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目标肯定是苏门答腊岛上的荷占区,就是以巨港为核心的荷兰殖民地,这部分占据着整整18万平方公里,位于岛屿的东南端半壁江山,几乎是苏门答腊岛的2/5那么大。
此前的楚国军事扩张,并没有与荷兰白人殖民者发生直接军事冲突,镇压的主要是原本岛上的土著苏丹王国,以亚齐王国和占碑王国土著居民为主,典型的大鱼吃小鱼式殖民扩张。
这也是英国反响不大的主要原因,没那闲工夫去为弱小民族主持公道。
而对楚国下一步军事扩张的矛头,对准了荷兰白人殖民者,这已经是避无可避的现实情况了。
英国人和法国人对此态度暧昧,美国人表示反对和谴责,可反对无效,也没人听美国佬的废话。
在当今的世界舞台中
美国佬的国际影响力和存在感都较低,话语权不强,大概也就是和楚国在仿佛之间,比起欧洲列强来差的多。
一个搞公民民主自由的危险意识国家,在欧洲以封建王国为主的社会中,遭受到了明显的抗拒和排挤。
美国主持公道说的话,发表的政策主张,也大多无人倾听,没多少人在意。
美国是因为制度和地理原因受到排挤,楚国纯粹就是因为社会主流人口肤色,语言和信仰的极大不同,极难融入到欧洲以白人为主的主流国际社会中去,同样遭受到有形无形的排挤。
这就是当前的现实,暂时没有有效的方式解决。
对于日益危险的近况,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采取了掩耳盗铃的方式,在发表的政策白皮书中公开宣称:
“荷兰王国对东印度群岛数百年来的殖民统治,正在日益的稳固和深化。”
“殖民总督府广泛的传播了西方文明,开启土著民智,教化四方,传播基督信仰,为此做出了卓越而不懈的努力。”
“在殖民总督府的有效管理下,以坚定的态度维护了殖民领地统治,促进与南详各地区间贸易,为王国财政贡献约占2/5的丰厚税收,持续反馈本土……”
一番的歌功颂德,完全忽视了迫在眉睫的危险。
只要一日战争不爆发,本届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离任后,哪管他今后的洪水滔天?
对于楚国向荷占区移民渗透一事,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即无心,亦无力去阻止,更担心因此造成双方矛盾激化,反而给楚国殖民军事冒险扩张的借口。
正是在这种复杂的情绪下,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采取视而不见的政策。
我就当看不到,那事情就没有发生,一切就都在总督府的掌控中。
这样可以粉饰表面的和平,歌照唱,舞照跳,荷兰殖民官员发出的警告都是危言耸听,必须要予以严厉处置。
最关键的,是别得罪楚国人,别给他们任何发飙的借口。
在这种奇怪的默契下,楚国华人移民向荷占区的巨港等重要城镇移民,竟然如同丝般顺滑,没有受到半点阻碍。
平均每月达五六千人之多,荷属总督府的殖民官员一声不吭,上演了掩耳盗铃的可笑一幕,这让楚国上下放下心来。
既然你不管,那我就继续移民喽。
1881年7月15日
来自金沙船厂的第二艘“马尼拉”级万吨铁甲舰“通州”号顺利下水栖装,楚国皇家海军举行了隆重的下水典礼,庆祝这一里程碑式的海军重大建设成就。
“通州”号铁甲舰排水量12700余吨,是马尼拉级的第二艘头等主力铁甲舰,装备6门305毫米主炮,12门152毫米2级主炮,风帆与蒸汽动力混合,最高航速17.5节。
这样一艘强大的主力铁甲舰下水,震动了周边各方势力,纷纷派人观摩,暗中将楚国的实力又调高了一个等级。
“马尼拉”级铁甲舰是楚国皇家海军发展的一级与世界顶尖水平相媲美的主力舰,与英国,法国和德国海军主力舰水准相当,显示出在海军领域建设的新成就。
楚国是区域性强国,经济实力远没有英国和法国那么强大。
所以仅发展了“马尼拉”级这一型万吨铁甲舰,且以1~2年的建造周期,稳定的建造后续战舰。
从1878年下半年,“马尼拉”号铁甲舰切割第一块钢板开始。
楚国坚持每年拨款建造主力铁甲舰,1880年5月,“马尼拉”号铁甲舰建成下水栖装,“通州”号铁甲舰在船台中全力建造,第三艘“宿雾”号铁甲舰处于筹备阶段。
时至今日
“通州”号铁甲舰正式下水栖装,第三艘“宿雾”号铁甲舰正在船台中全力建造,第四艘“香格里拉”号开始切割第一块钢板,建造进度正在日益加快。
基本上,是以14~16个月的周期,新建一艘万吨级主力铁甲舰。
在楚国皇家海军装备规划中,“马尼拉”级铁甲舰将要建造6艘,分别是“马尼拉”号,“通州”号,“宿雾”号,“香格里拉”号,“文莱”号和“兰芳”号,预计于1885年底全部建成服役。
