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414节

  每年约有五至6万华人移民抵达,持续的给东非公司补充人力资源,这里已经是华人移民的一片热土,殖民发展前景非常看好。

  相对而言

  刚果河公司疆域更加广阔,其人口置换的进程就比较缓慢。

  在整个刚果河公司流域,约有数百个土著部族和数个土著王国,总人口近二千万左右。

  这些年来

  刚果河公司通过经济利益诱导,促成了区域内的黑人土著部族互相火并,由此减少的人口达到300万之多,效果非常惊人。

  除此以外

  刚果河公司大力收购健壮的黑人奴隶,主要贩卖到大西洋对面的巴西,阿根廷,苏里南,委内瑞拉等地,还有北非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地,这部分约有120余万人口。

  两者合计,就是420余万。

  这使得刚果河流域黑人部族人口极大的削减,尤其是健壮的男性减少,必将影响人口繁衍进程,这几乎是必然。

  除了上述两大举措之外,如今刚果河流域的华人移民增长到23万余户,平均每户华人移民拥有十几个黑奴,其中有男有女,这又减少了超过300万黑人适龄人口。

  总体而言

  刚果河公司的减丁政策还是很明显,如今这个时代,黑人部族人口平均寿命只有33岁,错过了健壮的生育年龄,人口大幅削减几乎是必然的事儿。

  但要见到成效,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比如20年或者更长时间。

  好在刚果河流域内的黑人部族人口,已经显著下降到约1500万左右,说明这样的举措得力,确实是好办法。

  刚果河公司现在提出了新的方案,即在粮食收获阶段发动战争,并且大量焚烧即将收获的粮食,掠夺黑人部族人口,实施更加严酷的减丁政策。

  那么在饥饿袭击下,黑人部族人口大幅减少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刚果河公司期望在19世纪末,将黑人部族总体人口压制500万以下,华人移民增长到百万规模,在目前基础上再增长一倍半。

  此消彼长,对区域控制力必将进一步上升。

  总体上看

  刚果河公司的整体殖民政策较为温和,当地黑人部族也很难感觉到人口变化,当越来越多的黑人部族被消灭,迎来的是本部族人口的增长和强大。

  以黑人族群的短视,完全意识不到内中的危险。

  而这种策动黑人部族的互相攻伐手段,在黑人土著部族众多的刚果河流域屡试不爽,简直不要太好用。

  几十桶酒就可以换上百个黑奴,而要得到上百个健壮男性黑奴,这些土著不足的杀伐就达到数百人,自身亦有一定的损伤。

  而这与刚果河公司都没什么关系,仅仅是促成交易而已。

  大量的健壮黑奴通过大西洋黑奴贸易,贩运前往南美洲和北非,有很多白人的贩奴船就像闻着腥味儿的野兽一样接踵而至,参与到贩奴贸易中来。

  刚果河公司已经在大西洋沿岸开辟了7个贩奴市场,年均交易约16万名黑奴以上,这是个交易额达到数千万银元的大生意。

  白人贩奴船挑剩下来的黑人奴隶,则以低价转售或租给当地的华人种植园主,用于日常的各种劳作,同样能收获一部分利益。

  远在南非的英国矿场主,都前来挑选黑奴充实矿场劳动力,每年至少交易3~4万名黑奴,妥妥的一大主顾。

  能让当地的黑人部族代劳,刚果河公司的华人殖民者就不愿意亲自出手。

  万一损失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那代价就太大了,怎么看都不划算,还是交易黑奴来的更快,更便捷,也更加的廉价。

  在刚果河公司辖区,大力发展的是天然橡胶种植园,咖啡和茶叶种植园,以及油棕种植园,这些都是国际市场不愁卖的大宗物资。

  这些年来,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出口规模。

  除了这些以外,华人种植的主要是稻米,小麦,玉米,大豆,苜蓿,象叶草这些农作物,尤其是后两者,主要是牛马驴子和骡这些大牲口饲料使用。

  这些大牲口,也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

  这两年来

  一些手扶拖拉机和高校农具进入刚果河公司,逐渐在华人庄园中得到推广,可谓好评如潮,适用面正在扩大。

  刚果河公司的华人种植园以及农场中,普遍都是上千亩以上的中大型农场,地皮大,需要的劳动力就多,对高效率农机的需求就更强烈。

  一些华人家庭合资的农场,动辄上万亩土地,仅凭黑奴根本种不过来。

  而有了手扶拖拉机,一天就可以耕地二三十亩,效率比使用30个黑奴都强,华人农场主怎么不喜欢呢?

