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距离上
海岸重炮对舰船的损害尚在能够接受的程度中,“哈德逊湾”号风帆战列舰已经被命中了几十发炮弹,可依然硬顶着伤害冲进海峡中。
就在这时
“哈德逊湾”号风帆战列舰巨大的船体猛然一震,在发出抖筛子一般闷响过后,整个庞大的船身骤然停了下来,然后船体不可控制的横侧过来。
哦,上帝呀!撞到了沉船。
真是该死!
哈里-克拉克少将瞬间就明白了过来,他的脸色骤然变得苍白起来,此刻已经感受到了死神的召唤,“哈德逊湾”号风帆战列舰上662名官兵全都处于危险的边缘。
他万万没有想到
狡猾的楚国人竟然将3公里宽的海峡主航道,直接堵死了2公里,只留下靠近科雷希多要塞一侧不足千米的航道。
哈里-克拉克少将的经验非常丰富,通过撞击他清楚了,吨位巨大的“哈德逊湾”号带着惯性撞上沉船,恐怕将海底的沉船也撞的歪斜了。
甚至强大的力道,将海底沉船撞的后退了十几米。
所以,“哈德逊湾”号在撞击后,大部分船员还能站得住,只有两个桅顶倒霉的帆缆手,仓促下没有抓得住绳子,惨叫着从高处摔落下来。
“扑通,扑通”的坠入海中,竟然侥幸没有摔死在甲板上。
见此情景
船上的水兵也只能迅速的摘下救生圈,远远地抛到海面上去,至于其他的就无能为力了。
撞击后
“哈德逊湾”号在长达71.5米的巨大船身整个横过来了,一动不动的横亘在马尼拉海湾的入口处,就像被钉死了一般。
任凭船员如何努力操纵风帆,根本就一动不动。
“报告损坏情况。”
“报告舰队长官阁下,船底出现26英尺宽的一个大裂口,大量海水正在涌入,淹没了底仓龙骨,无法探查到是否已经断裂。”
“真该死!真该死!准备弃船。”哈里-克拉克少将无奈的下达了弃船的命令。
这么大的裂口根本无法修补,而且海岸要塞上的炮火依然劈头盖脸的砸下来,没有丝毫手软的迹象。
要知道
“哈德逊湾”号水下部分可没有覆盖铁甲,完全都是木质的材料,在大量海水汹涌灌入的情况下,压根也无法阻止抢修。
紧跟在“哈德逊湾”身后,排位第二和第三的风帆战列舰,分别是“佩林伯爵”号与“阿拉伯酋长”号,这两艘都是18世纪后期典型的74炮风帆战舰,服役达数十年之久了。
由于舰龄较老,面临着在皇家海军服役生涯的后期,因此没有进行覆甲改造。
在见到“哈德逊湾”号航迹陡然出现变化后,短暂的惊诧过后,后方经验丰富的英国船长很快就判断出了真正缘由,并且迅速下达“转舵”的命令。
“佩林伯爵”号与“阿拉伯酋长”号都是顺着一字纵队,相互间隔400码左右,以舷侧火炮对岸开火,正在激烈的交火期间。
船体陡然的急剧转向,瞬间就让火炮甲板上的炮兵们失去了目标。
可以清晰的看见
“佩林伯爵”号航向急转,避过了“哈德逊湾”号横过来的庞大船体,舰艏对准科雷希多要塞码头方向就直冲过去。
当“佩林伯爵”号近距离驶过“哈德逊湾”号时,顺利的进入马尼拉海湾航道,并没有再遭遇到海底沉船的意外情况。
想想也对,楚国人不会笨到将整个航道全堵起来,那自己岂不是也没得用?
