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主力舰队编有9艘覆甲战列舰中的8艘,共计19艘风帆战列舰中的12艘(注,含前者),伴随作战的还有27艘风帆巡洋舰和大量双桅快帆船,实力极为雄厚,在整个印度洋及西太平洋地区无出其右。
当英法联军主力舰队抵达预定海域,通过望远镜遥遥的观察到前方情况,立马感觉到不妙。
为什么呢?
在宽达3公里的马尼拉海湾主航道上,明显的有几个露出海面的长木杆,长木杆上还有清晰的横桅杆,瞬间就让英国人明白了什么?
该死的楚国人,已经在主航道坐沉了几艘风帆大船,不用考虑就能知道;
这些风帆大船上用钢筋和铁丝网制作了大型箱笼,箱笼里装满大块的石料,由这些风帆大船运抵海峡主航道上,在预定位置凿沉,用于堵塞航道。
虽然不清楚堵塞了多少?
但从露出海面的几根孤零零的桅杆可以看出,至少堵塞了一半,而且是远离科雷希多要塞的那一半主航道。
这就意味着
原本3公里宽的主航道,现在只有1.5公里甚至更窄,全都笼罩在海岸炮台的炮火范围之内。
若要冲进马尼拉海湾中,靠着远离科雷希多要塞一侧通过已经不可能了。
而在马尼拉海湾内侧,就紧靠着主航道入口里面约1.5千米的位置,赫然停泊着三艘覆甲巨舰,其中的两艘分明就是来自于法国远东舰队排水量3600吨“机枪手”号,和排水量2344吨的“复仇神”号。
最后是一艘排水量1720吨的“武夷山”号风帆货船,也被临时加装了黑黝黝的铁甲,加装了重型炮台,通过几只铁锚固定在海湾入海口处。
这三艘铁甲重舰全都无法移动,明显前方用长铁链固定在前方沉入海峡中的沉船上,后方一艘接着一艘,用铁链固定成一条纵队,左右用铁锚固定,使之无法大幅度移动。
由此组成海上移动重炮台,黑洞洞的巨大炮口指向可以通航的航道,正好与科雷希多要塞炮台形成交叉火力,将这个可以通航的航道严密封锁住。
看到这幅情景
所有的英国海军船长都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感觉到头皮发麻,背后发凉,意识到问题太严重了,远不是自己料想的那么简单。
楚国方面防御举措做的非常到位,在马尼拉海湾内,楚国方面的5艘风帆战列舰,10艘风帆巡洋舰和8艘风帆护卫舰以战斗队形不时的游戈来去,形成后续火力网。
摆明了是一个必杀的陷阱,就看你敢不敢踏进来了。
英法联军总司令卡尔文-菲利普斯中将犹豫了好久,不得不召集各主力舰舰长来到旗舰“加尔各答明珠”号上,集体决议该怎么办?
开弓已经没回头箭,进攻,必须要进攻,否则,大不列颠皇家海军的颜面何存?
但怎么进攻就值得商榷了,这些可恶的东方人简直没有留下任何一点可乘之机,让英法联军头大如斗。
科雷希多要塞堵在马尼拉海湾的入口处,那是绝对绕不过去的关卡。
科雷希多要塞一左一右两个航道,一个是1800余米的副航道,水深在7~15米左右,如今已经被沉船彻底堵死,完全不用指望。
主航道宽达三公里,水深11米至40米,从目前情况来看,至少堵了一半儿。
仅剩下来的航道约1300~1500米,有可能更窄。
为慎重起见
进攻的英法联军舰队只能从水位最深的中间强行通过,那就意味着必须承受要塞和浮动炮台的双重打击,这是避免不了的严峻考验。
冲进马尼拉海湾后,还要面临着敌方风帆舰队的火力打击,这真是一场让人感到非常棘手的海上决战。
没有丝毫可取巧的地方,如果打……那该怎么打?
在旗舰的军官餐厅里
这些英国舰长们争论的非常激烈,全然不顾皇家海军的绅士风度,一个个脸红脖子粗的大声吼叫,双手抓狂的在空中挥舞强调自己的观点,试图说服对方。
两个极端的意见,一方强硬派认为,事到临头没有退缩的余地,只有硬闯了,火力全开打一场拳拳到肉的攻防战。
另一方同样支持打,但表示不能如此鲁莽的一头撞进去。
至少要弄明白海峡现有的航道,能够航行的到底有多少宽度?多少深度?
