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290节

  这边的土墙直接就是用的煤渣堆,堆起来六米多高,十多米宽,反正钢铁厂的煤渣烧完了就运过来。

  别说堆个6米高,就是堆20米高都绰绰有余。

  这里沿码头的碉堡都是大型碉堡,高约35米,由大块岩石砌成,混合了钢筋笼和混凝土,看上去就特别结实。

  移民中心距离海边只有350多米,这里4周都堆上了十几米高的煤渣堆,足有30多米宽。这些大煤渣堆主要是防范舰炮轰击,修建了6个大型碉堡,驻扎了新编第二团三千余兵力。

  现在的八打雁码头,再也不复往日舟船往来不息的热闹场景。

  所有的船舶都疏散进入了马尼拉海湾,躲避这场规模空前的战火,实施坚壁清野政策,海路运输暂时停止。

  楚王郑国辉回首望去,后方内陆腹地的工业区中,密集如林的大烟囱依然喷吐着黑烟,日夜不停的继续生产。

  这里的钢铁厂堆积了足够多的煤炭,铜精粉和铁矿石原料,足够生产两个多月不停炉子,战争造成的运输停运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只要钢铁厂能生产,下游的轧钢厂,铸造厂,钢丝钢缆厂,铁网厂,锚链厂,农具厂,蒸汽机厂和马尼拉兵工厂在内的一系列企业,就不会因为原料缺乏停止生产。

  楚王郑国辉站在码头上,眼神深邃的看着暮霭笼罩的海湾,今天爆发的两场海上战事,相关的战报通过长途电报及时的呈报了上来。

  他据此判断

  英法联军在进攻科雷希多要在屡屡碰壁的情况下,可能会将进攻重点转向八打雁,这是概率很大事件。

  若在八打雁的进攻顿足不前,英法联军还会另寻机会,比如从北方安赫莱斯和其他的什么港口登陆,总归不会善罢甘休。

  英法联军拥有绝对的海上优势,环海南群岛港口那么多,都想守住是不大可能的事儿。

  所以,楚王郑国辉就在考虑,是不是放英法联军主力登岸,给他来个一勺烩的重击,逼的英法联军回到谈判桌上来。

  英法联军如今在东马来亚地区被消灭了万余人,还有2.1万人兵力,在海面上飘着2万人,合计约有4万余人。

  考虑到后续增兵因素,楚王郑国辉估算的英法联军总兵力在十万~十二万人左右,凭借着英属印度殖民地,英国人的兵源可以说是源源不绝。

  在第三次扩军后,楚国军队总计约8.5万余人,再加上动员的十几万华人民兵,如此规模的英法联军还是能够应付的。

  这场战争,楚王郑国辉想在5个月到半年内解决,不愿意拖更长时间。

  也就是说

  至多再有4个多月,在2月份的农历新年过去,大约在元宵节前后,就要结束这场规模浩大的地区殖民战争。

  拖得更久,那就可能严重影响楚国经济的运行,种种的弊端都显现出来。

  毕竟立国不久,根基尚浅啊。

  为达此目的

  楚国在东港训练的数万民兵,最迟将在新年来临之前,就将踏上澳洲土地,掀起一股来自海南群岛的复仇浪潮。

  马尼拉军事学院今年的毕业生,除了分配进入10个新编团担任基层军官以外,还有87名毕业生派到了东港,连同其他175名有经验的基层军官,正在系统性的训练数万华人民兵。

  这些脱产进行军事训练的华人民兵,是楚王郑国辉手中的一记杀手锏。

  什么时候动用?

  具体的只在他的一念之间,呼吸着海湾有些腥咸的海风,看着夜色下平静的海湾,楚王郑国辉的心情复杂。

  这应该是八达雁海湾最后一个宁静的和平夜晚,从明天开始,将会是一段不平凡的血与火历程。

  “陛下,夜深了,海边风大露重,尚请陛下以全国500万民众为念,保重龙体啊!”幕僚长吴青峰上前劝说道。

  楚王郑国辉又看了一眼宁静的海湾,点头说道;“走吧,回去养足精神,好迎接客人。”说着走向码头边停靠的马车,径直钻进了车里面。

  其他跟随的文武众臣们,包括远征第一师长潘天寿少将在内,纷纷坐上各自马车,紧跟着皇家马车迅速离开。

  没多会儿功夫

  执行警戒任务的皇家禁卫团官兵们也撤离了,八打雁码头重新归于一片寂静的夜色中,

  回到八打雁行宫,简单用过晚膳之后。

  楚王郑国辉屏退了众人,满腹心事的走进大书房,在书房御案后面坐了下来。

  只要一抬头,就能看见对面悬挂的大幅精绘地图。

  在楚国军队占领的新加坡,东马来亚三州和本土三岛上,都在用兵人小标签,在地图上标示出了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看上去一目了然。

