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239节

  至此,一场可能掀起的惊天波澜,悄无声息的泯灭于无形。

  京都城外

  云集而至的倒幕大军士气大振,经历一番激战后,击败幕府纠集的保守派军队和町众,赢得了京都之战的决定性胜利……

  同一时间,马尼拉

  恰逢农历年元宵节后,马尼拉城市中一片喜庆过后的残痕遗迹,家家户户门口张贴的红色楹联,窗花,门神纸画在风吹雨打之下,已经显得褪色破败。

  此时恰逢雨季的末尾,连续三个月的大雨小雨接连不断,让这年末年初的节庆气氛大打折扣。

  而这样的地理气候,就是南洋的特点。

  在这阴雨潮湿的天气中

  马尼拉王城内外深宅大院里到处喜气洋洋,在2月初的时候,楚王陛下颁布诏书,大封建国有功之臣,朝廷上下一片欢欣。

  此次楚王敕封,共计赏授了6位伯爵,15位子爵,72位男爵及222位享受荣耀的终身爵士(注;无封地采邑,不世袭),封赏之优厚超出预期,自然引来潮水般的感恩戴德之声,在此不负赘述。

  高等贵族计有6位伯爵,15位子爵,共同组成了楚国最上层的贵族圈子,今后的名门世家盖由此出。

  楚国的王制遵循唐宋明之汉王朝古礼制度,不循清制,没有贝勒,固山贝子,入八分国公,不入八分国公这些夷狄名堂,意在重整中华正溯,明内外,知尊卑。

  《礼记王制》有曰:“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开国诸臣最高封授伯爵,计有甲米地伯爵李鹤章,金山伯爵郑守业(注;四叔,现为金陵参将),木城伯爵钱江中将(注;军政部长兼陆军司长),水岸伯爵霍海生中将(注;军政副部长兼海军司长),火星伯爵罗伯特少将(注;海军司副司长兼风帆战列舰队长官),土德伯爵郑守信(注;小叔,现任内阁副首相大臣兼商务和文化部长)。

  六名封号伯爵是楚国一等一的大贵族,各自封地采邑三万亩,执行“十税一”贵族优惠税率,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这六名伯爵的封号,来自于其封地采邑,李鹤章伯爵的封地在甲米地半岛,故而得名“甲米地伯爵”。

  其他五位伯爵的封地皆在海南岛北部,分别处于新置的“金、木、水、火、土”五县中,属于北部的五行府所辖。

  五行府属地位于海南岛正在开发的北部荒野之地,具体在甲万那端府和安赫莱斯府以北,是现如今正大规模引入华人移民垦殖的北部府冶,范围一直到最北端的海边。

  伯爵,子爵和男爵大部分的封地都在这里,在楚国进行规模化的移民开垦后,各自的贵族封地需要各自去经营,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简单来说就是给你一块荒地,需要的华人移民可以从在大陆的本家族中迁移,自己开辟道路,建设城镇和城堡,建设牧场和家园。

  建设完成后,贵族封地采邑十年免征税赋,10年后按照“十税一”计征赋税,相关规定按楚国王法执行。

  下南洋这么长时间,这些贵族大户多多少少基本上都积累了一些资金。

  可要投入到封地采邑中,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和投入,这点钱只能说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

  乍看起来

  似乎楚王对这些新兴贵族有些苛待,实则不然。

  这些贵族可以从下南洋的华人移民中,截取一些到自己的封地,也可以写信回神州大陆,让宗族家人举家迁徙而来,建设贵族封地。

  王国政府对贵族封地采邑十年免税,这就是留给贵族们最大的噱头,也是楚王对建设贵族封地采邑最宝贵的恩赏。

  这些来到贵族封地采邑的华人移民,同样可以在这里劳动生产,通过辛勤耕耘获取收入,偿还每人99两的船票钱和其他一些赊欠的安置费用。

  建设村镇,建设家园,这些垦殖发展过程都是一样的。

  所不同的是

  贵族封地采邑内的领民,上缴的税赋是交给贵族管家,由该地的贵族统一向王国皇家南洋银行偿还所欠款项。

  比如某个贵族封地采邑,迁移进入1200位华人男性移民,陆续组成了千余个家庭,分成了十多个村屯垦。

  每位华人移民身上背99块银洋船票钱,以及安置所需的女人,农具,粮食,种子,耕牛,畜禽等欠款,总计欠25万银洋贷款和利息。

  这部分贷款,统一由该领地贵族承担偿还责任。

  贵族从领地收上税赋,根据资金安排,逐步偿还皇家南洋银行所欠贷款和利息,这是经营贵族领地的日常。

  一般来说,通常5~6年可以还清移民相关的欠款,剩下的就是净收入了。

  只需要经过几年时间逐步建设,贵族领地就能发展的很像个样子,阡陌纵横,村镇繁荣兴旺,自然不在话下。

  若是能查探到什么矿产?

