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417节

  第三大城市是巴黎,同一时期人口269万。

  果然不愧是英、法世界列强,这些国际性排位靠前的大都市,并非人口的简单汇聚,而是资本,科学,政治,经济和人文的高度聚集,代表了世界最高的文明发展成就。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

  那么楚国大都市的发展还有很多欠缺,历史较短,底蕴不深,对周边地区的文化,经济,政治和军事影响力和辐射力不够强,尚待提高。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楚国这两年积极申请,获得了举办1888年马尼拉万国博览会的资格,这是扩大城市影响力的重磅级举措,有助于将马尼拉推向区域经济,和政治中心的位置。

  楚王郑国辉计划于1884年的出访,一来是参加伦敦万国博览会,二来是参加柏林会议,三来是广交欧洲王室友人,为下一届马尼拉万国博览会吆喝张目。

  酒香也怕巷子深嘛,自己的都城当然要细心呵护了。

第450章 哥伦比亚惹人烦了

  审议过厚厚的一本《楚国1882年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报告》,楚王郑国辉也是看的头脑发胀,充斥了一堆的数据。

  他提笔写了一段话“成绩固然可喜,但要看到与英美世界先进列强国家的差距,端正态度,踏实追赶,切实的将楚国经济发展上去。”

  他的御笔批示,将作为今后楚国政府核心指导思想去遵照执行,是纲领性的中心政策。

  端详的龙飞凤舞的这一段字,楚王郑国辉对自己的遒劲笔力满意的点点头,这些字写的极有风骨,力透纸背,蕴藏着君王的磅礴大气。

  放下笔来,端起热茶饮了一口。

  楚王郑国辉稍微闭目休息片刻,在心中稍许盘点了一下,都是当今国际上的大事儿。

  南美洲智利,秘鲁和玻利维亚三国的鸟粪战争,在1883年已经分出了胜负,智利在英国教官的帮助下,击败了武器和作战思想都较为落后的秘鲁和玻利维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整个战争过程没什么可说的,大概就是菜鸟互啄吧。

  没有最菜,只有更菜。

  智利的军队已经开进了秘鲁首都利马,对其实施军事占领,并且大肆劫掠烧杀,在秘鲁人民心中留下深深的痛。

  智利最终获胜,通过战后和平条约夺得原本属秘鲁的塔拉帕卡省和阿里卡省,以及玻利维亚的滨海省。

  自此之后,智利走上强国之路,玻利维亚失去出海口,成为内陆国,国家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在一百多年后依然是沦落为南美洲最落后的农业国。

  这样的结果,实际上都是咎由自取,完全不值得同情。

  秘鲁和玻利维亚这些印第安人独立自治的国家问题很大,在国家层面就不遵守契约,不遵守信用,政府上台朝令夕改,贪腐丛生,内部各派的矛盾极深。

  整天吵吵嚷嚷,哪还有精力发展国家经济?

  从始至终

  楚国除了购买400万美元智利委托英国发行的战争债券,以阿塔卡玛沙漠资源做担保,年息11.6%,别的基本上没插手。

  现在看来这笔投资稳了,智利获得了阿塔卡马沙漠的主权,今后绝不会让玻利维亚和秘鲁染指,偿还能力没有问题。

  这批智利战争债券是英国在伦敦发行的,总额1500万美元,购买者大多是英,法,德等国的商人和富裕阶层,这是西方国家稳定的逐利者。

  在法国,有超过320万以放贷谋利的食利阶层,被称之为高利贷者,实际上就是最早的资本市场。

  楚王郑国辉对南美三国倒没什么感觉,反正楚国和智利以及阿根廷都签署了具有约束力的跨界条约,巴塔哥尼亚总督区不存在领土争议。

  这一两年来,倒是哥伦比亚总统瓦雷斯时常跳出来,用激烈的语气强烈抨击楚国征服中美洲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的扩张殖民举动,认为这是奴役中美洲人民的侵略行为,绝不能够等闲视之。

  这些杂乱的声音,让楚王郑国辉将目光放到哥伦比亚这个中南美洲国家身上来。

  认真想想

  其实哥伦比亚这个国家跳出来指责楚国在中美洲实施扩张殖民,也是基于利益的考量,对楚国“向东看”的殖民政策进行牵制,拉扯,制造麻烦。

  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今的哥伦比亚继承了早前的新格拉纳达的领土,原定开凿的巴拿马运河就在其领土范围内,这是当前国际上的焦点问题,也是世人瞩目的超级大工程。

  这项巴拿马运河工程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哥伦比亚政府的心思。

  围绕着修建巴拿马运河,这数十年来形成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南美洲国家人民天生敏感,直观,热血上头的时候容易做出不理智的决定。

  现在的巴拿马正处于法国人主导运河公司的开工前期,楚国那边又传来勘测尼加拉瓜运河的消息,怎么不令哥伦比亚总统瓦雷斯着急上火?

