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间,观影众人终于看懂了一个笑点,那就是宝强与徐争座、让座的场面。
朱元璋却问:“这火车票也有造假的?”
刘宽道:“这世上事,只要有利可图,自然有人去做。当然,在后世各种造假都是违法的,官府抓到会严惩。”
朱元璋点点头,只觉得后世朝廷单是能操持好火车运输、飞机飞天等事,便足见了不起。
再接着,众人又瞧见了火车飞驰于铁路上的场面。
因为看过飞机,倒是没多么震撼。
到了火车上,三个年轻美女主动于帅哥搭讪的场面,后妃、皇女们也没再奇怪,只是确定,后世民风确实比此时开放许多。
等到火车因事故半路停下,倒霉二人组转乘汽车,朱元璋等便看到了后世的多种汽车行于公路上的场面,又是一番赞叹。
看到汽车在村里撞人的剧情,朱元璋便注意起村里的房屋、百姓虽然他知道这是戏,可还是想借此一窥后世风貌。
‘这村子看起来倒是颇为富足,却不知戏外是否也如此。是一地如此,还是各地皆如此。’
再到宝强遭遇“女骗子”的剧情,电影中频繁显露城市高楼。
朱元璋看了几眼,便猜测道:“这些极高的楼房,莫非就是用水泥钢筋建造的?”
“正是。”
“咱看着一栋楼似乎有几十层高,是否太过,人若住在里面,岂不是相当于住在山上,每日都要上下山?”
朱标、朱等年长皇子也闻言也看过来,显然同样不解。
刘宽差点没忍住笑出来。
他道:“陛下,这些高楼里面都是有电梯的,上下方便得很。”
“电梯?”
“类似于用一个吊篮,将人从低处拉到高处。当然,电梯是一个金属房间,肯定比吊篮宽敞、稳当、安全很多。”
“另外,跨江大桥南桥头堡中便有两部电梯,可惜断了电,电梯间封闭,无法使用,否则陛下倒是可以去体会一般。”
朱元璋听了一喜,“这么说咱大明也有电梯了?好,好!刘宽,若有可能,你一定要想办法让咱大明也用上电!”
‘那电梯可不是大明的,而是后世国家的,大明只不过好运捡到而已。’
刘宽心中嘀咕了一句,口中应道:“大明想要用上电,怕是需要几十年之功,想要将之运用于电梯上,则需要更久,微臣只能说尽力而为。”
虽然刘宽的话有点扫兴,朱元璋却也没介意,继续看电影。
这时候,后妃和年轻的皇子、皇女们已经在讨论“女骗子”的事。
“这女子是骗子吗?”
“看着不像,之前她还把捡到的纸钞还给那人了呢。”
“我觉得商贾猜测是对的,那女子多半是骗子”
争论还没有个结果,电影剧情便来到宝强苦等“女骗子”的地方。
先前认为女子是骗子的人,顿时得意起来。
“看,我就说那女子是骗子吧?”
“那个叫牛耿的伙计看着就不聪明,被骗也正常。”
议论间,电影到了两人住旅馆的剧情,这段不存在理解问题,倒是引得众人一阵捧腹大笑。
等看到二人组再遇“女骗子”,得知“女骗子”真相后,先前支持“女骗子”的人倒也没得意,只是唏嘘。
朱元璋道:“这后世看着远比咱大明富裕,竟也有孤儿?”
刘宽道:“什么时候都会有孤儿,后世十几亿人口,贫民、孤儿乃至乞丐自然也有。”
“但国家有孤儿院、福利院等机构,基本可以保证孤儿长大成人,并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何为义务教育?”朱元璋敏锐地抓住了刘宽话语中最关键的一个词。
刘宽道:“就像陛下推行官学,后世也推行学校教育。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三至五年。”
“其中小学、初中接受的是基础教育,国家为了保证所有孩子都能接受基础教育,便施行义务教育。”
“也即是说,所有国家规定年龄段的孩童,不论男女,都要上小学、初中。”
“最开始国家财政不足时,是要求父母必须供应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待到后来国家财政允许,便是由国家负责支付主要教育费用。”
九年义务教育?
由国家财政负担?
不论男女皆要入学读书?
刘宽这番话让朱元璋、朱标,以及其他年长懂事之人都露出了震惊神色,觉得不可置信。
好不容易回过神,朱元璋不由问:“照你这么说,后世岂不是人人都识字断句?甚至几十年后,人人都至少上学九年?”
