的条约,没想到楚国移民的华人这么多,乌泱泱的涌过来。

  仅仅几年时间,越界安置的华人移民就高达十几万人,这把荷兰总督府都惊了。

  要知道荷兰殖民东印度群岛已经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当地的荷兰白人后裔及其家眷全都加起来,也不过十万出点头。

  如今的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在任上,每日只觉得一把明晃晃的利刃悬在头顶上,随时有可能落下来,将荷兰殖民者一刀两断变成历史的过往。

  所以,采取了得过且过的“姑且政策”。

  所谓的“姑且政策”,那就是

  只要在我的总督任上不发生战争,依然能够给荷兰王国财政上缴税收,完美的履行压榨殖民地的剥削政策,那就一切ok。

  在殖民地捞到的钱财,很多都被这些荷兰总督送回国内上下运动,力求在欧洲本土找一个好差事,赶快脱离这个噩梦般的殖民环境。

  所以仅仅4年时间,就走马灯般的换了两个总督,这绝对是一个烫屁股的职位。

  根据楚国殖民地部的移民安置去向,这样大规模高强度的移民安置,还将持续一年,直到1885年末。

  届时,苏门答腊岛安置的华人移民接近300万人,高强度安置将会告一段落。

  随后的5年安置计划中,每年向苏门答腊岛安置的华人移民总数约为20万左右,相比此前有了大幅消减。

  这也是殖民地部奉行的“安置……殖民屯垦……产出,再安置……开荒屯垦……产出”这样的波浪式安置方案,让新殖民地有一个接受消化的过程,而不能一直保持高强度的移民输出。

  除了刚果河公司和东非公司,兴许再加上一个巴塔哥尼亚总督区这些边远地盘,对输入的华人移民没有规划,没有限制。

  其他的华人移民输入地区,都在殖民地部的移民流向政策指导下,有序的进行安置,推动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发展必要的工业,完善道路,桥梁和农田基础设施等等。

  经过一段消化吸收的过程后,显著增强了移民安置能力,再次启动下一轮的高强度移民进程,如此反复。

  楚王听了汇报中的一项项成就,除了工业品仍然需要大量输入外,本地的粮食,蔬菜已经实现了自己自足,并在各府县大力推广了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粮食储备,邮政电报,警政和税务等方面的从无到有,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对于新殖民区,粮食蔬菜的自给自足是很重要的一个标准。

  不需要王国财政的继续投入,又是一个很重要的殖民标准,也是独立自主的里程碑。

  楚王对此表示赞许,也勉励当地的殖民官员和军队继续扎根在这里,用最大的热情建设殖民地,赢取扎扎实实的政绩。

  会见时

  随行的内阁各部要员大多在坐,当地官员能够得到在上官面前露脸表现的机会,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若被哪一位大佬看中,得到提携,以后的仕途那就平步青云了。

  至于楚王陛下的青睐,估计亚齐当地殖民政府没有一个官员敢于奢望,那距离普通府县官员实在太遥远了。

  会见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官员们见楚王不再细细发问,便知机的奏请“陛下一路鞍马劳顿,应当保重龙体,此乃干系王国兴盛的大事,臣等斗胆进言。”

  楚王准其所请,众臣纷纷施礼退下。

  用罢了堪称丰盛的晚膳,楚王郑国辉精神依然很好,趁着兴致便在行宫中溜达起来,欣赏着极具异域特色的建筑美景。

  亚齐行宫以白色的建筑和独具中东特色的拱门为主线,辅以洋葱头式样的深色屋顶,是行宫的主建筑。

  主建筑不远是高高的白色宣礼塔,饰以金色图案边条,体现出王室的非同一般威严气派。

  前有水池绿地,椰树轻摇,一片热带的海岛风光。

  走不多远就是行宫的辅助建筑,是四方形的木质塔亭,上面的形状仿佛4层的佛塔,下面却是扩展开来的凉亭结构,极具柔佛地方特色。

  走近了看,看到这个方亭上密密麻麻的枪眼和隐约的焦黑痕迹,那是楚国军队攻入亚齐王宫后,未代苏丹马哈穆德-夏在绝望中纵火焚烧,试图拉着入侵的军队一起死。

  后来大火被扑灭,整个宫廷建筑也进行了大量的修缮,涂刷,现存的战争痕迹已经不明显了。

  只不过想要做到尽善尽美,难度还是很大的。

  “李爱卿,你说数百年后世人会如何评价本王?”楚王郑国辉状似无意的问道。

  这可是典型的送命题,静静跟随在后的王室秘书长李经会却胸有成竹,上前两步回答说道:“启奏陛下,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微臣以为概莫能外。”

  “回答的好啊!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我们就要好好的做这篇文章。集中多收集一些证和下西洋时期的文物,如果不够,北方不是还有很多吗?”

  “臣领会得,会嘱托可靠之人认真发掘柔佛海峡的史实,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我华族繁衍生存的乐土,现在只不过是重新回到了主人手中。”

  “嗯,要好好的做这篇文章,经得起后代专家考证才是。否则轻易的就被推翻,岂不闹了大笑话。”

  “微臣明白,必不致人诟病也。”

  “还有这亚齐城市中的华夏建筑特色偏少了些,这点要吩咐下去,重点的改进。配合相关的史实才有说服力,现在是回家了啊!”楚王郑国辉感叹不已的说道。

  秘书长李经会是一个极得力的内廷要员,行事干练沉稳,谨慎且细致,放在身边用的非常合手。

  错非如此,也不至于担任了十多年王室秘书长要职。

  此类的事务交代给李经会,必然会安排的妥妥当当,不会出什么岔子。

  楚王郑国辉吩咐下去,也就直白的没有绕弯子,李经会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所谓的华夏历史建筑少了,无非就是亭,塔,佛寺,墓道石刻像之类,这些在北方神州都多的泛滥。

  找一些人手去运回来,重新搭建一下就行,那动辄数百上千年的历史,全世界专家来了都否认不了。

首节上一节432/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