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242节

  楚王郑国辉率领着一众群臣已经来到海岸边,看着岸边的施工人员,将长长的电缆线和连接设备全都准备就绪,静等着海上的电缆铺通过来。

  伴随着“泰山”号铺设电缆的还有两艘小火轮,负责在铺设海底电缆时,前后呼应,并且帮助“泰山”号稳定在既定航线上。

  这是因为铺设海底电缆时,航行速度快不了。

  海上的风大浪大,很容易就会让体型庞大的“泰山”号电缆铺设船偏离预定路线,有时可能偏离数十公里之多。

  这就需要小火轮在船舷的首尾顶推,稳定其海底电缆布设轨迹。

  看着两艘冒着滚滚黑烟的小火轮前后忙碌,又是又是拉,又是拽,楚王郑国辉看不到半点焦急神色,已经在岸边的彩棚下安坐了下来。

  一边与众臣饮茶,一边悠闲的等待。

  铺设海底电缆上岸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搞定的事儿,坐在这风景怡人的宿雾海滩,喝喝茶,聊一些闲情逸事,那也是极为惬意的享受。

  在彩棚前方不足百米处,一条挖掘好的深沟延伸到海滩深处,那里就是海底电缆上岸的地方,岸滩上有很多工人已经准备就绪。

  过了没多久

  “泰山”号已经将电缆切断,长长的电缆一端有小火轮用绳子牵引,“嘟嘟”冒着黑烟冲向了岸边。

  身后的电缆线一段又一段的放入海中,溅起了高高的水花。

  小火轮一直冲到岸滩边停下,有十几个工人连忙冲过去,涉过齐腰深的海水,将手腕儿粗的绳子接了过来,齐心合力的拖拽上岸。

  这边岸头上的蒸汽机轰鸣响了起来,在“咕嘟咕嘟”运转起来后,放出长长的钢缆,将牵引绳从海滩边向回拖拽。

  这台蒸汽机是卷扬机的动力来源,在“咕嘟、咕嘟”的机器运转声中,放出的钢缆迅速回收,将海滩边的出绳子很快绷的笔直,一路拖拽着上来了。

  牵引绳后面系着的是海底电缆断头,在海滩上留下了清晰的划痕印记。

  海底电缆断头处做过处理,被碗口那么粗的一围防水沥青物质缠绕,总计约有三四米长,沉甸甸的在海滩上划过。

  卷扬机将海底电缆拖拽上来后,解掉了牵引绳,再次将钢缆放到最长处,“咕嘟、咕嘟”的将海底电缆再次向岸上拖拽。

  如此反复四五次后,卷扬机便拖拽不动了。

  至此,海底电缆上岸前期的工作,基本上就绪了。

  几十上百个壮汉上前去,将长长的海底电缆一齐用力抬起,然后丢入早先挖掘好的深沟中,随即拿起铁铲开始填埋,抹平。

  在岸滩上

  工人们忙碌的将多余的海底电缆剪断,然后与岸上的电缆用高温火炉连接,这可是个精细活儿。

  海底电缆是由8根铜线绞接而成,铜线中央是包裹着绝缘塑料线的钢丝绳,这是从美利坚进口的高强度钢丝绳。

  虽然只有小手指头粗细,却可以承受高达160吨的强大拉力。

  每一股铜线,都要单独融接,连接处还要做加倍的安全处理,最后再一层层包裹起来,用融化的沥青油毡密封完全。

  虽然断口处只有一点,但整个连接完成后,这个连接处却像大海碗一样粗,长度达到五六米,一层又一层的包覆上防水沥青薄油毡。

  最后用融化的沥青液涂满,这样的过程要反复三次,才算完成。

  相同的连接工艺在岸上完成比较容易,海底电缆铺设船在海中作业时,也经常要连接断头。

  若是一大卷电缆放完了,那么下一卷电缆就要在海上连接,连接就绪后,随即铺设放入海中,如此反复不停。

  这就要求海底电缆铺设船必须要有足够大的操作空间,足够大的承载能力,以及方便施放电缆的船身布局。

  一般的西洋式风帆大船,都有高大且厚重的船艉楼,这里是舵手和船长式的所在,也是操纵一艘风帆大船的核心。

  这样的固有布局,并不适合从船尾释放海底电缆的要求。

