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68节

  “另外,我想若是科技手段允许的话,影片中的人甚至不会逃离太阳系,而是设法制服太阳,令其温顺,乃至完全为人掌控!”

  掌控太阳?

  听了这话,不少人都诧异地看了刘宽一眼,为刘宽的大胆想法感到惊讶。

  但几个少年皇子都满脸兴奋,却是他们听懂了刘宽的话,不由为之激动。

  朱元璋也再次感慨道:“你这番话说的着实有见地,咱华夏儿女就是得有直面艰险苦难、不屈不挠的品格!”

  “咱们若是没这份心气儿,怕是如今还让胡虏骑在头上欺负呢!”

  说着,朱元璋忽然起身,看向后面的皇子们。

  “你们几个,今日算是大饱眼福了,但这电影不能白看十岁以上的,回去都给咱写一篇文章,说说看了这《流浪地球》后有何感想。”

  “啊?”齐王朱原本正兴奋呢,听此立马苦起了脸。

  其他几位不喜读书的皇子也是如此。

  倒是朱、朱桢、朱椿、朱柏等几位好学的皇子恭声应是,丝毫不以为苦。

  随即,朱元璋问了下时间,得知已是亥时(九点多),便让众人散了。

  不过,当刘宽等人离开后,他却带着朱标来到了奉先殿。

  “标儿,看来科学、科技为后世带来的好处,远超你我之前预估啊。”

  朱标想起刘宽所说的核弹,以及《流浪地球》中显露的种种科技力量,不禁感慨地点头,“确实如此。”

  朱元璋道:“既知科学、科技之利,咱们更应该坚定发展科学、科技的决心。”

  “咱以后会将这事写到《皇明祖训》中,将来你继承皇位,也要反复交代后人,莫轻视此事,可记住了?”

  朱标拱手,郑重道:“儿臣谨记!”

  朱元璋又道,“还有,刘宽在后世所学怕是极为庞杂,那些见识于大明之重要怕是他自己也未必能充分意识到。”

  “咱觉得,待他完成打造火车之事,稍稍清闲,便让他兼任雄英的老师,让他将雄英带在身边,言传身教。”

  “若是雄英能学得他那庞杂学识之一二,便可保大明百年强盛。你觉得此事如何?”

  朱标听了眼睛一亮,衷心赞道:“此事甚好!父皇圣明!”

  求收藏,求追读,求票!

第79章 广播体操,职工宿舍

  太平街,刘府。

  中院主卧内,朱蕙兰正亲自给刘宽整理衣服。

  “天冷了,夫君此去江北一定要注意些,莫染了风寒。”

  刘宽笑道,“放心,自我来到大明后,不仅作息规律了,还几乎每天跑步、做体操,身体比以前强壮多了,免疫力也强,不会轻易得病的。”

  “倒是娘子你,可不许在我走后偷懒,就像前些日子那样,每天早起后带着夏荷、桃夭她们做体操。”

  “身体好了才会少生病,将来生的宝宝也会更健康,知道吗?”

  几个侍女都还在旁边呢。

  朱蕙兰听刘宽提起生宝宝的事,不禁俏脸微红,却没再像当初那样羞得低下头,而是乖巧地应道:“妾身知道了。”

  犹豫了下,她又道:“夫君,妾身想将这体操教给母后和几个姐妹,不知可否?”

  刘宽道:“你不提我都忘了,这体操确实可以教给皇后娘娘这是后世的广播体操,对锻炼身体很有好处。”

  “若是皇后娘娘肯坚持锻炼,说不定明年就不会像历史上那样患病。”

  随着夫妻感情日深,刘宽曾说给老朱、小朱听的一些事,也告诉了朱蕙兰。

  某些方面的事,朱蕙兰甚至知道的更多。

  她也知道明年马皇后、朱雄英都有一场劫难,这才生出传授体操的想法。

  听刘宽赞同,她很是高兴。

  换好出行的衣服,刘宽便带上小厮小荣、小虎,马夫李小二,由王广岳带着五十名仪鸾司将士护卫着离开了府邸。

  在仪凤门汇合了飞熊卫千户周韬率领的五百亲军,往江北而去。

  重阳节的前一天,王不群就从江北发来公文,说钢铁厂的第一座炼焦炉、高炉、转炉都已建造好,预备在重阳节后开炉炼铁、炼钢。

  钢铁冶炼是刘宽诸多工业计划中的重点,所以,重阳一过,他便再次前往六合钢铁厂视察

  午时前,队伍赶到了六合县城。

  王不群与知县六合依旧带了一批官吏,在码头迎接。

  一番寒暄后,便到城内酒楼吃饭。

  饭后,刘宽到驿站休息了半个时辰,便随王不群前往六合钢铁厂。

  相较于大半个月前,六合钢铁厂变化不少。

  一栋比原铁场炼铁炉都高大的小高炉耸立在河岸不远处,并连接着转炉。

  小高炉不仅更高大,而且安装了水力鼓风机,这就让其整体体积更加庞大。

  在小高炉下游不到一里的地方,则是同样体积不小的炼焦炉。

  除此外,原来铁场工匠住宿的棚屋也按刘宽要求,进行了修葺。

  并且于一旁另起地基,正在修建钢铁厂职工宿舍大院

  “刘副郎请看,这宿舍大院正是按照您的吩咐,用上了水泥,因此砖石用的也比较多,从大院整体到房屋内部格局,与如今的房屋都有所不同。”

  由于职工宿舍大院离铁冶所衙门更近,刘宽便先到这处工地视察。

  在此处督工的书吏是王不群从科技司带来的书吏之一,工匠出身,为人机灵。

  他有心表现,便早做好了功课,此事热切地为刘宽介绍起来。

  这座职工宿舍大院建设,刘宽当初离开时给了不少建议。

  建成后将会是成排的两层小楼,每排五栋,每栋小楼可住两户职工家庭。

  每户仅一厅一卧,厨房、卫生间一概没有,倒是占地不小,有五六十平的样子。

  这种房屋放在后世是不适合家庭入住的,可对此时的工匠们来讲,却是绝对的美事!

