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有句话,叫做‘兄弟倪于墙,外御其辱’,帖木儿是个英雄人物,相信他会明白这个道理的。”
“当然了,两国交战多年毕竟积累了很深的仇恨,即便由我教居中说和,只怕双方仇恨也难以消弭。”
“为了让彼此信任,能通力合作对抗明军,我建议大汗将三公主嫁给帖木儿。”
黑的儿火者先听得连连点头,可听了最后一句,不禁瞪眼道:“乌雅苏其格才九岁,那帖木儿却已经五十多岁了,还是个跛子,我怎么可以将心爱的小公主嫁给他?!”
大祭司道,“大汗,年龄不重要,帖木儿是跛子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眼下唯有他和他的军队可以帮助您抵挡明军。”
“而且您一定要快,否则只怕帖木儿的军队没赶到,您就要被明军逼得逃出国都,四处流亡了。”
当年兄长被权臣杀害,汗位被篡夺,黑的儿火者也是逃亡、隐匿了十几年,才抓住机会,在他人的帮助下夺回了汗位并为兄长报仇雪恨,绝非优柔寡断之辈。
因此,他心里稍稍挣扎了一会儿,便咬牙道:“好,我听大祭司的,还烦请大祭司派人随我的使者队伍一起出发,争取尽快请来帖木儿的援军!”
大祭司提醒道,“大汗最好直接将三公主送去。”
黑的儿火者想起乌雅苏其格那娇俏的小脸,心里软了下,便又硬起心肠道:“好!”
在生死存亡之际,不论是宫廷方面,还是伊教方面,动作都很快,仅用一日便组建好了使团,在次日出城,全员骑着快马西去。
然而就在黑的儿火者收到别失八里失陷消息的第三日,一支打着红底盘龙日月旗的军队便出现在阿力麻里城外。
“明军!”
“明军打来了!”
守城的汗国军卒看清楚城外军队的旗帜后,立马高声大喊起来。
很快,示警的鼓声便响起,更多的东察合台汗国军卒成队地上了城墙,城中居民则纷纷关闭了门窗,只敢从缝隙观看外面的情形,一时间战争的气氛笼罩了整座都城。
不多时,黑的儿火者也穿着一身华贵盔甲来到了东城门楼上,眺望城外的军队。
见城外明军似乎只有一万多人,他先就松口气汗国虽然兵少将寡,但在都城这边却也是有一万多兵马的。
一万多对一万多,就算明军厉害,可他们是守城方啊,优势依然在汗国这边。
察觉到军卒们都为这些日子传来的各种明军多厉害的消息影响,士气有些低迷,黑的儿火者便道:“告诉所有将士,我们只需坚守数日,便可等来援军,到时候明军必会退走!”
几名侍卫领命去传话,果然守城将士们的士气肉眼可见地好转。
这些汗国将士想法大抵与黑的儿火者类似就算明军厉害,同等兵马数量下,他们守住几日都城总是有信心的。
城外。
明军军阵中。
朱与朱檀正各自拿着一杆千里镜,在眺望城头情况。
此番加入先锋部队来攻打阿力麻里,可是两人好容易争取来的,自是希望能尽快攻克阿力麻里,免得拖延时日,让后面大军跟了过来,摊薄了功劳。
可惜的是,两人并非先锋部队的主将。
第391章 下西域易,治西域难
先锋大将乃是勇信伯顾成。
顾成只比朱元璋小两岁,少有勇力、武艺不凡,操舟于江淮之间,结交豪杰。
朱元璋起势后,他前来投靠,很早就在帐下当亲兵。
大约是因为太好用了,早些年朱元璋一直没将他外放,年过四十才得到外出领兵的机会,不断立功升职。
当年六扇门建立,朱元璋又将顾成调来担当第一任指挥使。前年他卸任六扇门指挥使之职,参与灭北元之战,终于累功得授伯爵。
朱元璋见他当初参与平定西南之战受的伤好透了,这次收复西域便任其为先锋大将,算是再给一个立功的好机会。
顾成同样在用千里镜观望城头形势。
看了会儿,他便下令道:“让炮兵先轰上五轮,三轮开花弹间杂两轮实弹。”
“得令!”
