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241节

  “陛下居庙堂之高,心怀万里波涛之外,意境高远,远非吾等愚钝之辈可及。今日所得,自当细细揣摩领会,期有进益。”知府范知城拍马屁相当高明,不着痕迹的便奉承上了。

  跟随楚王陛下巡查的港口航运及交通部长韦霍斯特子爵,工业部长郑国泰子爵目光相继看了过来,都为他的厚脸皮感到汗颜,油然升起警惕之心。

  此人看似其貌不扬,实则功力深厚啊!

  因为没有设置省一级,知府这一级官僚,在楚国政府中已经属于高级官吏。

  再往上爬,那就是各部堂次长之职,相当于副部长,跻身于政府决策层之列。

  入乡随俗

  韦霍斯特神父纵然有一颗虔诚侍奉上帝的心,但是在富贵和贵族爵位巨大利益的诱导下,依然失了本心。

  他可以不在乎财富,不在乎女人,不在乎一次次的挫折和诽谤,但不能不在乎欧洲人发自骨子里面对贵族的那份向往,这可是梦想之巅。

  楚王陛下给的太多了,谁能拒绝得了?

  韦霍斯特神父神色凌然的干咳两声,看向楚王郑国辉脸上不由得浮现出谦卑的笑意,轻声说道;

  “无所不能的陛下,请允许我借这个宝贵机会,向您介绍一下宿雾港口扩建改造工程的初衷,这也是我们港口航运及交通部整体发展策略的一部分。”

  楚王郑国辉对此有着大致了解,但不可能详细到每一个港口。

  实在是因为楚国本身就是万岛之国,几乎八成以上的辅线都处于海湾港口之中,且港湾先天条件优越,发展海运业和港口业条件得天独厚。

  就比如香格里拉群岛,这个总面积高达78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二大岛屿,只有一东一西两个府治。

  西边是西安府,东边是东港府。

  想想看,偌大的香格里拉群岛海岸线长达1万七千多公里,拥有良好的海湾条件达数百个之多。

  优中选优的两个港湾,无疑是世界级的优良深水港湾,各方面条件都属拔尖,想挑个毛病出来都不容易。

  这种情况在其他各岛屿大都如此,就比如棉兰老岛,如今只开发出了三宝颜,达沃和卡加延三个府级主要港口,再加上金沙,第波罗,棉兰,陵水等县级港口。

  偌大的棉兰老岛方圆十余万平方公里,环岛海岸线至少数十个海湾之多,虽然没有香格里拉群岛那么夸张,但每一个海湾条件都是百里挑一。

  宿雾港同样如此,楚国可不缺乏条件优良的海港,宿雾港有其自身优势。

  那就是处于海南群岛中,附近的各有人岛屿都不远,近的几公里,十几公里。远的三五十公里,七八十公里乃至一百多公里,海上交通十分方便。

  也就距离马尼拉和棉兰老岛稍远一些,这里距八打雁港311海里,距马尼拉港392海里,至香港962海里,南至三宝颜港252海里,处于中间位置。

  港口航运及交通部长韦霍斯特子爵娓娓道来,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就看中了宿雾岛的优越地理位置,要将其建设成为海上交通中枢港。

  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就是将宿雾港建设成为“楚国之腰”,这是一个强健的腰,沟通南北航运,联系东西商路,走出一条以区域航运中心带动的繁荣之路。

  不得不说

  这个计划相当有见地,有想法且切合实际,辅以当地发展工业的初衷,未来中部岛屿地区一片光明。

  楚王郑国辉听着介绍,深邃的眼神看向远方,片刻之后缓缓颌首表示认可,这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案。

  港口航运和交通部为此投入了不少辛劳,出人出钱扩建宿雾码头,原来是早有想法。

  整个宿雾码头的扩建工程,历时一年零10个月,动用土著劳工最多时达到31300余人,算是交通部的一项大动作了。

  韦霍斯特神父一番细致的介绍,楚王郑国辉看着港口里上百艘风帆货船繁忙的景象,穿梭往来不停,点头说道;

  “宿雾港具备成为区域交通中心港的条件,这个整体发展方案很不错。

  今后与公路和矿山铁路联系起来,能够发挥更强的作用,确实颇有见地。

  南有达沃,中有宿雾,北有马尼拉,这样的三个区域港湾交通中心建成以后,对周边离散群岛有很强的辐射作用。

  如今离岛建设正在进行,要加强这方面的力度。”

