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 第238节

  海外侨民带来了资本,也带来了与原本定居国的紧密联系,形成无数宛如蛛网般的华商贸易圈,为楚国工业产品顺利打入上述市场推开了大门。

  当今时代

  华商是控制整个南洋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角,华人货船北至朝鲜半岛,扶桑,神州大陆,南至荷属巴达维亚,泗水,楚国各港口,西至英属印度殖民地及马六甲,包括中南半岛范围在内,形成了占据重要地位的华商贸易圈。

  在马来亚,槟榔屿等地,华裔人口占据当地超过半数,在新加坡超过九成。

  在法属西贡总督府辖区内,尤其是西贡城,当地华人侨民占据四成以上,垄断商业贸易和运输等行业。

  在暹罗王国,缅甸王国沿海重要城市,华人侨民占据当地的总人口两至三成,并且控制着重要的商业渠道。

  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辖下,由于荷兰白人禁止华侨拥有当地土地,禁止华人侨民从事种植园等行业。

  这让当地华人多集中于巴达维亚,万隆,泗水等重要城市,基本垄断了当地的商业贸易和运输等诸多行业,在本地人口中占据两至三成的比例(注;仅城镇人口,不含广大农村地区)。

  这些海外侨民家族的加入,极大的丰富了楚国市场繁荣局面,马尼拉,宿雾,达沃,三宝颜及八打雁等主要大城市中,商业市场繁荣兴盛,屋宇交易价格节节攀高。

  大量侨民购地置宅,开办工厂,公司和商铺,开办航运公司及贸易商行,华人侨民的热钱涌入,令楚国大小城镇的发展都如火如荼。

  席间

  楚王郑国辉放下筷子,用热毛巾擦了擦嘴,下面的众臣全都放下了筷子,目光汇聚到陛下身上。

  “诸位臣工,郑爱卿此番载誉归国,可喜可贺,本王提议共同举杯,为我楚国贺!”

  “陛下,为我楚国贺。”

  一众大臣们纷纷站了起来,双手举杯,神情恭敬的一饮而尽,然后向上翻了一下杯底。

  楚王郑国辉也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笑着说道;“免礼,都坐下,今日我君臣相聚,当不醉不归呀!”

  首相李鹤章坐了下来,双手做揖向上一恭,说道;“我楚国今有明君在朝,众臣戮力同心,国势蒸蒸日上,何愁没有雄霸南洋的那一天?”

  “仙侪这话说的好啊,就要有这样的万丈雄心,方能开创出百花齐放的繁盛局面,不负我等下南洋之初心啊!”

  “我等自当不负初心,为陛下贺,为大楚贺。”众臣又再次举杯。

  楚王郑国辉又笑意盈盈的端起酒杯,再次一饮而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楚王郑国辉与众臣们言谈之间,就提到了北方扶桑国发生的巨变,众人皆感嗟叹不已。

  今年初的孝明天皇病死后,太子睦仁亲王即位,为明治天皇,年轻气盛倒是很有一番雄心勃勃,与倒幕势力积极结盟举兵。

  下半年的时候

  恰逢楚国舰队抵达琉球王国,签署了租借那霸港口的两国条约,又再次兵临东京湾,以武力胁迫江户幕府签订不平等贸易条约。

  这无形中,激起了扶桑民众,町民和下层武士阶层普遍的怒火,矛头直指软弱无能的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其被诸多国人骂做“国贼”。

  这里面,少不了西南四强藩的兴风作浪。

  楚国风帆舰队血洗池田湖一役,给了跳的最高的萨摩藩迎头痛击,将其视为支柱的海上力量一扫而空,彻底瓦解。

  一脚踢到铁板上,当真是将脚骨都踢折了。

  面对残酷现实。扶桑国内瞬间鸦雀无声。

  当楚国强大的风帆舰队带着满意的贸易条约返回后,扶桑国内爆发了更加汹涌的倒幕风潮,所有人把憋久了的闷气全都撒在了幕府身上。

  在全国范围内的喊打喊杀声中,面对这样有利的形势,倒幕派刚刚遭受沉重打击的势头,很快又死灰复燃。

  11月8日,明治天皇下达讨幕密敕,讨幕大军兵临江户,末代幕府将军德川庆喜黯然退位,奏请明治天皇“奉还大政”,结束了幕府统治扶桑国八百年历史。

  至此,幕府时代结束。

  消息传来,楚国上下为之惊愕不已,下一步关系楚国利益的就是

  必须立刻与扶桑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取得联系,询问刚刚签订不久的两国商贸条约是否能够得到顺利执行?