传令兵领了令旗,当即前去传令。
如今明军攻城已经有了套路先用神威大炮轰上几轮,待守军扛不住时,再派步兵用飞桥、云梯等攻城器具攻城。
若时机合适的话,还会先行潜入内应部队。
就顾成所知,这阿力麻里城中便有不少光明卫潜伏。
不过光明卫是搞情报的,用来做内应部队不是不行,但人数终究少了些,若损失太多朱元璋也会心疼。
所以早在一个月前,光明卫便设法将五百明军精锐带入城中隐藏了起来这五百明军精锐虽然没有火炮、鸟铳这种明军主要武器,甚至没有多少盔甲,但短铳、刀剑乃至手榴弹却是携带了不少。
阿力麻里是在二三十年前秃黑鲁帖木儿(黑的儿火者的父亲,东察合台汗国第一任大汗)才成为都城的,城墙还不如别失八里高大,只因距离中亚地区的撒马尔罕等地更近,才在东察合台强大时被立为都城。
如今明军既有神威大炮,又有精锐内应,军心士气高昂,顾成所领先锋部队即便只有一万多人,亦有信心将之攻下。
事实上,此番担任征西将军的宋国公冯胜之所以派他担任先锋迅速赶来,便是要盯住阿力麻里,尽量将黑的儿火者等东察合台首脑人物一网打尽。
明军炮手训练充足,实战经验也不少,已算是相当成熟、精锐的炮兵。
此时,得到军令后炮兵队伍很快就将二十门神威大炮炮车安置在了一处颇为合适的阵地上,并在炮队千户的指挥下开始打炮。
轰轰轰
一发发开花弹落在阿力麻里城头,立马再次爆炸,碎瓷片、铁片、铁钉向四面八方激射,顿时让头回经历开花弹轰炸、防备不足的守军成片死伤。
呆在城门楼里的黑的儿火者此时一脸震撼之色,随即就变成了惊惧。
他虽然早就听闻明军火炮厉害,甚至听一些将领描述过其威力,可当亲自在城头体验了一回,他才知道明军火炮威力多么大。
此时阿力麻里城头上的守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普通的王城卫军,约有五千多人;另一部分则是汗庭护军,约有八千多人。
然而不论是汗庭护军还是城卫军,都在炮火的攻击下慌乱失措了毕竟都是头回经历,如此猛烈地炮火下,谁能扛得住?
虽有几个将领顶着炮火呼喝军队顶住,却没什么效果。
大部分汗国军卒才经历了两三轮炮弹,就不顾军法逃下了城墙;留在城墙上的军卒,死伤不少且不说,剩余的也不知该做什么。
明军在近三里外呢,便是城头最好的回回炮也打不了那么远虽然是投石车的终极版,可最远射程也只有一里而已,跟火炮根本没法比。
那么多汗国军卒从城头溃逃下去,除了因为惧怕明军炮火外,也因为呆在城头做不了什么,仿佛白白被炮弹轰杀。
城外。
顾成见三轮炮弹之后,城墙上守军就空了一大片,几乎无人露头,当即就下达了攻城的军令。
进攻的号角下,炮声依旧。
东察合台一方虽有将领意识到此时该让军卒上城墙防守,可溃逃下去的军队却很难调动。就这样,等到明军过了护城河,来到城墙下,城头依旧没多少汗国守军。
“杀呀!”
“封妻荫子就在今日!”
“破城!破城!”
在将官的高声呼喊指挥下,士卒们的喊杀声中,一架架云梯搭在了城墙上。
此时五轮炮击过去,但神威大炮的轰击却并未停止,而是在顾成的命令下,向城内延伸虽然这样可能会伤及城中居民,但这个时代打仗哪有能确保不伤及百姓的?
