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极大的刺激了沙俄的胃口,谁不喜欢捏软柿子呢?
这个软柿子看起来肥美又可口,疆域广大而武备松弛,从上到下都愚蠢好拿捏,机不可失啊!
这令沙俄宫廷向东看的声音高涨起来,支持阿古柏入侵新江,提出所谓的“黄俄罗斯计划”,将大连变成东方的圣彼得堡,就是这一计划的核心。
而在东方
一直警惕并制约沙俄力量南侵的就是大不列颠帝国势力,其北上已经深入远东,并且在扶桑和朝廷都有极大的影响力。
英国人是当今世界最具国际战略思维的海洋霸主国家,为了制止沙俄染指温暖的印度洋,英国人率先入侵阿富汗。
在阿富汗高原上竖起了不可逾越的高墙,将沙俄势力阻挡在外。
当沙俄支持的阿古柏势力疯狂肆虐新江时,英国人势力直接入侵西藏高原,试图建立一个屏蔽印度北方安全的高原缓冲区。
当沙俄侵吞了江东64屯,通过不平等条约划走了海参及远东大片土地,朝廷尚在梦中,英国人已经危机感极强了。
在远东
英国人经过审慎考量,决定扶持扶桑天皇派强藩势力,就是为了培养一个看门狗,在沙俄南下的时候冲出去撕咬。
至于朝廷,那纯粹烂泥扶不上墙。
沙俄与英国在北方势力的角逐,如今已呈现出明显的火药味儿。
早在1689年,朝廷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中规定了库页岛在内的大片远东地区属于朝廷。
1858年和 1860年,沙俄先后通过《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割走了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片土地,这就使得沙俄远东势力与扶桑直接产生摩擦。
在库页岛等地,沙俄远东探险队和定居在当地的扶桑渔民纠纷不断,互相杀戮驱赶,引发了很多激化矛盾的事件。
扶桑幕府认为,库页岛距离北海道不远且有扶桑渔民世代定居,这里应该是扶桑的土地。
沙俄对此并不认可,两国之间因此矛盾重重,而英国人鼎力支持扶桑政府的主张,这让沙俄顾忌颇深。
早在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时期,英国人就展示过强大的远征舰队作战能力。
英国从印度总督府派遣一支英法联合舰队,前往远东围剿海参崴在内的沙俄军事存在,对当地沙俄定居者和军人很是耍了一番威风。
只不过那个时期,海参崴仅仅是几个木头营寨和稀稀落落的沙俄定居点,居住者大部分都是流放远东的罪犯。
英国人的强大武力等于大炮打蚊子,最后悻悻而归。
正是基于对英国人的担忧,沙俄考虑到一旦战争爆发,远在白令海峡另一侧的阿拉斯加肯定无法保住,会成为英国人嘴里的一块肉。
与其如此,不如卖了。
但卖给谁很有讲究,肯定不能卖给与英国人关系好的法国及英镑贸易圈国家,看来看去,也只有美国合适了。
自从北美独立战争以后,美国在这八十多年来一直承受着来自英国的打压,排挤和污蔑泼黑水,在欧洲人面前很不受待见。
美国人被嘲讽为“手指甲黑乎乎的乡巴佬”,那形象就别提了,简直把美国佬搞得自闭了。
以英国在欧洲强大的影响力,欧洲人根本就不带美国人玩,处处的鄙视,各种看不起,贬低。
要不然,也不会有“门罗主义”这个国策产生。
门罗主义政策的核心就是“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意思就是说你不带我玩,我自己搞个朋友圈,那总行了吧?
