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287节

  英法联军除了找到一些陈年发霉的木薯,稻谷之外,只能将怒火发泄在那些茅草房上,将其付之一炬。

  偶尔有些逃脱的土著头人,见到下乡扫荡的英法联军犹如见到亲人一般,那真是痛哭流涕,泣不成声,指天落地的痛呈马来亚远征军的凶残行为。

  对比英国殖民时期,那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下子,直接将康纳中将整不会了。

  感情楚国马来亚远征军比自己凶残多了,对这些当地土著更凶狠,那直接是冲着挖根断族去的,再去搞什么乡村扫荡不等于是帮着他们吗?

  没过多久

  英法联军就将这三支偏军都撤了回来,囤积在海湾码头边修整,一边休整一边等待消息。

  早在第5天的时候,英法联军司令长官卡尔文-菲利普斯海军中将就率领舰队离开了,第一个打击的目标就是距离极近的三宝颜半岛。

  三宝颜附近的海面上

  强大的联军风帆舰队铺满了海面,视野所及全都是如林船的风帆,这给人带来了极大的压迫感,后脊梁都凉飕飕的。

  但也仅此而已

  舰队再强大也开不到岸上去,三宝颜半岛顶端的宝塔要塞,宛如盘踞在山丘顶端的怪兽,修建数年的9层宝塔已经有7层之高,展露出巍峨身形。

  宝塔要塞更早的具备了防御能力,将周边的港口环顾在内,加上附近几个山丘上的要塞副堡,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岸防御体系。

  纵然以英法联军舰队之强大,也不敢轻掳虎须。

  远远的炮击海岸,试探性的进攻了几次以后,舰队中两三艘风帆战舰受到轻微损伤。

  卡尔文-菲利普斯海军中将就放弃了继续进攻的想法,率领舰队撤出了三宝颜半岛,转而向达沃府方向而去。

  这一路上

  遇到沿海的城市,联军风帆舰队便靠近猛轰一通,专捡软柿子捏,沿途摧毁了不少城市建筑,引发了部分地区火灾。

  英法联军舰队的目的就是要找回场子,这些不知名的沿海小城市,显然满足不了卡尔文-菲利普斯海军中将的胃口。

  1868年10月19日

  英法舰队杀气腾腾的驶抵达沃海湾,先是舰队冒着岸防炮火,对靠近海岸的一些城市建筑实施了猛烈炮击。

  打的一百多栋房屋房倒屋塌,并引燃了不小的火灾,蔓延到附近的街区,将一些陈旧的木质房屋点燃。

  看着城市大火引发的浓烟,还有远处匆匆赶来救火的民众,英法联军舰队上的白人官兵们哈哈大笑,感觉终于出了一口恶气。

  卡尔文-菲利普斯海军中将也是面露自得之色,他憋了好久,终于能够在这些狡猾的东方人面前扬眉吐气,可不容易啊!

  可美中不足的地方也有

  舰炮的射程毕竟有限,极限炮击距离也就是1500米至1800米之间,最佳炮击距离在150米至600米之间,这个距离上的炮弹杀伤力最大。

  所以炮击摧毁的都是沿岸建筑,对诺大的城市而言,伤害仅仅是皮毛。

  情报显示

  达沃府是通州群岛最大的城市,该城市拥有的居民已经超过37万余人,陆地防御力量可不弱。

  凭借英法联军舰队这区区一万多名水兵,还啃不下这么大一块肉来。

  屡次被教训过后,英法联军高层指挥官现在也长了记性。

  知道楚国官兵并非鱼腩之辈,战斗力相当之强悍,丝毫也不逊色于英法联军的白人官兵,比所属的殖民地军队要强的多。

  在旗舰“加尔各答明珠”号的军官餐厅内,正在召开舰队军事会议,研究下一步的军事攻略。

  中间餐桌上摆放的大幅地图,是英法联军通过各个渠道搜集的军情信息。

  达沃府所属河口要塞炮台,三宝颜宝塔要塞炮台,宿雾群岛的海峡要塞炮台以及马尼拉科雷希多要塞炮台,甲米地要塞炮台,伏波门要塞炮台等等,大多数都标注在上面,清晰可见。

  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要塞炮台,相关海峡打着问号,那就是没探明的地区,需要英法联军舰队自身去冒险。

  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要塞炮台标示,英法联军舰队所有军官都感觉到非常棘手,面色凝重的沉默不语。

  风帆舰队虽然强大,但主动去挑战要塞炮台本身就是很吃亏的事儿。

  在新加坡吃了个瘪,在三宝颜不大不小的碰了个钉子,现在转到达沃府,要说摧毁一些沿海岸建筑就走,总觉得不甘心。

  为什么呢?

