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研发成果,都是通过一炉炉钢水不断的试验而来,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大量资金的投入,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个世界上已经出现了蒸汽汽车,蒸汽拖拉机,蒸汽挖掘机,蒸汽摩托车等新发明。
内燃机的出现,为这些机械提供了更好的动力选择,随即改成汽油汽车,柴油汽车,柴油拖拉机,使用内燃机的挖掘机和摩托车,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楚王郑国辉亲自主导和布置了下一步科研方向,并且叮嘱工厂负责人,需要做好大规模生产的准备,将内燃机作为重中之重的产业发展。
随行的众臣们都看到了楚王陛下的重视,心中也变得凛然起来,将对内燃机工厂的重视程度提高到最高水准。
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不遗余力的支持。
楚王郑国辉并没有掩饰自己的重视态度,他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全国上下集中精力发展内燃机和汽车产业。将汽油和柴油资源变废为宝,充分的利用起来。
视察的最后
楚王郑国辉围绕着研制出来的四轮汽车,指着车轮笑呵呵的说道:“此一台车,需要4只橡胶车轮,耗用的橡胶可不在少数啊。我们的橡胶资源产出,能够供应的上吗?”
“启奏陛下,在马来亚地区,郑国光总督全力发展橡胶种植园,每年天然橡胶的产出都会增长七成以上。有越来越多的成年天然橡胶林进入割胶期,目前每年的产能达到9万余桶,明年就能达到14万余桶,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殖民地部大臣吴青峰子爵恭敬的回答说道。
这些数据他随口到来,捻熟于胸。
“郑国光,本王的这位御弟做事倒是踏实,甚好,甚好。”楚王点头赞许说道。
郑国光总督是一根筋的轴性子,他知道自己的智慧见识水平都不高,所以对楚王陛下的吩咐,向来是不折不扣的执行。
楚王说要重视天然橡胶园的发展,那么郑国光总督就大力发展天然橡胶园,不遗余力的去做,这个努力方向绝不会错。
果然得到了楚王的赞赏,这真的非常不容易。
这也是楚王郑国辉放心让三弟郑国光担任马来亚总督的重要原因,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只需要按照吩咐去做即可。
那些自作主张的人,反而坏事儿。
围绕着宝马牌汽车评价了一番,楚王郑国辉又提出了增加手刹装置,喇叭装置,倒车镜之类的小建议,被奥托教授的专家组一一记录在案,将在改进中采纳。
从郑国辉的角度来看,他看到的发动机运转平稳,驱动车辆有力,平均能达到7.5个马力,这已经是不错的水平。
内燃机的技术还需要持续的改进,但现在已经具备了推广的价值。
放在另一侧运转的柴油机动静就大多了,运转起来“哒哒哒”冒着黑烟,噪声也不小,却得到了楚王郑国辉的较高评价。
柴油机不需要多安静,黑烟大一些也没问题,主打的就是一个皮实耐用,且价格低廉,这样用途才能广泛。
柴油机加上皮带就能带动轮锯,成为锯木场的重要设备。
相比较笨重而效率低下的蒸汽机,柴油机体积可小的多,效率却高得多,相比之下差距一下子就出来了。
若能广泛推广,好处不言而喻。
楚王郑国辉将柴油机用途确定为农业运输和农机生产这两大领域,农业运输就以手扶拖拉机为主,这是个用途相当广泛的领域,在矿山和大型基建项目中使用也很频繁。
农业生产主要是最耗费人力的翻地和农作物收割,若是能用农业机械代替,将会极大的节省人力,提高农田生产效率。
这对现在的楚国意义重大,因为楚国现在也没多少土著苦役犯了。
这么多年下来,早先占领的领土上土著原住民,基本在多年的艰苦劳作中消耗殆尽,在外界的道路和桥梁工程队中,已经很少能够见到。
这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都由华人新移民承担了。
现存少数的土著苦役犯约数十万,大多来自于新收复的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南部,基本上在楚国本土的上百个矿山服苦役,外界很难见到。
消耗几年后,也就不剩多少了。
所以在这一领域,使用农业机械代替人力的需求相当迫切,一方面大幅提高矿山采掘的劳动效率,另一方面大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的效率,都需要广泛使用农业机械。
以楚国现在四千多万人口的总体量,奴役个几十万土著人口,那就根本不算个事儿,纯粹小菜一碟。
在楚国内
对于政府方面严厉奴役并同化土著人口的政策,学界颇有微词者不少,认为“此非德政,当以仁德布施天下,感化蛮夷”云云,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
举凡这种报刊上的言论,都会引起内政部的高度重视,并迅速的采取行动镇压。
就在不久前
马尼拉大学中文系两个腐儒教授,据说是学究内外的大家,一时间忘乎所以,在报刊上大放厥词,结果很快被公开逮捕了。
罪名是“里通外国,卖国求荣,罪行昭彰”,被逮捕的那一天,周边的围观者甚众,纷纷交头接耳的议论。
当听说这两人是卖国者,围观者立刻用臭鸡蛋和烂菜叶子伺候,将其砸的狼狈不堪,差点气到当场去世。
这两名中文系的教授的子女家眷受到牵连,贬入妓馆为奴,终身不得任用,黑历史要记上三代。
这可真是误人误己,腐儒误国啊!
