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357节

  所以在此行之前,英国奥德总督就再三强调,绝对不能升级对抗事态。

  能唬住就唬住,唬不住该撤退就撤退,不能冲在前面替荷兰人挡雷。

  做到这个地步,英国人也算仁至义尽了。

  这就如同双方叫板,荷兰人与英国人是从小长大的发小,帮着敲敲边鼓助助威那是没问题。

  可楚国这小子直接拔出了刀,那是真敢上啊。

  在这种情况下

  最明智的是警告几句硬话,见势不妙拔腿就溜,难道还直接冲上去挨刀不成?

  这次之所以是英国远东舰队出面,而不是英属印度总督府辖下的第三战列舰队。

  就是因为英属印度总督对这些破事儿早就烦不胜烦,其辖区原本就是印度洋及阿拉伯海和红海,并不包括南洋这片区域。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儿,英属印度总督府不愿意插手了。

  英属海峡总督府能够管辖到的只有驻香港的远东舰队,偏偏这又是一支小舰队,总计只有8艘风帆战舰,能拿得出手的也只有三艘吨位较大的风帆巡洋舰。

  其他的5艘都是单桅风帆护卫舰,守守港口也就罢了,这些远海作战还是算了吧,别丢人了。

  思念及此

  英国远东舰队司令长官乔治-赫斯特少将脸上摆出一副公正的神色,目光看过荷兰人与楚国人,神情郑重的说道:

  “英方维持南洋地区和平稳定的初衷不会改变,无论你们双方孰是孰非,可一定不能升级事态。

  英国作为地区和平稳定者,希望调停双方矛盾,任何不理智的举动,都不可能得到支持。”

  这话听的弗兰基-范-德里赫特海军中将直翻白眼,心中简直将赫斯特将军家中女性亲属问候了个遍。

  舰队出发的时候,那2万英镑喂了狗了。

第383章 趁年轻再生一个吧

  英国人在强者和弱者面前是两副面孔,这样的苦涩滋味,让弗兰基-范-德里赫特海军中将深切品味到了。

  双方舰队在海面上对峙整整两天,到了第二天下午,英国远东舰队乔治-赫斯特少将竟然借口补给,率领三艘英舰离开了。

  这把弗兰基-范-德里赫特海军众将瞬间气的破防了,破口大骂英国人言而无信,简直是一群渣渣,不顾信义又混蛋透顶。

  骂归骂,可眼下的僵局还是要解决。

  在楚国铁甲编队绝不可能退让的情况下,荷兰特混舰队没奈何的退缩了,灰溜溜的返回巴达维亚港口,一时间沦为笑柄。

  受到此一事件的鼓励,加里曼丹当地十几支华人武装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纷纷展开了对三马林达,巴厘巴板和马辰等荷兰白人聚居城市的重点围攻。

  一时间岛上枪声大作,形势频频告急。

  1872年3月22日,巴厘巴板白人殖民者的数个坚固堡垒被攻破,欢庆胜利的华人武装拖着白人殖民者的尸体,在大街上欢庆胜利。

  受到此一事件的刺激,剩下的白人殖民者后裔纷纷搭船离开加里曼丹。

  短短两周多的功夫,再次流失了五千多白人殖民者及其家眷,诺大的荷属加里曼丹殖民地已然大部分被当地华人武装所占据,开始推行华人自治。

  无数的白人种植园被瓜分,城镇,乡村到处都是昂首挺胸的华人武装力量,很多华人刚冒出头的华人武装势力,为了争夺利益反而又打了起来。

  4月3日

  位于马辰核心的市政议会大楼被攻破,盘踞在内的271名白人巡捕,士兵和武装民兵大部分战死,只有30余人受伤被俘。

  至此,加里曼丹仅剩三马林达这唯一的城市还在苦苦坚守,距离最终陷落亦为时不远了。

  4月5日夜间,一前一后两周傍晚抵达港口的英国货船,忽然从船上下来千余全副武装的白人士兵,对围攻三马林达的华人武装展开反击。

  一时间枪声大作,猝不及防遇袭的华人武装腹背受敌,在丢下数百具尸体后,不得不仓皇撤退。

  被包围了一个半月的荷军据点被彻底破开,高达一千一百余名白人妇女儿童从包围圈里迅速离开,登上了几艘英轮撤退。

  而这千余白人士兵携带大量武器弹药和食品,进入三马林达堡垒坚守,誓言绝不放弃。

  这一变化

  让幕后一直在默默推动地区形势变化的郑国光总督为之大怒,立即调动部分武装民兵,星夜乘船抵达三马林达,务必要尽快拿下这座最后的荷兰人堡垒。

  彼时,楚国政府正承受着英法等列强的强大压力,英国方面的态度就是:“够了,停止这该死的一切吧!”