  要得到正式的扶桑政府承诺,这属于外交部紧急事务。

  若扶桑新政权推翻之前的两国优惠贸易条约,随之而来的事情就不用问了,那必然是再次北征,引发新一场大战。

第259章 倒幕派认怂了

  新的外交大臣郑鑫走马上任,最先要处置的大事,就是扶桑国之变对楚国的影响,此为当前紧要。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外交大臣郑鑫紧急出访英属海峡总督府,在短短数日之内,联络了英,法,美,德,荷,俄等六国外交使节,联手开始对扶桑天皇新政府施压。

  要求其公开承诺遵守并维护前任幕府与各国列强达成的不平等条约,承认各国在扶桑国利益,以维护地区和平和稳定东亚贸易云云。

  彼时扶桑国内

  在风起云涌的各方倒幕势力逼迫下,走投无路的末代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上书请求“奉还大政”,明治天皇由此走上政治前台。

  庆应四年,即1868年1月,倒幕派发动政变,迫使德川幕府的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交给天皇睦仁。

  这时扶桑国内,正值倒幕大军与忠于幕府的保守派藩主势力乱战之时,消息传来,举国哗然。

  英国在背后支持的倒幕大军趁势猛攻,打的法国支持的守旧势力丢城失地,连连倒退,逐渐呈现土崩瓦解的败相。

  恰在此时,各国列强联手发来了施压外交照会,压力给到了明治天皇身上。

  1867年1月22日

  在大军云集的京都城外,以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强藩主将为首召开的紧急会议上,众人却是面色阴沉,一片压抑化不开的凝重氛围。

  木户孝允首先打破了沉默,他环顾一下坐在榻榻米上不置一词的众人,用悲愤难抑的语气说道;

  “真是让人难堪的耻辱啊!我们这些人励志求新,仿习西洋各国先进之经验,欲以工业振兴苦难重重的大和民族。却被迫要先出卖民族和国家利益,当真何其难也。”

  他的话无人应声,六国联合施压的外交照会已经送达,这给当前风头正盛的倒幕派当头一棒,让所有人全都沉默了。

  欲加冠冕,必承其重。

  各国列强的诉求无可厚非,既然“王政复古”,那是不是该明确一下与各国间的条约承诺?

  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此前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必须无条件执行,不能损害各方列强利益,否则迎来的必然是敌舰云集,大兵压境。

  这个时代的国际秩序就是这么粗暴而直接,以拳头大小论胜负,不给我需要的东西,我就揍你。

  在坐济济一堂,都是扶桑国近代史上声名显赫的西学派,类似于朝廷的洋务派大臣,汇集了扶桑精英。

  这其中,尤以西南四强藩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为主。还有岩仓具视、三条实美这些天皇派公卿贵族,也都参与了这次重要密会。

  “可恶的国贼德川庆喜,他应该剖腹自杀以谢国民,这个混蛋是大和民族的罪人。”

  “给我800名勇士杀入江户城,誓取此贼头颅。”

  “三条君,我愿与你同往,还是热血沸腾的战场让人向往啊。”

  “喂,你们都在说什么奇怪的话?德川庆喜已经下台了,列强国家要的是长崎租界,而不是他臭烘烘的脑袋。”

  “列强国家,就凭楚国一个区区的南洋小国也配?其不过是窃居吕宋群岛的流寇叛贼,人口百余万,兵不过二万,一群仗势欺人之辈,我肥前藩不服。”

  “斋藤君,慎言,列强国家已经形成阵营,挑衅其中的任何一家。都将被视为对整个阵营的挑衅,后果我们承担不起。”

  “不愧是曾经几百年的宗主国啊,哪怕只是一支流落在南洋的力量,表现依然如此惊艳。”

  “岩仓君,您什么意思?”

