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晾了一个多小时,卡尔文-菲利普斯爵士终于觉察到遭到冷遇,再也绷不住,立刻如火山般爆发起来。
他站在外交部大楼的走廊里,像个撒泼的汉子一样双手抓狂的在空中挥舞,大声喊叫说道;
“简直难以置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如此对待大不列颠帝国的使臣,曾经这么做的,要么已经毁灭,要么如今属于帝国的一部分,
你们这样一个手指甲大点的土著小王国,从上到下都疯了,完全不可理喻。”
他的叫喊声引来了一个貌似负责人的官员,出面接待说道;“尊敬的公使先生,请保持您的风度,您想转达任何诉求都可以跟我说。我是外交部欧州司长潘裕臣,您传达的意见我们一定会认真对待。”
“我需要见到外交部长郑鑫先生,面呈英国的抗议,让他出来见我。”
“抱歉,部堂大人外出公干,短时间内回不来,有什么事情您可以对我说。”
“那次长郑毓兰先生呢?找他也一样。”
“实在抱歉,次长大人同样外出公干,嗯,我可以将您的诉求转达,保证不会有任何遗漏。”
“见鬼!为什么我一来他们都不在?”卡尔文-菲利普斯爵士愤怒的咆哮说道。
他的声音很大,在办公楼里回荡,远远的传了出去,引来了远处外交部的一些文吏探出头来窥探,听到忍不住发笑。
助手本-约翰逊实在感觉难堪,便出言提醒说道;“司长大人,会不会是贵方的外交部长官有意躲了,应该不可能如此巧合吧?”
“实在抱歉,是部堂大人和次长大人参加一项重要的外交活动,具体情况我无权透露,但一定会完整的转呈贵方的交涉意见。”外交部欧州司长潘裕臣面带微笑,回答的滴水不漏。
卡尔文-菲利普斯爵士的无能狂怒也没什么用,他神色逐渐平静下来,眼神冷漠的说道;“那好吧,我们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
“请跟我来,可以到小会议室喝一些茶,慢慢的谈。”潘裕臣说着在前面带路,引着两人向小会议室走去。
“我对你们的茶不感兴趣,走吧。”卡尔文-菲利普斯爵士这时候依然不忘装逼,声音冷冷的回答说道。
潘裕臣没有在口头上和他争论,只是面带外交性的礼仪微笑,引导着进入小会议室,很快就传来英国人喋喋不休的抱怨声。
过了一会儿
卡尔文-菲利普斯爵士与助手本-约翰逊神色不满的离去,潘裕臣礼貌的送到了外交部大楼门口。
看着他们乘坐马车离开,这才返身向楼上行去。
现在的外交部大楼,是位于荣耀大道旁的5层高大唐式古典建筑,大楼整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的非常结实。
整个外交部大楼是一个独立的院子,门口有高大的飞檐式门楼,日常都有士兵岗哨警卫,严禁闲杂人等乱闯。
进去以后就是一个广场,一栋五层主楼和两栋4层副楼,整体呈“匚”字形,恢弘大气的格局迎面而来。
在外交部大楼的后方,还有分隔出的大大小小10多个院子,属于外交部的司库,电报处,后勤处,食堂,公务宿舍,秘密机构以及其他不可为外人道的用途所在。
办公大楼古典雕花结构的门窗,配上明亮的白玻璃,让阳光毫无阻碍的直射进来,大楼内显得明亮而又庄重。
部长大人的公事厅在4楼东边,经过部长大人秘书通报,欧州司长潘裕臣进去的时候,见到外交部长郑鑫手里抱着茶杯,正面带笑容的啜饮着。
“部堂大人在上,下官拜见。”
“免礼平身,来,坐下说话吧。”
“谢大人。”潘裕臣双手抱拳作礼说道,这才直起了身子,面色恭敬的回报说道;“英使已经离开,他向我方交涉的事项,就是强烈反对最新公布的陛下诏谕,认为这种单独针对澳洲殖民地的不公平政策,极大的藐视了……”
“嗯,本座知道了。”外交部长郑鑫出言打断了他的话,没有兴趣听下去。
英国公使卡尔文-菲利普斯爵士前来交涉什么?
那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一清二楚吗?