美利坚空前惨烈的南北战争,其中就有英国看不见的黑手在南方搅动,又是运送军火,又是支持各种战争物资,搞得美国海军与英国皇家海军狠狠的打了几场,这都是心知肚明的事儿。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美国的实力也不弱,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沙俄很放心。
就这么着,一桩今天大交易达成了。
以楚国现今的体量,实力和区域影响力,远不足以参加如此高端的国际牌局,也只能在下面流口水看着罢了。
对阿拉斯加的一些小心思,趁早打消了为妙。
第258章 南洋地区形势
郑鑫在美利坚期间,广泛接触了白人上流阶层,对欧美社会的认知更加深刻,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交谈中,能得到不少新的启示。
这也引起了楚王郑国辉的浓厚兴趣,两人坐在那儿,一谈就是小半天,新沏的茶水都换了好几回。
要说英美间的恩怨情仇,这可是当今国际格局中的主要矛盾之一。
英国人全方位打压美国,防范美国,那种明显敌意根本不加掩饰。两国间关系可以用表面好好好,转身就捅刀子来形容。
战火遍及北美的南北内战,美利坚就被捅的浑身血窟窿,吃了个大亏,如今正待在家里舔舐伤口呢。
英国王室那是出了名的小心眼,最广为人知的例子就是;
大不列颠帝国中,为何只有英国皇家海军而没有皇家陆军呢?
这是因为克伦威尔在1649年,将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查理一世成为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公开处死的国王,陆军就是帮凶。
时间过去了二百多年,英国王室把这个仇始终记在心中,陆军不能冠以“皇家”陆军的称号,今后也不可能获得如此荣耀的称号。
在小心眼儿的英国人眼里
美利坚就是其北美海外殖民地,是流放到北美的罪犯和一群冒险者组成的反叛政权,一群背叛了宗主国的逆子。
叔叔能忍,婶婶都不能忍。
对这样的一群背叛了传统蛊格鲁萨克逊传统的美国人,英国可真是恨得牙痒痒,绝不会轻易宽恕。
北方政权赢得南北战争后,美利坚与欧洲的关系更糟了,可以用糟糕透顶来形容。
英国纺织业工厂主对棉花的联手压价更狠,让美国南方棉花种植园主不得不亏本售卖棉花,反过来又狠狠的压榨黑奴,形成了恶性循环。
这背后,未尝没有英国上层的暗中授意可能。
简单的说
以英国为主导的欧洲大门几乎对美国关闭,美方贸易高关税壁垒也是一个方面,一桩桩,一件件都让英方咬牙切齿。
在此艰难环境下
美国外交政策被迫选择向南和向西发展,广交朋友,对楚国建交很热心,就是明显的信号。
现在的美利坚非常渴望朋友,尤其是能展开正常外交和贸易的国家。
郑鑫代表楚国前往华盛顿递交国书期间,受到了美利坚总统约翰逊和国务卿威廉-西沃德的亲切接见,就双边关系很多领域达成了一致意见,奠定了友好往来的基础。
……
“呵呵呵……有没有人当面向你提出中途岛问题?”
“回禀陛下,这确实有,只不过此人的身份仅仅是一名国会下议员助手。微臣的回答是;谁先发现,谁先实质性占有,谁就拥有主权。”
“嗯,公式化的外交辞令,有时候就是最好的回答。”
“陛下明鉴,华盛顿确实有一些非常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有人曾问我,楚国是否对中美洲抱有领土野心?”
“哦,你如何回答?”
