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日常清晨习武不缀,身体壮的像一头牛,胃口自然差不到哪里去。
餐盘里的白生生蟹肉裹上了香的鸭蛋黄,吃起来不用剥壳,味道香嫩可口,蟹黄极是鲜美。
楚王郑国辉吃的连连点头,用筷子点着盘子里说道;“王后,你也尝尝,这个蟹肉做的不错,比直接煮来好吃多了。”
“陛下吩咐,臣妾敢不从命。”王后郑李氏不忍拂了楚王郑国辉的好意,从善如流的在盘子里面来了一小点儿。
楚王郑国辉看见撇了撇嘴,那么点蟹肉,还不够自己一筷头呢,王后吃的真是猫食啊。
两人言谈中说的暹罗王国,此时正是中南半岛霸主,领土疆域涵盖后世三分之二的缅甸,包括柬埔寨,老挝,安南、东京、交趾支那和高棉的宗主权,几乎占据了中南半岛的四分之三。
中南半岛东侧是细细长的越南王国,西侧是细细长的缅甸王国,中间这部分全都是暹罗王国领地。
可是欧洲列强的到来,打破了暹罗王国一统中南半岛的格局。
19世纪中叶,英国与法国在中南半岛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英国控制了缅甸和马来半岛上的许多土邦国,法国则逐步从清朝和暹罗手中攫取了对安南,老挝的宗主权。
今后还将继续蚕食,向北延伸至安南、东京、交趾支那,一步步剥夺暹罗王国的领土,将法属西贡总督府的盘子越做越大。
此时的暹罗王国,被迫与英法等世界列强陆续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1855年,签订了第二次《英暹条约》。
1856年,签订了《法暹条约》。
之后的美国,德国,俄国,楚国纷至沓来,循英法前例,签订单方面不平等的优惠贸易条约,强行打开暹罗王国市场。
1867年11月10日,楚国海军将领霍海生中将率领的风帆舰队抵达暹罗王国,明里暗里用武力胁迫,与暹罗王国签订了《曼谷楚暹条约》,享有与欧美列强同等的优惠贸易待遇。
条约规定;
楚国在暹罗享有领事裁判权,两国商品关税不得超过3%,两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入暹罗,军舰可以自由驶入湄南河口,直抵曼谷等等,几乎是暹罗王国单方面放开。
而对于楚国内的市场关税,两国公民往来和商人待遇,条约中只字不提,这也是列强的一贯做法。
暹罗王国国王拉玛五世如今被蹂躏的麻木了,第一次,第二次还抗拒些,到第5次,第6次,第7次,基本上就没啥反抗的劲头了。
根据海军将领霍海生的密报,暹罗王国方面态度总体尚可,虽有些许波折,但100%贯彻了楚国的通商贸易意图。
至于其他的各土著王国,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另一支远航舰队,先后访问了荷属巴达维亚,以及爪哇岛诸土著王国,包括岛屿最东端的巴厘王国,也都签订了类似的贸易条约,过程乏善可呈。
至此,楚国与南洋各国间冒雨带雨商谈告一段落。
与南洋各国间的出口贸易税收,基本上在1~3%之间,象征性的收取一点。
与英属海峡总督府,法属西贡总督府,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之间的贸易往来,遵循此前签订的互惠贸易条约,基本在16~17%的税率之间。
而与北方神州大陆的贸易,则披着洋商的外衣,享受着朝廷给予洋商的贸易优惠待遇,那就不用多提。
第257章 围绕阿拉斯加的国际牌局
1867年12月17日午后
一支来自北美的大船队抵达马尼拉港,这支船队共有17艘风帆货船组成,满载着来自智利的硝石,北美的野牛皮,一些机器设备和二百多名形形色色的白人学者,还有整船费劲工夫搜罗的书籍,抵达码头卸货下客。
在这些人群中,最显眼的是旅美时间长达两年半的驻美贸易代表郑鑫。
他中等身量,有些圆润的脸庞上戴着金丝眼镜,唇角蓄着胡须,穿着一身合体的苏格兰斜纹毛料西装,身边还有一个神态优雅的白人女子陪伴,两人神态亲昵。