整个建造周期7年,陆续服役6艘万吨级主力铁甲舰,使得楚国皇家海军的实力更上一层楼,傲居西太平洋周边地区的首位。
再加上“镇”字号“东、南、西、北”四舰,“威、远”两舰,“江、河、湖、海”四舰,共计10艘旧有的主力铁甲舰,整个铁甲舰队的规模就达到16艘,妥妥进入世界二流的海军强国行列。
这样的皇家海军实力,差不多与沙俄和德国海军相仿佛,略强于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能够排在英,法,美三国后面位居第4位。
英国那实在不能比,英国14200吨的勇士级铁甲舰和其姊妹舰,在1875年就退出了现役,如今在二线做训练舰。
如此强大的主力铁甲战舰,英国在这几年退役了七八艘,就是这么豪横,这么财大气粗,别的国家根本羡慕不来,也没法跟上英国海军主力战舰装备的脚步。
对于这样的全球霸主,理智的方法就是跟随其脚步,伪装成一个亲密且温顺的区域合作者,这不丢人。
楚国这样做拿到了很多实际的好处,虽然因此丧失了一些关税主权,加剧了国内工业竞争,可也顺利的融入了世界最大的英镑贸易圈中。
通过差异性竞争和热带国家特色产品,赚的盆满钵满。
别老想着与英、法列强唱反调,美国经济实力这么强,还不是被打压的像个灰孙子,多少年都冒不出头来。
聪明的做法是把实惠捞到碗里,楚国正是这么做的,悄咪咪的闷声发大财。
第441章 宝马汽车和铁牛拖拉机
楚王郑国辉没有参加“通州”号铁甲舰的下水栖装仪式,而是在马尼拉重工的工厂里,正在调研极具历史意义的内燃机技术审定现场。
早在1876年
德国发明家奥托便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四冲程内燃机,极具历史性意义。
作为长期跟踪世界科技先进发明的楚国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便跟进了这一内燃机新技术,并用丰厚的待遇盛情邀请奥托教授,前来楚国率领技术专家们继续攻克相关的技术难题。
楚国给奥托教授开出的待遇,是每月1200银洋,这相当于4800德国马克,几乎位于科技界的巅峰水准。
一个月薪水,就能够在马尼拉的王城区购买三间由青砖砌成的平房独立宅院,这笔钱能够购买6~7名漂亮年轻的土著妇女,能够迎娶一名华人女子。
奥托教授于1979年应约而来,他不负众望,历时三年多,率领数十名工程师和华人学生,先后完善了内燃机的各项设计,研发出了技术水平较为先进,运行平稳的两款汽油机和一款柴油机,还研发了动力结合的离合器,取得了数百项科技发明专利。
这些关于内燃机的基础科技发明专利,属于出资者皇家基金所有,
在此基础上建设而成的汽油内燃机和柴油内燃机实验室,皆由奥托教授主导,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
看着运行平稳的汽油发动机,装在四轮汽车上平稳的驱动,前进,刹停,加速,转向相当灵活,楚王郑国辉不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世界上第一台汽车诞生了,诞生在马尼拉,这将是世界工业史的里程碑式发明创造,为楚国带来了一项重大产业。
这世界上的第一台汽车,造型非常像马车,是属于敞篷汽车,在后面还带了一个不大的货斗,能够同时搭载4个人和800余磅货物,行驶速度在25公里至30公里左右。
这比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研发出世界第一台汽车,提前了4年,比哥特利布-戴姆勒研发出高速汽油内燃机,提前了两年。
之所以能达成这样的科技成就,就在于楚国运用雄厚的财力,支持奥托教授进行系统性的研究,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
最让楚王郑国辉欣喜的是,原本是做废物的汽油和柴油终于有了最大用途,可以作为内燃机的燃料使用。
他最先想到的应用领域,那就是农业机械。
楚王郑国辉按照自己的印象,向奥托教授描述研发一款农业拖拉机,只需要使用简单的柴油内燃机,主打的皮实耐用,货斗能够承载大量货物,起步至少2000磅以上。
他所说的这个农业机械,就是手扶拖拉机。
摘掉后面的货斗,输出的动力轴可以套上铁犁,铁耙和其他农具,用于翻地和农田收割作业,真正的一物多用。
奥托教授只是短暂的思考了一番,便用肯定的语气告诉国王陛下,给他的研究小组4个月时间,就能完成这项研制工作,达到国王的期望。
柴油内燃机和离合器都是现成的,4个轮子和框架也是现成的,所需做的就是进一步完善设计,大都是一些边边角角的工作,没有什么根本性的难度。
在调研现场
