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95节

  马皇后听此,不禁拍着朱元璋的手掌道:“哪个父母不疼爱孩子,想给他们最好的?这并非什么过错。”

  朱元璋深吸了口气,皱纹已颇为深刻的脸上浮现当年决定在鄱阳湖与陈友谅决战时的坚决之色,道:“好在咱察觉此事不晚,除了老二、老三,其他孩子都还有教好的机会。”

  马皇后一听不乐意了,“瞧你说的,老二老三性子是差了些,却也才二十几岁,怎么就没纠正的机会了?”

  朱元璋一笑,“咱若要纠正他们,可得让他们吃大苦头,你这当娘的舍得?”

  马皇后稍稍犹豫,也露出一副坚定都是神色,“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何况他们还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将来不论是在大明内就藩,还是去海外,都要管着许多百姓。”

  “他们成不成器,已不是咱一家之事,而是关乎天下万民苦乐之事。”

  “咱们若不知以往教育之过也就罢了,如今既知晓错误,便是再心疼,也要舍得!”

  朱元璋伸出粗糙的大手,握住了马皇后已皮肤松弛的手,笑道:“咱就知道妹子是这天下间最通情达理的,哈哈。”

  “明日咱就派人去传旨,把老二、老三召回京师,让他们跟宫里的孩子一起上课,一起吃苦!”

  

  下午。

  刘宽下职回到府中,与朱蕙兰一起吃了顿美美的晚餐。

  考虑到今日比较清闲,没什么疲惫感,刘宽便对一旁侍候的夏荷道:“去将刘来福他们几个叫到二院厅堂,今晚给你们上课。”

  夏荷一直等着这事呢,闻言满面欢喜,应了声“是”,便匆匆往前院去了。

  刘宽又让秋月去通知苏采薇和另外两个女婢。

  不多时,几日前刘宽点名听课的人便聚集到二院厅堂。算上朱蕙兰,共十女、五男。

  好在二院厅堂作为府中待客场所颇大,容纳十几个人仍很宽敞。

  黑板之类的教学物品早就由下人们布置好,刘宽与朱蕙兰携手过来后,直接开讲。

  他用白色粉笔在黑板上写下0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

  “这就是阿拉伯数字,虽起源于天竺,却盛行于波斯,其实唐代便传入中国,只是未曾得到重视,故鲜为人知。”

  “至于我为何称之为阿拉伯数字,你们不用管,只需知道如何用就行了。”

  开场白后,刘宽正式讲课。

  因为听课的人多是自家奴婢,且大多有一定基础即便是年龄最小的阿虎、阿荣,虽只十二岁,但能成为小厮,也是识得一些文字的,懂得一点算术。

  所以刘宽讲课进度很快。

  用了不到十分钟,就将阿拉伯数字的组合规则讲完了。

  接着讲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因为众人都有一定基础,至少会十以内的加减运算,刘宽讲课的进度就更快了。

  “如你们方才所学,阿拉伯数字的组合要比汉字数字简洁,更方便书写。”

  “这种简洁组合,可以让我们在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时使用更简单、高效的算法。比如竖式计算。”

  说着,刘宽开始讲解竖式计算。

  听了会儿,像冬梅、阿虎、阿荣这样对数算本就了解很少的人尚且不觉得什么。

  可像苏采薇、朱蕙兰、刘来福、夏荷等本就有相当数算基础的人,都很快认识到了阿拉伯数字和竖式计算的好用。

  苏采薇作为众人中数算能力最强的“专业人士”,甚至看得一双美眸异彩连连。

  那日刘宽提了要在府内授课的事后,苏采薇只对“复式记账法”感兴趣,对于数算其实并不在意。

  作为被指派给公主做内务管家的女官,她的数算水平放眼如今整个大明,都属于较高的。

  也正因此,她比较了解大明如今的数算水平,知道一些前辈在这个领域有着很深的成就。

  故而,她并不认为刘宽所教的数算方法一定更好。

  她甚至想好了哪怕刘宽教的数算之法一般般,甚至不如她掌握的,她也不会说出来,免得让这位驸马丢了脸面。

  如今见识了竖式算法,这种自大的想法便都化作了羞耻,让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还好我之前不曾将此想法表现出来,不然今日便丢大丑了。’

  心里如此嘀咕了句,苏采薇便更认真的听了起来。

  她日常算账,首用心算,心算不及,便用算盘。

  算盘这种工具,她也是入宫为女官后,才得知的,民间知道的人极少,大多还在用繁杂的算筹。

  而学了这竖式计算,以她的能力,连算盘都不必用了,即便是数目很大的乘除计算,也只需纸笔而已。

  甚至已木枝为笔,沙土为纸,亦可办到

  半个小时不到,刘宽便结束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内容。

  见冬梅、阿虎、阿荣这样基础差的,或是着急得额头见汗,或是满脸迷糊。

  刘宽便道:“阿拉伯数字的四则运算主要还得靠练习你们私下里若真不懂,可以询问苏女史。”

  “接下来,咱们直接讲‘复式记账法’!”

