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240节

  “祥瑞”大体分为五个等级,古称“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是最高等级的瑞兆。

  以下分别为大瑞、上瑞、中瑞、下瑞,各有具体名录,非常之详尽。

  《新唐书百官志》载:

  “礼部郎中员外朗掌图书、祥瑞,凡景星、庆云为大瑞,其名物六十四;

  白狼、赤兔为上瑞,其名物二十有八;

  苍鸟、赤雁为中瑞,其名物三十二;

  嘉禾、芝草、木连理为下瑞,其名物十四。”

  后来品种又不断增加,凡铜鼎、铜钟、玉罄、玉壁等礼器也都列为瑞物,因此,可以列为祥瑞名物者远不止这些。

  当一大波祥瑞来袭,朝野上下再也坐不住了。

  楚王郑国辉原本就是妥妥的华夏汉民,加之首相李鹤章等人出谋划策,那真是将朝廷上的心思拿捏的死死的,丁点儿都不会出错。

  当今朝廷富有四海,什么奇珍异宝没见过?普通物件可难入法眼。

  但问题“祥瑞”这玩意儿可太稀奇了,楚国觐见使团带来的祥瑞不是一种,而是一大波,那就太惊艳了。

  使团抵达后,立马惊动了津门当地的官员,随后快马急报入京。

  随之京畿震动,紫禁城亦为之震动,视之为“数十年来未有之景象”。

  于是派出朝廷重臣前往津门,迎奉祥瑞入京,给予了极高礼节。

  这一路上浩浩荡荡,京津两地简直万人空巷,争睹为快。朝廷不得不派出京营官兵万余人,沿途警戒迎奉,声势搞得愈发大了起来。

  迤逦长达十余里的车队,抵达京城时,那真是引起了极大轰动,蜂拥围观的人山人海,黑压压的人头攒动,简直蔚为壮观。

  四头数百年的老海龟,每一头都有小圆桌那么大,被安置在扎着红绸的高台车上,当先一路招摇过市。

  在华夏历史上,一直有“五灵”之说,分别是麒麟,凤凰,龟,龙和白虎,为祥瑞中的极品,是代表天子的最高等级瑞兆。

  这一次的楚国入京觐见使团中,一下子就拿出了龟和白虎两样,难怪能震惊紫禁城,震惊见多识广的两宫皇太后和年少皇帝,早已经急不可耐的想见识一下了。

  这种情绪,许多年都未曾出现过。

  古称;神龟之象,上圆法天,下方法地。

  背上有盘法丘山,云纹交错以成列宿。

  长尺二寸,明吉凶,不言而信者是也。

  庄子《外物》:“仲尼白,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纲。”

  “长尺二寸”就能被称为神龟,那么楚国使团进献的4头老海龟有多大?

  体型最小的一头大海龟,身长九尺有余,计有2.78米,重达二千余斤,需要十名壮汉合力抬起。

  这是典型的太平洋大棱龟,四处征服太平洋岛屿的周老蔫少将在一偏僻岛屿上,发现了数百头这样的巨龟。

  当即带回了二十几头,这其中4头不算最大的棱龟,就出现在觐见使团的礼单最前列。

  周老蔫少将因为此大功,成为15位子爵之一,也是楚国王朝陆军中,唯一以副师长之职,得授子爵爵位的幸运儿。

  楚国的一帮君臣深谙朝廷喜好,能拿出手的自然不是凡物。

  随后铁笼子关着的一对雄壮白虎,来自于英属印度殖民地,如此极品祥瑞的出现,再次迎来了围观民众的惊呼和朝拜。

  后面的车队上,铁笼这里关押着雄狮,母狮,黑豹,袋狼等一众猛兽,每一次发出震天动地的怒吼声,都引来了潮水般的人群跪拜,敬畏如神。

  再往后

  就是8头大象阔步而来,每头大象的身上都坐着一个象奴,驭使大象雄壮的身躯小心翼翼前进。

  在往后的车队中,又是关押着考拉,袋鼠之类的瑞兽,同样引起了一阵阵的惊叹。

  白色的袋狼属于白狼,乖巧的考拉勉强算是赤兔,这是上瑞之二,自然不能小觑。

  引来最多欢呼的是走在最后的4头成年长颈鹿,其极高的身量和斑点花纹,让很多围观民众惊呼“麒麟”“是不是麒麟?”“我的老天啊!”