“我的回答是;楚国对美国的南方政策非常关注,希望墨西哥政府如今的领土和权益能够得到真正的保障,而不是被邻居始终惦记自家的院子。”
“哈哈哈……这是一个挺有趣的提法。”听到这里,楚王郑国辉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氛围更显得轻松。
郑国辉知道;
美国扩张政策的重点是南方,在今后的几十年里,相继将一些偏僻的北美西部地盘收入囊中。
若历史没有改变
直到1898年的美西战争结束,美利坚才有精力将目光投向欧洲和亚洲,尤其希望修复大西洋两岸关系。
可是小心眼的英国人仍然记着仇,对美利坚频频抛媚眼视若无睹。
能够最直接证明这一点的事实,是美国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直到1918年,才获邀对英国进行第一次国事访问。
美国总统第一次在白金汉宫正式觐见了伊丽莎白女王陛下,则要迟到2003年,美国布什总统的正式国事访问,方才达成这一成就。
此时距离北美独立,已经过去227年。
1918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美利坚伍德罗威尔逊总统雄心勃勃的踏上英伦三岛本土,试图与英国人谈一谈,参与对一战后的世界版图规划,成为顶级话事人之一。
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被英法两国联手拒之门外,欧洲报纸媒体是铺天盖地的嘲讽言辞,最终悻悻的返回北美。
从一战至二战爆发,美利坚的“门罗主义”愈发的严重,关起门来只顾过自己的小日子,几乎很少参与国际事务。
1918年这一次的重大伤害,就是罪魁祸首。
小客厅里
聊到高兴的地方,时间悄悄的流逝,不知不觉间已临近傍晚时分。
郑国辉索性吩咐赐宴,令人通传首相李鹤章以及内阁总理衙门几位部长大人,前来甘泉宫共赴御宴。
内阁总理衙门的办公大楼相距不远,从甘泉宫向外走,行不多远,就是一道宫门,这是修建在郑氏宗祠(注;原圣奥古斯都大教堂)后方的一道墙,将原本的街道隔离开。
出了宫门向前行百余米,就是郑氏宗祠面对的王府广场,楚国内阁总理衙门就在王府广场的另一侧。
传诏王令的人去的快,回来也快。
这就等于快下班的时候,把几位领导喊来聚个餐,酒席桌上再谈点事儿。
陛下相招,首相李鹤章及几位大臣很快就赶到了。
正好人都齐了,楚王郑国辉拿出早已写好的诏令,当场宣布任命郑鑫为新任外交部长,署理王国外交及殖民诸事宜。
按照国际惯例
殖民事宜是由外交部统一署理,英国和法国都是如此,只不过后来英国单独成立了一个殖民地部,将类似的殖民地管理职能分离了出来。
郑鑫神情郑重的一揖到地,口称“微臣何德何能?能得以陛下看重,授予部堂大员之重任,自当披肝沥胆,以报君恩……”云云。
众臣纷纷上来敬贺,一时间笑语盈盈。
御宴就是在东阁旁边的小会议厅,原本的会议长桌是由八个小桌拼接而成,如今再度分开,铺上了绣花白桌布,摆上鲜花就是酒桌了。
部堂大员们连同副职十几个人,正好两人一桌。
楚王郑国耀独自一桌位于上首,面北背南,取的是楚国心向神州的意思。
8张餐桌分列左右,各种菜肴流水介般的端了上来,很快就摆的满满当当,相当之丰盛。
御宴并不是菜肴多,每桌也就是八个菜,荤素各半,再加上后续上来的几个大菜,无非是烤全羊,咸鸭蛋大虾,东坡肉,五珍海鲜汤之类,给每一桌分置一小盘。
难得的是这份圣眷,这可是楚王陛下的赐宴呢!
即便身处南洋,可在座的绝大部分是流淌着正宗华夏血脉汉人,而且是第一代移民,从传统思想,认知到习俗,都是以大国风范自居。
纵然楚国仅是个三百多万人口的区域性小国,也不妨碍楚国官员的素来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传统观念,且根深蒂固。
地盘小,人口少,怕什么?
楚国背靠着拥有无尽人力资源的北方神洲,一年移民人口高达130余万,在崛起于南洋之后,无形中产生了巨大的虹吸效应。
在政府组织的规模移民之外,还有很多来自沿海省份以及马来亚,中南半岛和巴达维亚的华人侨民,纷纷阖家迁居楚国境内。
楚国对这些海外侨民世家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典型的华人王国政权,在经商领域可以不受压制的自由发展,享受到受保护的私有财产和海外领事权益。
尤其是后者,对南洋地区频繁的跨国经商华人资本特别重要。
仅今年以来
先后涌入楚国的海外华人侨民家族总数,就达到24.36万人,绝大多数都是阖家搬迁,或者家族的整个分支大举迁入,由此带来了紧密联系南洋各国的贸易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