  所以,铺设第一条大西洋海底电缆的几条工作船,都是铁制货轮改建而成,船艉操作空间较为宽大,便于在各种海况下施放电缆以及其他作业。

  英国人为了铺设大西洋海底电缆,动用了排水量达到3万吨的大东方。该船进行了专门的改造,于前年7月顺利完成了这一壮举。

  在楚国内

  最适合改建成海底电缆铺设船的就是“泰山”号货轮,相较于铺设五千多公里长的大西洋海底电缆,楚国铺设施工团队面临的挑战小的多,“泰山”号货轮完全能够胜任。

  海南群岛铺设电缆的现状就是距离不长,但需连接的海峡达数十个之多,大部分海底电缆长度从几公里十几公里到几十公里,超过100公里的都少。

  眼前这条海底电缆,是从通州群岛的三宝颜,经卡加延府跨越海峡,直抵宿雾岛的长途海底电缆,是需要连接最长的一段海底电缆,总长度为578公里。

  一旦铺通,连接海南群岛的海底电缆线工程就将全网贯通,相互连接再也没有阻碍,这是值得载入史册的大事件。

  “启禀陛下,连接通州群岛的海底电缆正式贯通,海南群岛长途有线电报局可以投入使用,是否通信……恭请陛下裁定。”交通部长韦霍斯特子爵抱拳作揖,神情恭敬的禀报说道。

  这时候

  楚王郑国辉正在和钱江中将聊着一些神州旧事,两人说说笑笑的缅怀过往,听到禀报明显愣了一下神,问道;“整备齐全了吗?”

  “回陛下的话,一切筹备妥当。恭请陛下移驾典礼现场。”

  “哦,弄好了,那我们就走吧,说起来也耽搁不少时间了,现在什么时辰了?”

  “启禀陛下,是下午三时三刻。”

  “我们上午9点就来了,这不知不觉大半一天过去了,那赶紧的吧,早完事,早回去歇歇。”

  “谨遵陛下诏谕。”

  楚王郑国辉率众来到了典礼现场,这里一圈都是彩旗飘飘,皇家禁卫官兵们拉开了警戒线,阻止无关人员进入。

  典礼现场以施工人员和宿雾官府当地的文吏,帮办之类为主,数百人集聚一堂,锣鼓鞭炮全都准备就绪,还有几只舞狮队助兴。

  典礼现场准备了一块不大的红地毯,地毯上摆放两张桌子,放着集聚蒸汽朋克风格的老式电报机,用以拍发摩尔斯电码。

  两根竹竿撑起一条长长的横幅,上面写着“热烈庆祝皇家南洋电报总局正式成立暨全国长途电报网联通仪式”。

  楚王郑国辉在一众人等的簇拥下,大步抵达典礼现场。

  众人纷纷躬身施礼,口称;“草民(微臣)等恭迎圣驾莅临,我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楚王郑国辉神色如常的步入红地毯上,这块红地毯明显用过多次,经过清洗后的痕迹依然,但不影响使用。

  宿雾知府范知城弯着腰在前面引路,将楚王郑国辉引到桌子跟前。

  铺设着白色桌布的两张桌子并排,细细的电线一头连接到了电缆主线上,另一头连接到电报机上。

  这一段电缆主线没有填满,就是为了发送长途电报线建成后的第一份电报,彰显出仪式感。

  楚王郑国辉站在众人面前,他脸上带着骄傲神色环顾众人后,大声的宣布说道;

  “我的子民们,今天是一个值得载入历史的伟大时刻,整个亚洲第一条长途电报线在楚国正式贯通。

  这代表了大楚王国领先同侪,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的蒸汽工业革命浪潮中,走在了前列,这是具有划时代重要意义的一大步。

  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

  这种即兴演讲,楚王郑国辉非常的拿手,随便的撒一点心灵鸡汤,就能让围观的民众激动的难以自恃,情不自禁的高声欢呼。

  无论走到哪里,楚王郑国辉本身自带神圣光彩,尤其这份自信和豁达极具感染力,即兴演讲极具诱惑力,又怎能不引起轰动呢?