  每一头成年长颈鹿做足了保护措施,行走在围车中。

  所渭围车,就是用西洋式的四轮加长大马车,四面竖起2米高的厚木挡板,其内用加厚的棉被包裹,防止磕伤长颈鹿。

  下面为空,用牛皮绳索将长颈鹿固定在围车中间,由长颈鹿自行向前走,用黑布蒙着双眼,蒙着耳朵,不至于受惊挣扎。

  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全。

  这一路招摇入京,那真是引起了全城轰动,纷纷争相围观,气氛极为热烈。

  待到一行祥瑞进入紫禁城,少年同治皇帝率领百官出迎,当见到这些神兽的时候,压抑不住的惊叫了起来,满脸震惊之色,异彩连连。

  随即,一番隆重的祭拜仪式安排了下来,将朝廷的礼部上下忙的脚打后脑勺。

  两宫皇太后在紫禁城内,亦是见识到了诸多祥瑞神兽,那反应,比少年同治皇帝强不了多少,张开嘴能塞进鸭蛋去。

  永远不要低估妇人与少年的好奇心,当这股好奇心被强烈的激发起来,伴随着的就是巨大的惊喜和想要尖叫的冲动;“皇朝气数未尽此乃朝廷之幸也”。

  尤其是神龟,白虎,那可都是传说中的五灵神兽啊,怎不叫人惊喜连连?

  还有凶猛至极的雄狮和母狮,让人惊艳万分的长颈鹿,这在深宫史册中都有记载,但何曾见到过?

  朝廷随即安排良辰吉日,皇帝率百官在天坛祈年殿祭天祭祖,呈上祥瑞,昭告天下百姓,此为盛世之景象也。

  一番隆重的祭典活动,愈发的将楚国的声势营造的浩大起来,展现于神州百姓的面前,再也没有丁点儿遮蔽。

  早在此前

  关于楚国的传言纷纷,说什么的都有,尤其在消息较为灵通的东南沿海各省份,对下南洋多有向往。

  这也是在当前北方神州,有很多官宦积余之家,中小地主阶层纷纷动了下南洋的心思的问题所在,自发性的华人移民越来越多。

  神州大陆实在太广阔,人口更是浩如烟海,难以计数。

  纵使百分之一人口动了这样的心思,亦有三百多万人之巨。

  阻碍他们南下的最主要因素,就是高昂的船票钱,每人高达99两银洋。

  楚国政府高层自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各种解决方法纷纷出台,但各有利弊,呈上去都被否了。

  楚王郑国辉有自己的考量,暂缓推行移民新政。

  在他看来

  楚国吸纳北方神州大陆人口,不存在任何障碍,亦不存在民族融合及宗教,礼节和生活习俗冲突,没有民族矛盾,国内和人口迅速发展壮大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但这里面有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自主可控”。

  楚王郑国辉希望步子走的慢一点,稳一点,扎实一点。他告诫政府要员不要急于求成,在基础设施尚未完善时,王国难以承受大规模移民潮的涌入。

  背靠着神州大陆,还怕没有华人移民吗?

  楚国是否做好了一年迎接300万以上华人移民的准备?

  若答案是没有,怎样应付随之而来的动乱和众多的移民矛盾?

