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415节

  这样的一座大型连锁炼化企业,所需的雇工人数惊人,数量高达3.9万人,可惜这块大蛋糕被八打雁吃了。

  如今斯里巴加湾最大的诉求,就是将炼化四厂留在本地,在为本地创造大量财税收入的同时,也能创造大量的用工需求,促进城市的总体增长。

  若是没了这项以资源为底蕴的石化工业发展,在国内激烈的城市竞争中,斯里巴加湾除了风景秀丽怡人,其他可真不占什么优势。

  排位第九大城市的是新西安,相比1871年38.83万人口,到了1882年未,新西安人口飞速增长到58.97万人,增长幅度惊人。

  可城市排名,却从原来的第七位下降到第九位,直线下降了两位。

  新西安由于地处香格里拉岛,属于香格里拉岛西部的重点大城市,也归属于离岛。按照“强干弱枝”产业政策限制,对发展轻重工业都有很多的不利之处。

  新西安除了城市发展必要的水泥,木材,砖窑,煤窑,农具厂,碾米厂,榨油厂这些必须的工业门类之外,最主要的就是糖厂。

  香格里拉的地理条件非常适合发展蔗糖生产,这里和东港都是蔗糖的主产区,新西安拥有11家糖厂,是全国糖厂最集中最多的地区。

  楚国供应欧洲和东亚地区的大宗货物白糖,新西安地区占了三成半左右,是重要的糖产区,此外还盛产咖啡,可可与高山茶叶。

  香格里拉岛拥有众多的高山地形,地理条件较为复杂,这也是其出产高山茶叶的优势,只不过是小众产品罢了。

  在新西安的范围内,有着世界上已探明储量最大的铜矿,可惜限制开采,始终没能够转化为资源优势。

  仅凭借着香格里拉岛是移民的重要地区,新西安就能够跻身于第九大都市,无论怎么说,都是很有实力的优秀表现。

  只不过由于种种的限制举措,发展潜力没有彻底的挖掘出来,工业领域偏重于糖厂,算是较为偏科。

  新西安是一座典型的华夏风格的城市,环境优美秀丽,城市街道上铺砌着整洁的沥青路面,道路两旁飞檐斗阁,这是以汉唐式古典建筑为主,独具静谧和幽深之美。

  夜晚亮起煤油路灯,在昏黄灯光的映衬下,这些古典式的楼阁建筑爆发出惊人的朦胧美感,引的人流连忘返。

  楚王郑国辉在视察时,就曾经感慨的说道:“新西安是最具汉唐建筑精髓的城市,常常让人梦回大唐,不知身处何处也。”

  这对新西安和这座城市的建设者来说,就是最高的褒奖。

  楚国的第八大城市是坤甸,这里曾是兰芳的首府和最大的城市,因为距离新加坡和马六甲海峡最近,曾经是楚国多年的西部前哨。

  源于南来北往的繁盛经贸联系,坤甸在楚国的手中飞速的发展起来,城市人口增长了一倍多,至1882年末总人口达到61.02万,位居第八大城市行列。

  坤甸在兰芳期间,就是著名的矿业城市,盛产黄金和天然橡胶,拥有上百家金矿场和420多家大大小小的橡胶种植园。

  在这里

  还有20多家造船厂,多以中小规模的内河造船及沿海造船为主,造就了发达的坤江内河航运产业,通过内河航运将内陆的府县全部联系在一起。

  而坤甸就处于江海运输转换的大门口位置,在坤江大桥修通以后,这里高速发展的势头愈发不可收拾。

  城市和市郊通过大桥紧密联络在一起,市郊的工厂林立,这里是加工橡胶和油棕的中心,有着较为发达的麻纺织业,还是天然橡胶的主产区。

  优越的地理位置,让坤甸通往新加坡槟榔屿,曼谷,西贡,香港和巴达维亚的距离都差不多,使其发展成为欧亚航线重要的中转港,往来的外国商船川流不息。

  很多英法美籍商人喜欢在坤甸投资,这是一座充满活力,积极开放的沿海大都市,拥有大型海港和众多的内河港口,交通极为便利。

  欧美外籍人士在坤甸居住者众多,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金发碧眼的白人,乘坐黄包车或者开着汽车招摇过市,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据统计

  坤甸的外籍人口占据8.2%,总数达到4.77万人,外籍人口仅次于第一大都市马尼拉,在全国城市中排行第二。

  昆江大桥的正式开通,为坤甸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打开了内陆纵深腹地,其经济意义十分重大。

  假以时日

  坤甸继续高速发展完全在预料中,这里有着经济发展一切优越的条件,资本汇聚,地理条件优越,是马来亚总督府的门面和最大的新兴城市。

  排行第七的是大马尼拉周边城市甲米地,这座城市在1871年统计中,排行第五,如今下滑了两位,在1882年的最新统计中排行第七位。

  其城市人口从1871年的42.2万,飞速增长到1882年未的66.95万人,有了50%的人口成长。

  这座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城市,发展一直平稳有力,后劲儿十足。

  甲米地在原本的优势毛纺产业基础上,新近发展出了印染,电工和农机产业,最近大出风头的手扶拖拉机,就出自于甲米地的铁牛拖拉机厂。

  铁牛拖拉机乍一出现,通过1880年墨尔本世界博览会,瞬间就惊艳了世人,并且打开了疯狂出口的好势头。

  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尤其是欧洲和美国,对“铁牛”牌手扶拖拉机求知若渴,一张订单动辄数百上千台,就像不要钱似的疯抢。

