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继续,很快到了介绍“太阳将膨胀吞没地球”这个背景的时候。
刘宽主动暂停电影,道:“陛下,容微臣说明一下地球便是我们脚下的大地。”
“后世已经证明,世界并非天圆地方,大地它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球体,故名地球。”
“这怎么可能?三姐夫可莫要当父皇的面瞎说!”一个少年大声质问,却是七皇子朱。
紧接着五皇子朱便道,“汉代张衡曾提出浑天说,莫非是对的?大地真的如同鸡子中的蛋黄般?”
刘宽微微讶异,没想到这位大明初代周王竟知道浑天说虽然后世人知道浑天说的不少,可在明初,这绝对是个偏门知识。
这时朱元璋道:“刘宽,你且仔细说说,后世是如何证明大地是个巨大球体的。”
朱还以为朱元璋如他般严重怀疑刘宽胡说,便更来劲了,道:“对呀,大地若是球体,站在另一面的人岂不是脚朝上、头朝下?他们如何能站得住?”
其余人也都看过来,想看刘宽如何解释。
刘宽道:“地球是球体这件事很容易证明若去海边,观察舟船向东远航之景,便可发现,随着舟船远去,其船帆、桅杆是一点点往下沉的,直至看不见。”
“这恰恰说明,大地是有弧度的,整体就是个圆球,只因它太过巨大,我们人则太过渺小,才难以感觉到。”
朱杠道,“即便如你所说,也只能说明大地有弧度,而不能说明其必是球体吧?”
刘宽一笑,“齐王殿下说得确有些道理,但还有个方法可进一步证明此事若驾驭舟船一直向东行驶,最终会从西边回到大明。”
朱皱眉,“这怎么证明?谁敢驾船一直往东去?若是糟了海难,或是回不来该怎么办?”
刘宽道:“环球航海确实艰险无比,但在一百多年后,西洋小国便有人做到。此事微臣言尽于此,齐王若不信就算了。”
朱还想杠,朱元璋却回头瞪了他一眼,随即冲刘宽道:“那这太阳膨胀吞噬地球又是怎么回事?”
刘宽道:“后世通过天文望远镜观察得知,太阳是个比地球还要巨大许多倍的球体,不过太阳里面并非土石,而是可以燃烧的气体。”
“这是太阳之所以能发光发热的原因不论是地球,还是月球,又或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都是在虚空之中围绕着太阳转的。”
“对了,这里正好回答之前齐王殿下提的一个问题,地球那边的人为何没掉下去。”
“是因为任何物体都有一种引力,这引力的大小与其重量息息相关,后世称这种规则为万有引力定律。”
“太小的物体因为重量小,产生的万有引力也很小,几乎感觉不到。”
“可是当这个物体重量大到一定程度,它的引力也会变得很大。就好像我们脚下的大地,诸位可以想想它会多重,这么重的重量,又能产生多大引力。”
“正是因为有这股引力,不论我们站在地球哪里,都被牢牢的吸附在上面。也正因为这股引力,我们向上跳才会落下,我们扔起的任何东西也会落下。”
“地球有引力,太阳是地球一百多万倍大,自然也有重量,也有强大的引力。”
“我们所看到的各种星辰之间,都有引力。于太阳而言,正因它与周围诸多星辰引力彼此牵制,形成一个平衡,才变成了太阳系。”
“也即是,地球和金木水火土等星球都围绕太阳旋转的一个体系。”
说到这里,刘宽喘了口气,也是给时间让朱元璋等人理解、消化他所说的话。
两三息后,他才接着道:“这世间万物和人一样,都有生老病死,就连地球、太阳也不例外。”
“这部电影中,太阳便是因为一些意外因素,提前膨胀老化,并在一段时间后将我们居住的地球吞噬在体内。”
“太阳温度极高,若是地球被吞噬,所有一切都会烧得渣都不剩这便是这部电影中人们所要面对的天崩大灾!”
刘宽讲完,下意识看了朱一眼,发现这小子不知想到了什么,竟然双眼发直,脸上尽是恐惧之色。
‘这齐王该不会被自己想象的太阳吞噬地球场面吓到了吧?’
刘宽心里暗笑时,便听朱标语气凝重无比地问:“这般大灾,以人渺渺之躯如何能应对?岂不是只能坐以待毙?”
求收藏,求追读,求票。
晚安~
第78章 核弹之威,华夏精神!
见朱标为电影中的人类忧心忡忡,刘宽倒是对他更多了几分好感。
他道:“太子殿下看下去便知道了。”
说完继续播放电影。
剧情也正式展开。
电影从介绍现实中常见的自然灾害切入,很自然地过渡到太阳膨胀倒计时给地球带来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俯瞰大都市的镜头、现代都市荒废的镜头、警察与游行百姓对峙的镜头,都让朱元璋等人瞳孔缩起,倍觉震撼。
待到看见燃烧着汹汹烈焰的太阳,又听旁白说太阳将在一百年后吞噬地球,三百年后吞噬整个太阳系,朱元璋等人都明显紧张起来。
因为电影塑造的氛围感太强了,哪怕明知其为虚构,仍有种事情真会发生的感觉。
待电影介绍完“流浪地球计划”,刘宽又主动暂停,并将之调到太阳系那一帧。
“陛下请看,这就是太阳系。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其次金星,再次就是地球。”
“往后则是火星、木星、土星,最远的是天王星、海王星。后面这两颗星球很小,都是后世才发现的。”
朱元璋、朱标听了都下意识站起来,凑到屏幕前看。
几位皇子也忍不住凑过来。
等这些人看过了,刘宽才又道:“在太阳系之外还有许多类似的星系,也有类似太阳这种能发光发热的恒星。”
“所以,电影中由地球所有国家组成的联合政府才发起了流浪地球计划,以此应对大灾。”
朱元璋坐下来后,眼睛依旧盯着屏幕上的太阳系,惊叹道:“将地球推离太阳系,这想法简直可比拟盘古开天辟地之传说,着实令人震撼。不过,人真的能做成此事?”