  自主可控这4个字就非常重要了,而99块银洋一个人的船票,就像一个拧紧的阀门,可以根据需要开合,调整。

  贸然的放开,带来的可能不是新的建设热潮,很有可能是一场灾难。

  哪怕这种可能性只有1%,楚王郑国辉都不愿意去冒险。

  他未曾想到的是

  楚国派出的觐见使团在神州大陆掀起了偌大风波,一时间名声响彻神州南北,将楚国的名望提升了好几个等级。

  再也不是籍籍无名的南洋小国,而是华人移民的梦想之地,充满希望和金钱的富饶宝岛,能够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

  随之而来汹涌的自发移民潮难以遏制,出乎了楚国政府意料之外。

  纵然是99块银洋一张的移民船票,都遭到了疯抢,下南洋随之成为了一时风尚,持续了十几年之久。

  如此轰动的结果,这是怎么也料想不到的事。

第262章 推进离岛建设

  1868年3月初七

  宿雾港码头

  面色红润,神采飞扬的楚王郑国辉穿着一身笔挺的白色元帅军装,他的身边站着随行官员,全副武装的禁卫士兵将警戒线扩到数百米外。

  更远处,是由当地驻军警戒。

  三步一岗,两步一哨,码头上戒备森严,几乎将半个宿雾港码头全都警戒了起来,很多看热闹的群众被挡在了外面。

  一晃两年多过去了

  这座最早被西班牙殖民者占据的中部大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的宿雾码头拓宽了两倍之多,新增加了5个大石砌成的码头栈桥。

  这其中,增加了两个矿石码头,两个散货码头和一个乘客专用码头。

  整个群岛中部的宿雾岛,位于保和岛和内格罗斯岛之间。其南北长221公里,东西宽41公里,总面积4694平方公里,是一座开发历史悠久的岛屿。

  原本集聚西班牙建筑特色的城市中,如今新增了大量的华夏是楼阁建筑,宽敞的大路两边,移栽了高大的椰树,远远的伸展了开去。

  在美丽的蓝天白云下,碧海银沙,红墙绿瓦,清澈的海水拍打着怪石嶙峋的岩岬,景色绮丽宛若梦幻。

  楚国大力推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这座岛屿上硕果累累。

  一条又一条标准的大道平坦而开阔,向四面八方的城镇伸展开去,一路上跨越上百座桥梁,畅通无阻。

  清澈的河流边

  高大的荷兰式风车缓缓转动,将清澈的河水抽吸到灌溉渠中,静静流向远方一片青绿的稻田。

  依据地形,岛上修建了许多中小型水库,用以在旱季滋润稻田,为增产丰收保驾护航。

  这些中小型水库都是当地村镇的华人移民,在农暇时间,集合众人之力辛苦建成。

  哪个村镇受惠于本地水库,哪个村镇就出人出力去干活儿,自带干粮,不求报酬,由镇上组织统一去上工。

  新建中小水库的开支费用,由皇家垦殖银行提供银行贷款,以各村镇为主体偿还,最后分摊到每个华人移民头上。

  这样的支出,最后受惠的还是自身,当地的华人移民都举双手欢迎。

  推行这种兴修水利的方式,叫做“谁受益,谁出力,谁出资,村镇做保,费用均摊”,这是原金沙知县范知城率先提出并推广的互惠互助垦殖方式。

  这说明,此人确实腹有华章,亦是极有学识的栋梁之才。

  在金沙县境内得到大力推广后,楚国政府组织各地参观学习,随之便在楚国各府县全面推广开来,得到了基层农户的极大欢迎。

  而这样做,也让王国各地涌现出了数百座中小型水库,为农业生产丰收奠定了极好基础。

  原金沙知县范知城连续二年考评上上优等,升任宿雾知府,封授男爵爵位。

  他此刻正站在楚王郑国辉的身边稍后点的地方,神态恭敬之至。

  “范爱卿,本王被你说服了,行吧,那就在这里建设一座铜冶炼厂,但是要避开这风景美丽的地方,免得污染了环境。”

  “多谢陛下,我宿雾府上下50余万民众莫不感恩戴德,终于得到陛下垂怜,幸莫大焉!”

  “都是本王的子民,有何异同?”

  “终究是距离圣君远了些,圣眷不如马尼拉,心中彷徨无助之处,尚请陛下明鉴。”知府范知城脸上颇有委屈之色。

  楚王郑国辉不在意的笑着说道;“呵呵……无远弗届,皆为王土,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首节上一节240/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