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新朝建立,天下太平,律法也重新变得森严,容不得习武之人凭借武术伤人、杀人,而有些武技偏偏就是杀人技,一动手就很可能将人打残、打死的那种。”
“习武之人得不到实战机会,技艺难以提升,等老一辈武术大家相继去世,中国武术自然就渐渐没落了。”
“等到后来新朝向世界开放,武术也被朝野重视时,武林中便有很多不通实战的花架子。后来,甚至有外国人以此嘲讽中国武术都是花拳绣腿,不能实战。”
“再加上一些骗子借用中国武术之名招摇撞骗,就让中国武术名声更差了。”
“反倒是彼时西洋剑术、拳击运动,日国空手道、高丽跆拳道、泰拳、巴西柔术乃至印度瑜伽等武术在中国大行其道,为百姓所相信。”
“外国那些将武术作为生意经营的资本家,也凭此在中国开设各种武术学校、武道会所等,从中国百姓口袋里掏走许多钱财。”
“其中又以高丽跆拳道经营的最好,最受年轻人欢迎,跆拳道馆在中国遍地开花。”
一时间,老朱、朱标、朱雄英等都听得直瞪眼,没想到后世竟然发生了这种事中国为列强欺辱时,中国武术挺身而出、名扬海外,提振了民族自信心;而等到天下太平数十年后,中国武术反倒不被国人信任了,而去相信曾被那些先辈武术大家击败过的外国武术。
简直不可思议,不可理喻!
朱元璋本来想在刘宽讲完第三方面原因,就结束这个话题的,可此时他却敏锐地意识到这件事中涉及到了国家层面的博弈。
他于是问:“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刘宽梳理了下记忆,道:“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当时中国虽然太平了,可相较那些西方国家,乃至被白头鹰扶持的高丽、日国,还很贫穷国穷人穷,难免缺乏自信心。”
“另一方面,微臣方才说了,因几十年太平,老一辈逝去,中国新一辈习武之人缺乏实战机会,确实没几个能打的。”
“再加上当时跆拳道等外国武术都以先进的商道理念去包装、宣传、经营,又靠着相对较多的实战培养出了些许所谓的高手,在国际赛事上赢得名声,自然能进入中国,挤压原属于中国传统武术的市场。”
朱元璋微微点头,算是理解了。
这时朱标问:“那后世新朝面对这种情况就没有做些什么吗?”
刘宽微笑道,“新朝自是出台了不少政策扶持传统武术,不过新朝也知道,根本原因在于国力强弱。”
“事实上,待新朝向世界开放三四十年后,国力强大起来,百姓也富裕起来,国民自信心便增强了,便对传统文化也更有自信了。”
“在微臣来大明之前,已经有一批学习传统武术的人,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参与各种赛事提升实战经验,并并改造传统武术,使之更加适应当代的各种武术、搏击等比赛,并开始在国际上获得不错的名声。”
“还有些传武学习者,则向表演方面发展,结合传统服饰、音乐、舞蹈等,再利用现代摄影技术、视频制作技术加以包装、宣传,让中国传统武术再次走到世界各国人民视线中,并为相当一部分外国人所喜爱,乃至推崇。”
“其实,除了传统武术,传统音乐、乐器也曾遭遇类似的困局,好在最终都摆脱了困境,随着中国再次成为世界顶尖强国,中国传统音乐等文化也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
听完,朱标若有所思地道,“我记得妹婿曾提过一个词,叫‘文化自信’妹婿方才所说的这些事,便说明新朝国人又重新有了文化自信吧?”
刘宽笑着点头,“确实如此。”
朱标笑道:“这么看来,将来咱大明将商品倾销入西方时,不仅需顺势传播儒教,也该派遣武者、艺人,去宣扬咱中国武术、音乐、绘画等艺术之优秀。”
“惟有让西夷全方位尊崇咱们的文化,才能令他们他们的反抗之心降到最低。”
刘宽道:“如西方天注教为核心的文化,西亚、中亚以伊教为核心的文化,都传承上千年,在当地可谓根深蒂固。”
“想要瓦解他们的民族自信心,或者说令他们尊崇咱们的文化,确实要这么做。”
朱元璋也觉得朱标、刘宽讨论之事有道理,不过当他偏头时,却注意到马皇后面上又有了疲倦之色。
他于是道:“行了,武术之事就讨论到这里吧。刘宽,你不是专门为皇后准备了个视频么?快些播放吧,放完咱们就散了,回去休息。”
刘宽这才注意到马皇后脸上的倦色,当即应了声“是”,调出平板中的视频。
“陛下,皇后娘娘,这个视频叫做‘南京图鉴’,展现的是六百多年后京师的诸多景色。”
听此,不仅朱元璋、马皇后眼中露出期待之色,就连朱标、朱等人也是如此。
刘宽触屏播放,视频开始了。
“呜!”