可“佩林伯爵”号上的舰长笑不出来,而是神情愈发的恐惧起来。
因为他发现,要塞炮台密密麻麻的弹雨,向着“佩林伯爵”号猛轰过来,他如今承受了最大的集火打击。
更让人绝望的是
“佩林伯爵”号方才急骤转向躲避的操作,使得风帆战舰正在向要塞方向冲去,双方的距离从千余米,迅速缩短到800米……700米……600米……
由于巨大的惯性使然,再加上航速不高,风帆的应力响应没有在海面高速行驶时那么灵敏。
任由舰长扯破了嗓子,船员们发疯般的摇动操帆舵轮,仅仅是将舰首方向扶正了回来,船体依然在向要塞方向靠去。
500米……400米……
在隆隆的炮声中,有几声炮响格外的沉闷,仿佛巨人拿着重锤敲打在心头上,那种彻骨的寒意由脚底升起。
还没有等英国水兵反应过来,“佩林伯爵”号就“砰砰砰”连续被命中三发重型炮弹,这巨大的炮弹轻易的破开了船侧厚板,打出了摧枯拉朽般的效果。
随即,在英国水兵们绝望的嘶喊声中,重达400磅的炮弹猛然爆炸开来,由此形成的庞大火团笼罩了65米长的船身,无数的帆缆被炸断,船帆被无情的撕碎了。
猛烈的爆炸连续三次,将“佩林伯爵”号风帆战舰撕扯成碎片,无数残破的木板飞上空中,还有大量肢体残骸抛飞开来。
没有铁甲保护的“佩林伯爵”号,在400磅重的轰击弹连续攻击之下,就像无助的女人一样,惨遭蹂躏。
而这样的悲剧还没有结束,眼睁睁的看着“佩林伯爵”号被重炮撕碎,跟随在后的“阿拉伯酋长号”上英国水兵们吓的恐惧的大叫起来。
因为他们的船也正在向着要塞方向滑过去,海峡航道总共只有一公里那么宽,在近距离的急剧转向后,横行中的巨大惯性导致船体不可避免的滑向要塞方向。
不知是哪一个打头,在恐惧的驱使下,有几个英国水兵率先跳船,扑通扑通扑通的掉入了汹涌的海面上。
随后更多的白人水兵开始效仿,“阿拉伯酋长”号上的英国水兵们像下饺子一样,纷纷的纵身跃入海中。
如今的海面上到处都是杂乱的木板残骸,木桶,箱笼,烧焦的风帆和漂浮的尸体残骸,只要抱住一块木板,就有很大的概率能活下去。
而继续留在船上,九成九会死的很难看。
“哈德逊湾”号战舰上
哈里-克拉克少将面色苍白的目睹了这一切,如今他所在的这艘战舰,已经不是要塞海岸炮台重点照顾的攻击目标,暂时得以苟延残喘。
可“哈德逊湾”号战舰已经沉没大半,其他一些船员纷纷爬到三条小舢板上,小舢板上挤满了人,装满,然后便迅速的划着离开。
还有最后一艘小舢板,哈里-克拉克少将并不愿意离开,他将恪守英国皇家海军的传统,与自己的座舰同沉。
“长官阁下,您正在指挥一支伟大的舰队驶向地狱中,看看“佩林伯爵”号吧,哦,上帝呀,还有“阿拉伯酋长”号,他们全都在走向毁灭,剩下的战舰也不例外。”
“请您更改命令,这能让更多英勇的皇家海军官兵避免无辜的死亡结局,这踏马太扯了,为什么要白白去送死?”
“上帝呀,快醒醒吧!”
身边军官们急促的催促声,终于唤醒了哈里-克拉克少将心中的良知,他苦笑着点点头,吩咐说道;“传我的命令,让舰队更改航向,撤离战场。”
“遵命,长官。”
得到授权的军官立刻站起身来,也不用传令兵指挥,而是直接拿起信号旗子,对着后方的战舰发出“改变航向,撤离战场”的旗语。
尾随在后的风帆铁甲战列舰“列克星敦”号率先看到旗语命令,如蒙大赦一般立刻左满舵转向,庞大的战列舰身在海面上划出清晰的弧形痕迹,擦着马尼拉海湾入口向西北方向驶去。
后面跟随着的英国风帆巡洋战舰一艘接着一艘,犹如在地狱门口转了一圈似的相继左满舵转向,跟随在风帆战列舰“列克星敦”号身后,逃也般的离开。
这些风帆战舰上的英国白人官兵们,同样目睹了“阿拉伯酋长”号最终覆亡的命运,个个脸上神色惨然。
“阿拉伯酋长”号这样的脆皮战舰,顶着海岸重炮的轮番蹂躏硬冲海峡,那简直就是送死。
在连续被命中数发15英寸达尔格伦轰击炮弹后,“阿拉伯酋长”号被巨大的橘色火球笼罩,剧烈的爆炸仿佛敲打在心头的重锤一般,将风帆战舰庞大的船身撕扯成碎片。
爆炸产生的气浪,将附近上百米的海面都抬高了一两米,在爆炸火团中,没有任何人能够生存下来。
连续的剧烈爆炸过后,疯狂开火的要塞岸炮也停了下来,方才沸返盈天的战场上也迅速沉寂了下来,仿佛是一场祭奠。
海峡里到处都是残骸碎片,乌黑的油渍伴随着大团大团的血迹和无数尸骸,两艘残破的风帆战舰正漂浮在海面上剧烈燃烧,由此引发的浓烟滚滚,看起来格外凄惨。
而在海峡入口处
“哈德逊湾”号战舰已经沉没大半,只留下高耸的后艉楼依然浮在海面上。
可能由于这里海水不够深,所以从底部到顶部高达27米的后艉楼就这么斜斜的露在海面外,成为这场短促而惨烈海战的注脚。
一心求死的哈里-克拉克少将军装都湿了大半,最后被其他水兵七手八脚的拽上小舢板,满是伤心的离开了这个海峡。
由于“哈德逊湾”号战舰撞上了沉船,整个船体横在海峡湾口,在进入海峡涌浪的推动下,仅凭自身的力量根本无法离开。
就如同被钉在了原地一样,直至最后沉没。
急转向驶离这个海峡湾口的英国第二战列分舰队所有官兵们,全都默默的注视着如此地狱般的场景,心中不知是何滋味?