  “面对事实依然死鸭子嘴硬,不肯承认楚国的强大,真是很可悲的事。”

  “这是嘲讽我吗?真是可恶!我们合力推行革新政策,难道不是为了自强自立,通过努力跻身于列强吗?”

  “这不矛盾,发展自己和尊敬别人是两个事儿,听说楚王也曾屈居于江南小吏,这让我想起了春秋时代的“卧薪尝胆”故事。哦,对了……粗鲁的你肯定难以理解如此古老而智慧的策略。”

  “简直可恶至极,知道这些故事就很了不起吗?”

  密室内的众人围坐在榻榻米上,七嘴八舌不一会儿就争吵起来,但是却离题越来越远,简直不知所谓。

  坐在上首的西乡隆盛一张脸都黑了下来,他是萨摩藩倒幕派的先行者之一,

  1866年3月,他在京都同长州藩倒幕派领导人木户孝允等人缔结萨长倒幕联盟密约,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扶桑内战。

  在当前的戊辰战争中,出任重要的大总督参谋之职,指挥讨幕联军作战,兵临江户城,当前的大战一触即发。

  西乡隆盛听到众人越说越离谱,便干咳两声,等到喧嚣的争议声音渐渐沉寂,这才说道;

  “诸君,在取得最后的决定性胜利之前,希望大家团结一致,不要因为内讧而四分五裂。

  我相信,随着我们正义大军不断的取得胜利,一切的分歧都可以弥合。

  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局面,不要再节外生枝。

  对于列强联合施压一事,我想听听诸位的意见。”

  他的话让现场再次沉寂下来,大和民族师承华夏传统,有史官专门记录历史风云,是非荣辱皆在浩瀚史篇上。

  列强联合施压一事,说到底还是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延续幕府此前的软弱态度,难怪让众人心中愤愤不平。

  可形势比人强,当前守旧派幕府势力依然盘踞在江户城,拥有聚集起来的1.7万余名旗本众,家族武士和新军,实力不容小觑。

  幕府新军拥有法国支援的火枪,啸聚的町众数量不明,亦极具危险性。

  倒幕大军聚集于江户城外,来自各藩的支援军队源源不断抵达,敌对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

  在此当口

  去得罪列强实属不明智,这个问题迟早得解决,现在的内忧外患,何尝不是推卸责任的一个良好契机呢?

  众人争论了一番,基本达成一致意见。

  那就是,怂了。

  西乡隆盛最后总结说道;“华夏古语曾言;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我欲学习西洋先进之经验,广开西学,启迪民智,与各国通商乃是必由之径。

  诸君所言各有道理,然攘外必先安内,务使外事不致王政复古大业徒生波折,反而不美。

  今日之予,明日后取也,各位意当如何?”

  这话老奸巨猾地将责任一推六二五,反正大家共议,有责任也大家一起承担,板子打不到哪个人的屁股上来。

  意见倾向也很清楚了,各国列强得罪不起啊。

  他是老狐狸,其他各方也都不是善茬,皆为明治精英,自然懂得取舍。

  于是纷纷出言附合,最后形成定议,只待呈报天皇陛下御前决策,但那只不过是个程序而已。

  明治天皇不过是个16岁的少年,手上一无兵,二无人,所有的一切都要靠倒幕派大臣鼎力支持,拿什么去反对一致决议?

第260章 封赏开国功勋

  江户密会取得一致定议,迅即派员至长崎安抚列强外交使节,以免发生误判。

  未曾想,竟然有几路快马急报长崎,这里是各国使节汇聚之地,有了延续此前条约的共议,西南各强藩及天皇势力争先讨好,报喜人人都不落后。

  由此看出扶桑倒幕派外强中干,内里却各怀鬼胎。

  1868年2月18日

  扶桑明治天皇明诏列强外交使节“循依通商旧例,不做变动”“当会同各国营商,共谋发展”云云。

首节上一节238/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