  “请陛下放心,交通部正在全力推进离岛公路桥梁基本设施建设,同步建设适宜的轮渡码头,为移民垦殖提供便利。”韦霍斯特神父连忙保证说道。

  楚王郑国辉说道;“这是下一步的重点,尤其是离岛轮渡码头,建设完成后要尽量实现班轮化。”

  “谨遵陛下吩咐,微臣不敢懈怠。”韦霍斯特神父回答说道。

  经过持续三年多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海南群岛中的三大主岛,即海南岛,通州岛和宿雾岛基本建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港口设施。

  这其中,土著苦役营是施工的主力。

  在完成了上述任务后,部分土著苦役营劳动力分批的转战离岛,在茂密的热带丛林中开辟道路,烧荒拓地,架桥修路以及修建轮渡码头和仓库。

  据统计

  现有约28.7万余人的土著苦役犯,陆续进入离岛建设,这包括宿雾周边的保和岛和内格罗斯岛,北方的民都洛岛,佛得岛,长滩岛等十几座有人居住岛屿。

  道路港口规划和交通建设属于交通部的事务,督导苦役营施工,则是惩戒总署的事务,由王国政府统筹安排。

  建设所需花销的财物,以粮食和部分钢材为主,辅以少数的蒸汽机械和购置工具所需,由王国政府承担。

  每个季度进度上报,楚王内务府会根据情况,给予数额不等的财政补贴,大多以物资调拨的形式发放下去。

  实际上

  就是楚王郑国辉亲自在掌控,没有他发话,内务府一个大子儿都拨不出去。

  王国政府在这方面的财政支出不多,因为惩戒总署是由楚王内务府发薪,这是最主要的人力支出,已经由王室承担了。

  施工工具,物资和蒸汽机械等开支,王室也有补助,而且会调拨一定量的粮食,抒缓政府财政压力。

  政府方面所要做的就是调拨以粮食为主的物资,还有一些拾遗补缺的工作。

  土著苦役营能花销什么?

  日均两个窝窝头,加上木薯海带汤,基本上就是这些了。

  随着岛上的粮食充盈起来,也会有一定量的粮食拨入苦役营中,主要用于煮海带咸米粥,这是土著苦役犯常吃的食物,每顿另外配一个海带窝窝头。

  为啥粥里,窝窝头里都有海带呢?

  关键是这玩意儿多啊,不要钱随便捞,三四个人出海小半天就能捞一船,几乎无穷无尽。

  回来搅碎了,掺在粥里,掺在窝头里,既能给苦役犯加强维生素营养,又能减少一半的粮食用量,何乐而不为呢?

  有时没有窝头,就每人发一个木薯,这玩意儿也是土著常吃的食物。

  在热带地区

  这些木薯产量非常大,易种好管理,所以苦役营每新到一地扎下营盘来,便会安排一些较为顺从的苦役犯开出一片田地,播撒种植切成小块的木薯种子。

  收成之后,用木薯腌咸菜,生吃都可以,在河水里洗洗就能吃了。

  如今正在大力推进离岛垦荒,主要是海南群岛范围内的有人居住岛屿,和部分条件适合耕种的荒岛,要一步步的开发出来。

  首先就要架桥修路,焚烧热带丛林灌木植物,刨除过火焚烧后的大树,这才具备引入华人移民垦殖的基本条件。

  这些打前站的苦活累活,基本都由苦役营承担了。

  在日复一日繁重的劳动中,土著苦役营的人口亦在迅速消减,基本上能达到年均12~15%之间。

  两年多的功夫,就少了近三成。

  为了此事,楚王郑国辉特意交代惩戒总署署长郑家宝子爵;

  “要善待苦役犯,每周给出半天休息,粮食不能保证吃好,但是要给吃饱,适当的改善居住条件……”

  潜在含义就是

  王国建设项目千头万绪,那么多苦活累活儿还有矿山开采事宜,就这些土著苦役犯的劳动力,要省着点放长远用。

  “陛下,您看……船来了。”随着一声惊喜的呼唤,楚王郑国辉的目光不由得投向海面远处眺望。

  只见远处湛蓝的海面上,一个黑点隐隐浮现,很快就变得清晰起来,能看见高大的桅杆上的白色风帆。

  楚王郑国辉见到了这艘船,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他在码头这么长时间,就是为了等这艘关系重大的海底布缆船,这是一艘从通州群岛卡列延府驶出的海底布缆船。