  无论斯里巴加湾也好,三保颜也好,达沃府也好,这些昔日繁忙的港口城市通通坚壁清野,将船舶全都疏散了。

  迄今为止

  浩浩荡荡的英法远征舰队只是摧毁了几个小鱼小虾,连像样的风帆货船都没遇到几艘,对楚国海运的伤害微乎其微。

  这就像大炮打蚊子,好悬闪了自己的腰。

  楚国以工业和商贸立国,各种大大小小的风帆货船数以千计,当然不止这点儿家底。

  英法舰队现在所知

  在达沃河里,就密密麻麻停泊着几百艘船,都是全都是从港口疏散进去躲避战火,眼睁睁全都是一大群肥羊。

  若是能够进去烧杀抢掠一番,心头这股恶气又要消散不少。

  但问题在于

  达沃府扼守河口的河口要塞,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共计一主二副三座海岸炮台要塞,装备了威力巨大的15英寸达尔格伦轰击炮,那可是要人命的玩意儿。

  为啥呢?

  不同于普通的海岸要塞,河口要塞是扼守在入海口,位置更缩在河口上游,这就非常让人头疼了。

  达沃河的入海口有六七百米宽,但这只是个喇叭口,进去两三公里后,河口的宽度就急剧缩小至四百余米。

  河口主要塞就位于这个地方,等于卡着喉咙口。

  两座副要塞还在更上游五六公里的位置,那里的河道更狭窄,根本就没有闪转腾挪的地方,海岸重炮造成的威胁也就更大。

  有了法国远东舰队覆甲战舰“富宾”号被击沉的惨痛教训在前面,纵然以“加尔各答明珠”号的强大,也不敢轻身涉险。

  这里面的逻辑很简单

  当今时代的舰炮,普遍炮声粗短,追求短距离内的大威力,尤其是150米至600米左右的舰队最佳交战距离,能够将舰炮的威力发挥到最大。

  以英国皇家海军装备的最大口径68磅重炮为例,在300米距离内,有一定的把握能够击穿两英寸左右的覆甲战舰侧舷,将炮弹送进敌舰的舱内爆炸开,产生最大的杀伤威力。

  距离越近,威力越大。

  如果这个距离拉远到500米,那么对敌方装备两英寸左右覆甲战舰的侧舷,只能造成毁伤,而无法击穿。

  如果这个距离拉远到800米,炮弹的势能急剧衰退,恐怕只能在敌舰侧船制造小圆桌那么大的炮击印记。

  若这个距离拉远到一千二百米以上,炮弹的势能差不多消耗殆尽,造成的伤害,也就是脸盆大小的炮伤,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正因为这样