  再经营一些码头,渔港,工厂,葡萄园酒厂之类,每年产生稳定收益,维持体面的贵族生活不在话下。

  经营的好,那日子自然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修建城堡,修建水库,在贵族封地采邑内,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经营的不好,那么卖房子,卖地,卖祖产,最后变成落魄贵族,除了这个贵族头衔一无所有,还背了一屁股债。

  这种情况也不稀奇,要看各人境遇了。

  日子过得好不好?这需要各家贵族自身经营,就不是楚国政府需要考虑的事项了。

  六大封号伯爵的敕封,具有很深的政治考量,目的在于稳定和平衡国内各方势力,真正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

  三名文官,三名武官,这其中,一位罗伯特少将是归化楚国的大贵族,一名郑守业是留守神州的主将,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

  综合下来

  考虑全面且妥当,也安抚了楚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白人军官团体。

  楚王郑国辉敕封的子爵人数达到15人之多,大大超出原先10余人的传闻,给了很多人惊喜。

  这其中,陆军五大远征师长,海军舰队长官,内阁总理衙门各部堂首座大臣全都囊括在内,皆大欢喜。

  十五名子爵没有封号,皆是楚国一等一的大贵族,各自封地采邑八千亩,执行“十税一”贵族优惠税率,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更让人惊喜的是72位男爵,陆军各团团长,副团长及要塞守备团长,海军各主力舰长,包括风帆战列舰和铁甲舰,所有中校以上军官,全都得到了男爵贵族封号。享受封地采邑。

  楚国政府各府的府台大人及少数发展较为成熟的知县,亦都跻身于男爵贵族行列,也包括王府侍从室幕僚郑守绪,关启仁,董宝山等人,包括禁卫团霍崇善,方世伟,董家生,郑家玉等禁卫军官,皆得到了男爵贵族头衔。

  七十二名男爵没有封号,皆是楚国中坚贵族群体,属于上流社会的一部分。

  其各自封地采邑二千亩,执行“十税一”贵族优惠税率,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具体的说,就是村长级别。

  相关的贵族采邑封地待遇,与伯爵,子爵等大贵族相类同,不负赘述。

  封赏人数最多的是222位享受荣耀的终身爵士(注;无封地采邑,不世袭),将大部分军中少校以上长官,民政事务中的知县及各部中层文吏全部囊括其中,人人得到“爵士”的称号。

  严格来说,“爵士”或者“骑士”不属于贵族阶层,但这要看怎么理解,没有严格的定义。

  对一些德高望重的爵士,上层贵族圈子愿意接纳,那么就是贵族阶层。

  反之,则不然。

  楚王郑国辉大封群臣之后,过完了旧历年元宵节,便在马尼拉待不住了,起身带领一帮子臣子前宿雾群岛巡视。

  这也是楚王陛下的特点

  作为马上得天下的年轻国王,楚王郑国辉在马尼拉可坐不住,也不会常年久居深宫,而是隔三差五的出门巡视,勤勉的态度令众臣交口称赞。

  在此之余,愈发的不敢惫懒。

  楚王陛下确实大度,尤其此次大封开国群臣赢得了满堂彩,朝廷上下皆是感恩戴德之声,君臣一心建设王国的热忱高涨。

  但对那些令楚王不满意的臣子,黜落发配没商量,出手又重又狠,让人在一片欢喜之余,内心对王权充满敬畏。

  做起事来兢兢业业,可不敢马虎。

  谁都知道

  楚王陛下乃百余年不世出的天授之材,学贯东西,更兼慧眼如炬,明察秋毫,谁也别想欺上瞒下。

  若是这么做,岂不等于自寻死路?