刘宽一笑,没回答,而是继续播放。
待影片中讲了行星发动机及领航员空间站的建立,刘宽才暂停下来,道:“陛下,这行星发动机其实跟科技司将要打造的蒸汽机类似,都属于提供动力的机器。”
“只不过它比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等都要高级,它是将核能转化为动力。”
“核能?”朱元璋等人不解。
刘宽道:“核能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微臣便是讲解,在缺少足够后世知识的情况下,陛下也听不懂。”
“不过微臣可以举个例子只需用一两斤核材料做成核弹,便可以发生类似火药爆燃般的爆炸,一下将整个京师炸毁,将所有的一切都抹平!”
“什么?!”
朱元璋一惊站了起来。
朱标等人也不例外,满脸都是不可置信之色。
“一两斤的东西爆炸就能抹平京师?这怎么可能?!”
明初有火铳、碗口炮,自然也有炸药,所以炸药爆炸有多大威力,朱元璋很清楚。
然而他仍难接受,有类似炸药的东西,一两斤便可以抹掉京师。
刘宽道:“后世曾爆发两次波及全球多数国家的大战,称之世界大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穷兵黩武,同时入侵中国和建立在北美洲的一个强国。”
“最后该国便在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一颗核弹,直接将城市炸成废墟,令方圆两里之内的人畜等几乎全部死亡。”
“且核弹爆炸后还有辐射那是一种可以让人患上不治之症的能量。”
“所以,在这两颗核弹爆炸之后的几十年中,又有数十万人因之死亡。”
“并且这还是日本提前疏散了百姓的结果,若是核弹在京师这种百姓密集之地爆炸,那就是更加恐怖的灾难。”
听此,朱元璋知道,刘宽说的都是真的。
回过神后,他便皱眉问:“如此,后世哪个国家掌握了核弹,岂不是能无敌于天下?”
刘宽点头,“确实如此后世最早掌握核弹的两个国家,都成了世界超级大国,并以之压制华夏。”
“好在有诸多科学家呕心沥血地研究、试验,终于在二十年后令华夏也拥有了制造核弹的能力。”
“好!好!”朱元璋闻言激动地连说了两个好,并松了口气,“不愧是我华夏子孙,真争气!”
刘宽笑了笑,便回归正题,道:“核材料既可以制作核弹用于战争,也可以转换为人们需要的能量,比如说电能,比如说动力。”
“行星发动机使用的便是核动力,也只有这种强大能量转换成的动力,才能推动地球脱离原来的轨道。”
“至于空间站,则是类似于月亮它像月亮一样漂浮在地球外的虚空中,却围绕地球旋转。”
“后世最早掌握核能的两个超级强国,都曾建立空间站。我国则是世界第三个建立空间站的,并将之命名为天宫。”
说到这里刘宽一笑,道:“所以,在后世月亮之上虽无月宫,可在地球外的虚空中却是有‘天宫’的。”
听到这里,朱元璋更感震惊,甚至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最后心中只有一个想法。
科学!
大明一定要发展科学!
若大明国祚能延续五百载,说不得也能如后世那般拥有仙神般的手段,建立天宫!
甚至是建立天庭!
那时,大明皇帝便不只是天子,而是人皇!
刘宽不知朱元璋思绪已经飞到了五百年后,他介绍完空间站便继续播放电影。
并且接下来没再暂停。
对老朱一家子来讲,《流浪地球》几乎每一帧都是极为震撼的场景,所以不用刘宽说,观看的时候也没人说话。
甚至没有人惊呼。
因为那种整个世界都被冰封,无数高楼大厦成为冰冻废墟,以及无数未来机械运转的场景,对朱元璋等人来说太过震撼。
这种震撼直让他们屏息
一个时辰后,《流浪地球》放完,朱元璋、朱标等人却久久难以回过神。
大约过了三四息,朱元璋才无比感慨地道:“这部戏中的人们面对如此毁天灭地的大灾,都能想出解决之法,并付之行动,真是难得!”
“用两三千年的时光,上百代人的不懈努力,将赖以生存的星辰,以开天般的伟力,送至另一方星空存续,也着实不可思议!令人万分敬佩!”
刘宽虽不知是第几次重温这部影片,心中却也颇为感慨,尤其是在听了朱元璋的一番感叹后。
他道:“陛下或许不知,这种直面灾难绝不屈服,致力于解决灾难的精神,其实自古以来就流淌在华夏儿女的血液中。”
“比如说,很多地方都有远古时期发生过大洪水的传说,面对这一灾难,多数地方的先民都是逃离家园,只有少数人幸免于难,苟且偷生。”
“比如说如今的西方强国,他们的传说便是:某人从神那里得到灾难将至的启示,于是提前建造了一艘极大的木船,称之为诺亚方舟。”
“那人选了一部分人,牲畜、种子以及各种动物等带上方舟。待大洪水退去后,再带着这些人返回陆地,重建家园。”
“陛下可知,我们华夏是如何应对这场大洪水的?”
刘宽突然发问,让老朱措手不及。
好在旁边朱标学识足够,反应也够快,亮着双眼道:“莫非是大禹治水?”
刘宽一笑道:“正是我们华夏先民面对大洪水并没有抛弃家园,只带小部分人逃离,而是选择治服洪水。”
“如《流浪地球》这种讲述灭世大灾的电影,后世其他国家也早有拍摄,却多是选择类似诺亚方舟的做法。”
“如这部电影中,带着整个地球离开的想法,却是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