  一路行驶,一路布放海底电缆,即将顺利的抵达宿雾主岛。

  届时,整个海南群岛就将通过海底电缆完全连通起来,信息旦夕可至,将散布的七千多座岛屿连接为一个整体。

  其深远之重要意义,再强调亦不为过。

第263章 长途电报线贯通

  看着远方这艘海底布缆船一路驶来,楚王郑国辉的嘴角不由噙起笑意,情绪明显高涨起来,说道;

  “列位臣工,今日在我楚国发展历史进程中,必定占有一席重要之地啊!”

  “陛下远见卓识,今后有此电讯之利,各岛驻军连为一体,互为奥援,实力提升非止一筹啊!”军政部长钱江伯爵笑容满面的应声说道。

  在场的诸臣中,以钱江伯爵地位最高,跟随陛下时间最长,自通州民团起兵之初,就是楚王郑国辉的左膀右臂。

  掐指算下来,已经有7个年头了。

  军政部长钱江中将长于军伍,深知通讯便利对军事的重大意义,看着远处高大的船帆满脸笑意,简直乐开了花。

  楚国扩军整编以后,常备野战远征军增加到5个师,每个师兵力员额6800人,另编有一个骡马辎重团500余人。

  这个骡马辎重团只有编制框架,以及十几名军官,旗下并无后勤兵员和骡马装备,只是个空架子。

  一旦战时,随时从地方官府征调补充所需,包括民兵和200余辆骡马大车,用于运输后勤军资。

  届时,只需出示出征命令给当地官府即可,当地官府需配合执行,不需另行下达征调命令。

  比如远征第三师驻地在宿雾府,师长黄山少将接到出征命令后,直接拿着上峰命令找到宿雾知府范知城,由其无条件配合执行。

  陆军部另有十几个地方要塞守备团和守备营编制,这属于守岛军队,人数多寡不一。

  楚国扩编后的军队人数翻了一番,达到4.45万人之多,还有根据诏令,随时征募退伍老兵和本地民兵协助作战的权利。

  如今通过海底电缆将各岛连接起来,军方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就像钱江中将所说的那样,“实力提高非止一筹啊”。

  楚王郑国辉与众臣说说笑笑,时间过得倒也快,很快一个多小时过去了。

  时间到了下午2点多钟,原本距离遥远的海底布缆船已经驶近,露出高大而坚实的黑黝黝船身,赫然是排水量4683吨的“泰山”号大铁轮。

  “泰山”号大铁轮,就是从北美购回的未完工“史蒂芬炮台”重甲炮舰,后来改成了矿石货船。

  为了承担铺设海底电缆的重任,“泰山”号大铁轮再次经过改装,这几个月,来奔波于群岛之间铺设海底电缆,表现异常出色。

  海南群岛的海底电缆铺设,是由岛屿间的一条条海底电缆共同组成。

  距离近的离岛有几公里,有十几公里或几十公里,基本上半天就能铺完一段,速度相当快捷。

  所谓铺设海底电缆,过程也非常简单。

  “泰山”号大铁轮巨大的货仓里,改建了两个装载电缆的电缆转盘,大铁轮一边向前开,一边向海里放电缆。

  选择“泰山”号货轮改装海底电缆铺设船,是因为其够大,能够一次性运载足够多的海底电缆,不需要中途拼接断头。

  “泰山”号共计6个大货舱,其中两个改建了施放电缆绞盘,剩下的4个货仓里也装满了海底电缆。

  当一条海底电缆释放到末尾,所需的断头与新的电缆可以在船上连接好,并完成密封等相应工作,随后丢入海中。

  这一套布放海底电缆的程序,已经在铺设大西洋海底电缆时得到充分验证。

  又过了20多分钟后

  “泰山”号驶抵港口岸边,在距离海岸约两公里的深水区停泊下来,随即放下了铁锚驻泊,不再继续前进。

  停泊的位置并非港口,而是港口一侧的岸滩。

  海底电缆将从这里上岸,与早已连接好的电报线衔接在一起,组成遍布海南群岛的有线电报线路。

首节上一节241/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