  有那么七八台手扶拖拉机,即便是上万亩土地,一个多月时间也能耕种完了,效率提升的太多。

  而且这些拖拉机不知疲累,也不需要吃草休息,可以白天黑夜的在地里干活。

  所以在农机推广领域,刚果河公司比东非公司走的更远,需求量也更大,每年市场能够消耗数千台手扶拖拉机,以及大量的农具。

  正因为如此,刚果河公司在沿大西洋的重要城市中,基本都建立了农机厂,进口钢铁原料自行生产一些农机产品,以供应本地市场所需。

  如今的每一年度

  刚果河公司都能向欧洲市场出口价值超过三千万银洋的农产品,以橡胶,糖,咖啡,可可,茶,油棕和粮食为主,换取稳定的收益和进口大量工业品。

  如今的楚国政府和王室,已经不需要向刚果河公司继续投入,其具备了自产自销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并能向王国提供一定的财政反馈。

  在这方面

  楚国政府基本将刚果河公司和东非公司的上缴利税返回,用于殖民地本地建设,修桥铺路,建设铁路,码头,港口和城市,使其追上其他殖民地的普通水平。

  正因为这一康慨政策,楚属西非和楚属东非殖民地发展日新月异,在整个非洲地区,也仅次于法属阿尔及利亚和英属南非。

  法属北非殖民地以阿尔及利亚为主,法国人在这块地盘上大力投资数十亿发郎,建造城镇和各种交通基础设施,广泛建造灌溉水渠和其他的设施,花去了大把大把的法郎。

  这么做,就是将法属北非殖民地当做法国本土一样标准来建设,不惜投入工本,并且大量的向法属阿尔及利亚移民,数量高达百万级别。

  这些移居阿尔及利亚的法国白人后裔,在几代以后,与法国本土基本上已经没有了什么亲缘关系,被称为“黑脚”。

  这是一个带有侮辱性的称呼,指的是往来于大西洋蒸汽船上的水手,经常光着脚劳作,脚上沾满了煤灰,被称作是“黑脚”,用来泛指阿尔及利亚法国白人后裔。

  法国在北非这么大的投入,楚国当然远远赶不上。

  另一个则是英属南非,在南非发现钻石矿以后,那当地经济就像吹气一样膨胀起来,比勒陀利亚和约翰内斯堡的建设飞速发展,谁还能比矿主更有钱?

  1883年这阵子

  英国人还没有在南非发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兰德金矿,也没有发现绵亘上百公里的金矿脉,仅钻石矿就已经赚的盆满钵满,大发其财了。

  到了明年的某个时候,当南非发现巨型金矿,整个伦敦都要疯狂起来,那才是真正热闹的时候。

  与这两地相比,刚果河公司麾下的城市还大有不足,需要通过长期的发展,慢慢的完善起来。

  但是透过《楚国1882年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报告》能看出,刚果河公司和东非公司辖区内的经济巨大发展。

  当然了,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牺牲本地土著黑人部族人口,从而获得的发展收益。

  这一点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弱小的种族没有人权。

  在19世纪80年代

  欧洲人普遍不承认黑人与自己是同等的人类民族,将其视为低等生物,放在城市马戏团中四处展览,贩奴贸易泛滥,其地位仅比牲口略强一点。

  欧洲人吃木乃伊,喜欢灌肠,但至少不吃黑人,只是奴役黑人,这在心中没有一点道德负担。

  刚果河公司与东非公司的行为没什么压力,只是开展正常的贸易而已,已经仁慈很多了。

  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通过与英国签署的条约,派遣比利时军队和探险队迫不及待的进入了莫桑比克,在当地大肆的圈地殖民,排挤并打压葡萄牙传统势力。