  在楚王郑国辉即兴演讲的当口,坐在一边桌子后方的电报员,将一份早就准备好的楚王诏谕拍发了出去。

  这是一份简单的摩尔斯电报,前后十几个字节,即“王曰;电报局成立,全国上下悉可便利,钦此。”

  没多大会儿功夫

  首相李鹤章自马尼拉拍来贺电,正在视察通州群岛的副首相郑守信伯爵自三宝颜拍来贺电,内容都是一样。

  “恭贺陛下,我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当接到电报的那一刻,整个庆典氛围达到了高潮,欢快的鼓乐声奏响起来,鞭炮齐鸣,摇头摆尾的舞狮队进场,献上了精彩表演。

  还有少年男女为陛下献上花束,楚王郑国辉神色和蔼的对众臣谆谆教导,一片热闹喜庆的典礼现场。

  前后不过十几分钟

  参加完典礼之后,早已经腹中饥饿的楚王郑国辉和众臣们,相继钻上了马车离开,典礼现场迅即冷却下来。

  工人们收拾起地毯,将桌子装上马车与地毯一起运回去。

  然后开始动手填埋深坑,将海底电缆线深埋在地下。

  这条从宿雾城延伸过来的电报线,在城内已经有了电报局建筑,也有电报房和营业厅,有了使用一段时间的长途线路,能够给马尼拉拍发电报。

  这段海底电缆线的加入,使得从南到北的电报联络再无阻碍,全面贯通起来。

第264章 皇家南洋电报局

  宿雾府

  这里作为整个海南群岛最古老的城市,早在1521年,西班牙探险家麦哲伦就率领船队抵达这里,由此开启了宿雾城市发展史。

  仅以城市发展历史而论,宿雾是最初的西班牙殖民总督府所在地,要比马尼拉早上一百多年。

  这座城市中

  到处遗留着西班牙式建筑的痕迹,尖顶的教堂林立,各种巴洛克式和地中海式欧洲建筑,在承受数百年的风吹雨打后显示出斑驳的历史厚重感。

  皇家宿雾行宫

  行宫坐落于西班牙式建筑众多的老城区内,是一座典型的地中海式宫殿建筑,也是最初的宿雾总督府所在地,经过改扩建而成。

  改扩建后的皇家宿雾行宫范围扩大了不少,将临近的三座豪华宅邸囊括在其中,拆除了围墙,建设了一些望哨卡,廊道和辅房。

  将日常办公的宫殿与后面的寝宫分隔开来,区域泾渭分明。

  回到行宫的楚王郑国辉梳洗了番,便出来与几位大臣饮下午茶,顺便就一些政府当前的紧迫事宜,听取众大臣的意见。

  欧式的廊亭里

  楚王郑国辉与几位大臣围坐在铺着白色餐布的小桌边,吃一些精美的点心和切成小块儿瓜果,喝着解腻的红茶,天南海北的谈一些事情。

  “嗯,发展茶园是可行之策,我楚国皆是华夏传承血脉,饮茶是断断少不了的。”楚王郑国辉点头表示同意。

  早在一百多年前

  北方神州的茶种就被英国人偷运出境,在英属印度广泛的种植开来,此外还有荷兰白人殖民者,法兰西白人殖民者纷至沓来,将茶园发展的遍布东南亚地区。

  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所在地的爪哇岛,其第二大城市万隆附近的群山上,大中型的茶园数十座之多,很多还是华人家族在经营。

  有人会发出疑问,荷兰殖民者不是禁止华人从事种植园和拥有土地吗?

  在巴达维亚,万隆及泗水这些主要城市中,拥有种植园和大片土地的华裔家族并不少,他们大多是早期取得的土地权益,在荷属总督府颁发禁令之前,

  在现行法律不溯及以往规则下,这些华裔家族拥有的固定资产,其权益得到尊重,依然可以经营和继承。

  海南群岛拥有优越的热带自然环境,也有莽莽山脉和各种气候条件,包括终年积雪的高山寒冷气候,温带针叶林气候,发展茶叶种植园适宜的地带并不难寻找。

  聊了一会儿茶叶发展,话题又转到陶瓷和玻璃行业。

  在这一领域

  棉兰老岛的卡加延府已经发展出较为成熟的瓷器和制陶产业,各种大大小小的工坊数十家,产品畅销国内,也随着跨海交易的商船远销到临近南洋地区。

  瓷器中包括各种杯盘碗碟,瓷罐瓷盆,还有大型的陶缸。陶壶之类,都是华人移民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具。

  尤其是大陶缸用途广泛,各家各户都要买个陶缸存水,那些各府县遍地开花的醋园酱坊,更是大批购入,用于扩大生产。

  在华人社会中

  油盐酱醋茶是少不了的日用品,举凡生活宽裕了些,为了满足顽固的华夏胃口喜好,总要买些酱醋茶之类的调味品,才能做出正宗的中华美食。

  无论迁移到哪里,这份执着不会改变。

  真正让卡加延地区玻璃产业得到大发展的是罐头出口,存放水果罐头的玻璃瓶是大宗货物,整船整船的由卡加延府发往各地,交易势头十分兴旺。

首节上一节242/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