  刘宽第一次来视察时了解过,很多工匠如今住的还是茅草屋呢,轮班匠到了铁场这边更是住棚屋。

  至于砖木房屋,一般得上匠才有可能住上。

  刘宽虽计划让所有六合钢铁厂正式职工都能住上宿舍房,却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

  因此也将分批次安排职工们入住。

  分房时首先看职级,职级越高分房越早;其次看在本地有无房屋,同职级的两名工匠,在本地有房的便排在后面分房。

  另外,宿舍大院是钢铁厂的资产,并非免费发给职工。

  职工可以选择买下购买可分期付款,且没有利息。

  租住的话,则比六合县城的租房价格便宜三分之二,颇为诱人。

  最后,宿舍大院还有配套的公共厕所、公共浴室、公共厨房。

  目前宿舍大院只打了个地基,其他的看不出来,所以刘宽在工地上看了看,听督办书吏介绍了一番,鼓励几句,便离开了。

  后世的大钢铁厂,职工成千上万,如果算上家属,整个集体甚至高达十几万人!

  因此不仅有许多栋职工宿舍楼,甚至还有配套的学校、医院、超市等设施。

  六合钢铁厂虽是大明的第一个钢铁厂,规模相较于其他铁场也算大了,可目前也只不过有一千多职工,算上家属也就几千人。

  所以,配套的学校、卫生机构虽也在刘宽计划内,却排在很后面。

  离开宿舍大院工地后,刘宽又在王不群、龚正等官吏的陪同下,详细了解了高炉炼铁、炼钢的各项准备工作。

  虽然王不群、龚正之前便检查了很多遍,但刘宽还是亲自了解一番才放心。

  见确实没什么问题,刘宽这才下令开炉炼铁。

  高炉附近不仅温度高,而且有一定危险,刘宽等官吏自不会站在近处。

  却也没有离得多远,就在百多步外一处土坡上观看着。

  见高炉周围,工匠们热火朝天的忙碌着,王不群颇为兴奋地道:“若无意外,这座高炉一次可炼得生铁三千余斤,是铁场原来那些炼铁炉的三倍!”

  “若转炉炼钢能如副郎所讲的,转化率达到七八成,这一路便可获得两千七八百斤钢材!”

  刘宽此时其实颇为忐忑,毕竟之前他是个冶炼行业的门外汉。

  不过此时他面上却很镇定,闻言道:“高炉一次炼得生铁三千斤相较原来那些炼铁炉确实进步很大,但绝不是高炉炼铁的极限。”

  “此法若成,以后钢铁厂可以尝试慢慢建造容量更大的高炉。”

  “另外,这转炉炼钢最初是以炼低碳钢为主,但待日后炉子多了,可以专门建造几个试验炉,尝试炼制高碳钢、特种钢。”

  各种钢材的概念刘宽第一次来视察时,便能讲过,故而此时王不群、龚正等都听得明白。

  王不群理解刘宽这番话的意思六合钢铁厂在生产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同样的,他们这些钢铁厂官吏的仕途,也仍有不小的上升空间。

  能否上升,又什么时候上升,就看他们在钢铁厂的表现了。

  看了约莫半个时辰,见工匠们有条不紊,没出什么纰漏,刘宽等人便离开了高炉炼铁一次需要好几个小时,他们不可能一直守在这里。

  回到铁冶所衙门,刘宽通过交谈、查看文档、账目等方式,了解钢铁厂的人事、财务等方面情况。

  到日落时,又在食堂吃了晚饭,顺便检查了下食堂各方面情况。

  随后回到铁冶所衙门,一直等到戌时末,一位负责在现场盯着的书吏兴冲冲地跑了进来,高声道:“出铁了!”

  听闻此讯,刘宽与王不群、龚正等人当即往高炉那边赶去。

  尚未到地方,便见火红的铁水映亮了夜空。

  待到之前小土坡上,则见许多工匠正赤膊在高炉、转炉周围忙碌着。

  铁水仍在从高炉中流出,转炉已经启动,开始炼钢!

  另一位盯着现场的书吏向刘宽等人见礼之后,便兴奋地道:“汤大匠说了,这一路铁水确可得三千斤左右的铁料,与预计相符!”

  闻言,刘宽不禁与王不群、龚正等人对视了眼,彼此都露出笑容。

  因为,汤大匠所言说明,到目前为止,高炉炼铁这一重要环节都是没问题的。

  接下来就看转炉炼钢环节进行得如何了。

  炼钢所需时间要短一些,又关乎到冶炼的最终结果,刘宽索性就在现场等着。

  龚正等官吏见此也不好离开,便也都耐心等待着

  求收藏,求追读,求票。

  感谢【】的100起点币打赏支持!

  感谢【书友2017***5484】的100起点币打赏支持!

  感谢【书友1610***6557】的100起点币打赏支持!

首节上一节68/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