  相比较温和的传统葡萄牙白人殖民者,比利时人就凶狠的多,常常对黑奴断手断脚以示惩罚,甚至残忍的剥皮抽筋,做出种种惨绝人寰的酷刑出来。

  在比利时人进入莫桑比克以后,该地区的黑人部族的黑暗时刻就到来了。

  而葡萄牙人自知难以与比利时人相争锋,选择隐忍退后的态度,尽量在莫桑比克地区合作共同殖民,相互间难免也发生一些冲突和对抗。

  每当到这些时候,英国都会指责葡萄牙人越界了,偏帮的态度非常明显。

  正因为如此,比利时人在莫桑比克做的越来越过分,手段越发的残酷血腥,简直是笼罩在莫桑比克黑人部族头顶上的一片乌云,怎么也驱赶不走。

  在西,葡,荷,英,法这些老牌殖民者的眼中,比利时人的做法就是标准的生瓜蛋子,甫一进入殖民地就没有道德底线的残酷发泄,其手段令人发指。

  顾虑到英国大表姐的面子,大家都不提就是了。

  最后只是苦了莫桑比克当地黑人部族,简直被折磨的欲生欲死,无形中让刚果河流域的黑人部族逃过了一劫。

  相比较比利时人的残酷殖民手段,刚果河公司的华人殖民者温和多了,采取的减丁手段也更加的隐蔽。

  至少不会自己直接上阵,喊打,喊杀,那实在太low了。

第447章 排位第七到第10的城市

  在《楚国1882年总体国民经济发展报告》中,对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一项城市建设,人口和经济发展罗列了详尽数据,清晰的勾画出了城市发展的样貌,尤其以楚国十大城市为主。

  相比较1871年时期的城市发展水平,当时楚国第十大城市安赫莱斯,人口29.71万,接近30万人口,是楚国十大城市的守门员。

  十一年过去了

  楚国总人口从1871年的1377.6万,发展到1882年底的4685万总人口,总人口规模增长了340%,其中华人新移民就超过二千余万人,是人口飞速增长的主力军。

  正因为人口规模的总体扩增达三点四倍,楚国十大城市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1882年排位第十的斯里巴加湾人口就达到了55.21万人,比1871年时期全国第四大城市宿雾的49.32万人口还要多的多。

  更是比原本1871年第十大城市安赫莱斯29.71万的人口,门槛提高了一大截。

  由此可见

  楚国十大城市的门槛在飞速提高,城市人口更多,工业化集成效应非常明显,城市建设水平也极大的提升,高楼大厦变得越来越多了。

  斯里巴加湾原本是楚国第九大城市,人口从1871年的34.71万,飞速增长到1882年末的55.21万,却差点没有保住十大城市的地位,可见国内城市竞争之激烈。

  原本1871年十大城市中的第八位卡加延,第十位安赫莱斯,都被挤出了1882年楚国十大城市新榜单,黯然离开了排名,可见城市角逐已趋于白热化。

  斯里巴加湾的经济主要是围绕着石油开采发展起来,丰富的资源带来丰厚的收入,促成了这座城市的大发展。

  在楚国的大都市

  普遍铺上了光洁整齐的沥青路面,用油漆画出了白色的分道线,道路两旁高大的行道树和灌木,一年四季常开花朵。

  新的有轨电车普遍推广开来,迅速成为城市交通的主流,代替了原本的公共马车,减少了很多牛粪马尿的污染。

  电话和电灯的普遍应用,已经是大城市中的常态。

  楚国城市的发展紧随着欧洲科技潮流,这在很多方面都能体现出来,尤其很多城市中产家庭都用上了电灯,令夜晚也变得明亮了许多。

  新型的碳丝电灯更加耐用,以前每个月都要换一个电灯泡,现在半年到一年才要换一个电灯泡,若一个宅子10多个房间,那很大程度的节省了费用。

  在一些权贵和高门大户中,电话这种新奇的科技也悄然流行开来。

  很多富贵大宅的太太约在一起打麻将,逛街,看戏,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给我家打电话”,这无形中就装了个逼。

  很多家里没装电话的富贵太太就感到了尴尬,心里想着回家一定要装个电话,嘴上恭维笑着说道“哎呦,陈太太家里装了电话了,那真是恭喜了。”

  斯里巴加湾是马来亚总督府所在地,也是有着“王国之盾”称号的皇家王牌第三师驻地,该师驻扎在斯里巴加湾已经十几年了,给这座城市带去了额外的经济活力。

  楚国官兵的薪水普遍高于城镇中低层官吏水准,功勋田的额外收入。立功受奖后,王室还会赏钱,赏宅子,赏女人,消费能力可比普通人强的多。

  军官家眷有两三个甚至更多姨太太的很普遍,一大家子生个七八个,十来个孩子也不稀奇,是典型的中产家庭。

  斯里巴加湾是马来亚的区域交通枢纽城市,来自各地的矿产在港口汇集,输入的工业品和消费品也汇集在港口,造就了港口的繁荣。

  仅斯里巴加湾港,就创造了多达2.2万个工作岗位,广泛覆盖了仓储,运输,补给,货物集散和矿物出口等等领域,是当地用工的大主顾。

  最为可惜的是

  王国高层出于资源分散的考虑,将石油炼化厂设置在八打雁,八打雁已经发展出了炼化一厂,炼化二厂和炼化三厂,具备年加工600万桶原油的总生产能力,属于世界领先规模。

首节上一节414/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