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第五大城市是三宝颜,在1871年的城市排位中,三保颜以41.03万人口排位第六,如今还上升了一位。
1882年末的人口统计,三宝颜人口达到84.71万人,比11年前翻了一倍有余,增长非常显著。
三保颜当地的罐头出口非常有名,从原本单一的糖水水果罐头,发展到如今的各种肉类罐头,各种鱼类罐头,黄豆和鹰嘴豆罐头等数百个品种,可以说花样繁多。
这也是一座典型的轻工业城市,食品加工业非常出色,同时也是毛纺织业云集之地,拥有13家大中型毛纺厂,多家麻纺厂,几十家织布厂,仅纺织工业雇工就高达7.7万余人。
三宝颜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这里也是南方大港口之一,欧亚航线上前往澳洲的必经之地,澳洲羊毛在这里进行深加工。
纺织,织布,染整后再出口欧洲和北方神州,是楚国主动参与世界产业分工的鲜明例证,结出了累累硕果。
三宝颜拥有楚国规模最大的棉纺厂,分别是三宝颜棉纺一厂和三宝颜棉纺二厂,承接进口的印度棉花加工,生产价廉物美的机制棉布供应国内市场。
其销量已经占到楚国棉布市场的四成多,大幅度的替代进口,是轻工业发展的出色代表。
在中成药炮制领域,三宝颜也发展出了相当规模,拥有数十种独家秘制中药,包括战争中大规模使用的消炎药和止血药,小儿咳嗽糖浆,治疗热带疟疾和打摆子的秘制金鸡纳霜,治疗感冒的袋装粉剂,治疗拉肚子的藿香正气水,跌打正骨水,老郑兴牌金创药等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竞争赛道。
正在缺医少药的当今时代,正愈发的受到重视,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三宝颜周边各地基于特色种植,发展出一系列独具竞争力的轻工产业,而且承接澳洲和印度的来料加工,轻工业经济发展的路子走的很稳。
不知不觉间
已经越过了很多势头正劲的国内城市,稳居楚国第五大城市宝座。
楚国第四大城市是宿雾,其城市人口从1871年末的49.3万,发展到1882年末的88.53万,同样不可小觑。
宿雾是一座格外美丽的海滨城市,蓝天,白沙,椰树,红墙,让这座城市美得像一幅画卷,极具异域风情。
这里曾是西班牙殖民者最早登陆的地方,处处都保留着浓郁的地中海式建筑风格,还有遍及城市各处的十几座教堂,高高的尖顶诉说着曾经的岁月。
华人统治者的到来,给这座城市增加了华夏古典建筑的风格,中西建筑融合在这座美丽的城市中,意外的十分和谐。
本地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这里最大的企业是铜冶炼厂,并由此发展出一系列附加产业,包括铜鼎,铜钟铸造,铜盆,铜碗,铜壳以及铜质工艺品等等,皇家第二制币厂也座落在这里。
宿雾机械加工产业也很有基础,当地的各种机床厂,特种钢缆厂多达数十家,行驶在世界各地的楚国货轮船队和移民船队,还有海军舰艇,这里都有宿雾机械产业的功劳。
楚国皇家海军除了威风凛凛的16艘主力铁甲舰,还有多达49艘排水量在2300吨至4000吨不等的铁甲巡洋舰,再加上130多艘排水量500余吨的铁壳巡航艇,这些舰船所用的船用卧式蒸汽机组和高效燃油锅炉,很多重要的零部件都来自宿雾。
还有石油炼化厂所需使用的抗高压钢管,阀门,特种压力容器罐,反应釜等等生产设备,同样来自于宿雾机械产业。
本地秀丽优美的环境,造就了心灵手巧的工人群体,宿雾还拥有仅次于马尼拉的7座高等院校,有楚国理工大学,宿雾人文艺术学院,皇家医科大学,楚国第二师范学院,皇家海军军官预备学校,中医学院,还有筹备中的宿雾行政学院,当真可谓人杰地灵。
这座城市也是楚国贵族最喜爱的城市之一,王国高层很多贵族在宿雾拥有度假宅邸,别墅和外宅,每年都会到这里来住上一段时间,过着轻松惬意的生活。
宿雾的城市街道蜿蜒曲折,道路两边都是上百年的大树,遒劲有力,枝叶繁茂,浓密的树荫掩盖着平坦整洁的柏油马路。
一座座别致的建筑掩映在绿荫中,在主闹市区,则是以高大的建筑为主,有很多七至八成的大型建筑,簇拥在道路两侧,这令城市的天际线格外巍峨壮观。
很多官员言及,在年老辞官后却往何处?