由于木质战舰的构造,使得炸碎的两艘英国风帆战列舰始终漂浮在海面上,在大火中熊熊燃烧。
直到入夜后,依然漂浮在海面上熊熊燃烧。
科雷希多要塞炮台上的官兵们,在英国舰队驶离后,便划着小船出来搭救海面上的船员,竟然收集到了231人,大部分都是“阿拉伯酋长”号上的船员,也算是不小的收获吧。
第312章 改变策略了
湾口一战,击沉了不自量力悍然前来挑战的英国三艘风帆战列舰,这一辉煌战果点燃了科雷希多炮台要塞所有官兵的热情,他们激动的奔走相告,欢呼雀跃不止。
坐镇要塞指挥的钱江中将亦是欣慰不已,这一番苦心总算没白费。
他当即就拍发加急电报,电告正在八打雁督战的国王陛下,汇报了这一喜讯。
并表示;全体要塞官兵极有信心,将英国舰队堵在马尼拉海湾入口之外,“难逾雷池一步”。
隔着几公里远
在马尼拉海湾外海面上游戈的英国皇家海军大舰队,同样目睹了这一惨状,集体沉默了。
经此一役
三艘风帆战列舰相继战沉,伤亡官兵970余人,失踪286人,第二战列分舰队主力遭到重创,差不多算废了。
伴随着蒸汽铁甲舰登上世界海军舞台,几乎一夜之间,英国皇家海军近百艘风帆战列舰变成了陈旧落伍的代名词。
如今在英国本土的船厂中,正在大规模兴建排水量3500余吨的勇士级和排水量4500~5000吨左右的“君主”级风帆蒸汽铁甲舰,数量多达十几艘。
这些新锐战舰或已建成,或正在船台上建造,建成后主要进入英国皇家本土舰队服役,用以维持称霸大西洋的绝对海权。
在遥远的印度殖民地,尚无一艘真正的蒸汽铁甲舰,装备优先序列要排在最后面。
这也造成了英法联军总司令卡尔文-菲利普斯中将当前的困局,他手中没有足够能扛伤害的犀利战舰,就无法打破科雷希多要塞的魔咒。
伴随着第二战列分舰队的覆灭,那真是一盆水浇的透心凉。
卡尔文-菲利普斯中将神情似乎都苍老许多,也没有继续挑灯夜战的兴致,于是率领着特混舰队向南抵达名都洛岛,并进入帕卢安港口海湾中体整。
这个帕卢安港距离科雷希多要塞约91公里,这个完全没有要塞炮台的僻静海湾,位于民都洛岛最西北端,恰好适合特混大舰队停泊。
帕卢安港附近只有20多个村子,居住着约1.3万人左右的华人移民,港口是个八九百人的镇子,已经被英法联军士兵所占领。
特混舰队驻泊下来以后,得到一个勉强算是好消息的军情汇报。
攻击佛得岛的另一支舰队,在付出两艘风帆巡洋舰战沉,七艘战舰轻重伤的代价后,摧毁了佛得岛四个海岸炮台,进入八打雁的大门已经打开。
舰队在佛得岛港用炮火摧毁了一些海岸边的房屋,但是看到村镇深处的碉堡和土墙,还有严阵以待的楚军官兵,又勾起了心中不好的回忆。
因此,并没有派遣英法联军步兵登陆。
佛得岛本身不是个重要的地方,人口不多且从事农耕生产,没有损伤已方官兵占领的价值。
哪怕伤亡个一二百人,舰队指挥官也认为不值得。
既然清除了海岸炮台威胁,就等于拔除了佛德岛獠牙,对英法联军特混舰队不能够再造成威胁,算是达到作战目的了。
最主要的进攻目标,还是在八打雁。
八打雁
楚王郑国辉在八打雁码头巡视了一圈,这里除了移民中心,其他距离海岸1800车以外的地方,大都建成了土墙和碉堡,形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