楚王郑国辉与奥托教授的交流非常愉快,他直接下令,研制成功后,率先生产120台拖拉机试用,然后根据乡村的反馈调整不足之处,持续的改善。
农机的品牌就叫“铁牛”,主打一个坨实耐用,以两个弯曲的牛角作为品牌标志,非常简便,易于识别。
至于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先生产50台试用,这大约是三个月的产量。
品牌吗,就称为“宝马”品牌,寓意成为良驹宝马,朗朗上口,一望可知。
无论汽油内燃机还是柴油内燃机,都是由翻砂铸造而行,相关技术水准要求较高,生产中的残次废品可不少,产量因此有限。
楚王郑国辉叮嘱要多培养技术工人,提高生产水平,今后这将是一门重要的机械发展行业,未来发展光明。
重生到这个世界这许多年,楚王郑国辉已经深深的融入到当今时代中。
迄今为止
由楚王郑国辉主导的科技发展事项不多,内燃机可以算是最重要的一项,他并非技术类人才,仅仅知道内燃机这个名字而已。
可架不住楚国王室有钱呐,大笔的银洋投入进去,又组织了大批的技术专家和工程师跟踪研发,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成就,竟然顺利的将内燃机实用化了。
这比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一个人在实验室里捣鼓强多了,效率亦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楚国实验室中完善出来的汽车技术完整度和实用性更高,有齿轮式转向机,有连接前轮的横拉杆,有弹簧减震和车架系统,具备了较强的实用性。
有了前世今生的开挂眼光,楚王郑国辉知道内燃机事业是一项涉及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巨大产业,足以支撑起楚国未来百年发展的工业脊梁。
对此,就特别的上心。
亲自下旨督促内燃机研发和实用化进程,终于取得了丰硕成果,这让他特别有成就感。
“亲爱的奥托教授,本王特别看重内燃机的未来发展前景,这种动力机械与楚国的资源优势相结合,能够产生1+1大于二的出众效果。
楚国方面将重点发展内燃机产业,从资金到生产给予大力襄助,这样的决心坚定不移。
奥托教授所要做的,就是继续深入的研究,发展出更实用,效率更高的耐燃机械,广泛的应用于更多的领域。
我们期待着在内燃机领域,成为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同时成为楚国一张响亮的名片,代表着王国在科技领域的辉煌成就。”
楚王郑国辉对内燃机的评价非常高,他神情亲切地与奥托教授交谈,没有一点君主的架子。
这让奥托教授受宠若惊,连连表示必将竭尽全力,为楚国的内燃机事业贡献才智。
这个年代的科技人员和工程师,社会地位并不高,待遇也不丰厚,更多是凭借对科学的狂热进行钻研。
在奥匈帝国这些思想保守的国家,很多专家和工程师受到教会和落后保守势力迫害,动则遭受牢狱之灾,完全难以想象如此高的社会地位。
在这里,简直如鱼得水。
这是楚国吸引外国科技专家的优厚政策,用以推进国内理工科高等学府的研究水平,业已取得了明显效果。
马尼拉大学在一些理工科领域的研究,已经位居世界先进水平。
全国在大学范围内,建设了黄氏基金投资的一系列实验室,有机械机床实验室,小型蒸汽机实验室,船用蒸汽机实验室,电工实验室,钢铁冶金材料实验室,枪炮实验室,化学火工品实验室,农业实验室,柴油内燃机和汽油内燃机实验室,纺织机械实验室等等,拥有了一大批中外高水平专家参与研究,组成了楚国的科技发展基础。
楚王郑国辉认为这样的投资非常必要,专家的事情还要专家去做,每年皇氏基金在科技领域的投资,就高达200多万银洋。
这些科学实验室少则拨款三五万银洋,多则拨款七八万甚至十多万银洋,取得了无数科技成果。
就比如钢铁冶金材料实验室,那就是设在南洋重工的重点实验室,其研制的高强度钢索冶金材料配比,就是一项杰出的科技成就。
在钢铁冶金领域,从来没有捷径可以走。
所有研制出来的特种钢材,都是经年累月一炉炉钢水不断的试验冶金配方,不断的改善,不断的摸索,终于达到高强度高张力的特种钢铁效果。
由此制成的钢索,成为跨太平洋海底电缆的主缆线,承受了恶劣的地理环境考验,证明是一项出色的科技成就。
高强度钢还可以应用在内燃机和蒸汽机领域,比如气门顶杆,比如活塞钢筒和曲轴连杆,都是用高强度钢配方冶炼的钢水轧制而成,效能比普通钢材强的多。
在此基础上
可以继续改善冶金配方,研制高耐磨特种轴承钢,高强度装甲钢,高硬度钻头钢等等特种钢材,那都是钢铁厂最深厚的底蕴,也是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