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智慧绝不弱于后人,不能小瞧。
朱元璋也知道刘宽肚子里关于地产经济方面的货不多,所以此时只是在炫耀儿子出息,并没有借机询问刘宽的意思。
他接着道:“除了地产问题,朱柏这小子还讲了他在漠北行省了解到的一些农业、工业之事。”
“农业方面,漠北目前适合开垦为耕地的地方并不算多,不过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种地的人少,耕牛也不够用。”
“因此,他建议京师机器制造局研制出能在漠北大平原犁田耙地的蒸汽农机,这样也许能解决缺少劳力及耕牛的问题。”
“至于工业方面,他说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生产效率提不上去,另一个就是产品销路”
等朱元璋将朱柏电报中的内容大概说了,另一边朱标也看完了电报译文,将之递给了刘宽。
刘宽大概浏览了一番,看到后面的土豆烧,忽然想起一件事。
他当即道:“陛下,漠北以及罗荒都司酿造的土豆烧在江南确实没什么市场,因为南方人喝不惯这种烈酒。”
“但是北方人喜欢啊,尤其是游牧部族。微臣觉得,待将来土豆烧产量上来后,除了销往大明北方地区,还可以尝试让商队卖到西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去。”
土豆烧朱元璋也尝过,讲实话,他认为在烈酒方面味道还不如以前的烧刀子。
因此他怀疑道:“西察合台汗国和金帐汗国那边真能喜欢土豆烧?”
刘宽笑道,“陛下有所不知,这土豆烧在后世还有个名字,叫‘伏特加’,是世界著名的洋酒,其发源地俄罗斯有很大部份领土就是如今的金帐汗国。”
“因此,微臣可以肯定,土豆烧不仅会在金帐汗国受欢迎,即便是往北欧去,也会受欢迎。”
“另外,微臣觉得还可以给它重新取个雅致点的名字嗯,不如就叫湘王醉,陛下、太子殿下觉得如何?”
朱元璋、朱标看出刘宽是兴致来了,才会如此参与这件事。
而朱柏确实在电报中提了他喝了两碗土豆烧就醉得不省人事,刘宽将土豆烧改名湘王醉也算是有缘由的。
朱元璋哈哈笑道,“好,就依你湘王醉确实比土豆烧好听,更比那什么伏特加好听。”
刘宽又道,“当然,想要让湘王醉更好喝,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才行,比如说如何调出口味更好的酒来”
刘宽就漠北、罗荒的一些事跟老朱父子聊了半小时,才告退。
朱标跟他一起离开了奉先殿。
出了大殿廊檐没多远,朱标便带着些许好奇问:“妹婿说那《梅瓶金》可媲美四大名著,究竟是讲什么的?”
刘宽没想到朱标竟会追问这个,略有点无语。
他敷衍地解释,“微臣之前不是讲了吗,就是写世情的。”
朱标:“写世情?这也太笼统了。妹婿可否讲讲其具体剧情?”
刘宽无奈道:“殿下,微臣只是对这部小说的衍生作品略有了解,并未看过原著。”
“那就讲讲它的衍生作品嘛。”朱标锲而不舍地追问。
衍生作品?
那就更不能讲了!
为了打发朱标,刘宽决定还是提两嘴原著得了。
“殿下,这《梅瓶金》是以宋代为背景,其实讲的是晚明的世俗百态。”
“小说有三个女主角,分别叫做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还有一个男主叫西门庆。”
“等等。”朱标露出迷惑之色,“我没记错的话,西门庆、潘金莲是那《水浒传》中的人物吧?”
《水浒传》施耐庵早写出来了,如今更是被补全、润色完本,朱标等大明皇室之人,从刘宽这里听闻了《水浒传》的大名,自然是利用权位早早的寻来看了,故而朱标知晓西门庆、潘金莲这两个水浒中的反派。
刘宽解释道,“殿下看了《水浒传》,难道就不许那晚明时期的兰陵笑笑生也看了吗?如此,其借用水浒中的人物有何稀奇?”