  整啥子嘞,你这不是闹吗?

  哦,我这边要开工建巴拿马运河,这是哥伦比亚人民百年来的梦想。你在那边又勘测尼加拉瓜运河,分明是在拆台嘛。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哥伦比亚政府表现的上蹿下跳,从总统到外交部长言必提楚国入侵者,不断的抨击楚国的殖民举动,已经对楚国形成了一定的困扰。

  癞蛤蟆爬脚面,他膈应人啊!

  早在1849年时,一家美国公司准备开凿以格雷敦为终点的横贯尼加拉瓜的运河时,英国人援引《克莱顿-布尔沃条约》,指责美国侵犯了受英国保护的印第安人莫斯基托王国的合法权益,致使工程下马。

  这个重大挫折,让美国认识到,也许在巴拿马地峡开凿运河是一个更为合算的选择。

  美国人投资了750万美元,修建了联通巴拿马城和科隆的铁路,就是在为开凿巴拿马运河做准备,提前下手的基建工程。

  没想到一番恩恩怨怨之后,哥伦比亚先将巴拿马运河开凿及运河地区租让的权利交给了美国,为期100年。

  因为对美方的强硬态度不满,哥伦比亚随后又推翻协议,开始积极引入欧洲列强开凿这条重要的大运河,以此来惩罚“美国”。

  1876年,由法国控制的洋际运河工程国际公民协会在巴黎成立,着手对巴拿马运河的开凿进行相关论证,此举得到了哥伦比亚政府的认可。

  法国人的动作很快,协会派出以法国军官吕西安怀斯中尉为首的调查团赴巴拿马进行实地考察。

  这个怀斯中尉的活动能力很强,1878年3月20日,他居然以协会的名义,成功地与哥伦比亚政府达成了由法国来承建巴拿马运河的正式协议。

  就这么着

  哥伦比亚政府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利一个女儿许两家,前面给了美国,后面给了法国,这彻底的惹恼了美国人。

  也就是说,哥伦比亚政府不但得罪了美国人,也得罪了楚国人,他自己跳的还很欢,一副超的模样,也不知道是谁给哥伦比亚的勇气。

  就在楚国全面勘测尼加拉瓜运河的同时,法国洋际运河公司的动作很快,在1879年7月5日,法国洋际运河工程总公司正式成立,得到开凿运河的租让权,开始积极筹备运河工程。

  在曾经主持开凿苏伊士大运河的世界著名法国工程师雷赛布的主持下,经过数年准备,制定了8套施工方案,最后定于1883年2月正式开凿巴拿马运河,而这也是一场工程灾难的开始。

  楚国因为拥有王室基金的稳定投资,继续深入勘测尼加拉瓜大运河的地理,水文条件,制定详实可靠的工程方案,将很多困难全都考虑在内。

  从始至终,没有受到巴拿马大运河正式开凿的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

  就连英国人都麻瓜了,不知道该和楚国人去商议无障碍通过尼加拉瓜大运河条约,还是和法国人去商议无障碍通过巴拿马大运河条约,还是看看再说。

  想到这里

  楚王郑国辉骤然的坐起身来,睁开的双眼露出精光,他知道法国人开掘的巴拿马运河终究是个半拉子工程,这十几年来都不用担心。

  只要尼加拉瓜大运河一开工,那边迟早黄汤。

  现在的尼加拉瓜大运河正在稳定的进行水文地质勘察,详尽的罗列工程中的难点和障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一一解决。

  完成这一过程,至少还要两三年时间。

  整个尼加拉瓜工程的前期准备,时间长达7年之久,尽量做到周密可靠,把能考虑到的困难都考虑进去。

  所以楚王郑国辉不着急采取行动,但是对于哥伦比亚政府上蹿下跳的信口雌黄,有必要采取实际的军事打击行动,让他们明白谁是大小王?