  河口要塞卡在这要命的位置上,才让强大的英法联军舰队的一众高级军官们感觉发怵,眼馋却又顾虑重重。

  英法舰队在海湾棱巡的时候,顺着河口方向用望远镜看去,能够看到密密麻麻的桅杆如林,全都停泊在达沃河深处。

  每当看到这些,都让英法联军的高级军官们眼中火热。

  可转头看到宛如怪兽一般盘踞在河口的巨大要塞,那敦实而冰冷的身形,又宛如一盆凉水兜头浇到底,瞬间进入贤者状态。

  舰队军事会议开了半天,最后的结论依然是以慎重为上,这个河口要塞还是不要闯为妙。

  15英寸达尔格伦轰击炮那可是要人命的玩意儿,只要进入河口航道,躲也没处,躲闪也没处闪,只能硬着头皮顶着炮火前进。

  即便闯过了主要塞这道关,后面还有两座副要塞呢。

  唯一的区别就是

  主要塞装备了7门15英寸达尔格伦轰击炮,16门10英寸线膛炮,火力爆发起来极为可怕。

  两座副要塞各装备了三门15英寸达尔格伦轰击炮,另有5~6门10英寸线膛炮,火力配置要弱的多。

  但问题在于,副要塞扼守的河道也更窄,平均宽度只有240余米。

  英法舰队正常在河道中心航行,距离河岸边也就是100多米,那简直就是在死亡线上跳舞,太危险了。

  军事会议的决策

  联军舰队的高级军官们也不倾向于闯宿雾海峡要塞防御线,那片海域群岛众多,海峡普遍较窄,海峡两岸防御炮台情报不明确,不可测的因素太大。

  在那种地方

  随便在岸边架几门大炮,就能对舰队造成很大威胁。

  区区一两公里的海峡宽度,长度动辄十几或几十上百公里,一路胆战心惊的闯过去,脑细胞都要死去好多。

  一个海峡套着一个海峡,看着就让人头晕。

  最后的军事会议一致决定

  北上马尼拉,不惜代价的攻破科雷希多要塞,杀入马尼拉海湾内,炮轰马尼拉城,这才能够最大程度的提振军心,挽回失去的颜面。

  这将为最终登陆马尼拉城铺平道路,届时,英法联军的陆军部队源源不断抵达,直捣黄龙,擒住这场战争最大的罪魁祸首楚王,才能够一雪前耻,赢得战争的最终胜利。

  为了这一终极目标,不必在其他地方消耗舰队宝贵的实力。

  非要这么说的话,也有道理。

  虽然科罗希多要塞防御力更强大,更完善,更加可怕,可毕竟海峡主航道有3公里宽,而不是300米宽,英法联军舰队还是有信心闯一闯的。

第310章 争论不如行动

  英法舰队在通州群岛绕了一圈,眼见着没有什么可下嘴的地方,只能捞点好处就撤了,绕过宿雾群岛,直接浩浩荡荡杀向北方。

  这副模样

  如同在非洲草原上围着水牛群转了好些圈,始终无法下口的斑鬣狗群一样。虽然有诸多不舍,却不得不离开去,寻找新的猎杀目标。

  英法联军总司令卡尔文-菲利普斯海军中将总算放弃了原先计划的蓄意报复,要将楚国大大小小的重要城市全都淹没在一片火海中的疯狂计划,那很不现实,也做不到。

  可有两个目标必须完成

  第一个是攻破新加坡,重新确立大不列颠帝国对这个马六甲海峡重要城市的控制,这个计划主要由英法联军的步兵完成。

  第二个是攻破马尼拉海岸要塞防御,形成对楚国都城实质性的威胁,就像在北方神州突破大沽炮台,进而威胁京津一样,是一个道理。

  这个重要的任务,就落在了强大的英法联军舰队身上。

  在浩浩荡荡的舰队北上的时候,又有十几艘风帆战舰加入了舰队。

  这其中

  有7艘来自于英国位于锡兰(注;斯里兰卡)和钦奈的风帆战舰,有5艘是法国来自红海和东非殖民地的风帆战舰,这进一步壮大了联军舰队的声势。

  一同抵达的还有37艘补给和运输船,31艘运兵船,运载了来自法属利比里亚,摩洛哥当地的7951名白人士兵,以及英印军团后续增援的11550名红头阿三,这些红头阿三全部来自于英勇善战的北旁遮普邦,是后续动员的兵员力量之一。

  总计140余风帆大船的特混编队,浩浩荡荡抵达马尼拉外围海域后,立刻兵分两路。

  一路直接攻击马尼拉海湾入口的科雷希多要塞炮台,试图凭借压倒性的战舰火力优势,一举攻克这个拉路虎。

  一路直接硬闯民都洛海峡,试图迂回至佛德岛,在突破后攻陷楚国工业重镇八大雁,并从这里登陆,一路挥师北上杀至马尼拉城郊外。

  从八打雁至马尼拉已经贯通了楚国的第一条铁路,两者间距离不过179公里,沿途有十多座重要城镇,聚居着超过126万人口,是楚国的核心重地之一。

  一场空前激烈的海上激战,由此正式拉开帷幕。

  英法联军总司令卡尔文-菲利普斯中将亲自率领全部由英国皇家海军主力战舰组成的大编队,直接进犯科雷希多要塞。

首节上一节287/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