“原来如此。”朱标恍然,随即道:“妹婿继续讲那小说内容。”
刘宽道:“西门庆原型其实就是晚明时兼具官僚、地主、富商、恶霸身份的劣绅土豪。”
“所以《梅瓶金》讲的其实就是晚明这类劣绅及其家庭的罪恶生活,展现的上至当朝权贵、下至市井地痞所构成的鬼蜮世界,以及发生在这种背景下的种种丑陋之事。”
“没了?”
“没了!”
几日后。
天工院,办公楼二层。
院正的独立宽大职房内,两名青年官员及一位学生打扮的青年,略显拘谨地站着,明显都有点紧张。
无怪乎他们会如此。
谁让他们眼前坐着的是如今大明最具传奇性的江宁侯刘宽呢。
这位不仅是皇上、太子面前的第一红人,更有市井传闻,说这位是货真价实的谪仙。
若非谪仙,大明怎么会在这位横空出世的近十年中,出现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凭空出现的铁路、跨江大桥就不说了,蒸汽机、火车、水泥、玻璃、神威大炮等等,哪一样都堪称划时代的发明,皆与这位江宁侯有关。
所以,如今民间传言,说这位江宁侯在天上就是专门负责工造之事的,有些地方的评话专讲江宁侯成仙前和成仙后的故事,以及是如何触怒玉帝被贬谪下凡的,讲的那是有鼻子有眼,令不少凡夫俗子信以为真。
他们虽不像凡夫俗子那样相信不靠谱的评话,却更加了解这位在大明朝廷的地位。
如今被朝廷一纸调令,派遣到这位面前,自然是紧张而又期待。
刘宽坐在太师椅上,不紧不慢地翻看着三人的“履历”,也即是从吏部拿来的人事档案备份。
蹇义是洪武十九年进士,次年便参与清田及摊丁入亩的一系列改革,干出了不少政绩。
因此,待清田及摊丁入亩在全国范围内基本结束后,他便被下放到苏州府担任通判,正六品。
此人为官的能力比较全面,因此刘宽看完他的履历后,便道:“朝廷欲在天工院下组建电力局的公文,宜之(蹇义字)应该看了吧?”
蹇义点头,“下官看过。”
刘宽道,“若是让你担任这电力局局正(正六品),你准备怎么做?”
蹇义道:“下官认为,电力局的首要职能是保障京师百姓用电,因此首先得有一批懂得维护电线的工匠,如此才能给申请通电的百姓家牵电线、装电灯,并及时修理坏掉的电线。”
“电力局第二个职能是收缴电费,因此得有一批善于跟百姓打交道的小吏”
蹇义刚开始讲还比较慢,但讲到后面就越来越流利了。
刘宽则听得微微点头,心中的想法更加确定了。
第438章 阶梯式电价,调教杨士奇
待蹇义叙述完了组建电力局的相关想法,刘宽用手指敲了敲桌面,略一沉吟,便道:“你能抓住保障供电、收缴电费这两个电力局的核心职能,又知道区分工匠与吏员的各自作用,很不错。”
“但你的想法还有不少需要完善之处比如说如何防范因电线燃烧引起的火灾?”
“如今的电线质量还是不够好,如果是在炎热的夏季,电线因过热起火是有一定可能的。”
“所以,电力局还必须跟巡火局做好沟通,对此类事件进行防范,议定一套完备的紧急应对措施。”
“除此外,还需防备民间偷电线乃至私自接拉电线”
私自接拉电线?
蹇义及旁边的黄淮、杨士奇听此都一愣,颇为意外。
心想着,电这种东西民间都敬畏无比,还有人敢私自接拉电线?且不说怕不怕律法惩罚,难道不怕被电死?