画面一片黑色,最先响起的竟是火车鸣笛声,以及火车运行时哐当哐当的声音,随即画面上出现一行小字。
“这是你从未见过的南京。”
接着太阳升起前一刻的天空背景下,跨江大桥出现了,一列火车从江北向南京奔驰而去!
“是跨江大桥!”
有年纪小的皇子、皇孙不禁惊讶地叫道这还是他们头回在视频中如此清晰的看到跨江大桥,更别说景色还是如此之美。
而朱元璋、朱标、马皇后等却对视频开头这幅画面,产生了一种异样的奇妙感,尤其是朱标。
他想起当初在仪凤门外迎接徐达、汤和率领的北伐大军时,怪雾忽现,待雾散后跨江大桥就那么震撼得闯入他眼帘的事。
虽十二年过去,相关记忆却清晰如昨。
视频开头画面以跨江大桥为主题,最上层的公路上汽车往来,江面则有轮船穿梭,天空、江面皆被朝霞映照得一片红灿灿,美轮美奂。
‘我竟不知日出前一刻的跨江大桥竟如此之美!’
老朱一家子不少人心中冒出这个想法。
随后,视频开始以这一天时间流逝下的天空为背景,一一展现南京一处处人文的或自然的景观,现代的或古代的建筑。
南京眼步行桥,两个斜拉的桥环犹如哪吒的乾坤圈掉落人间。
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鸡鸣寺,在鸟语花香中与奥运五环相映成趣。
紫金山(钟山)、石臼湖自然风光秀美祥和,大报恩寺、阅江楼、宏觉寺、无想寺、无想山、佛顶塔、牛首山、金牛湖亦相继入画。
这里面很多景色,马皇后都去过,尤其是佛寺,可她却像头一回见到般,看得双目熠熠生辉。
盖因为这些景色几乎都是以航拍高清镜头拍摄的,又做了后期光色调整,让这些景观向她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美丽一面。
太阳出来了,镜头又给回跨江大桥,随后转入南京城市之中,让朱元璋等人清晰地以航拍镜头看到了后世的南京都市。
再看过成片的高楼大厦后,画面一转,却是来到了一条与此时京师某些地方没多大差别的街道,上面文字显示:高淳老街!
随后关王庙、朝天宫、明故宫遗址也相继映入众人眼帘。
当看着视频中的“大明皇宫”被一道环形泊油路包围,周围尽是高楼,而皇宫建筑大多不知去向,换成了成片的树林与草地时,朱元璋心中豁然涌起了一股复杂难明的滋味。
马皇后、朱标、朱雄英感觉亦是如此。
这就是他们的大明皇宫呵,六百年风雨过去,竟只剩几座孤零零的楼门和殿宇了么?
在朱元璋等人为后世的“大明皇宫”景象暗暗唏嘘感慨时,南京博物馆、纪念堂、总统府、美龄宫、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拉贝故居、渡江胜利纪念馆等近代、现代人文景观一一出现。
刘宽注意到,这视频中给了美龄宫近十秒的镜头,并且有春夏秋冬季节变换。
而后面紧接着的却是雨花台烈士陵园和大屠杀纪念馆等人文建筑,可以说讽刺之意十分明显。
‘美龄宫被称为江浙第一别墅,是建立在什么之上的呢?是无数为保家卫国前赴后继牺牲的战士,是南京大屠杀遇难的几十万百姓!’
‘以前没注意到,这视频剪辑得居然如此有深意。’
与此同时,视频中画面转到了另一个朱元璋熟悉的景观陵寝,他的陵寝!
古树掩映之下,一条幽僻的石路延伸远去,镜头随之而行,大象等六种石兽次序排列,如同卫士。
朱元璋认得出来,这是他陵寝的“大门”,顿时让他瞪大了眼睛,产生一种极度不妙的猜想。
这时,视频画面一转,到了同样被树木掩映破旧得不成样子的午朝门前。
见视频没给陵寝后续画面,朱元璋心中那不妙猜想更甚
咱的坟被挖了?!!!