敌方三艘充作移动炮台的覆甲战舰,装备了多厚的铁甲?装备了多少火炮?是否装备了致命的15英寸达尔格伦轰击炮?
若大量装备了15英寸达尔格伦轰击炮,那么除了覆甲风帆战列舰之外,其他的木质风帆战舰根本就不具备强闯的基本条件。
去一个,死一个,不可能有意外。
风帆战舰这玩意儿对战要塞炮台,对技术的要求高到不可思议,绝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海战伊始
双方的巨炮轰击会雨点般的落下来。海岸要塞炮台怡然不动,只是按照事先划定的炮击区域,稳定输出火力即可。
海面上的风帆战舰就不同了,炮弹落在战舰近处,将会激荡起大量的浪涌和乱流,致使战舰产生大幅的侧倾,俯仰等意外状态。
若是航行速度再快一些,那么舰炮的准度就别指望了,神仙也没法打的准。
所以在海战时
风帆战舰速度一定要放慢,尽量减少海矿对火炮甲板的影响,正常速度降到三至四节以下。
问题是速度降下来后,风帆的应力也会急剧降低,导致风帆战船操纵困难,不可能循着一条直线航行。
在这种激战的时刻,不可控制的偏航往往会造成致命的严重后果。
若强闯海峡的英国战舰,在海峡入口侧风的吹动下偏航,不可控制的冲向炮台要塞或者楚国覆甲战舰,后果都是灾难性的。
军官餐厅里
意见相左的双方都在激烈争论,一个比一个在嗓门更大,情绪激动的表达自身意见,试图在气势上赢过对方。
“好了,好了,先生们,不要再进行无意义的争论。”司令长官卡尔文-菲利普斯中将终于出声制止说道。
既然长官出面了,餐厅里争论的声音立马安静了下来,舰长们纷纷坐了回去,重新恢复成为优雅的绅士。
卡尔文-菲利普斯中将环顾一众舰长,略微沉吟了下,说道;
“先生们,说的再多不如行动,我命令……”
此言一出,所有的军官齐刷刷的全部站了起来,双腿合拢立正,神色恭敬的等待命令下达。
“命令哈里-克拉克爵士率领他的第2战列舰分舰队率先出击,闯一下这个海湾,看看敌人的火力究竟有多强?
我要提醒克拉克将军,你的编队最好顺着海峡中线行进,可以靠近浮动炮台,但是离科雷希多要塞远一点。”
“遵命,司令长官阁下。第二战列分舰队愿意为您效劳。”哈里-克拉克少将动作优雅的举手敬礼,毫不含糊的接受了命令。
争论归争论,一旦命令下达,那么便坚决执行命令。
英国皇家海军从不缺乏牺牲精神,更是树立了视荣誉高于生命的优良传统,而这正是皇家海军称霸七海的宝贵精神内核,在这一刻展露无遗。
哈里-特拉克少将举手敬礼过后,动作优雅的与在座各位军官们告别,毫不犹豫的转身离开了。
他要回到自己的座舰上,率领第二战列分舰队强闯马尼拉海湾,为远征大舰队趟出一条血路来。
所有的疑问都会在战斗结束后得到解答,长官说的很对“争论不如行动”。
第311章 湾口激战
“来了,来了,战斗警报……”
科雷希多要塞7层宝塔上的警钟骤然鸣响起来,一下又一下悠扬的钟声顺着海面传出去极远。
警钟声回荡在海天之间,这无形中令氛围骤然紧张起来。
隐隐的……
从甲米地半岛也传来警钟声回荡,继而马尼拉码头边上的伏波门要塞,亦同样的传来警钟声。
随即马尼拉王城警钟亦鸣响起来,回荡在全城的上空,久久不息……
军政部长钱江中将走到宝塔的窗口,眉头紧皱的向外看去。
他亲自坐镇科雷希多要塞炮台已经有一周时间了,从英法联军舰队离开达沃海湾,钱江中将就立刻赶赴要塞指挥位置,开始部署战斗事宜。
楚王御驾亲至八打雁坐镇,在此前的沙盘推演中,英法联军有极大概率强闯佛德岛要塞炮台,并在此地登陆。
如今远征第一师主力及皇家新编第二团,第三团,第七团共计1.6万余兵力,还有2万民兵齐聚于此,准备打一场岸滩保卫战。
宝塔的5层就是钱江中将的指挥位置,这里聚集了十几名军官,每个窗口都有望哨,汇报海面上观察到的最新军情。