不驱赶百姓当炮灰,破城后不搞抢掠、屠杀,便已经是纪律严明的王者之师了。
“发出信号,让内应部队打开东城门。”明军阵中,顾成又淡然地下达了新的军令。
此时,他只觉得这场仗打得索然无味阿力麻里一下,东察合台汗国的城池便几乎被他们拿下一半,大城更是只剩下西南边的哈什哈儿与鸭儿看(后来的叶尔羌),最多再算上一个于阗。
这让顾成感觉,独占西域的东察合台汗国诸城似乎没一个能打的。
仍呆在军阵之中的朱、朱檀用千里镜看了会儿,也不禁放下千里镜,面面相觑。
他们原以为,阿力麻里作为东察合台都城,面对一万多大明官军,怎么也能坚持个一两天。这样的话,他们兴许就能找到立大功的机会。
谁曾想,这阿力麻里竟也这般不经打,看样子又要在一个时辰内被攻陷了。
他们再没动作的话,就只能跟着蹭一些功劳了。
朱虽然混蛋了些,却颇有魄力,当即来向顾成请命。
“勇信伯,孤请率本部两千护卫军参与攻城!”
顾成想起朱元璋关于此事的交代,便认真地问:“一旦到了战场上,那便是刀剑无眼,雍王殿下想清楚了?”
朱毫不犹豫地道:“想清楚了我又不是没上过战场,又有侍卫、护卫军跟随,何惧之有?”
“好。”顾成点头,随即拿来一杆令旗,交给朱,道:“便请雍王殿下率领护卫军参与左翼攻城!”
“得令!”
朱檀虽然觉得攻城战比野战更危险,但见朱都参加了,便也过来请命。
“勇信伯,孤也要参与攻城!”
顾成曾与朱檀共事过,知道朱檀既然这么说了,便不会反悔,当即也授予一杆令旗,让朱檀从右翼参与攻城。
朱、朱檀得了军令,都是以最快的速度带领护卫军参与攻城。
谁知守军竟那般不经打,他们才到城墙下,早先参与攻城的明军便有人登上了城头,随后城头就传来一阵阵蒙语呼喊。
“城破了!”
“明军入城了,快逃!”
其实先登上城墙的明军只有几个,势单力薄,守军可以轻易将之赶下去的。
奈何守军早已在炮火的轰击士气尽丧,了无战心,见势不妙自是有很多人逃跑。
少数勇士上前与明军厮杀,想要扭转局势,却根本不是明军对手如今的明军可不止是枪炮犀利,甲胄也很精良,手中钢刀更是都媲美三十炼以上的宝刀。
再加上平日里伙食不错、训练充足,甚至还被教授识字、读书,更懂得用头脑,自然不是少数东察合台勇士能挡得住的。
与此同时,城内东城门处也爆发出一阵冲天喊杀声,以及特殊的轰轰声那是明军手榴弹爆炸的声音。
却是之前被光明卫藏在城中的精锐内应收到信号,从里面攻打东城门了。
守军本就对内应没多少防备,如今又在明军炮轰下士气低迷,再被突然冲出的明军精锐用手榴弹一炸,顿时崩溃了。
就这样,明军内应轻而易举地夺取了东城门瓮城,打开了城门。
此时速度较慢的朱檀还没过护城河呢,见东城门附近的明军涌了进去,顿时傻眼,心道:我还没真正参与进去呢,城这就破了?
黑的儿火者也没料到自家经营几十年的都城这么快就被明军攻破,回过神来,他连王宫都顾不得回,带着几百护卫便往西城门而去,准备直接逃亡。
谁知刚出城不过一里,就遭遇了顾成提前布置在西边一千骑兵,被逮个正着
洪武二十二年,四月初二,明军攻克东察合台汗国都城阿力麻里,擒获黑的儿火者汗、伊教大祭司及二人以下诸多东察合台权贵。
四月初九,掌握哈什哈儿、鸭儿看等地实际权力的大贵族忽歹达主动向明军请降,表示愿意无条件归附大明。
至此,整个西域名义上都成为了大明直接统治之地。
若不算蒙元、西夏等少族建立的政权,中原王朝在中唐时期便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如今过去六百年,西域终于又回到了中原王朝的怀抱。
因为大军携带了无线电报机,故而在四月十二,冯胜确认忽歹达是诚心请降后,远在京师的朱元璋便收到了这一消息。
奉先殿。
朱标看过电报后,笑道:“父皇,忽歹达既归降我大明,那帖木儿即便率军来攻,西域也无人接应了。”