  过程当然是先礼后兵,由楚国外交部出面,驳斥哥伦比亚方面抹黑的言论,要求其总统和政府高层正式道歉,并保证今后绝不信口雌黄,以严谨正式的态度对待两国关系。

  若做不到这些,楚国不排除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令哥伦比亚方面品尝不负责任言论的严重后果。

  这些外交程序必然要走,但估计不会有多大用。

  这些中南美洲人是典型的记吃不记打,个个都狂妄的很,觉得自己是分量很重的狠角色,实际上菜鸡一个。

  说白了,就是认不清自己。

  在进行外交交涉的同时,楚王郑国辉也下令驻黎加拉瓜皇家第九师扩充军备,积极的进行军事准备。

  责令中美洲总督区汪海子爵进行相应的战争准备,包括人员训练和物资筹备,只等一声令下,即刻出战。

  皇家海军方面近期将有镇东,镇南两艘主力铁甲舰率领6艘铁甲巡洋舰和几艘运煤船,向东万里迢迢抵达中美洲,与驻防在珍珠港的“镇远”号和“镇威”号战列舰汇合,在战时实施太平洋一侧的海上封锁任务。

  夏威夷总督区将会适时的向中美洲进行增援,加强一些久经训练的军官和战斗骨干,对中美洲的新兵进行军事集训,筹备战斗事宜。

  现在是1883年的2月份,时间还早得很。

  真的战争开始发起后,也就是短短的三五个月时间,时间不会拖的很长,真心丢不起那个人。

  以打击和惩戒为目的的战争,不需要考虑太多,一路烧杀抢掠过去就行了,以凶狠的战争手段和惨重的伤亡震慑敌人,给他们长个记性。

  英国估计不会干预这件糟心事儿,南非那边发现大金矿了,英国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南部非洲去了,怎么对付布尔人足够让英国人头疼。

  基于正在开掘的巴拿马大运河工程,有可能法国会干预,楚国方面倒不太会在意。

  法国只是在南美洲的苏里南有一块殖民地,在加勒比海的几个小岛上有数量不多的法国殖民者,其他在中美洲地区就没有大规模的殖民区了。

  而在太平洋一侧,完全是法国势力的空白。

  没有实力,又干预啥呢?

第451章 纷繁的世界局势

  楚国是真的有感到被冒犯到了,在1883年3月到4月份间,连续十多次发表正式强烈抗议,一次比一次语气严厉,要求哥伦比亚政府总统及高官就不负责任的言行正式道歉,并威胁后续包括一切选项。

  事情到了这里,其他各国大概也就看出端倪了。

  很明显

  楚国对哥伦比亚的刺激性言论有些恼羞成怒,其战争威胁可不是虚言恐吓,而是真的在筹备对哥伦比亚的远征。

  美国方面倒是唯恐事情不大,阴阳怪气的架秧子,美国务卿伍德罗-威尔逊对此正式表态说道:

  “很遗憾发生这种不愉快的事情,为了维护加勒比地区和平和稳定的大局,美方希望争议双方多一点自我反省,少一点互相指责,避免争端滑向不可控的地步。”

  话里话外内涵双方都有责任,别在这儿装纯洁,都消停点吧。

  因为巴拿马运河开发权旁落的原因,美国政府被哥伦比亚也怼得不轻,心中自然有一股恶气,巴不得双方人头打成狗脑子。

  但考虑到楚国的军事实力明显强上许多,真正战争爆发可能是一边倒,美国的表态也留有余地,没有把话说的太满。

  法国倒是反对楚国的军事威胁,主要是怕影响到正式开工的巴拿马运河,巴黎茹费里政府表态说道:

  “巴黎正在紧张的关注中美洲局势变化,作为国际社会的主导力量之一,法兰西反对任何改变现状的简单粗暴行动,提前楚国注意维护地区稳定和平。”

  “楚国公然对哥伦比亚发出威胁,这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巴黎将持续关注地区事态,敦促双方理性解决分歧,避免事态滑向最坏的一面。”

  德国首相俾斯麦对此表态,说道:

  “德方注意到了中美洲的争端,这很令人遗憾,我们敦促双方保持克制,理性解决分歧,这是国际社会负责任一员的天然使命。”

  伦敦政府通过高层表态,说道:

  “伦敦注意到了中美洲发生的意见分歧,正在积极的寻求沟通,相信相关各方都会以负责任的态度,弥合分歧,寻求变通之道。”

  总体上看

  欧洲列强除了法国,其他各国对中美洲的争端都不大上心,唯一上心的美国,倒是巴不得楚国狠狠教训一下哥伦比亚。

  这玩意儿太恶心了,根本没有一点契约精神。

  如果可能的话

  美国也不希望楚国插手中美洲事务,然而楚国将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囊括在内,已经登陆中美洲,这是不争的事实。

首节上一节417/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