第261章 祥瑞进京

  楚王御驾南巡的同时,外交部长郑鑫奉命率团出使北方神州朝廷,整个代表团共计四艘大帆船270余人,携带了大量南洋特产及珍奇野物。

  朝觐北方皇帝的使团中,最大的亮点就是这些珍奇野物,有长颈鹿,大象,寿命数百年的海龟,考拉,袋鼠,袋狼,白虎,黑豹,雄狮母狮和各种珍奇海螺,海贝壳。

  价值谈不上多高,胜在一个“奇”字,足可见用心良苦。

  这二年来

  楚国在南洋闹出的动静很大,据传一支华人力量率军下南洋,攻占了此前西班牙人盘踞三百余年的海南(注,原吕宋群岛),且四处出击,很是出了绝大的风头。

  这在神州东南沿海省份,北直隶和京城都不是什么秘密,甚至在内陆省份的官场里,亦鲜有不知道楚国在南洋地区威风八面的事迹,并引为美谈。

  开工厂或经商,很多华人在南洋一夜暴富,更有无数的华人移民在这里娶妻生子,衣食无忧,过上了令人艳羡的美满日子。

  传言或真或假,无一例外流传的速度非常快,范围也越来越广。

  在当前阶段

  楚国尚未于北方神州大陆通邮,通商(注;明面上如此,楚国在北方大陆经商都披着洋行的马甲,享受洋商的待遇),消息的来源大多是民间各渠道。

  例如南洋经商的华人家族,往来于两岸之间的移民船队水手,各国使节及朝廷内部的渠道。

  如此大规模的移民行动,想要做到完全保密不可能,也不现实。

  尤其朝廷内部的渠道,不会对南洋崛起的华人力量视若无睹,内中详情奏报早已经呈上总理事务衙门的案头上。

  不是一封奏报,而是数百封奏报。

  楚国攻略海南群岛的前后细节,历次的征伐战斗,无论海战还是陆战,还有兵舰威压琉球王国,炮指东京湾,血洗池田湖,用强盛武力震慑扶桑各强藩,迫其低头署约,斩获颇多。

  南洋那里发生的细节详情,这一桩桩一件件,朝廷内阁总理衙门以及紫禁城内的那两位两宫皇太后,俱都知晓。

  看到曾经治下的一支汉人力量,在南洋地区翻江倒海,混的风生水起,竟然能够与洋大人平起平坐,行那霸凌他国之事。

  朝廷最上层心中是滋味难明,心情复杂极了。

  可以说又酸又苦涩,还夹杂着一丝自傲与不满,颇有种我八旗子弟去也行的不甘心。

  “想我皇统二百余年,是为神洲庙堂正溯,今有一股汉民草贼祸乱南洋,竟至染指王统,愈发的生发起来。此皆仰仗朝廷谆谆教诲之功,盖莫大焉。”

  唱想过后

  朝堂上的芸芸诸公回头看看眼前神州大陆的内忧外患,好吧……刚刚点燃的些许雄心壮志瞬间熄灭。

  于是乎,陷入一种诡异的沉默中。

  朝廷不是没有动作,原本调离的江南总兵郑国辉属下几员大将,如今纷纷官复原职,加赏兼衔,以示朝廷恩宠。

  武将本身品级就偏高,晋升需要实实在在的战功。

  加赏兼衔没什么实权,仅能多拿些饷银年俸,这表明了朝廷的暧昧态度,颇有拉拢之意。

  唯一的变化,就是将三品的参将郑守业(注;四叔),晋升为从二品的副总兵,赏双眼花翎,赏黄马褂,依然驻扎在金陵为副将。

  主将是谁?

  主将自然就是现在的楚王郑国辉,在朝廷吏部的官员名册中,楚王郑国辉依然是名正言顺的江南总兵,朝廷并没有掳夺这一官衔,总兵的年俸依然发放。

  明里暗里的透露出亲近拉拢之意,正所谓“一动不如一静”。

  朝堂上主事的是恭亲王奕,此人有“鬼子六”的绰号,是朝廷满族大臣中最为清醒睿智之人。

  恭亲王奕定下“一动不如一静”之策,“当细察楚国之所图,据此施策,或加恩或惩戒,万般由心矣!”

  这番睿智见解,深得两宫皇太后欢心,遂颁下懿旨;“着恭亲王奕新,全权署理楚国事宜,不得有误,钦此”。

  此次楚国外交大臣郑鑫子爵北上京师,船队行至津门码头靠泊,引来观者无数,皆是惊叹无比。

  没其他的,简直太惊艳了。

  朝廷素来有献上“祥瑞”之说,寓意着朝廷明君在朝,国家兴瑞安康,盛世太平,乃是上天给予的“祥瑞之兆”,朝廷上下深信不疑。

首节上一节239/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