  第一更。

  前面有书友提醒阿拉伯数字记账容易篡改,作者君收到,会写到合理的相关剧情的,别急。

第112章 说郭恒案,安排皇子

  “什么叫做复式记账法?顾名思义,每笔交易至少记录在两个不同的账户中。”

  “比如说复式记账法中的借贷记账法,交易分别记录于借方、贷方的账户,且必然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

  说到这里,刘宽看了苏采薇一眼,才接着道:“我目前所知的复式记账法有三类,分别是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起初是用于借贷之事,但亦可用于其他方面,至于如何变通,我稍后会讲。”

  “收付记账法则多用于商铺、作坊等与外界有交易的单位,于商贾做生意最为便利。”

  “至于增减记账法,主要用于资产管理。譬如苏管家所用的四柱清册法,便是一种增减记账法”

  苏采薇刚听刘宽讲什么借贷记账法,就觉得有点不对劲。

  此时听刘宽说她所用的四柱清册法便是复式记账法之一,不禁有些失望。

  不过她倒也没因此就不听课,而是准备将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也学会,再看看刘宽所讲的增减记账法与四柱清册法是否有不同。

  说起来,刘宽之前对会计的事了解并不多,能给府内这些奴婢讲“会计课”,全因他之前有个会计专业的女朋友,他耳闻目染才了解了一些。

  正因为业余,他先前才没察觉四柱清册法便是复式记账法。

  好在听课的人大多是府内奴婢,就算谁回过味儿来,也不敢嘲笑他这个“老爷”。

  因为对记账方面懂得并不是很多,刘宽大概讲解了几种记账法后,便道:“苏女史是这方面的行家,如果大家对复式记账法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找时间向她请教。”

  “好,今日便讲到这里,大家回去温故下课堂内容,便早些歇息。”

  刘宽没有给“学生”们提问的机会,讲完就赶人,他也带着朱蕙兰等回中院。

  苏采薇跟了过来。

  跟到偏厅后,她道:“老爷,我方才想了想,若是用阿拉伯数字记账,会很容易篡改,最好以汉字辅之。”

  刘宽听了不仅一拍额头。

  “你不提醒我都差点忘了,阿拉伯数字确实不能单独用来记账我这里还有一套大写数字,这就教给你。”

  刘宽说完,直接拿来朱蕙兰方才听课用的纸笔,开始在上面写后世的大写数字。

  苏采薇在旁看了两三息,便欲言又止。

  这时朱蕙兰开口了,“夫君写的这些大写数字,似乎已经有了。”

  “啊?”刘宽抬头,满脸惊讶,“现在就有了吗?”

  他隐约记得,大写数字似乎是老朱发明的?

  老朱因为什么事发明大写数字来着?

  对了,郭桓案。

  于是问:“你们可知郭桓案?”

  郭桓案?

  朱蕙兰、苏采薇都是一脸迷糊。

  见此,刘宽便知郭桓案还未发生。

  ‘郭桓案既未发生,大写数字怎么就有了?’

  想不明白,他索性直接问:“大写数字什么时候有的?’

  苏采薇得到朱蕙兰示意,道:“回老爷,据说大写数字是武后为了避免贪官篡改账目,才命人发明的。”

  “不过武后那时的大写数字只有壹贰叁,并没有老爷所写的肆伍陆等。”

  “另外,当下知道用武后所发明之壹贰叁记账的人也是少数,民间还是多用常见汉字一二三。”

  听到这里,刘宽一阵恍然。

  显然他记错了特殊数字壹贰叁虽在唐代就被发明,但由于各种原因,直到明初也不流行,甚至老朱都不知道这三个字的存在与用处。

  等郭桓案发生后,老朱才注意起这事。

  他从武后时期的数字“壹贰叁”中受到启发,索性开发出剩下七个大写数字,并将以“大写数字记账防篡改”之法推广向全国。

  ‘老朱居然被郭桓这样的蠹虫欺骗,也是不容易。既然郭桓案尚未发生,明日便告诉老朱吧。’

  ‘对了,洪武四大案中的空印案若没发生,也可以告诉老朱。’

  ‘至于蓝玉案,倒是不急。’

  回过神来,刘宽又与苏采薇就记账的事交流了几句,便能让她下去了。

  随即命夏荷等侍女去做准备,他要沐浴,却是今夜想早些和朱蕙兰一起歇息。

  

  

  次日上午。

  刘宽跟苏铨说了声,再次早退,去皇宫面圣。

  到了奉先殿,见朱标也在,便先后向老朱、小朱行礼。

  礼毕。

  刘宽直接道:“陛下,微臣昨夜在府内教授奴婢记账,忽然记起一件事。”

  朱元璋颇感兴趣地问:“何事?”

  “郭桓贪污案!”

  郭桓?

首节上一节95/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