这其中大部分人会选择宿雾,作为人生的终点站,安静的享受余生闲暇。
这里的天空格外澄碧,碧海银沙,椰林轻摇,整个城市海景呈现出一幅天堂般的美丽画卷,让人流连难忘。
宿雾也是外籍白人居民喜欢的所在,在这座城市里购置房产物业不在少数,很多都是英国和法国属地的殖民官员及其家眷,还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以及荷兰人。
这些外来者似乎对这座城市拥有特别的钟爱,兴许是源于悠久历史,又或是源于绝佳环境,抑或是源于看好这座城市未来的光明发展。
每当清晨或傍晚,天主教堂和佛教寺庙道院的晨钟暮鼓,一声声的涤荡人心,总会让人心情格外宁静。
有一种超越尘世烦恼的超然,就想这么静静的坐在台阶边。
搂着心爱的女人,看着涛声起伏的碧海银沙,坐到落日下沉,星河再现,沉醉在这天堂般的美景中。
第449章 在世界十大城市中的排位
楚国第三大城市是南方传统的核心重镇达沃府,这座城市从1871年末的61.77万人口,发展到1882年末总人口达到97.59万,11年的时间,呈现出50%以上的大幅平均增长。
达沃府是南方的工业中心城市,是通州群岛的首府,也是楚王郑国辉亲手规划的第一座大型城市,处处都留下了他的印记。
城市人口97.59万在世界范围内是什么水平?
根据1882年末世界各大城市统计排行,达沃的城市建设,在全世界能排到第12位的高水平。
排行第11位的世界大城市是莫斯科,从14世纪开始,位于莫斯科河两岸的莫斯科城,围绕着克里姆林宫逐渐发展起来。
从1340年至1547年期间,是莫斯科大公国的首都。在1713年,莫斯科大公国被彼得一世改名为俄罗斯沙皇国,首都也迁至圣彼得堡。
莫斯科在1882年末,城市总人口98.92万人,仅略微领先于达沃,在世界大城市中排行第11位。
1882年末,位居世界大城市排行第10位的是神州京城,总人口约105.5万,
这是北方神州自明清以来的皇城,作为神州首都迄今为止拥有550年历史,整个城市庄严大气,气势磅礴,至今仍是北方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
只不过由于满清朝廷进入了统治末期,从上到下充斥着腐朽,糜烂和贪贿众生的官场氛围,城市发展不尽如人意,早已失去了蓬勃向上的生机。
最能够与达沃这样工业城市相提并论的,是位居世界第九大城市的伯明翰。
伯明翰这座古老城市经历了1400年的发展,在此期间,它从7世纪的盎格鲁-撒克逊小村庄,发展成为早期默西亚边缘的阿登森林边缘的大城市。
到了18世纪,伯明翰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爆发,出现在科学,技术,医学,哲学和自然历史的全球发展最前沿,伴随着蒸汽工业化的深入,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在1882年末,伯明翰的统计人口107.1万人,仅比达沃多10%,一个是老牌工业发展重镇,一个是新兴南方工业中心,发展的后劲儿都挺足。
世界第八大城市是英国的曼彻斯特,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化城市,从19世纪初开始了惊人的扩张。
在如今的维多利亚时代,曼彻斯特是英国蒸汽工业革命重要的推动力,还是自由贸易的先锋,在美国,楚国和德国的工业竞争对手发展起来,曼彻斯特的油箱里还有油,依然能够轰隆隆的向前奔跑。
达沃发展的目标,已经超越了国内的城市,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十大都市行列,憋足了一股劲儿要冲上去。
作为楚王郑国辉的发迹之地,最早征服的重要核心城市,达沃在楚王郑国辉的心中有着不同凡响的地位,对其发展一直颇为关注。
副首相郑守信一直兼任通州总督,利用其在政府内的超然地位,为达沃府争取了不少工业发展大项目,城建大投资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全力推动这座南方大城市的发展,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达沃的工业实力就不用说了,这是楚国内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厂矿众多,重工业和轻工业并重发展的大都市。