  手扶拖拉机对改善农业生产效率立竿见影,能加挂农具在田里干活,也能运输农产品,几十上百公里都不在话下。

  不吃草,不用休息,只要有柴油就能一天到晚的干活儿,一台手扶拖拉机足能够抵得上20个壮劳力。

  这对地广人稀的美国农场简直就是最大的福音,在法国和英国的中小农场里,同样能够大显身手。

  甫一出现,便达到了极高的销售热度。

  为了迅速扩展手扶拖拉机的市场,甲米地周边的机械厂,农具厂,各种零件加工厂全都在大规模的扩产,如今又涌现出“丰收牌”拖拉机,“铁马”牌拖拉机,“精工”牌拖拉机,“大众”牌拖拉机等新品牌,新上马的工厂一大堆。

  这样的产业发展热潮,极大的带动了甲米地工业发展,当地知府极有信心的说道:“给我三年时间,造就一个百万人口的大都市。”

  这样的豪言壮语并非口嗨,如今的甲米地正处于爆发性发展的边缘,进一步工业大发展和城市进步完全可以预见,是工业带动发展的典型。

  整个手扶拖拉机产业链上百个厂家,如今都在招工扩产,产能正在从每月3400辆迅速增加,预计到今年底能够达到月产6000辆手扶拖拉机的规模。

  而这样的生产规模,尚不足以满足世界各地渴求的胃口,大额订单继续飞来,生产任务已经排到了后年。

  产能扩增一直在持续中,这强力带动了钢铁产品的需求,带动了机械加工和零件装配行业发展,带动了车,削,铳,压机床需求市场,全都呈现出一片兴旺景象。

  甲米地对工人的需求急增,而这是城市规模增加的基础,出现超常规的发展并不稀奇。

  这座在过去10多年温吞水般发展的城市,因为新型农业机械的出现,正处于爆发性增长的当口,有望发展成为轻重工业并重的大城市。

  一个新兴产业造就一座城,甲米地就是这种情况。

  再加上其传统的毛纺产业稳中有增,吸纳了大量女性工业人口,使得城市就业需求较为平衡,男性和女性工人需求都较大。

  这让甲米地府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外的稳当,机械加工产业和机床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为城市增添了格外的活力。

  当初将手扶拖拉机产业放在甲米地,是楚王郑国辉亲自做的决策,一方面基于大马尼拉周边城市的产业平衡发展,另一方面则基于甲米地拥有较好的工业基础。

  另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八打雁近在咫尺,南洋重工的几家大型钢铁厂就坐落在这里,周边还有丰富的煤田资源,马尼拉有着区域最强的技术支撑。

  种种有利的条件叠加,甲米地府想要发展不起来都难。

第448章 宿雾,三宝颜和檀香山

  楚国排位第六的大城市是檀香山,这是在1871年城市排位中,没有出现过的新城市,在1882年人口统计中,檀香山总人口达到71.14万人。

  檀香山的飞速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原因。

  这源于楚国“向东看”的殖民开拓政策,将未来殖民开拓的核心放在中美洲和南美洲,而作为太平洋上的跳板,夏威夷群岛无疑拥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檀香山是夏威夷群岛最大的城市,在持续十几年政策扶持的华人移民涌入下,城市和地区经济都高速发展,跻身于楚国第六大都市行列。

  檀香山的发展史,就是妥妥的华人移民史。

  整个夏威夷地区

  在1882年末总人口达到237.75万,檀香山作为核心大城市,几乎占据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经济基础与榨糖和养牛为主,兼有广泛的粮食产出。

  蔗糖产业是夏威夷的传统优势产业,世界四大蔗糖产区,一个是香格里拉岛,一个是夏威夷,一个是古巴,一个是巴西,这四大产区几乎产出了世界八成以上的白糖,主要用于供应欧美市场。

  欧洲和美国白人居民家庭中,饮食口感普遍偏甜,其实各种含糖量高的食品,还有可可和咖啡,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在普通的美国家庭中,买糖都是5磅,10磅,一大袋一大袋的买,若每个月消耗30磅面粉,那么起码消耗10磅白糖,几乎是饮食结构中的必需品。