  法国方面的态度是:“法兰西并不希望南洋局势向危险的战争滑落,南海事态已近失控,楚国方面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美国方面的态度是:“美利坚正在忧虑的看着事态像糟糕的方向发展,楚国任由华人势力的泛滥,这对所有人来说都不是个好消息。”

  沙俄方面的态度是:“正在密切关注南海事态发展,毫无疑问,我们将见证历史的改变。”

  德国方面的态度是:“崛起于南洋的楚国伙伴,正在为捍卫侨民自身正当利益而努力,这是地区形势新变化,我们将持续关注。”

  北方神州的态度是:“海外遗民,不服王化,区区蕞尔小国穷兵黩武,非仁德之道也。”

  这种重大的地区事件演变,可没有扶桑国的置喙余地,可并不耽搁明治5年这一群雄心勃勃的皇道派精英名臣持续关注,流露出难以遏制的羡慕、嫉妒和不甘心情。

  推动“王政复古”运动的大久保利通在写给黑田清隆中将的信中,这样说道:

  “扶桑国未来之路,应当全力“脱亚入欧”,引西洋之文化及先进技术改良国政,厚培根基,走向对外殖民兴国之路。

  一如当今南洋之楚国范例,由最初30余万平方公里疆域,通过不断对外扩张殖民之努力,收获极丰。

  短短几年发展至今,广有180余万平方公里,几为扶桑国六倍(注:不含琉球群岛)之巨,俨然南洋大国也。

  中南半岛及南洋丰腴之广大土地,几乎皆为欧洲列强或汉人所得。

  每当思及此处,常倍感时运不济,远远落后于人,紧迫感油然而生。

  我大和民族困居扶桑列岛一隅,国土狭小贫瘠,难成大国之基业,对外扩张殖民方才是经世强国之道。

  惜乎一步慢,步步慢……”

  发生在加里曼丹岛的侨民事变,并没有影响到当前南洋地区较为开放和日益繁盛的商业贸易,表面上看似乎影响不大。

  实质上

  早已经引起了欧洲列强和周边诸国有心人的广泛关注,对楚国的警惕和防范心理再升高了一个层次,这也是预料中的事。

  如今的楚国无论体量,人口,经济抑或军事实力,都可以位列南洋强国之列,而且是拔尖的那种。

  每年仅对欧贸易一项,价值就高达两亿多银洋,而且以大量出超为主,是妥妥的地区贸易强国。

  让人既眼红又嫉妒,可又无可奈何。

  4年前的那一场英法之战,打出了楚国的威风,也打出了三流列强的国际地位,已经无人敢于再小觑楚国。

  否则,仅凭借着利润丰厚的原油贸易,就足以促使英法,德,俄这些列强动手了。

  4年前的楚国不好打,4年后的楚国实力增强了一倍多,那就更不好打。

  为数16艘的二千三百吨“华山”级铁甲舰队业已成型,加上楚国本土完善的海防要塞炮台设施,蒸蒸日上的对外扩张之势,已经从恶狼升级成为獠牙猛虎。

  正是凭籍着硬实力,让英法列强也为之忌惮三分,没有在加里曼丹问题上公开发难,兴兵问罪。

  可同样的

  楚国的小动作瞒不了有心人,始终在英法列强暴走的高压线边缘反复试探,强大的国际压力一直都存在。

  荷兰王国不同于西班牙王国无人撑腰,西班牙王国的女王伊莎贝拉二世荒淫无度,连自己的王位都玩崩了个屁的,逃到法国去保命去了。

  而且西班牙人与西欧的英,法等国宗教信仰,语言和文化格格不入,自中世纪以来就战争频频,互相攻伐不已,压根不是一路人。

  荷兰国王威廉三世是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同一时代的欧洲王族,不但熟识,且两国宫廷有着极为深厚的姻亲渊源,联系相当之紧密。