  郑国辉深知

  海军实力孱弱是无法发挥新加坡战略要地作用的主要因素,英法联军舰队可以在马六甲海峡畅通来去,压根无力制止。

  若楚国海军实力强大,那么现在的马六甲就是禁地。

  后方的东马来亚地区和本土山岛稳若泰山,英法联军根本就不敢毫无顾忌的深入,说到底还是实力太弱了。

  好消息也有

  在建造了两年小火轮后,顺利的度过了新手期。

  楚国造船厂已经开始建造排水量2300余吨的蒸汽铁甲舰,用上了楚国自己生产的船用蒸汽机。

  与英法等世界海军列强不同的是,祖国建造的蒸汽铁甲舰没有风帆动力,也没有舷侧明轮,完全依靠蒸汽机动力驱动螺旋桨行驶。

  这一型蒸汽铁甲舰由英国船舶设计师卢克-沃尔芬登爵士设计,燃煤仓可以装载280吨燃煤,设计航行时速13节,海上自恃力16天,一次加满燃煤航程2300公里。

  该型舰装备前二后一共计三座全回转装甲炮房,装备三门马尼拉兵工厂生产的达尔格伦大炮,二层火炮甲板另有八门10英寸线膛炮,每舷侧4门。

  建成后

  在甲板上随时还可以加装轻型舰炮,或者直接将陆军野战炮上舰,专用于低烈度搜捕海盗船和货船等场景。

  该型铁甲战舰正在建造中,每一艘造价16万银洋,依照楚国当前的财力,每年也只能建造3艘至4艘。

  若是手中有十几艘这样的蒸汽铁甲战舰,即便面对着英法联军的大舰队,楚国也有足够的底气封锁马六甲海峡。

  当然,这种好事只能想想罢了。

  英国在本土一口气建造了十几艘新锐铁甲战舰,而且是风帆和蒸汽双动力,排水量更大,造价更高,更适合于远洋作战。

  当英国皇家海军摸索出可靠的铁甲战舰建造蓝图,就会放开手来大批量建造,用于替换老旧的风帆舰队,同时建造几十艘都不费力。

  等到明年苏伊士运河开通,英国皇家海军就能够很方便的向东南亚地区输入海军力量,调动舰队不过是个把月的事儿。

  到那时,可就不能再惹英国佬与法国佬了。

  真的惹急眼了,将欧洲庞大的舰队调一小部分过来,楚国那就真吃不消。

  所以这场战争,在明年3月上旬之前必须结束。

  一夜无话

  次日没亮的时候,英法联军特混大舰队就开始动身了,

  第四战列分舰队司令长官乔治-赫斯特少将昨天付出了不少代价,终于清扫了佛得岛炮台障碍,原本心中忐忑不已。

  毕竟,两艘风帆巡洋舰战沉,7艘战舰各有轻重伤的损失,狠狠打了英法联军舰队的颜面。

  谁知回来以后,在第二战列分舰队惨败的战绩映衬下,第四战列分舰队似乎干的很不错,竟然受到了总司令长官阁下的表扬。

  天色还没完全亮,第四战列分舰队司令长官乔治-赫斯特少将就率领舰队拔锚起航,一路护送着运兵船准备登陆八打雁。

  运兵船加上运送物资的帆船,数量高达77艘,再加上第四战列分舰队所属战舰,浩浩荡荡的大船队直接杀奔66公里外的八打雁码头。

  帕卢安港在大船队离开后,就剩下联军总司令菲利普斯将军率领的舰队主力,包括七艘覆甲风帆战列舰,两艘木质风帆战列舰,以及一些吨位较小的风帆巡洋舰和护卫舰。

  天亮以后

  菲利普斯将军率领着这支主力舰队,随即也离开了帕卢安港,只留下十几艘单桅风帆战舰和运输船待在港口里。

  这些单桅风帆战舰都是脆皮,在攻打科雷希多要塞这个硬茬子面前,压根儿也派不上什么用场,带去只能是累赘。

  昨天一脚踢在铁板上,菲利普斯海军中将非常不甘心。

  他研究了大半夜,在听取其他英国军官的建议后,准备从副航道一侧发起进攻,再次试探科雷希多要塞的成色。

  副航道一侧就是蝌蚪尾巴,这边的副航道虽然被完全堵住了,可这里的炮台要塞实力较弱啊。

  若是用舰炮清理掉这里的炮台,然后输送水兵登陆作战,未尝不可以一节一节的啃掉科雷希多要塞,至少是一个可行的作战方案。