  所以白糖也是世界传统的大宗交易产品,夏威夷白糖主要供应美洲和欧洲,在整个夏威夷群岛,拥有大大小小数千个蔗糖种植园,每年的产量相当可观。

  本地拥有8家大型糖厂,生产规模仅次于新西安,是楚国白糖主产区之一。

  夏威夷另一项主要的出口产品是优质牛肉,这最早源于美国养牛农场主,将优质的牛带到了夏威夷,从此一发就不可收拾。

  在楚国主政该地区以后,很多美籍商人收拾行囊离去,很多美国白人农场主也收拾行囊离开,转由华人农场主接手。

  这项养牛的事一样,在华人农场主手中发扬光大,渐渐形成了夏威夷的一项支柱性产业,每年出口欧洲规模惊人。

  在楚国拥有中美洲地区之后,出口欧洲的渠道就愈发通畅起来。

  不需要经过别人的地盘,在夏威夷装载的活牛,大约经过8~9天的海上航行,就可抵达中美洲的圣萨尔瓦多。

  一般来说

  这些活牛都会在当地圈养1~3个月,主要是育肥和恢复海上运输的体质,准备承受再次的泛海航行。

  在这些活牛重新养的膘肥体重之后,就由牛仔驱赶着穿越中美洲地峡,经过23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之后,抵达位于加勒比海岸的圣佩德罗苏拉。

  这一段也可以通过铁路运输,但农场主更愿意驱赶着牛群,用4~5天时间,就可以赶到圣佩德罗苏拉港口。

  在这个加勒比港口装船,经过12天的航行,就可以抵达欧洲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德国或者英国的港口,也是这趟旅途的终点站。

  夏威夷的优质牛肉在欧洲很受欢迎,因为这些牛都是用半野放的饲养方式,肉质更细腻,烤牛排味道更好,是非常好的肉牛产品。

  这几年来

  夏威夷发展出了专门运输活牛的船舶,在港口将活牛驱赶上船,有一层层的舷梯,活牛可以进入各层船舱,然后在狭窄的钢制牛栏里停下。

  未来的十多天时间海上航行,这些活牛都会待在狭窄的牛栏里,左右前后都可以借力,以免滑倒折断牛腿,造成伤病而死的损失。

  这些专门定制的活牛运输船,一次性可以运送大几千头,甚至上万头活牛,是跨洋运输的最好工具。

  在船舱里

  这些活牛运输船拥有很好的通风透气条件,在寒冷的夜晚关闭,白天敞开,将船舱里的粪便臭味儿大幅度的降低,带来大量的新鲜空气。

  日常的时间,活牛运输船上的水手非常忙碌,有担负着沉重的饲喂任务。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手扶拖拉机了。

  每一艘活牛运输船上都会配备三十台手扶拖拉机,用于各层船舱饲喂活牛所用,每一层船舱至少四台拖拉机轮换才够用。

  伺候活牛是个苦差事,每天定时的要在牛槽里,放置干草,黑豆和甘蔗渣这些饲料,每天至少两遍。

  一般都会用手扶拖拉机运送,车斗里装载着满满的饲料,一边站着一个水手,用大铁锹向两边的牛栏里倾倒,如此的周而复始。

  这是一项非常劳累的工作,但是有了手扶拖拉机加持,能够极大的减少水手的劳动强度,也能减少水手配置。

  若是没有拖拉机在狭窄的船舱里来回运输,承担了主要的运输工作,水手们的劳动强度难以想象。

  檀香山的活牛出口已经形成产业链,从檀香山到圣萨尔瓦多,在太平洋区域的运输,有专门的活牛运输船承担,日复一日的往来在这条航线上。

  而在加勒比海港口

  从这里至欧洲的航线,也有在英国订购的活牛运输船承担,就此架起了向欧洲输出活牛的贸易线,高效且费用合理。

  华人在贸易领域的聪明才智,在牛肉贸易领域体现的淋漓尽致。

  如今檀香山的对欧出口,又增加了冻肉一项,这也属于大宗物资,好处是每磅冻肉价格更加低廉,运输也简单的多。

  来自夏威夷的优质皮革,是大量出口欧洲和销往楚国本土的大宗产品,檀香山因此发展起来的皮革厂达数十家之多,也是一项不小的产业。

  总体而言

  檀香山是因为楚国的“向东看”殖民政策,持续十几年如一日的扶持发展,因而逐渐兴盛起来的城市。

  而这座太平洋中的重要城市,也是楚国太平洋舰队的驻地母港,是楚国向中美洲投射军事力量的重要前进基地,其地位不可替代。

  拥有了这座重要城市,楚国本土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总督区殖民地就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不可分割的彼此。

  中断了这一环,后果完全不敢想象。

  中途岛以及威克岛这些太平洋岛屿,由于其本身地理狭小原因,资源贫乏,能够承受的人口很有限,无法承担夏威夷这个重要前进基地的作用。

  正是因为夏威夷群岛的重要作用,楚国在檀香山和珍珠港都投入重金建设了大量军事要塞,炮台,不惜余力的将其打造成固若金汤的海防要塞,皇家第七师也驻防于此,还有多个要塞营和步兵团,海军和陆军驻防的兵力总数达上万人。

  当地还有完备的民兵组织,作为边远前哨,这里的民兵组织动员和训练水平都高于本土,危机时刻可以迅速召集作战,协助要塞防卫。

首节上一节415/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