刘宽一瞅三人神色,便知道他们大概在想什么,于是解释道:“有些愚昧而又喜欢贪便宜的人,并不知道私自接拉电线多么危险。”
“正因如此,电力局成立后的一项工作,就是向京师百姓普及诸多用电安全常识。”
听到这里,即便是蹇义、黄淮这等自诩清流的官员,心里也不禁暗自佩服刘宽思虑的全面、仔细。
刘宽则又问:“民间的电费你准备怎么收?”
电费怎么收?
蹇义又一愣,随即就意识到,刘宽不是问他派什么人去收,毕竟这个他之前讲过,也得到了刘宽的肯定。
那刘宽这一问何意?
刘宽并没有给蹇义多思考的时间,见其迟疑,便直接提醒道:“《大明律户律》一篇知道吧?”
蹇义作为科举改革后的进士出身,自是通晓《大明律》的,当即露出恍然之色,道:“院正是指参照户律分等纳粮之例,让百姓也分等缴纳电费?”
刘宽点头,“不错。”
蹇义随即分析着答道:“朝廷之所以让大户缴纳更多田赋,乃是因为大户拥有的田地更多,得朝廷庇护、地方农田水利等实惠更多。”
“那么,若电费收缴也要分等,难道是要让商户、工坊按更高比例缴纳电费?”
刘宽对蹇义的聪明才智感到满意,微笑道:“你想的基本正确我认为,可以按照普通用户、商业用电以及奢侈用电将电费收缴暂定为三个价位。”
“普通用电指的就是普通民户用电,商业用电则是你讲的大商铺、工坊用电可以其夜晚需同时亮多少电灯为判断标准,比如同时亮灯超20盏,便定为商业用电。”
“至于奢侈用电,则是针对戏园、酒楼、青楼等娱乐场所的。我将这种电价分等的收缴方式,称为阶梯式电价。”
蹇义、黄淮、杨士奇听了刘宽最后对奢侈用电的解释,顿时都眼睛亮了。
如今可不是晚明那时去娱乐场所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出自士绅阶层的“读书人”,甚至干脆是有功名在身的士子。
在明初这个时期,出入戏园、青楼等娱乐场所的大多数都是勋贵子弟。
当然了,如今还要加上那些因大明重视商业而发达起来的商贾子弟。
相反,在经历了元朝近百年的不重视,洪武二十几年的半用半打压,如今就是书香世家都不怎么富裕,即便富裕也比较爱惜羽毛,鲜少去戏园、青楼那类娱乐场所。
数量众多的普通读书人就更不用说了,去酒楼吃一顿都要考虑半天。
所以,蹇义这些还算是半个传统读书人出身的官员,对打压戏园、青楼、酒楼等娱乐场所之事,可是太赞成了。
于是,回过神后,蹇义便颇为兴奋地道:“院正所提的分等收缴电费之法实在是妙,下官若任职电力局局正,定仔细周全此法,加以实施!”
刘宽微笑道:“此事确实需要考虑周详。”
随即,刘宽又拿起黄淮的资料翻了翻。
黄淮比蹇义小四岁,是洪武二十二年进士出身,与蹇义不同的是,他先在户部视事(实习)数月,后来在通政院做了半年的行人,再之后便在都察院任职至今。
吏部档案上对此人的评价是:见识高远,果决明睿,性情秉直刚毅,然不善权谋。
‘这看起来似乎比解缙更像是做御史的料啊,也难得老朱肯放人。’
刘宽心中如此想,对如何用黄淮也有了主意。
他抬头,见黄淮正目光直直的看过来,便微笑道:“宗豫(黄淮字)在都察院做得好好的,被调来天工院,应无怨言吧?”
黄淮干巴巴道:“下官不敢。”
不敢不是没有,这个黄淮果然梗直。
刘宽微微摇头,随即道:“如今天工院下辖不少衙司,其中很多都是以研发为职能的,每年都需要朝廷拨付不少经费。”
“偏偏主持各局、所工作队主官大多都算是技术型人才,并不怎么擅长管理、财会之事。”
“因此,我意在天工院下成立一个财算局,专门负责审计、核查及安排天工院下辖各衙司的经费。此事宗豫可能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