第494章 老朱:哈哈,竟都抢着保护咱的陵墓
得出自己陵寝被挖的结论后,朱元璋淡定不了了,直接伸手触屏,暂停了视频。
有的人看得正入神呢,不明白朱元璋怎么忽然暂停了视频,不禁奇怪地看过来。
朱元璋确实盯住了刘宽,问:“刘宽,你老实交待,咱的陵寝在后世是不是给挖了?也就是你之前提过的那什么考古发掘。”
刘宽听了一愣,回过神来,才意识到朱元璋在担心什么。
他当即道:“陛下可记得,微臣之前提过,穿越前到南京来是游玩的,因此去了很多南京的名胜古迹。”
“因为微臣是明史的业余爱好者,所以专门去参观了明孝陵孝陵是历史上陛下为陵寝取的名字,它是陛下与皇后娘娘的合葬墓。”
虽然当着活人的面谈他们的陵墓有点不吉利,但此时刘宽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再说了,这话题是朱元璋起的头,怪不到他。
朱元璋此时并未去想吉利不吉利的事,而是道:“孝陵,这确实是咱心里想好的名字,与皇后合葬也是咱预定好的事。”
“不过你别磨叽了,既然去参观过咱的陵寝,就直说它是不是被挖掘了。”
马皇后担心朱元璋迁怒刘宽,便道:“六百年后你我都是作了古的人,重八你又是大名鼎鼎的开国皇帝,后世便是发掘陵寝考古也正常这也算咱们为后世考证明史做贡献了,不是么?”
朱元璋没反驳,却也没回应,就直盯着刘宽。
“陛下等微臣把话说完啊。”刘宽苦笑,“微臣虽去参观了明孝陵,却没能进去,只在刚才视频中展示的陵园上面观览了一番。”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后世并未发掘明孝陵,事实上陛下对后世考古工作一直都有误会。”
“考古工作者并非得知哪里有古墓就去发掘考察,国家政策也不允许这样干。考古发掘的都是那些因地质变动、盗墓而被破坏了的陵寝,并且是进行保护性发掘。”
“而对那些保存完好的陵寝,是不会主动去发掘的,反而会进行保护,避免其被盗墓者盗挖。”
“当时微臣也是参观了明孝陵,才知道六百多年过去,明孝陵封土都未曾被动过不仅历代朝廷没去发掘,便是盗墓者也不曾进去过。”
听此,朱元璋脸上那有些骇人的神色终于散去,捋须大笑道:“好,封土没动就好,咱可不希望死后还被人打搅,甚至破坏尸骸,不得安宁。”
马皇后、朱标等人听了后,也为此事高兴。
对他们而言,陵寝被挖掘确实是件很不好的事。
事实上,即便到了后世,人们对这类事也很忌讳,轻易不会动自家先辈坟茔。
然而,笑完了冷静下来,朱元璋却又怀疑起来,道:“刘宽,你不会是为了安慰咱,故意撒谎吧?”
刘宽当即道:“陛下,微臣可以发誓,参观明孝陵时它确实未被发掘,也不曾被盗挖这都是后世专家考证过的。”
朱元璋并未轻信刘宽的誓言,而是道:“咱那么大的陵寝放在钟山,为何六百年都不曾被盗挖?”
刘宽听了有些无语,道:“陛下,这都是因为您自己啊。”
“因为我自己?”朱元璋一时想不明白。
刘宽:“微臣当时参观明孝陵后,曾上网查过相关资料。首先,您让人选的陵寝位置十分好,甚至堪称绝妙。”
“根据专家考证,明孝陵选的独龙阜是一座石头山,山体结构十分坚固,工匠是将石头山掏空,在山腹中修建的陵寝。”
“这就意味着,盗墓者想要进入其中,必须先挖穿外面的石头山体才行除非用炸弹开山,否则‘工程’量会很大,耗时也会很长。”
“问题是,钟山就在南京城内,在明代是后来的副都,等到了清代亦是江南排名前三的重要城市,有清廷不少重要部门在,更驻扎有数量颇多的军队。”
“再加上南京人口一直很多,这种情况下,用炸药开山肯定会被人知道;而偷偷开凿山体,时间久了同样很容易被人发现。”
“事实上,陛下后来建立了专门守护明孝陵的卫所军,称之为‘孝陵卫’这支军队除了种田,剩下职责就是守卫孝陵,而且从将领到底层士卒,都以忠诚著称。”
“不知微臣是否讲过,历史上清军进入南京时,当时南明朝廷已经由内阁阁臣带领献城投降,城中各部明军也是如此,唯有孝陵卫坚决抵抗清军入城。”
“从永乐年间开始,孝陵卫就一直是由梅驸马这一脉梅氏子弟担任指挥使,孝陵卫也相当于由梅氏掌控。”
“其原本为满编的一卫兵马,有五千六百正兵,但因为从永乐年间开始,朝廷一再削减孝陵卫的钱粮用度,等到了大明末年,孝陵卫只剩下一千多正兵,并且里面真正能上战场的大概几百人,剩余多是老弱。”
听到这里,老朱一家子已经神色各异。
神色反应最明显的大概就数梅殷本人和宁国公主了。
梅殷没想到,看个后世视频,居然能扯到他和他后人身上了。好在听刘宽所说,他后人没有做对不起朱家的事,甚至一直尽忠到大明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