楚国上下总体弥漫着一股狂热的对外殖民,征服和扩张的氛围,民众热衷于冒险和暴富的传说,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
在各城市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刚果河公司和东非公司的招募广告,还有中美洲的尼加拉瓜,以及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总督区,常常都有标语宣传。
“若你是一名心怀热血的冒险者,那么就来巴塔哥尼亚大平原吧,这里拥有无限的传奇和可能,成就人生巅峰。”
“美丽的中美洲呼唤您,这是一片神奇待征服的土地。”
“辽阔的刚果河森林充满野性的呼唤,这里拥有无尽广袤丰美的土地,为您量身定制殖民发展方案,抵达即送200亩土地,成就辉煌人生。”
类似的宣传广告,在楚国城市乡村的大街小巷不胜枚举。
这也是楚国源源不断有很多新移民,陆续奔赴边疆地区的重要原因,他们真的在寻求一个机会,一个冒险和走向人生辉煌的可能。
尤其是刚果河公司抵达即送200亩土地的宣传广告,常常勾起华人移民内心对土地的深切渴望,脑子一热,就报名参加了。
纵然远在西非,亦不缺一心想要土地的华人新移民。
在这种社会总体氛围下,对政府推行的殖民政策说三道四,绝不会有好果子吃,政府眼里也不揉沙子。
只能说,这两个中文系的教授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终究为自己的言语轻忽付出了沉重代价,成为被打击的牺牲品。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吃饱了饭没事儿干,那真是叫闲的蛋疼,管不住嘴,那自然就惹出祸端来了。
第442章 黑旗军上演的逆转
就在楚国一举吞并了苏门答腊岛西北部,开始潜心于发展之际,消化此前殖民扩张的胜利成果,进一步夯实国力。
沉寂已久的法国殖民者,此时却不安分了。
早在1873年,法国就发动了向北圻六省的入侵战争,一举攻入河内,却生生的被从胜保(即老街)紧急来援的黑旗军击退,葬送了大好的殖民前景。
这一等,就是8年。
1881年7月,由法国总理茹费理主导的法国议会通过了二百四十万法郎的军费用于越南,主要用于扩张殖民地的战争。
楚国在南洋的不断殖民冒险成功,无疑极大地刺激了法国的殖民野心,令其迅速的行动起来。
然而,历史在这里奇妙的拐了个小弯儿,已经变得与原来历史轨迹不一样了。
原本驻防在胜保(即老街)的黑旗军,在1874年战后,被越王加封为三宣副提督,依然驻防在胜保本地。
胜保(即老街)这个地方是个山区,就是俗称的八山一水一分地,能够用于种植的土地很少且贫瘠,多是山地,粮食产量低。
原本黑旗军驻防在这里,是属于土匪的性质,在广西境内造反不成,被官兵一路追杀逃入越南境内。
越南王国对边远山区的统治不力,赶也赶不走,剿灭又剿灭不了,只得任由黑旗军驻防在这里。
后来碰到了法国入侵这茬子事,黑旗军数百里星夜迢迢来援,一举击败了法国侵略军,挽救越南王庭于危亡之中。
正因为此大功,所以摇身一变成了官军,被封为三宣副提督。
实际上
这个狗屁的三宣副提督就是个糊弄人的弼马温,即无军饷,又无粮草,龟缩在胜保这个山沟沟里,更没有地盘可供发展。
历史在这里拐了个奇妙的小弯儿,改变出现在一个广西籍商人黄奇帆身上,这是个走南闯北的南洋布匹商人,对楚国的崛起耳熟能详。
见到黑旗军这股势力闪亮登场,心中起了一份建功立业的心思,于是毛遂自荐来到黑旗军,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