此刻看着英国公使吃了个闭门羹,他的心情别提有多痛快了,总算把以前的憋闷都发泄出来了。
这种舒爽感觉,就像一个便秘的病人倾泻如注,怎一个“爽”字了得。
外交部长郑鑫躲了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他即便公开接待英国公使,也只能拒绝对方的无理要求,不可能违逆陛下的意旨。
既然如此,不如不见,双方还留下缓却的余地。
至于因此引发的两国间交恶,那是必然的事儿。
当初颁布这项强硬的政策,楚国方面就预料到了英国的反应,并为此在军事和政治上做了全面部署。
扩增至4.45万人的陆军,如今正在新移民中征募兵丁,新征募的兵丁数字是3万人,就是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不利局面。
新兵以3000人为一营,共计十营,分处于王国各地府县,马尼拉周边各府县有四营新兵,合计1.2万人。
募满一营新兵,就开始训练一营新兵,如今已募满了七个营头,合计2.1万余人。
海军方面也在做紧锣密鼓的战前训练,原本抽调到风帆运输船队的水兵,现在也在回归舰队,补齐缺员。
原本风帆炮舰和铁甲战舰上缺少的操炮战斗人员,也在逐渐补齐。
各地海防要塞加紧完善,储存于仓库中的大炮纷纷推了出来,开始各种对海试射,以应对更加严峻的局面。
若是情况不利,还有可能进一步动员还乡军人,动员民兵,从上到下都在为大战做准备。
立足于大战,但在外交和行政事务上尽量避免大战,极力争取和平,就是当前的应对举措。
可最终选择权并不在楚国手上,而是在英国人那里,楚国所能做的就是被动应付,从最坏处着想,做出充分的应对。
至于捍卫海外侨民利益的坚定立场,那是一分一毫都不能动摇。
第272章 大英帝国威严不容践踏
1868年7月21日
伦敦,唐宁街首相官邸。
首相爱德华-斯坦利-德比伯爵的脸色非常不好,年前的一场大病,至今尚未痊愈,让他从事首相这份繁重的工作更显得艰难。
作为一名曾经三度担任英国首相的政坛名宿,在伦敦政坛沉浮30多年,首相爱德华深得维多利亚女王陛下的信任,视之为得力臂助。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亲爱的威廉。”
首相爱德华抬起满头白发的脑袋,他的眼神已经不再锐利,说话间也有些迟钝,浑身上下渲染出老人迟暮的颓唐之气。
外交大臣是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上前一步,在靠近首相大人边的椅子上坐下,神色中带着一丝轻松说道;
“有一些小麻烦需要解决,可能会动用到驻加尔各答的皇家第三战列舰队。我向您保证,这只是一次轻松的航行,无往而不胜的皇家海军会带着我们需要的东西回来。”
“对付谁?”
“一个在南洋地区新近崛起的华人国家,叫做楚国,他们的国王非常不满英属澳洲殖民地不平等的对待侨民,对澳洲发起了单方面制裁。而这是大英帝国不能够容忍的冒犯,必须要予以强硬回击。”
“澳洲那帮蠢货,在偏僻的荒原上时间待久了,脑子都完全退化了。无缘无故的制造矛盾,能有什么好处?”
俗话说“人老成精”,首相爱德华-斯坦利-德比伯爵虽然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但他的这一生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俗事政务。
从外交大臣的只言片语中,就精准的抓到了问题要害。
只见他苍白的脑袋轻轻摇了摇头,神色失望的说道;
“周一的时候,我在白金汉宫觐见维多利亚女王陛下,还谈到了大不列颠帝国军事力量超负荷使用的情况,这让军队的事情变得很糟糕,也包括皇家海军。
本世纪中叶以来
我们发动了两次对北方神州的战争,1853年与法国联手干预了规模空前的克里米亚战争,又先后发动了征服阿富汗王国的战争,征服缅甸王国战争,支持了北美南方的内战,派遣战舰炮轰扶桑,一次次用武力压服敌人。
我的外交大臣阁下,恐怕你也忘记了外交的真正含义。
每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考虑用外交手段去解决矛盾,总是询问英国的军队在哪里?