这个白种女人是郑鑫的红颜相好,是个寡妇,被称作查普曼夫人。
她的丈夫查普曼是个骑兵中尉,在围剿印第安部落的战斗中,不幸从马上摔下,折断了脖子。
马尼拉码头上
有很多前来迎候的高官和夫人,楚国政府有不少白人官员,加之治政理念开放,融合了许多西方迎来送往的礼仪。
郑鑫走上前去,查普曼夫人挽着他的手臂,与前来迎接的一众高官们寒暄片刻,便登上马车向着马尼拉王城方向而去。
此番回国
首先就要前往甘泉宫觐见陛下,汇报在美期间的重要事宜,还有筹办这最后一批自美购入的货物,书籍和原料。
经历三年的抄底美利坚南北战争后甩卖物资,现在已至尾声,今后很难再有大规模的集中交易。
到了甘泉宫后
王室禁卫团长郑山上校亲自出迎,言及陛下已经推掉了其他觐见日程,在东阁专侯郑鑫大人面见王上。
两人本是旧识,寒暄几句,郑山上校便引着郑鑫大人直上二楼,向陛下日常理政的东阁行去。
郑鑫大人到来,早有宣礼官高声唱名,道;“宣……驻美贸易代表郑鑫大人觐见。”
坐在东阁龙案后面审阅奏章的楚王郑国辉闻声抬起了头,随手放下了手中的奏章,向门外看去。
这时候
郑山上校引领着郑鑫大人进了门,高声的禀报说道;“微臣奉命,带驻美贸易代表郑鑫请见,恭请陛下允准。”
“进来……”
楚王郑国辉说着,便站起身来,脸上浮现出一丝和蔼的微笑。
刚刚进门的郑鑫见状连忙疾跑上几步,然后扑通一下双膝跪在地上,双手扶地磕头说道;
“陛下在上,门下不才旅美两年有余,今日方能得返王国,觐见圣颜,内心激动时难自持。
恭祝陛下万福金安!我大楚国福运昌隆,盛世万代。”
“免礼,青云不必行此大礼,来……赐座。”
“门下谢座!”
楚王郑国耀上前扶住郑鑫手臂,郑鑫就势站了起来,此刻已然激动的泪流满面,神情真挚。
郑鑫原本就是四大幕僚之一,亦是通州府启东人,属于郑氏的旁支,论起来不算远。
幕僚算是门客的一种,自称一声“楚王门下”没问题,“青云”就是郑鑫的字号了。
楚王郑国辉这时候称呼“青云”二字,显得格外亲切。
楚王郑国辉也没有回到龙案后面,而是带着郑鑫坐到摆放着宫廷式沙发的小客厅里。
这个优厚待遇只有首相李鹤章,交通部长韦霍斯特神父,农业部长仲秋这是几位少数的大臣享受到。
现如今,郑鑫也享受到了,这让他倍感荣宠,忍不住眼眶又湿润了。
王室侍女奉上茶水后,郑鑫就神色一肃,从身上拿出一个厚厚的本子,开始汇报起旅美经历来。
大致的东西一笔带过,驻美期间;
郑鑫带着贸易代表处的一众人员经过无数次商业谈判,为王国采购了大批工厂机械,军备,舰船和其他重要物资。
楚国工业体系的初步形成,这里面有着郑鑫一份无法抹杀的功劳。
总计花费255.4328万美元,这其中含100万美元的万国通宝银行信誉贷款,变成了陆续转运回国的大批物资和设备,所有费用尽皆花费殆尽。
前后陆续十六批物资运输船队,眼下回来的这是最后一批。
郑鑫返回时,驻美贸易代表处账上只剩下1722美元,原本租赁的大厦已经退出,在旧金山购置了一处三层楼上下带院子的物业,用作驻美贸易代表处今后的办公地点。
楚美两国已经建交,楚国新任驻美大使正在前往华盛顿途中,在西海岸旧金山建立的领事馆,领事官员已经抵达开始履行职务。
从今往后
驻美贸易代表处的地位将大幅下降,成为一个普通的对外窗口。
陛下吩咐搜罗的书籍,郑鑫几乎购买了当前市面上能购买的一切外文书刊,还打包了三个经营不善的城市图书馆,这次一同运返。
为了搜罗所需的人才,郑鑫带着人在东海岸以及五大湖地区重工业中心底特律等地,时间前后长达三个多月。
从学校和工厂网罗了一批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再给予略高于美国本地薪酬水平的承诺后,还答应给予房产,女人及其他各项便利。
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一次带回来的200余名白人专家,不管原本是德裔,法裔,奥地利裔,苏格兰裔白人,这些专家普遍都能熟练的用英语交流,省了很多事。