  在欧洲本土

  荷兰王室并没有眼睁睁的看着东印度殖民地失去控制,而是积极的奔走于伦敦和巴黎之间,凭借荷兰王室的影响力呼吁组成欧洲联军共同干预。

  千不该,万不该,正逢着欧洲大陆德法两强对峙的局面,战略大环境极其严峻,不允许抽身他顾啊。

  战败后的法兰西爱国情绪高涨,全国动员吭哧吭哧的偿还德国战争赔款,立志要打一场翻身仗,听到荷兰人的话就当放屁一样。

  大敌当前,法兰西人眼珠子都是血红的,去年初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在爱丽舍宫登基加冕,那是狠狠的在骄傲的法兰西大公鸡的心窝子戳了一刀,至今伤口还没好呢。

  如今法兰西人满脑子都是德国人,德国人,德国人……

  其他的一切都是浮云,这时候荷兰人说:在南洋被东方人欺负了,大家伙儿,乡里乡亲的帮着打过去找回场子吧,咱们可都是白人啊!

  法国人一瞪眼:我可去你的吧,老子被德国人踢腾成啥样了?也没见你们放个屁,都给我滚犊子。

  德国人虽然赢得了普法战争,可没想到法兰西人气性这么大,那真是天天在家磨刀啊,心情也提到了嗓子眼。

  战争胜利后非但没有裁军,反而扩军了。

  德国首相俾斯麦指使手下的特使,一会儿前往沙俄的圣彼得堡,一会儿前往奥匈帝国维也纳,又是拉拢,又是许愿,死活要给自己找两个好帮手。

  这阵子

  德国,俄国与奥匈帝国的密使正在穿梭访问,就筹备“三皇联盟”事宜密切磋商,务求达成共识,以形成主导欧洲的大陆势力。

  英国人高度紧张的盯着欧洲事态的转变,从伦敦出发的外交使节一波接一波,全都在欧洲各大城市打转,平静的局势下波涛暗涌。

  若是平时没事时,帮着荷兰人欺负个瓜怂也不是不行。

  现在什么时候?

  正是欧洲大陆势力逐渐成型的时候,孤悬海外的伦敦政府叫苦不迭,他亲手释放出了德国这个难以控制的怪兽,正焦头烂额的想办法遏制。

  听说南洋的事态糜烂,现在忙的嘴皮起泡的伦敦政府压根顾不上,直接反应就是:真是闲的蛋疼,没事儿惹那个又穷又横的小子干啥?

  英国有个称号叫做“世界事务仲裁者”又或者“欧洲搅屎棍”,这多多少少能够反映出19世纪欧洲政治生态的现实。

  那就是

  几乎没有欧洲事务是英国人不插手的,无论大小,一定会有英国人的身影存在。

  就当前欧洲大陆势力重塑的紧要当口,英国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缺席,非但不能缺席,而且要深度参与,要主导或者推动欧洲局势向英国愿意看到的方向转变。

  基于这一根本需求

  英国本土陆军和皇家海军的力量根本不能分散,这意味着大不列颠帝国的话语权,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儿。

  荷兰人希望英国军事力量介入,英国本土陆军有二十六万余人,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有二十几艘大型铁甲战舰,若能抽掉1/3就足以摆平南海事件。

  可问题是

  英国一旦动用本土军力或者调动皇家海军力量,在欧洲必然就出现力量真空,其战略威慑力大大下降。

  去远东可不是好玩的事儿,起码半年以上起步,若是战事焦灼,那何时返回本土就遥遥无期了。

  别说离开半年,就是离开一个月,欧洲局势都会发生新的变化。

  归根结底

  是当今时代的战争门槛太低了,普法战争的导火索,就是因为德国首相俾斯麦的一份密电泄露,引发了法国拿破仑三世皇帝的愤怒,从而导致战争开启。

  就现在这种互相磨刀子的情况,谁知道啥时候又能打起来?

  英国作为德法两国隔着海峡的邻居,若是穿着重甲,拿着长剑过来劝架,那讲话一个唾沫一个钉,绝对很有分量。

  他若是穿着丝质长袍,手上的长剑没有了,就拿着一个鸡毛掸子,能否能劝动两个都上头怒目相向的壮汉?

  正因为上述的种种原因,远在万里之外的南海区域发生华人侨民维权暴动,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在对峙事件后,却奇怪的平静了下来,没有进一步的举动。

  4月5日发生的突然行动,也是借助着英国商船撤退了白人妇孺,顺带输送了部分兵力坚守,保持着最后的军事存在。

  无形中,已经是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所能够采取的最大努力了。

首节上一节357/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