这种简单而粗暴的方法。让军队疲于应付,而财政也要为此支出大笔款项,卡梅隆爵士一直在抱怨受够了。
无论收入多少,财政支出总是不够花的……”
外交大臣是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耐心地听着首相大人的抱怨,就像在面对一个喋喋不休的老人。
听了一会后,语气坚定的说道;
“无论英澳殖民当局做的对与错,这是今后内部检讨的问题。
但是在楚国问题上,我们绝不能表现出退缩,必须要给这个强硬的国王一个狠狠的教训,没有人可以无视帝国威严。
所以,我坚持……推动议会授权向楚国开战。
在下议院的演讲中,我会向关心此事的议员们陈述,这仅仅是一次小小的军事行动,不会花费多长的时间和太多的预算。
军队所要做的就是抵达那里,抓住那个大言不惭的国王,然后把他带回来,就是这样。”
“但愿如此,这个国王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对付,毕竟他们击败了西班牙人。”首相爱德华-斯坦利-德比伯爵叹了口气,表示有保留的同意。
人到暮年,他身上早已没有了锐意进取的朝气,没有那种对政治理念的坚持,而变得容易妥协,在威廉的坚持下退让了。
现在的首相爱德华伯爵没有精力关心万里之外的一个小小岛国,他坐在这里已经头昏眼花,需要来点法国红酒,那很有助于睡眠。
相关的议会讨论也没有精力去参加,也没有精力去应付那些议员的诘责,就由年轻的外交大臣威廉去极力推动吧。
十几天后
在英国下院举行的辩论中,竭力主张出兵征服楚国的外交大臣是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终于促成了议会通过决议,对楚国宣战。
具体的战事,由英属印度总督府派出第三风帆战列舰队和1.4万陆军士兵,进攻并占领楚国岛屿。
英国本土方面,将会陆续派出几支运输船队,运输相应的军事物资和给养,以支持对楚国的征服战争。
具体战争的部署,由英国外交部一纸电文发给英属印度总督府执行。
至于英国本土,没有派出一兵一卒,也没有派出一艘战舰,他们真的没有瞧得上楚国,从上到下觉得由英属印度总督府出面就足够了。
楚国占据的海南群岛不过30余万平方公里,属于西班牙人的旧殖民地,在高傲的英国人眼中,不过是一块小小的边角料而已。
与大英帝国高达3000余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相比较,差不多是1%。
位置不显,人口不多,胆子倒不小。
竟然敢冒犯大英帝国的虎威,英国议会的这些大人物们,不介意派出一支军队去教训下,顺便多收拢一块殖民地皮。
英国外交部的全称是大不列颠王国外交和海外事务大臣,统管着包括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4个自治领,以及遍及世界的三千多万平方公里殖民地。
这其中,以英属印度殖民总督府为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在英国外交部治下也是独一档的存在。
英属印度总督府最高长官是总督事务大臣,简称总督,现任总督是乔治-布劳德海德伯爵。
他的副手是印度国务秘书雷伊-戴维斯爵士,还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帝国立法委员会,是英属印度总督府的最高决策机构。
加尔各答
这是一座位于印度次大陆东北部的海滨城市,自1772年开始,这里便是英属东印度公司所在地,也是殖民总督府的所在地,英国人从这里发号施令,统治着整个印度次大陆。
其范围囊括后世的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阿富汗,缅甸和孟加拉国。
加尔各答拥有许多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建筑、罗曼式建筑、东方式和印度-伊斯兰建筑,因此被称为“宫殿之城”。
加尔各答的印度博物馆是亚洲最古老的博物馆,这里的图书馆是印度最好的公共图书馆,全都在白人区的范围内。
白人区范围内的豪宅林立,这里有良好的下水设施和宽敞的街道,说这里是伦敦的一个区也不为过。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被殖民的印度人聚居区,被称之为“黑镇”。
黑镇到处是破败的木棚土房,狭窄的街道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贫困居民密集的像蝗虫一样,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这与白人区仿佛两个世界。
1868年8月15日
英属印度殖民总督府一间宫殿式穹顶小会议室里,5位能够左右整个印度次大陆殖民地命运的大人物,悠闲的坐在桌边,谈论着本土发来的征服楚国命令。
在座的有两位军人,一位是皇家海军第三战列舰队司令长官卡尔文-菲利普斯海军中将,一位是英国陆军康纳中将,他是驻英陆军司令长官。
除此之外,还有国务委员会财政大臣克里斯蒂安-莱顿子爵,一位重量级的苏格兰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