当然了,不可避免的也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
金沙工业区海岸边的烟囱林立,日夜喷吐着浓浓黑烟,虽然近年来大力推广了水雾降尘措施,但工业污染依然严重。
河水变黑,空气环境变差,这都是工业发展中带来的阵痛。
好在当初工业区选址时,设立于金沙海湾边,这里没有群山的阻挡,是一片无遮无挡的平原地带。
来自西太平洋的强劲温暖东南季风,以及雨季频繁的雨水涤荡,能够大幅度的消除雾霾污染,带来清新湿润的空气。
相比寒冷而地处大西洋岛屿腹地的曼彻斯特,伦敦这些工业城市,达沃先天的地理优势太好了,环境自洁能力也更强。
至今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人群污染伤亡事件,可零星的卫生事件不断,金沙工业区很多人不是喝了脏水腹泻而死,就是遭受严重污染生病,也算是环境发展提出的警告吧。
受时代工业发展水平所限,这都是难以避免的附加伤害。
十几年来
达沃府的城市规模已经扩增了三倍有余,城内宽阔平坦的大道四通八达,下水沟渠设施等级较高,具有很强的雨季排涝能力。
城市中高楼林立,殿阁重重,处处都体现出世界级大都市的非凡气势,这里的达沃大学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和水文建设专业水平非常高,能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如果说达沃是南方工业中心,那么八打雁就是北方工业中心,工厂门类更齐全,数量更多,规模更大,发展后劲也更强。
八打雁位列楚国第二大城市,其城市人口从1871年68.85万,一举发展到1882年末139.11万人,不仅位居楚国第二大城市,而且是不折不扣的世界第六大城市,高于排位第七的圣彼得堡。
八打雁这座典型工业城市,就如同英国的曼彻斯特一样,依靠着工业的先发优势,在世界的城市之林率先脱颖而出,跻身于舞台中心之列。
众所周知
发展工业具有很强的城市聚集效应,典型的工业城市规模非常容易做大,做强,从而超越一众传统的政治经济中心,在世界城市排名中处于很高的位置。
京城,东京,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都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城市,其工业成分不多,工业发展水平不高,现有的工业企业大多小且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只是凭借着千百年来处于国家核心都市的重要地位,凭借深厚底蕴的积累,一步步发展壮大而来。
八打雁发展的过往,更类似于英国的曼彻斯特,伯明翰,美国的芝加哥这些新兴工业城市,凭借着大规模工业化的深入发展,火箭般的迅速串升起来。
八大雁的情况类似于金沙工业区,沿海地带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烟囱,蜿蜒的铁道线就像血管一样伸向四面八方,海湾的港口舟船聚集,呈现出一片繁盛景象。
来到这里,天空中始终聚集着吹不散的雾霾,呼吸着带有粉煤灰气味的空气,感觉天色都暗了几分。
即便南洋强烈的日照,也无法穿透日渐浓重的灰黑色雾霾,因为这里的工厂烟囱实在太多了,每天都要消耗掉数万吨的煤炭。
焦炭厂,钢铁厂,铜冶炼厂,石炼化厂这些大型企业日夜不停的燃烧煤炭,泄漏的蒸汽飘散在厂区中滋滋作响,如乱蛇般缠绕的管道随处都是,看的人头皮发麻。
这就是19世纪末的重工业发展景象,躁动,污染严重而又生机勃勃,巨大的车间每天消耗海量资源,生产出难以计数的物资。
沿着海湾边一字排开的数十家造船厂,工人蚁附其上,叮叮当当的日夜不停,焊花飞舞,一尺多长的钢铁锚杆就像刺猬一样,能够让密集恐惧症者抓狂。
这里是楚国工业发展强盛的代表,也是楚王郑国辉和王国高层经常视察的地方,这里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王国最上层统治者的注意力。