那就是跳出胜保,一举占领沿海的海防等重要港口,依托着北方广宁省的丰富煤炭资源,有田,有地,有资源,自然可以招兵买马扩大势力。
就这么着,黑旗军在没有王令的情况下,擅自调动,直接占领了沿海的海防和广宁数省,这让越南王庭大为震动。
简直气到吐血,却又拿日益壮大的黑旗军没办法。
要知道
广西梧州距离更南方的广宁和海防只有几百公里远,水路一天可达,陆路也就是走上五六天的时间,对于广西山民来说压根不算个事儿。
黑旗军有了煤田就有了钱,还有了海防和广陵的大片平原水田,沉下心来发展几年,竟然也成就了一番兴盛景象。
从广陵到海防的数百个乡镇,这些年来呼朋唤友移民了数十万广西老表,纷纷在当地定居下来。
充实的人口资源加上煤田出售,让黑旗军的腰包迅速鼓起来,军队人数也从原本的两三千人,一跃发展到1.5万左右,成为越北地区的一股强大势力。
如今的黑旗军,比原来历史上人数多了五倍,装备更是一水的美式步枪,全都是楚国仓库里淘汰出来的货色。
即便如此,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及步兵队列和训令,完全遵从于楚国军队的体制,黑旗军的很多官员都受训于马尼拉陆军学院,得到了全面的军事教育。
其指挥能力,有了飞跃性的提升。
黑旗军原本就是发源于广西的一股地方造反势力,说其桀骜不驯也好,说其不服王化也好,黑旗军将士从内心是看不起越南王庭的,也没有把越王的命令当回事儿。
他们唯一尊奉的是北方神州朝廷,那是朝廷正溯,黑旗军首领刘永福有点像水浒宋江的那样心思,想着被朝廷招安,给穷苦兄弟们谋一个出身。
另一个尊敬的是楚国,崛起的楚国闪耀于南洋,黑旗军的刘永福不可能不知道,也深深的为楚王的魄力而折服。
至于越王,那是个什么玩意儿?
法国殖民军队北上入侵北圻六省,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黑旗军和清朝在越北的驻军,二者不可避免的交锋。
法国殖民军队的大举北上,令越南王庭大为惊恐,越南王廷一再请求清政府速派军应援。
神州朝廷鉴于形势变化,命令滇桂两省当局督饬边外防军扼要进扎,但强调“衅端不可自我而开”,保持了一定的克制。
但黑旗军不一样,法国佬都打到家门口了,还克制个屁呀!直接干就完了。
这就不得不称颂黑旗军的这一干将士们,从上到下都是铁骨铮铮的热血男儿,不拒战,不畏战,更没有把法国人当成什么了不得的大敌。
这已经被历史反复证明,黑旗军没一个孬种。
如今的黑旗军兵强马壮,在法国大举南侵的时候紧急扩军,将兵马从原本的1.5万人扩充到2.5万人,分别驻守在各要道隘口。
1882年3月,法国政府命交趾支那海军司令利维耶指挥入侵法军,第二次侵犯越南北部,
4月,法军侵占河内城砦,直接与驻防在当地的黑旗军交火,双方激战数日,黑旗军在毙敌320余人后,守住了阵地。
碰了这个硬钉子,而法军无奈退去,重整军备再战。
5月19日,刘永福率黑旗军在怀德府纸桥与法军进行决战,法军司令利维耶及副司令卢眉以下三十余名军官、数百余名士兵被击毙。法军大败而归,被迫退回河内。
消息传来
黑旗军海防驻地一片欢腾,军师黄奇帆默默的启用了位于山区的秘密军火仓库,将5000支新步枪和32门拿破仑12磅野战火炮以及大量的火药,陆续送上了前沿阵地。
一脚踢在铁板上,差点将脚骨踢折了。
战败的法军又羞又气,随即宣布要为利维耶将军复仇,再度拨给东京法军350万法郎,全力煽动更大规模的侵越战争。
除增援陆军外,西贡总督府还成立了北越舰队,积极的调兵遣将,全面部署,大战一触即发。
黑旗军方面毫不示弱,公开宣称“法军来一千斩一千,来一万杀一万,直至最后一兵一卒,决无不战而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