  相比较损失昂贵的风帆战列舰,联军总司令菲利普斯中将更倾向于消耗印度兵的生命,去夺取未来可能的胜利。

  至于消耗1万 2万还是3万 5万包头阿三,菲利普斯中将大人并不关心,只要皇家海军不受损失就好。

第313章 静候佳音

  上午9点钟不到,八打雁海湾已经密密麻麻的涌入了上百艘风帆大船,英法联军第四风帆战列舰队正在海湾码头边游戈,与岸上的楚军炮台爆发激烈的炮战。

  轰轰轰……

  轰轰轰……

  八打雁海湾两侧也修建有坚固的海岸炮台要塞,正在用10英寸线膛炮与英军战舰交火,而威力更大的15英寸达尔格伦岸炮则保持沉默。

  主要是因为敌舰距离过远,始终保持在一千三百余米以外的海域,这个距离上,15英寸达尔格伦岸炮准头要差的多,威力也小得多。

  英国第四风帆战列舰队游戈在舰炮的极限射程边缘,舰队配属的大大小小火炮猛烈开火,将雨点般的炮弹抛洒过来,狠狠的砸落在炮台的周围。

  这么做,主要是因为炮台要塞是大型海岸目标,对火炮覆盖的精准度要求较低,调高炮口,对准大致方向猛轰就是了。

  第四战列分舰队司令长官乔治-赫斯特少将清楚的知道,楚国海岸炮台广泛装备了极为致命的15英寸达尔格伦岸炮,总数约在55~60门之间。

  昨天的民都洛海峡战斗,两艘战沉的风帆巡洋舰就是吃了这种大炮的亏,先后被命中数发400磅重的轰击炮弹,然后在爆炸中被彻底撕碎。

  在湾口海战中

  第二战列分舰队的两艘风帆战列舰“佩林伯爵”号”与“阿拉伯酋长”号,同样葬身在这种危险的大口径岸炮手中,成为其最新的牺牲品。

  至于第二战列分舰队旗舰“哈德逊湾”号覆甲战列舰,骄傲的英国皇家海军不承认是被击沉,那只是撞上海底沉船的倒霉鬼。

  这样听起来,似乎稍微挽回些皇家海军的颜面。

  有了这么多沉痛的教训在前,乔治-赫斯特少将可不敢让舰队过于靠近炮台要塞,隔着远远的慢慢打呗。

  在运输船上,可是有好几船都装着黑火药,数量高达千余吨,这就是英法联军充足的战争资源。

  双方炮台隔空交战,轰隆隆的炮声响彻海湾,前后持续了五六个小时,从早上9点多,一直打到下午近3点,这才告一段落。

  11点多钟的时候

  英法联军的登陆部队,在战舰的掩护下,从距离北炮台4.5公里外的一处小渔村码头登陆。

  甚至这条长不足75米的木质栈桥,英法联军的士兵源源不断的抵达岸滩,随后便凶狠的冲进小渔村里,展开疯狂的烧杀抢掠。

  好在小渔村的华人村民见势不妙,已经在村长和一些民兵的掩护下,大部分迅速撤离了。

  只有一些腿脚慢的华人村民被堵在村里,随即被凶狠的联军士兵用刺刀捅死。

  房屋直接放火烧着了,鸡鸭和猪等畜禽也遭了殃,遇到这些凶狠的强盗哪能落得好?

  好在八打雁海湾碉堡土墙防御线修的足够长,除了这些海边小村子,其他距离海边1.8公里至2公里以外的村镇,全都被屏蔽在后。

  英国皇家海军战舰吃水深,也不可能完全靠到岸边,舰炮射程距离有限,够不着碉堡土墙防御线。

  而英法联军装备的12磅拿破仑野战炮,发射的差不多就是铅球大小的实心炮弹,对土城墙的伤害微乎其微。

  大约上午11点半左右

  这些猖狂的英法联军登陆上岸后,集结了五六千人的兵力,便开始气势汹汹的拖着拿破仑大炮,对土城墙防御线开始炮击,展开了攻势。

  楚国守军也不甘示弱,同样用火炮还击。

  双方你来我往的炮击打的非常激烈,轰隆隆的炮声不绝,绵延了一个多小时。

首节上一节290/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