楚国发展到现今深入工业化的阶段,已经形成了对区域华人资本的强烈吸引力,在皇家资本和政府资金的引导下,迅速的投入到相关工业领域。
比如新兴的农业机械行业,汽车行业等等,都处于飞速的发展阶段,吸纳了大量非农业人口就业。
很多具体的事宜,已经不需要楚王郑国辉亲自推动,整个社会依照着很强的发展惯性,聚集科技成就,培养科技人才,发展新兴科技行业,就像一辆轰隆隆的列车高速疾驰,根本停不下来。
社会环境和政策都有利于工商业全面发展,营造了相对公平的氛围,合理的税收政策,这一切都支持了工业发展深入化。
八大宴的城市建设整体呈现出灰暗的色调,即便有宽敞的道路,高大的椰树和鲜艳绽放的灌木丛,有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殿阁重重,依然无法改变人们对这座工业城市的印象。
高大椰树上有着明显的粉煤灰印记,道路绿化带中,城市房屋顶上,甚至行走在城市中的居民衣着,都有明显粉煤灰的印记。
楚国本土的居民喜欢穿浅色服装,例如月白色的夹袄,白色的对襟唐衫,千色绣纹丝绸大褂子或是清爽透气的浅色麻衣。
这些服装都容易沾染上空中无处不在飘散的粉煤灰,显得肮脏和陈旧。
在外面一天下来,淌汗都是黑水一道道的印子,这让八达雁本地居民苦不堪言,却又无可奈何。
相比起这些小麻烦,挣钱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楚国最大的城市,毫无疑问是都城马尼拉,这座城市从1871年91.27万人,已经发展到1882年末总人口达到188.61万人,11年间增长了一倍多。
城市规模因此增长了2.7倍,周边发展出来的新兴城镇林立,数十条通往各地的通衢大道密如蛛网,并且出现了世界最早的城市高架桥,以此疏散交通。
在这座世界排名第四大都市中,每个月都有新开通的有轨电车线,通行里程不断的延长,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的势头。
马尼拉设立了有轨电车厂,已经能够大批量的建造有轨电车,只不过核心部件还需要从欧洲进口,国内的技术尚不过关。
但这已经很难得了,马尼拉是最早运营城市电厂,有轨电车,电话,长途电报,煤油路灯的世界大都市之一。
并且开通了城市隧道,大型跨河桥梁,城市立交桥,环岛交通以及高标准的城市道路建设,这在世界范围内引为范例。
每年都有很多来自欧洲的行政官员,专家和学者前来马尼拉召开国际会议,商讨相关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和大都市运营等课题,在这一领域,马尼拉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作为楚国的都城,马尼拉从来不缺乏大项目和新兴产业,比如新近蓬勃发展的汽车行业,有轧电车制造行业,内燃机,蒸汽机等等,都是首先在马尼拉落地开花,发展壮大起来。
这里有全国最多最丰富的金钱汇聚,还吸引了英,法,美等外国投资,大都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到时候可以看到脚手架和大型建筑工地,是一座蓬勃发展中的大都市。
所拥有的资源,国内任何城市都无法媲美。
位于世界第五大城市的芝加哥,在1870年仅仅是个29.9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可发展势头极猛,在1882年已经拥有了128.36万人口,相比马尼拉仅落后区区10余万人。
在世界范围内
芝加哥这座城市发展的势头非常猛,一路超越了众多强手和古老的都城,紧追着马尼拉身后,大有超越之势。
这也显示了美国这个新兴工业化大国的强劲实力,即便面对楚国最大的都城,亦不遑多让。
在世界排名前三的超级大都市中,美国还拥有排名第二的纽约,1882年人口达到317.39万人,彰显出美国城市发展的深厚实力,比起马尼拉来断崖式领先。
世界排名第一大城市是伦敦,伦敦人口历史性的超过了500万,达到了509.2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