刘宽笑道,“后世确实称得上人人都识字嗯,也有些年纪较大,出生于建国前,或是没赶上国家进行扫盲之事好时候的人不识字,但已经很少了。”
“至于最少上学九年的景象,倒是没有。因为少部分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初中甚至小学时就辍学。”
“陛下应当能理解,有些时候,国家律法规定并不能保证一切,总有人违背。”
朱元璋点头,“说得倒也是,不过,即便少数人没能上完九年,这九年义务教育也是极为难得的壮举了。”
朱元璋这句话感慨语气很浓。
因为他对推广教育之事的艰难感受很深。
自建立大明后,从洪武二年便开始推行官学。虽然大明没施行义务教育,可每年在教育方面的开支却也不少。
各级官学的教师、官员俸禄都是由朝廷及地方官府拨付不说,对优秀学子还会免收学费,甚至给予钱粮补贴。
到目前为止,教育方面开支每年都在大明财政总开支的前五名之内,甚至能排到第三。
稳居财政开支前两名是军费与官吏俸禄。
正是知晓这些,朱元璋才愈发钦佩后世朝廷施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壮举。
要知道,按刘宽所讲,后世人口可是有十几亿。施行义务教育花费的钱粮,必然也数以亿计!
电影继续,但剩余剧情却没有让朱元璋窥得更多后世之事。
倒是后妃、皇女们对徐所主演的老板家事颇感兴趣,小声议论了好一会儿。
朱元璋始终惦记这那部关于天崩大灾的戏。
见《人在途》放完,他便催促:“现在可以放那个叫《流浪地球》的戏了吧?咱倒是要看看,那虚构的天崩大灾究竟是怎么回事。”
刘宽笑了笑,点开了《流浪地球》。
求收藏,求追读,求票。
第77章 神话幻灭,天地真相
片头结束,地球的轮廓一掠而过。
因为太快,并未引起朱元璋等人的主意。
开场是刘培强跟岳父、儿子一起用望远镜看木星,貌似很普通,可当两人谈论的内容出来,便立马让朱元璋等人精神一震。
“等等!”朱元璋喊道。
刘宽暂停电影。
“陛下有何疑问?”
“这对父子用的可是望远镜?”
“准确说是天文望远镜。”
“跟你带来的那具望远镜,还有显微镜有何区别?”
刘宽道:“天文望远镜要比微臣带的那具看得远许多倍,因为它是专门用来观察日月星辰的。”
朱元璋听了明显露出惊讶之色,身子也坐得更正了,道:“望远镜竟能观察日月星辰?你怎不早说?”
刘宽其实就是忘了,但他不能这么直说。
于是道:“微臣那具望远镜倍数太低,别说观看星辰,便是看月亮都差点意思,因此便没说。”
朱元璋皱眉,干脆直问:“你那具望远镜到底能否看到月宫?”
其余人也热切地看过来。
刘宽顿时明白了,朱元璋等人多半是念着嫦娥、广寒宫、吴刚伐桂等关于月亮的传说呢。
他想了想,道:“若天朗气清之夜,微臣那具望远镜勉强可以看到月球上大些的环形山,但也仅仅如此了。”
“另外,陛下须有个心理准备月球,也即是月亮之上,并无广寒宫,也无嫦娥、玉兔、月桂、吴刚。”
“上面类似甘肃以西的戈壁、荒漠,甚至比那里更加荒芜,连空气都极为稀薄,热时极热,冷时极冷,若无后世某些特殊装备,人根本无法在上面生存,或者说去了就会死。”
刘宽说完,大善殿内一时安静得落针可闻。
显然,刘宽所说的这些完全出乎众人预料。
朱元璋回过神后,便皱眉问:“你所说都是真的?后世又是如何确定月亮上没有广寒宫和嫦娥的?”
刘宽道:“微臣所言句句属实,至于如何确定,一则后世有极好的天文望远镜,可以细致地观察月球。”
“二则,后世中国及另外两个强国,都曾发射火箭到月球上,安插用于观察的机器,中国甚至还带回了一些月球土壤。”
“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甚至曾派人登陆月球只不过在微臣来大明前的几年,开始有人怀疑那强国登月之事是伪造的。”
“即便如此,仅用天文望远镜观察,以及火箭登陆月球,便足以了解月球真正模样。”
朱元璋等人再次震惊了。
后世人竟能飞到月亮上去?!
这岂非是神仙手段?
难不成后世人人皆是仙神?
可看刘驸马的样子也不像仙神啊。
好不容易回过神来,朱元璋都不知道该问什么了他心里清楚,刘宽既然这么说,月亮真面目多半就是那样的。
没有广寒宫和月桂,没有嫦娥、玉兔、吴刚。
甚至佛道两家所说的仙神佛陀可能都是虚构的至少他朱元璋作为天子,从未见过真正的仙佛神魔。
那他这天子的称呼,岂不是成了笑话?
不对!
咱之所以能建立大明,拥有天下,是因为咱带着一帮文臣武将先后攻灭陈友谅、张士诚,又驱除胡虏、恢复中华,靖平天下,善待百姓,获得了民心!
咱心里清楚,所谓“天子”、“奉天承运”,都只不过是一种说法而已,并非咱能坐天下的真相。
若真存在什么“天子之命”,历代开国皇帝何需掌握强军?
刘宽不知道朱元璋在思考其统治天下的法理性,见其久久不言,便问:“陛下,可还继续播放?”
朱元璋回过神来,压下心中翻滚的思绪,道:“嗯,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