“报告长官,观察到敌大舰队中,分离出一支分舰队,正在向我方海峡驶来,意欲强闯我方海峡。”
“战斗警报,命令各炮台装填弹药,准备炮击。”
“目测观察到敌方风帆战列舰4艘,位于最前方的是两艘覆甲战舰,后方两艘木质风帆战舰,另有风帆巡洋舰七艘,共计11艘战舰编队,呈一字纵队驶来。”
“下午3:40,敌舰队距离3700米……”
“下午3:45,敌舰队距离1500米……”
“丙字号炮台,第一轮齐射,放……”
“轰轰轰……”
科雷希多要塞打出的第一轮炮击,是由“丙”字号炮台的6门十英寸线膛炮发出怒吼,将六发炮弹打了出去。
六发炮弹落入海中,溅射起6个高高的水柱,距离最近的一发炮弹落地,与英舰仅相隔几十米。
这说明炮击的方位角非常准确,不需要修改,只要一个劲儿的猛轰就行了,以覆盖火力追求命中概率,很快就能取得命中。
果然,在第二轮的炮击中,有一发炮弹命中排位第三的英舰后艉楼,炮弹爆炸开来,对其舰上官兵造成一定杀伤。
“哦,打中了。”
“丙”字号炮台一片欢呼声,随即官兵们甩开膀子开始一轮又一轮的炮击,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在“丙”字号炮台率先开始炮击后,在短短的1分钟时间里,其他炮台陆续开炮,很快就形成了密集的炮雨,对准硬闯海峡的英国风帆战列舰队狠狠的砸了过去。
转眼之间
上百门大口径火炮怒吼起来,此时的科雷希多要塞宛如浑身喷火的怪兽,橘红色的大团炮焰一闪一闪,大片灰黑色的消音宛若乌云般升腾而起,瞬间狂暴起来。
冲在最前方的“哈德逊湾”覆甲战舰排水量2852吨,是哈里-克拉克少将的旗舰,该舰共计装备了106门不同口径火炮,木质船舷外覆盖2.8英寸铁甲,相当于7.1厘米厚度。
“砰砰……砰砰砰!”
雨点般的炮弹砸下来,先后有几发炮弹命中了“哈德逊湾”号,船体遭受撞击后产生剧烈震动,随之而来的爆炸撕裂了船帆,弹片呼啸打翻了10多名水手,惨叫声随之传来。
哈里-克拉克少将眉头都不皱一下,他站在舵手的旁边,神情镇定自若的下达命令,指挥操帆,一马当先的率领舰队向着马尼拉海湾猛冲而去。
他的指挥位置无遮无挡,这是英国舰长惯常表示英勇的方式,他们要与舰上所有的水兵同生共死,绝不当胆小鬼躲起来。
“保持航向,对岸炮击,开火。”
“哈德逊湾”号在接近科雷希多要塞炮台后,终于不再沉默,舷侧舰载火炮发出怒吼,在炮焰闪闪中全力开火还击。
要塞和硬闯海湾的英军舰队猛烈的炮击,打的炮声隆隆,响彻海面。
领先的“哈德逊湾”号一头扎进了水柱丛林中,硬顶着密密麻麻的炮弹,兀自顽强的前进。
在短短的几分钟内
“哈德逊湾”号战舰就被命中了数10发炮弹,炮弹落在甲板上爆炸开来,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腥风血雨,这令甲板上的操帆水兵死伤惨重。
在这个风帆战舰时代的末期,“哈德逊湾”号战舰这样的五桅大型战舰,装备了四十多面风帆,风帆总面积超过58000平方英,各种帆索绞盘就像迷宫一样,控制着风帆的迎风角度。
水兵们通过绞盘操纵风帆,操纵最上层甲板炮开火,只能暴露在甲板上,因此遭受到轰击炮的重点杀伤。
“哈德逊湾”号战舰的装甲舷侧,不停的传来“砰砰砰”的被击中巨大声响,听着让人毛骨悚然。
若厚甲被击破,威力巨大的轰击炮弹落入船舱内爆炸,那可就不是杀伤一些水兵那么简单,有可能炸断龙骨,炸断桅杆,撕扯出一个巨大裂口,给船体带来不可逆的致命伤害。
好在“哈德逊湾”号风帆战列舰瞄准着海峡中线偏东一些的位置,距离科雷希多要塞最下层的水岸码头约1300余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