一同回来的还有在美经过两年深造的127名华人学子,今后每年都会有数量不等的华人学子返回,充实楚国政府基层所需。
在外交事务方面
当前华盛顿政府对楚国的态度表示友好,也有少数强硬派白人政客,在国会提出了楚国擅自占领中途岛和威克岛的问题,但没有掀起多大波澜。
谁发现,谁占领,谁拥有。
这是大航海时代以来通行的国际规则,得到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默认,在法理上站得住脚。
两座总共十几平方公里的太平洋小岛,为此再去争执,实在太寒碜了点。
由于时代消息的闭塞,国会的那些政客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这两座太平洋小岛的位置和重要含义,也不关心这些小事。
美国在今年三月份刚刚用720万美元购买了阿拉斯加,这令美国领土面积暴增171.78万平方公里,正在志得意满的时候。
对于楚国夺取原西班牙殖民地海南群岛(注;吕宋群岛)和荒芜的香格里拉群岛,在此基础上建国,美方展示出了表面上的恭喜之意,也承认了楚国的领土范围。
楚国在建交公报中呈送的领土范围,包括海南群岛,香格里拉群岛,苏拉威西群岛,所罗门群岛和一些太平洋岛屿。
由于范围太大,所以是以分册地图的形式呈送,这得到美利坚国会的正式承认。
楚国鸡贼的地方,就是把苏拉威西群岛也纳入了领土范围。
在通常认可的东印度群岛范围里,包含,爪哇岛,苏门答腊群岛,加里曼丹群岛和苏拉威西群岛。
具体的领土范围,则没有一一详尽概括。
各国领土没有详尽划分界限很普遍,在这个年代并不稀奇。
在苏拉威西群岛上,主要生活在数千名当地土著,荷兰白人殖民者并没有在这座群岛设立定居点和港口,而是任其荒芜。
说句实话
偌大的东印度群岛范围太广,以区区荷兰这样西欧小国数百万人口,再给一千年也开发不完。
楚国陆续派了华人殖民者上去,发现有机可乘后,便直接将这座群岛占了下来,成为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一部分。
说到美国购买阿拉斯加这件事儿,楚王郑国辉感兴趣的又提问了几句,最后还是可惜的咂咂嘴,眼睁睁的看着这块大肥肉落入美利坚的口中。
“阿拉斯加”的问题由来已久,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也不是谁有钱就能买得到。
这里面蕴含着当今时代深刻的国际政治角逐,战略布局以及诸多考量,典型的列强高端局,不是谁都能掺一脚。
从经济角度考量
沙俄在阿拉斯加设立的阿拉斯加公司贪腐严重,年年都是大额亏损的局面,成为沙俄政府的一个沉重负担。
贪腐能有多严重?
从阿拉斯加每年狩猎的十几万张水獭皮毛,总价值不过20万卢比左右。
可阿拉斯加公司在万里之外圣彼得堡的总公司,几个月就能花销掉70万卢比,其中大多数都进入了贪腐官员的口袋里,经营上入不敷出。
所有人都知道,沙俄老毛子对土地的贪婪出自于本性,向西方扩张,是自叶卡捷琳娜大帝以来沙俄坚定不移的国策,坚持了一百多年。
沙俄尤其渴望在温暖的地中海拥有出海口,为此孜孜不倦的发动了9次俄土战争,几乎每隔十几二十年就是一次全面战争。
有收获,也有惨痛的教训。
最惨痛的是1853年,英法列强干预的克里米亚战争,用刺刀让俄国人彻底清醒。沙俄帝国在战争中输掉了所有,甚至在黑海沿岸的军事存在都被禁止。
这犹如当头一棒,令沙俄帝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西进的国策”。
随后而来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沙俄通过讹诈等卑鄙手段,先后从清帝国割让了超过150万平方公里的南方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